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重慶衛視上看了老電影《回民支隊》,1959年八一廠拍的,居然是彩色的。以前沒看過這部電影。覺得拍得真不錯。
從場面上看,這部電影無法和現在的那些戰爭大片相比,但里面的一些鏡頭,一些情感,還是會讓人一看就再也忘不了。最讓人感動的是玉碎、碎玉的那兩個鏡頭。抗日將領馬本齋的母親被日本人抓住后,為支持兒子的抗戰,絕食七天,最后死了,她的手從床上滑落,手腕上的玉鐲掉到地上,碎成兩半。戰斗打響了,一個戰士送來馬本齋母親的遺物,他打開手帕后,看到了這兩塊碎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就是一位偉大母親展示給她兒子看、給我們看、給日本人看的中華民族的氣節。也即孟子說的那種威武不能曲的大丈夫精神,舍生取義的精神。導演用這種方法來表現這種精神,非常巧妙,也非常動人,這些年的電影中很少有這種類型的好鏡頭了,周潤發的《英雄本色》中好象也用過類似的表現手法。
最后一個鏡頭也很有氣勢與象征意味。現在的大片用再多的錢也堆不出這些東西來。戰斗勝利了,政委死了,他身上被蓋上了紅旗,風吹著紅旗,紅旗仍在飄動。政委死了,但他所代表的精神、組織卻不死。馬本齋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握緊拳頭,舉起手,周圍的戰士們,站滿了這一片山崗,充滿了整塊屏幕,都握緊拳,舉起手,大家跟著馬本齋一起大聲宣誓,跟著共產黨,血戰到底。洪亮的聲音傳到屏幕之外,回響在天地之間。劇終。
馬本齋們的事業勝利了。今天,重慶衛視又重新播放了這部經典老片。旗正飄飄,馬正蕭蕭。那是工農的旗幟,馬列的旗幟,戰斗的旗幟,各族人民的旗幟。
毛澤東的題詞:馬本齋不死!
2011-4-2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