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國佬還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白皮殖民者優(yōu)越性心態(tài)作祟,以為就此能指手畫腳,繼續(xù)上演東方主義鬧劇了。二逼們,別鬧笑話了,已經2011年了,收起這副嘴臉吧。
“德國人這次的笑話是搞大了。自作多情地去扮演一個給仍然處在蒙昧狀態(tài)中的中國人‘啟蒙’的角色,以此沾沾自喜,夜郎自大,殊不知連美術史的基本知識都忽略,這確實是大大損壞了德國人在中國人心中‘作風嚴謹’的偉大形象?!畣⒚傻乃囆g’,這是德國人花一千萬歐元留給中國人的笑柄?!边@話說得很不錯。
另外,過去站在圈外掃過幾眼當代藝術圈里面的丑相,對這塊比較絕望,覺得爛透了,沒戲了。但現(xiàn)在看還有諸如朱苓、杜偉等許多這種藝術家在里面,又覺得中國藝術還有希望,不至于全軍覆沒。
“出一個這樣的混蛋不用太害怕,他毀不了中國藝術??膳隆⒖杀氖侵袊囆g圈兒里、圈兒外有太多太多愚不可及又自以為是的蠢貨、白癡,再加上一群騙子和漢奸,由這樣一些魚鱉蝦蟹組成的偽軍部隊,雖然不能毀滅掉真正的中國藝術,但也將貽害中國幾十年!”
祝福中國當代藝術,讓小人滾開,讓藝術家上臺,讓藝術真正走入大眾心靈,這是中國文化復興的重要部分。
http://t.sina.com.cn/1707642567/wr4mAAbDwS
AC空氣稀薄:史蒂曼原計劃來在京參加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啟蒙的藝術”展覽開幕式,這次展覽由德國三大國立美術館籌劃,參考朱苓的博客《“啟蒙的藝術”?——德國人你這個玩笑開大了》。這位美女朱苓文筆相當彪悍啊!http://t.cn/hBVTqJ
@AC空氣稀薄:原計劃隨德國外長本周訪華的德國漢學家史蒂曼Tilman Spengler申請簽證遭拒絕。史蒂曼透露,中國外交部說他"不是中國人民的朋友",這表明"多數(shù)中國政府領導人還急需接受啟蒙時代的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這位真把自己當根蔥了!不要以為學中文的老外就喜歡中國,反華的漢學家可不少呢。 原文轉發(fā)(55)|原文評論(36)
朱苓:“啟蒙的藝術”?——德國人你這個玩笑開大了編輯本段回目錄
朱苓:
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zhuling/197073
發(fā)表于 2011-03-31 18:52:17閱讀 434 次 評論 25 條 所屬文章分類: 我的作品評論
最初聽說德國三大國立美術館要在北京的國家博物館搞個大型“啟蒙的藝術”展覽,已經是兩三年前的事情了。因為項目巨大(這個展覽耗費德國納稅人一千萬歐元的錢?。?,展覽的開幕一托再托,現(xiàn)在終于完工,要在明天,也就是4月1日開幕。德國外交部長專門趕去北京參加開幕式,德國媒體也早就把這個消息炒得沸沸揚揚??偠灾?,這是個德國舉國關心的大事情(中國有多關心不知道)。
其實最初聽到“啟蒙的藝術”這個詞時我就納悶。學了那么多年的西方美術史,聽說過有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義,古典主義藝術,但從沒聽說過有“啟蒙的藝術”啊!歐洲歷史上確實有個啟蒙時期,這個,國內的中學生歷史課本上都有,就是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等,宣傳打破封建迷信,實現(xiàn)三權分立之類的思想。但在美術史里面,確確實實沒有“啟蒙藝術”這一流派啊。
出于好奇,我去調查了一下這三個美術館到底是拿什么東西去北京展覽。不看不知道,一看我笑了。這里面真正有名的畫家沒幾個,其中Casper David Friedrich是德國浪漫主義的代表人,愛畫形單影只的人面對著大自然,Heinrich Füssli是英國那個時期比較有名的畫家,愛畫夢境和鬼怪,最有名的畫家戈雅(Francesco de Goya)是當時西班牙王朝供養(yǎng)著的,愛畫宮廷和貴婦。(圖1-3)這些人確實是生活在啟蒙時期,但他們的作品和啟蒙思想有啥關系?最可笑的是展覽還展出英國畫家Gainsborough和法國洛可可畫家Watteau的畫,這些人畫風媚俗不說,題材也都是皇室和貴族的肖像,難道德國人是想讓我們恢復封建制度???(圖4,5)至于還有譬如宮廷貴婦的服飾,和一些當時發(fā)明的科學器材,居然也貼著“啟蒙的藝術”的標簽運去北京展覽,德國人腦子里進水了?(圖6)
綜上所述,德國人這次的笑話是搞大了。自作多情地去扮演一個給仍然處在蒙昧狀態(tài)中的中國人“啟蒙”的角色,以此沾沾自喜,夜郎自大,殊不知連美術史的基本知識都忽略,這確實是大大損壞了德國人在中國人心中“作風嚴謹”的偉大形象?!皢⒚傻乃囆g”,這是德國人花一千萬歐元留給中國人的笑柄。
另外我想到的一點是,德國人這么做也反映出另一個問題,即他們作為典型的文化殖民者,徹底忽視中國本土的歷史。啟蒙的思想,即所謂“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中國人不是聞所未聞,相反早在民國時期,蔡元培等從歐洲留學回來的人就宣傳過了,而且確實是引導出了中國從思想到政治的一系列變革。也就是說,中國早就有過自己的啟蒙運動。如果德國人真正尊重中國的歷史,應該把那一千萬歐元的錢捐點出來幫助我們整理自己的歷史,做一個有關于那個時期的展覽,而不是發(fā)明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啟蒙藝術”硬塞給中國人。
另外,考慮到當前的國際局勢,我想問德國人,你有什么資格向中國人宣傳啟蒙的思想?你作為二戰(zhàn)的戰(zhàn)敗國,當時堅決承諾永遠不再戰(zhàn),之后卻一再食言,到現(xiàn)在為止,你已經用這樣那樣的名義卷入了前南斯拉夫,阿富汗等至少七場戰(zhàn)爭。現(xiàn)在美英法聯(lián)軍轟炸利比亞,你因為國內選舉,怕傷害選民感情,不敢參與,同時又害怕美國老大哥生氣,所以專門增派軍隊前往阿富汗,聲稱為了減輕北約的負擔。我想問你,中國國內確實有很多問題,但中國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利比亞扔過一顆炸彈嗎?你這個好戰(zhàn)的西方,有什么資格在中國人面前講道德,講啟蒙?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展覽從頭到尾都是德國人腦中的“意淫”,主要是在德國造勢,在中國沒激起什么波瀾。今天聽德國廣播電臺報道展覽開幕的消息,又聽到了德國人所熟悉的艾未未的聲音:“中國政府允許展出啟蒙的油畫,卻不允許展開相關的討論?!保ǖ聡浾呤前次吹母啵繛槭裁此囊慌e一動都能第一時間進入德國媒體?)我想反問艾未未:針對北京展出的這些作品,讓你討論你能討論出什么和啟蒙搭邊的東西來?即使要討論,也應該討論它們在藝術上的價值,德國人卻非要把它們扣在“啟蒙”這個大帽子下面,這不是典型的用政治來強暴藝術?
當然,展覽剛開始,我不想破壞用一千萬歐元醞釀出來的良好情緒。我建議大家有空自己去看看這個展覽,然后說說你是否感覺自己被啟蒙了!
大家說說下面這些展品和啟蒙思想有啥關系。
Casper David Friedrich展品
Heinrich Füssli展品
Thomas Gainsborough展品
Watteau展品
啟蒙時期發(fā)明的一個真空儀
杜偉
* 2011-04-01 08:32:24
* 大家把德國人的心思看得很明白了,根本就沒揣什么好心眼,不多說了。但是我覺得這事兒德國人怎沒想不重要,我國怎樣處理這件事最重要,我們有外交部啊,在他來中國之前,我們的有關部門的官員應該提出要求,不能用“啟蒙的藝術”這個標題,這是對我們的侮辱,我們文化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是不明白、還是忽略了呢?
邱野
* 2011-03-31 21:25:18
* 在這塊黃土地上怎么啟蒙都是西方在定音,因為列強身后總有艾未之流.
朱苓
2011-03-31 23:30:40
我對一個問題感到好奇,艾未未不是老在歐洲活動嗎,不是老被歐洲媒體跟班嗎?他敢不敢批評西方的外交政策?譬如轟炸利比亞?
估計不敢,怕丟飯碗了。
大能貓-周成成
2011-04-01 00:51:18
哈哈哈.....這個問題提得好 ...
三峽國際藝術村
* 2011-03-31 20:57:16
* 實際上,我們要思考的恰恰是外國的月亮真的很圓么?我們的所謂的批評家們!
劉逸鴻
* 2011-03-31 20:56:29
真正關心學術和文化的學者們都知道,“西方啟蒙”這個鳥東西早就臭大街了,都什么年代了,還扯 “啟蒙”這個大旗,真是太二了!
啟個鳥?。空l有資格給別人啟蒙?我早就在《誰是呆鳥 誰來啟蒙》一文中說過這個問題了,這些鳥”精英“不死,大盜就不止。
外國人要是裝逼裝起來那真是。。。。
看看利比亞,西方那些四肢長毛的還沒進化利索的畜生們,披著文明的外衣,干著圖財害命的強盜勾當,這些虛偽的劊子手不死,人類不安寧。
朱苓
2011-03-31 21:06:20
您說得太精辟了。
朱苓
2011-03-31 22:49:22
引用您的經典語錄
“啟蒙這個事情的邏輯就是:
我比你看的明白,所以,我要告訴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對的。
問題是,誰來證明事實上你是比我更明白的人呢?
就因為你有錢有勢有知識就說明你比我看的更明白,活的更明白?
那你既然活的那么明白,你為什么還要和我這不明白的人較勁呢?
你又憑什么來和我較勁,來“啟蒙”我呢?
再說,你怎么就知道我是“蒙”了呢?我也許早就明白了而裝成難得糊涂大智若愚呢!”
德國人到中國做這么個展覽,隱含的意思是咱們中國人還蒙昧沒有開化,這是狂妄自大到什么程度了!
朱苓
2011-03-31 20:03:06
我一知半解?今天德國《世界報》都登文批評了,根本不存在“啟蒙的藝術”,記者都感到難為情。
朱苓
* 2011-04-01 19:30:10
* 摘幾句德國《世界報》的評論文章《讓人打哈欠的藝術》吧:
“德國是怎么在北京用這個一千萬的展覽丟臉,請看下文報道。。?!?
“展覽本身就有個“先天缺陷”,——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啟蒙的藝術”。展覽給人的感覺是,有個什么人要證明一個只是存在在他頭腦中的概念。可惜選出來的東西沒血沒肉。是有人有意要讓中國觀眾感到厭煩嗎?。。。不計其數(shù)的統(tǒng)治者的肖像,只有專家才看的懂的晦澀的油畫和版畫,另外還有服飾和邁森瓷器。。。”
這是一個德國讀者的評論:
“在這里(德國)領救濟金的失業(yè)者因為一點點小事就都受到政府的監(jiān)視和追蹤,政府卻還在中國讓1千萬歐元在一瞬間化為灰燼。這只是政府揮霍納稅人錢的冰山一角?!?
*
朱苓
2011-04-01 19:59:56
德國人的評論越來越多了,大部分人呼吁外交部長下臺(展覽是外交部投的錢)。
http://www.welt.de/kultur/article13024639/Wie-sich-Westerwelle-mit-einer-Kunstschau-blamiert.html
楊毅達
* 2011-04-01 19:27:22
* 強權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強權政治和強權文化。我先不談政治,只是談談西方人的強權文化。比如這次德國人的“啟蒙的藝術”,他們就是在占據(jù)著文化宣傳上的強勢。我對儒、道、佛和基督進行過一些分析,每個教可以用一個字概括:儒為“仁”、道為“無”、佛為“空”、基督為“愛”。其中“無”和“空”為人類的純精神領域,“仁”為世俗和精神之間,而“愛”呢則為純粹的世俗之事。人類需要愛,但當這種愛被世俗人利用的時候,就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他們會以“愛”為口實去盅惑別人,以“愛”為幌子,干的卻都是喪盡天良的事情。因為人類需要“愛”,故他們走到哪里都顯得冠冕堂皇,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一種強權文化。人類需要愛,但這種“愛”則成了人類的悲哀。這也印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物極必反”。
*
朱苓
2011-04-01 19:51:50
是啊,基督教打著“愛”的旗號在全世界犯了多少罪。有一本很好的書,叫《基督教的犯罪史》,是一個叫Karlheinz Deschner的人寫的,不知道有沒有翻譯成中文。
艾未未是什么東西編輯本段回目錄
朱苓
發(fā)表于 2011-02-07 07:34:39閱讀 2210 次 評論 81 條 所屬文章分類: 我的作品評論
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zhuling/181944
2月4日我去柏林的東亞美術館參加了一個特殊的活動——艾未未作品《茶房》的揭幕式(圖1)?!安璺俊笔且蛔芍剡_三噸的普洱茶茶磚砌成的小房子,由柏林的一位85歲大藏家Dieter Rosenkranz高價購得,然后出借給東亞美術館展出到今年12月。
有趣的是,Rosenkranz先生不是先買再捐,而是為了捐才買。美術館館長Klaas Ruitenbeek先生講述到:“那天我正在上班,突然艾未未的畫廊一個電話打來,讓我馬上過去一趟。我趕到了那里,看到了Rosenkranz和畫廊老板在,Rosenkranz先生讓我從兩件作品中選一件在博物館展出。一件是這座茶房,另一件是被艾未未砸碎的新石器時代的陶罐的灰。我想來想去,選了這座茶房。Rosenkranz先生當即把它買了下來。”
不明白其中奧妙的朋友我可以講解一下:柏林東亞美術館1906年成立,一百多年來專門收藏東亞的古典藝術,可惜愛好這些藝術品的群體正在老去,今天德國的年輕人對此基本不感興趣,美術館又沒有錢出些新花樣吸引人,所以多年來都處在門可羅雀的尷尬局面。艾未未的作品,吸引一些本不會來的人來美術館,讓85歲高齡的Rosenkranz先生離“不朽”近了一步,至于藝術家本人和畫廊老板大賺了一筆,更是不言而喻,的確可謂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現(xiàn)在回來說說這件作品本身。有趣的是,美術館館長在他的演講中,幾乎只字不提作品本身(除了強調3000公斤茶,3000公斤啊?。?,相反倒是大講了一番中國的茶史(如陸宇的《茶經》等等,我心想要是作品是用米做的,他必然要大講關于米的故事),另外又扯上 了“民主斗士”之類和作品本身毫不沾邊的字眼,算是滿足了聽眾的預期值。之后美術館工作人員還給大家沏了普洱茶,大廳里一幅其樂融融的局面。
美術館館長之所以絞盡腦汁大講茶經不講“茶房”,從反面說明了艾未未的作 品確實讓人“無話可講”。我對這個作品也沒啥好說的,除了想說德國有一種傳統(tǒng)的圣誕節(jié)美食叫做“蜂蜜蛋糕房”(圖2),不僅形式多樣,而且氣味芬芳,美味可口。艾未未在德國展出茶房的水平,就好比一個德國藝術家在中國展出一座蜂蜜蛋糕房,然后大講一番關于蜂蜜蛋糕的故事一樣,三個字——玩民俗。
艾未未到現(xiàn)在為止的“藝術”作品,無不是在玩民俗,靠使用“中國元素” 掩蓋他作品形式的單調乏味。從明清家具到陶瓷到茶葉,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元素”里他就差沒用絲綢了(作為杭州人我強力推薦他下個作品用絲綢)。此外他的 作品都要和政治扯上點關系,摔個罐子說是批評xx對中國文化的毀壞;汶川地震明明是天災,也能被他解讀為xx殘害幼小生靈,由此引發(fā)了他那由六千個書包組成的“藝術品”;8月初在四川被打,9月份及時地在他慕尼黑個展開幕前進了慕尼黑的醫(yī)院(說是腦出血,同時卻 還非常清醒地自拍自己的“傷員形象”,之后還把自己的腦部x光片當藝術品賣),一切種種造就了他在西方人心目中“民主斗士”的光輝形象。有不少人,包括西方人,把艾未未和博伊斯相提并論,但有一點大家要搞清楚,博伊斯始終是立足于德國嘗試改變德國,他可從來沒有滿世界跑說德國不好, 然后還靠這個賺錢。艾未未如果是真心想改變中國,就請他不要沒事老往國外跑。西方人難道真的那么情系中國人民,希望我們變得民主自由?錯!西方人對中國又是仇恨又是嫉妒,中國是他們的心頭之癢,而艾未未就是給他們搔癢的。
艾未未的“作品”還有一個通病,就是“宏大敘事”,這個很多批評家也批評過了,椅子一定要1千張(2007年卡塞爾),書包一定要6千個(2009年慕尼黑),葵花籽一定要一億顆(2010年倫敦),茶一定要三噸(2011年柏林)才行,越是在質量上欠缺,就越是在數(shù)量上做文章。很多人佩服他“厲害”,但我希望這些人能夠反思一下,這“厲害”到底 是“藝術的厲害”,還是“金錢的厲害”。
什么是 “藝術的厲害”,我是在看了東亞美術館里其他的作品后才明白。就在離艾未未“茶房”幾米的地方,懸掛著傅抱石、李可染、宋忠元、曾宓等人的作品(圖3,4)。我雖然不是國畫的專家,但他們的作品讓我深刻地感悟到,一支筆一張紙可以造就出不死的生命,就好像艾未未的作品再大再重也只能留下藝術的尸體一樣。曾經那么講究內在神韻的中國藝術發(fā)展成今天這樣的假大空尸體藝術,順便還是西方人搔癢的工具,這是整個中國藝術史,整個中國民族的悲哀。
陳曉云
* 2011-02-07 09:52:52
* 看到這樣的評論覺得很帥,雖然我并不能完全同意你的觀點,還是覺得這樣的現(xiàn)實的確存在,并且中庸的風格往往話說不明白、分量不夠犀利,怕得罪人、顯得自己乏識。在你這里看不到這些,我喜歡,真實犀利不拖泥帶水!
周永陽
* 2011-02-07 12:26:12
* 文章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現(xiàn)當代藝術還是不太清楚,要不又要回到:“今天德國的年輕人對此基本不感興趣”上去了,中國也不是沒有用材料作出有材料本身的象征性意義的作品,例如我的用糧食作的系列毛像,只是現(xiàn)在的全世界一個怪現(xiàn)象誰出了名就只宣傳他的作品了,別人的一概不看不說無人關注,無人評論,艾的作品其實很多情況下都是很牽強附會的,只要說上一兩個民主自由就得到滿世界的喝彩,我也看透了一些國內的所謂策展人的狹窄虛偽,比如我們宋莊的藝術家自己搞了個藝術節(jié)有很多有批判性針對性的作品,可是有人為此出了本書,一概把文 字刪去,而把艾的大頭像貼在封面上,好象他就代表了一切批判與反叛了,其實這些作品與艾沒有啥關系,拿去給外國人看又可以得獎了,我們的作品離開了文字說明只是無意義的瞎糊鬧,做他們出名得利的填腳石,外國人里也是有不少所謂畫廊出來騙外國納稅人關心中國民主**的人,拿那些在背后假裝罵兩句中 共的作者在其作品中根本就是無意義的玩意推銷給外國人,合謀欺騙,據(jù)說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本來是國安偵查政治問題的工作人員因為長期搞關于當代藝術的偵查工作,看透了其中的奧妙,居然自己改行當藝術家參加到這個騙外國人錢又對中國當局毫無觸動的行業(yè)中來了。
我在博客中也有文章批評了艾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危害,說或過分的話,弄不好他就是中 共政偵搞的和諧秀,又可以出口茶葉,又占領了媒體資源,別人還出不了這個展示機會了,一舉多得,這就叫兵法:雖有深間不得有所窺也。到我博客看看。
周永陽
2011-02-07 22:14:25
我不是說中國不需要艾這樣的人,只是要艾改變一下策略,我說他是左傾機會主義,在他的帶引下,據(jù)我看好幾個人想學他都倒大霉了,一個就是嚴正學,去告警察,不說結果挨打,到現(xiàn)一到城里來一趟都得警察批準,還坐了兩年牢,什么都干不了,去長安街游 行當時艾也在算躲過去,但是事后一起去的吳玉仁讓警察找別的碴抓起來到現(xiàn)在不在牢里,據(jù)說告他襲警法院開審了兩次沒有證據(jù)還沒結果,人家可說你妨礙公務罪也能判你幾年,有些人老想鼓勵別人去鬧。自己沒事因為他有特殊身份,你去就不行了,海外一些人也是自己學孫中山讓別人去死,現(xiàn)在不是那個時代,他還反對劉的策略,說人家是劉無敵,劉阿Q,我們不是不要批判現(xiàn)實的藝術,只是我們比你們海外的人更懂國情,你們只想看大陸的熱鬧我們卻要受窮還要冒風險,你這樣希望多出艾這樣的人,又不出力又不出錢,看熱鬧。
朱苓
2011-02-10 17:25:46
貧困地區(qū)建筑質量不好,這難道不是重所周知的事情?艾未未為什么不在地震發(fā)生之前批評,偏偏等到地震發(fā)生后靠這個事件炒作自己?你看他至今的所作所為,哪里出了事哪里有他。但中國有那么多潛在的問題,為什么他不關心?因為這些事情沒有新聞價值,不是“熱點事件”,不能用來炒作他!
另外看一個人,要看他和誰合作。艾未未和誰合作了?錫克、麥勒、聯(lián)合利華,這些大資本家。他們是最關心中國老百姓的?說了他們自己都不信。
說義正詞嚴的話誰都會說,國內敢說的人也不只他一個,但他“厲害”就“厲害”在,他懂得把這個轉換為金錢。他在柏林最好的地段買房子了你們知道嗎?說不定就是靠上面這座房子賣出去的錢。這種出賣藝術,出賣一個民族,為個人謀利的小人,誰要是崇拜他,我替誰心寒。
不和別人比,和去年得了獎的lxb比,他把他的憲章說成是藝術品出賣了么?他老是在國外資本家之間活動了么?
以上是我對艾未未為人的看法,不過我的文章只是局限于對他的偽藝術的批評,至今為止還沒人告訴我,他的茶房比蜂蜜蛋糕房高明到哪里。
朱苓
2011-02-10 20:10:17
我告訴你艾未未為什么要用中國元素,因為他的“觀念”是抄襲外國的,他用中國元素來掩蓋而已。
建議你看一下joseph beuys, wolf vostell, wolfgang laib的作品集,你就知道艾未未的“靈感源泉”從哪里來的了。
我沒有全部否定中國當代藝術,我否定艾未未而已,就是因為有艾未未這樣善于用政治來炒作自己的人,那些真正在做藝術的人才跳不出來。
我的文章當然是針對他的作品,但至今為止還沒人告訴我,他的茶房比蜂蜜蛋糕房到底高明到哪里。
朱苓
2011-02-12 02:15:32
“老艾單身,無家庭負擔”這個建議您再去調查調查。
您和論壇里其他一些朋友激憤的原因是——艾未未如此正義的人,怎么能罵他!
但我打個簡單的比方您也許就明白了:真正愛好**功自己在家里練,和跑到國外叫喊著“我是練**功的”跟老外政府要錢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事情。國內敢說話的人有,博客被封的有,被警察跟蹤的又,因為維權坐牢的有,我擁護這些人,因為他們不是像艾未未那樣——靠著這個向西方人要飯吃!最可惡的是還要給這個披上“藝術”的外衣,又出賣中國人民,又出賣藝術。
聞松
2011-03-05 13:22:59
有一點倒是可以肯定,艾未未總是想用政治綁架藝術,或也用藝術綁架上政治,這一點尤其是我反對的!??!
真是民主斗士倒也令人欽佩!但是。。。?
況且,民主斗士的戰(zhàn)場應該在別處,不要總拿藝術來遮掩。
贊同博主觀點!!
陳碩
* 2011-02-13 23:44:17
* 說實在話,作為藝術家的老艾,我是感覺他的作品并不正,都是一些打擦邊球的視覺小游戲,其他就不用說了!但我有一點想不通的是,他一邊拿著巨款在做空洞的作品,一邊又在做空洞的“正義”吆喝,如果為善就做善行,但老艾的思想軌跡是用很浪費的行為去提高自己的藝術影響力,然后再用自己的藝術影響力來吆喝別人去為善,我是感覺他這彎繞了也太大了,好累!
朱苓
2011-02-14 01:53:28
呵呵,您的邏輯有點“本末倒置”。“吆喝別人行善”不是他的目的,而是他的手段。他借此來炒作自己,給本身毫無藝術價值的東西加個政治的噱頭,從而名利雙收。
真正在從事中國社會改革的人,哪有時間,哪有心思去把自己的行為炒作成藝術品,還有事沒事老往國外跑搞客戶關系?
陳碩
2011-02-14 09:37:00
我說的是“空洞的吆喝”,呵
杜偉
* 2011-02-17 14:26:34
* 出一個這樣的混蛋不用太害怕,他毀不了中國藝術。可怕、可悲的是中國藝術圈兒里、圈兒外有太多太多愚不可及又自以為是的蠢貨、白癡,再加上一群騙子和漢奸,由這樣一些魚鱉蝦蟹組成的偽軍部隊,雖然不能毀滅掉真正的中國藝術,但也將貽害中國幾十年! 對于一個沒有堅定信仰的xx,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難?。?!
朱苓
2011-02-17 17:12:45
國外藝術圈何嘗不是如此,被資本的大亨,藝術的白癡所控制,雖然表面上有****,卻也沒人敢搞批評。知識分子怕丟了自己的飯碗,也是噤若寒蟬。反而國內還能寫些罵人的文章,說明還是國內有一定的言論空間。
國內的問題確實也很嚴重,內部體制就有問題,還再多出來一層(在我眼里毫無必要的)向西方人諂媚這一環(huán)節(jié),艾未未是個最好的例子。殊不知你越向外國人諂媚,他就越看不起你。艾未未若不罵中國,滿足一下一部分外國人對中國人又恨又嫉妒的心理,誰會搭理他做的東西?這個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朱苓
發(fā)表于 2011-03-04 06:01:08閱讀 1853 次 評論 92 條 所屬文章分類: 我的作品評論
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zhuling/189198
去年段煉讓我寫一篇關于中國藝術家抄襲/模仿西方藝術家的文章,我在文章里區(qū)分了幾種不同形式的抄襲/模仿。一種是暗中抄襲/模仿,稍做修改,自以為能夠瞞天過海(如蔡國強的《撞墻》模仿博伊斯的《狼群》)。 另一種是公然的抄襲/模仿,抄襲/模仿者公開承認他的榜樣是誰,美其名曰是用當代手法“演繹”,仿佛這樣就能將他挪用他人勞動果實的行為合法化(如繆曉春 “演繹”米開朗基羅)。還有第三種情況,很多朋友稱之為 “撞車”,也就是說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純屬冤枉。但我個人認為,即使當事人確實是無心,那也只能說明兩個問題——1. 他對美術史了解不夠,自己在炒別人的剩飯都不知道 2. 他的作品概念太簡單,太容易被別人想到。這樣不管是有心無心,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即當事人是位二流藝術家。
我上一篇關于艾未未的文章《艾未未——中國藝術的悲劇》,很多朋友批評我攻擊艾未未人太多,討論作品不夠。這個批評我接受,所以今天再開個話題,希望能和大家討論討論艾未未的作品。(不過話又說回來,上一篇文章批評我的朋友,沒有一個回答我的問題,即艾未未的“茶房”比德國的圣誕美食“蜂蜜蛋糕房”高明到哪里去。)
艾未未的 “藝術”作品,涵蓋了我在上面所列舉的三種情況,下面有圖為證。至于這些“雷同”到底是有心還是無心,只能請各位朋友自己定奪。如果都是有心的,那說明艾未未創(chuàng)作“取材很廣”,連個足球模型也不放過;如果都是無心的,那我只能說艾未未是中國藝術最冤的冤大頭。
左圖是艾未未2007年的作品,右圖是俄國著名建筑師Vladimir Tatlin 1920年未建成建筑“第三國際紀念塔”的模型。艾未未毫不避諱他是引用Tatlin的模型。
左圖是艾未未的作品《一噸茶》,中圖是博伊斯成立的黨派“德國學生黨”(這個黨今天還存在?。┙影嗳薐ohannes Stüttgen和同僚用100公斤蜂蜜做的紀念物(不是藝術品/商品?。?,用來紀念博伊斯和博伊斯的精神導師,歐洲“人智學”的創(chuàng)始人Rudolf Steiner。2007年卡塞爾文獻展的時候他們把蜂蜜塊拉到卡塞爾,向路人宣傳博伊斯關于“直接民主”的理念,右圖是美國藝術家Richard Serra 60年代的作品《一噸支撐物》(注意作品標題的類似)。
左邊是艾未未在2007卡塞爾文獻展上的作品,右邊是意大利60年代著名藝術流派“arte povera”(貧窮藝術)代表人物Michelangelo Pistoletto于1978年做的作品。注意Pistoletto用的是歐洲古典式的鏡框,艾用的是中國古典式的門框,純屬巧合?
這個例子是從Art-Ba-Ba社區(qū)上來的,右邊是美國藝術家Robert Therrien 1993年的作品。
左邊是艾未未2007年紐約索斯比拍賣的拍品,右邊是足球的模型(也和艾未未的作品一樣是“五邊形”和“六邊形”的結合。)
左邊是艾未未的“茶房”,右邊是德國著名雕塑家Wolfgang Laib的米房,Laib先生用自然材料搭房子搭了幾十年了,米是他最喜歡的材料之一,估計這也是艾未未不敢用米的原因吧——怕“撞車”撞得太明顯了。另外請注意艾未未也和Laib一樣把茶葉鋪在房子的周圍,純屬巧合?
左邊是艾的作品,右邊是美國極簡主義藝術家Sol LeWitt1991年的作品。
左邊是艾的作品,右邊是美國著名藝術家Robert Rauschenberg 1998年的作品。
2011-03-06 00:25:01
艾未未的“公職”是職業(yè)藝術家加 “民主斗士”,他的老板是錫克和麥勒,和其他代理他的歐美畫廊。
朱苓
2011-03-09 02:50:21
艾未未的作品,說白了讓人“無話可說”,所以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柏林東亞美術館的館長在介紹他的“茶房”的時候,對于作品說不出幾句話來,只能大講陸羽的《茶經》。有的藝術家,確實在鉆研藝術的問題,但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答案,這樣的作品是可以評點,可以拿出來大家討論的。但像艾未未這樣投機倒靶,根本不是在藝術上做功夫的人,讓藝術評論家能說出什么有深意的東西來?所以樓下有位朋友說,艾的東西不要說是不值得表揚,連被批評都夠不上。
所有發(fā)展出自己獨特藝術語言的藝術家,都有一個發(fā)展史,你可以完整追溯他是怎么樣一步步發(fā)展出自己的風格的,他關心的是哪些藝術的問題,嘗試過哪些解決的方法。而艾未未的作品都是“無中生有”。他既沒有學過藝術,在美國那么多年也搞過藝術,一直到他回到中國的時候都不是藝術家。直到他在北京和錫克混上的時候,才“搖身一變”成了藝術家。2004年錫克介紹他去瑞士做個展的時候,他根本連作品都不夠。他是典型的西方資本的玩物。
朱苓
2011-03-08 20:22:47
藝術作品之為藝術作品,它的特質就在于它的內容是要通過“形式”來表現(xiàn)的,它是 “內容”和“形式”的一體化。如果藝術家是語言的巨人,作品的矮子,那他直接去當文學家好了。
2011-03-04 20:29:15
盜用別人的形式,然后宣稱“我的意圖其實是不一樣的”,這難道不是抄襲者慣用的手段?難道抄襲者會說:“我啥都是抄他的”???
我在文中提到了,到底是有意還是無意,我請讀者朋友自己去決斷,我想提醒大家的只是“即使當事人確實是無心,那也只能說明兩個問題 ——1. 他對美術史了解不夠 2. 他的作品概念太簡單,太容易被別人想到。這樣不管是有心無心,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即當事人是位二流藝術家?!?
我對文中提到的極簡主義,pistolleto,wolfgang laib并不欣賞,覺得他們概念都太簡單了,只能算是二流藝術,但連二流藝術都抄的人,那只能算是三流藝術家了。
* 2011-03-06 11:54:57
* 這也怪不得他,人家有平臺有背景,放個屁都是作品。只是象這樣的博文太少了,應該要建立一個藝術打假空間,讓國人多了解了解這些所謂的“旗手”都在干些什么。支持你!
* 2011-03-07 16:07:20
* 中國的藝術有如皇帝的新衣,最近開始不斷的有人喊“皇帝老兒沒穿衣服”,博主便是其中之一。我頂你。
# 2011-03-08 12:52:57
# 這篇文章寫得很好,說明哪些喧囂塵上的所謂藝術家沒有一點點創(chuàng)意和和基本的知識產權意識以及羞恥心。
我引用?。?!好文章?。?!
證據(jù)詳實!!
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zhuling/196467
* 艾未未在柏林開工作室
發(fā)表于 2011-03-30 00:48:27閱讀 794 次 評論 12 條 所屬文章分類: 我的作品評論
中國藝術家在西方出名指南——別提藝術,只提政治。有下文為證:
……
杜偉
* 2011-03-30 09:19:11
* 分析的透徹,這種欺世盜名的小人應該批判,一個洋人手里的小丑,讓人看了就惡心。支持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