《永遠的忠誠》最大的看點就是“賈治國”——“假治國”
最近在強壇看了幾篇評《永遠的忠誠》電視劇帖子,一說是以小崗村為背景,就懶得看下去。一群不熱愛集體,二十多年寧愿靠吃救濟,也不愿意學習大寨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信奉人不為已,天誅地消滅,自私自利的小崗還有什么看頭?
這天晚上看上海達人秀比賽,當比賽間照例出現廣告時,本道也照例轉臺瀏覽其它臺節目,恰巧的是,中央一臺頻道與上海臺頻道相近,正好在放《永遠的忠誠》,大概是受了《永遠的忠誠》網評的影響,于是不由自主下意識地觀看起來。
鏡頭畫面夜間正下著大雨,被派往小崗掛職村書記的沈浩在夢中被大雨驚醒,急忙穿衣打傘去看望一個農民老婆婆,不禁讓本道心中一動,這不正是共產黨人關心民眾,把人民群眾冷暖時刻放在心中的優良傳統嗎。
改革這些年來,電視等主流輿論大多反映的都是精英們怎么創造個人財富,怎么出人頭地,怎么招商把有錢老板引過來,即使是將工人逼得跳樓的喪盡天良的老板仍然是受到歡迎的寶貝,很少宣傳公仆是怎么與工人農民打成一片,怎么與工農在一起同甘共苦生活在一起的。即使有,那也是某個大領導面對全市,面對全省,或者面對全國偶然在電視中露那么一兩次,然而并不能反映普遍現象,也不能作為一個路線,一個政策有效的要求別人都這么做,沒有普遍意義,也就只能給人以作秀演戲之嫌。
沈浩則不同,沈浩夜間大雨出門去看望一個年老的農民婦女,沒有大批記者跟隨拍照,沒有電視轉播,更與GDP政績考核無關,除了被看望的老太太一人感受到共產黨干部的溫暖,沒有第二個百姓看到,也沒有上一級領導知道。也就越發的給人以無比的振憾。
接下又陸陸續續觀看了這樣幾個電視多頭:一是沈浩帶領百姓為漏雨的農民修補破房子,當沈浩問老大娘過去有沒有人幫助修補房子時,老大娘非常懷念地說,還是二十多年前人民公社時期集體給修補過房子,后來就再也沒有人幫助修房子了。那種分田單干后各人顧各自,
弱者無奈無助的感嘆,不僅另人聽了不禁唏噓,也讓人們認清了那些改革精英們假借改革之名,假借民心民意行破壞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制度之實;
電視又一個情節是沈浩從省里弄來五十萬元錢,在村中修路的過程中受到當初分田改革帶頭元老之一的“賈治國”百般阻撓。
賈治國是農村分田單干的鼓騷者,也是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經過改革,以賈治國為首的少數親屬已經形成利益小團體,在賈治國看來,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改革就是為了實現將別人的利益掠奪為自己所有,以為改革就是為他們少數帶頭參與改革的少數人謀取利益的,不讓他們承包修路,他們就千方百計阻撓破壞。改革先鋒的賈治國成了阻礙先富帶動后富為大多數人謀取利益的惡瘤。
“賈治國”——“假治國”,多么富有深刻寓意的一個名字。在現實社會中,在我們的周圍,這樣的“賈治國”——“假治國”何止千千萬萬,只要打開電視,打開報紙,留心本單位的權勢們,隨時都能看到“賈治國”——“假治國”這類打著改革的旗子為了自己升官發財的GDP政績,不顧百姓死活、為親屬好友,為小集團謀取利益到處弄權行騙,堅持不動搖的騙子。
感謝電視劇的編導們,給我們刻畫了這么一個非常具有現實普通意義的,真實的改革代表人物;
電視另一個情節是沈潔指揮主導的修路工程,發揚共產黨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優良傳統,充分發動群眾,更為有趣的是,只要村民們愿意來到修路工地,無論男女老幼,就連村里的小傻子都可以做送水工而每天得到20元工錢。即使不干事也按人頭發錢。
這一行為與改革精英們鼓吹三十多年的市場經濟,叢林法則格格不入,也是精英們改革三十多年反復批判的“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所謂的大鍋飯文革余毒。按照叢林法則,修路工程只能讓“賈治國”——“假治國”這樣的先進分子承包,小傻子這樣的弱者只能等著餓死,只能被吃。
而事實如何呢,正是沈浩身體力行的實行“文革余毒”,塀棄一包就靈的改革“先進思想”,按照毛澤東思想發動群眾修路,迎得了小崗村大多數農民的真心擁護,
正如有位網友在《沈浩的“路”與“賈治國”的“堵”(5、6集)》影視網評中評論道:
。。。。。。我百感交集、感觸良多。“紅手印”們瓦解掉了集體農業的大格局,瓦解掉了先輩們辛辛苦苦凝聚起來的一種集體的力量,瓦解掉了廣大農民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理想與信念,這是什么典型?什么旗幟?什么帶頭人?我看,“賈治國”那幫人,帶的是私分散伙的頭,帶的是制造特權階層的頭,帶的是以權謀私、與民爭利的頭,帶的是官黑商勾結、暗箱操作的頭,帶的是專橫跋扈、一手遮天的頭。一句話,帶的是不好的頭。這個頭,禍國殃民,不得人心。
當然,這部電視情還會怎么發展,更重要的是,這部電視劇究竟要想反映什么或者想引導什么?劇中的改革先鋒“賈治國”——“假治國”又將有一個怎么樣的下場?正義能否戰勝邪惡?這都有待觀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