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 中華民族的魂
為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117周年,發此短文以視懷念!
毛公兵法;
博攬眾書高,古為今用精,能使窮翻身,唯有揭桿起。議會空幻想,不可坐待斃,槍桿樹政權,以武方勝武。農村包城市,會師井岡山,馬列主義真,一一勝當十。山下炮聲轟,山上鑼鼓鬧,國軍五圍剿,旗勝挫蔣銳。中央一腳歪,排毛失井岡,五反圍剿敗,無奈走長征。空有白鶴屎,地有四輪追,國軍追又堵,紅軍級級退。高山彈炮炸,平地機槍打,紅軍速減員,三十減到三。紅軍危難時,遵義爭論會,撇開老癟三,再聽毛澤東。金蟬脫殼妙,四渡赤水河,一計扭訖坤,甩掉蔣匪兵。拳擊威力大,布袋陣法高,三萬勝百萬,震敵不敢前。革命主義真,不怕苦和累,雪山如閑步,草原顯威武。一步一腳印,路過散種籽,百姓初見驚,過后群眾戀。寧可丟自身,不愿失百姓,三大紀律好,八項注意真。主席指示嚴,一切為人民,人民擁護黨,處處動感人。
戰爭與謀略;
號召打日寇,人們共響應,心愿一起了,勝利終來到。為民族和平,不顧生命危,勇闖老虎口,重慶會名流。識破蔣假意,假談拖時間,加速擴備戰,我們何費真。離俞回延安,虎口方脫險,群目贊不懼,善得名流心。為了紅區在,危難無所懼,敵人腳下過,主席穩如山。一聲驚雷過,雨后天更朗,百鳥齊歡唱,萬眾求解放。三役振軍威,過江促蔣跑,我軍橫掃勇,蔣兵投成快。亂世國庫空,八國聯軍搶,革命運動頻,耗資減庫銀。日寇三光毒,糟搶錢財無,殘留金銀少,全被蔣運跑。
民族與獨立;
立都震天響,建國號角歌,全國一片紅,帝國主義滾。主席天安門,四億代言人,百年殖民費,.三座大山崩。我們中國人,從此做主人,句句重千金,中華民族奮。巧婦難無米,怎能煮出羹,一窮兼二白,三帝四封鎖。多虧蘇聯兄,借得十億鈔,揭鍋未做飯,逼迫上朝鮮。抗美三年戰,借款化過半,拽緊褲帶跑,挺胸寬步走。外三年抗美,內四年土改,打土豪分地,斗老板收廠,整官僚稱心,殺惡霸消恨,自力又更生,艱苦加奮斗。不畏強權欺,要為民族立,白紙無負擔,能作更美畫。
理想與藍圖
互助組關心,合作社開心,辦公社誠心,向共產雄心。繪藍圖為民,扭南糧北調,減北煤南運,察三峽壩址。送長江北流,主席注意正,大躍進興奮,總路線英明。鋼為綱強國,糧為綱振民,吃飯不用錢,點燈不用油。吃藥不付款,上學不交費,路不撿遺物,夜不閉門戶。鋼達千萬噸,糧畝超千斤,十年內超英,十年后趕美。失國土挨罵,收國土艱難,國界不劃定,留由后代人。中印開一戰,安定邊疆民,帝國分子怕,資本國家驚。
國家初繁榮,三年災害起,蔣乘機搗亂,蘇臨時施壓。主席拍案起,誰能振中華,學習老三篇,雷鋒精神揚。樁樁為四化,處處人為公,四億心向黨,禮讓樹新風。三年整建后,人有我必有,人無我不無,國家皆富強。人人思想洵,個個活雷鋒,扶老和愛幼,不請自幫忙。國慶十五年,總理發誓言,我國從此起,無欠內外債。住房國家造,孤寡有五保,人人安居業,戶戶有屯糧。深挖洞備戰,廣積糧備荒,備戰為國安,備糧為民康。
黨內分爭起,有人要修黨,科研糟責難,一心重歸奴。自力太費力,更生翻身慢,自造不如買,去買不如租。毛主席感嘆,我重上井岡,三月苦思量,揮筆淚隨行。毛主席奮怒,爆腳如雷轟,自誓為民族,炮打司令部。無奈痛決戰,砍膀志不移,號角一聲響,斗爭在前沿。三年國家亂,保得紅旗揚,大治大聯合,國民素質升。無奸無偷搶,中華大地安,好事得表揚,壞事無處藏。毛澤東思想,人心連相連,學雷鋒精神,作風通相通。
篡位風云急,主席自南尋,知危為國寧,杭滬險丟命。坐車開了花,幸虧提早下,嚇得付帥跑,摔機蒙古包。天雨娘出嫁,誰能管得他,人心隔肚皮,心腹最難防。二代付手空,只盼再選忠,老的嫌新祟,青的嫌老舊。左右奉圓難,一碗水端平,這有上海邦,那有老帥情。生思兼熟慮,選定合適人,華國鋒辦事,毛主席放心。放出一句話,字字值千金,一步三腳印,肝膽照人民。父母被殘害,兄妹死仇深,亡妻楊開慧,失子毛岸英,六座烈士墳,從未淚有痕,唐山大地震,痛哭悼靈魂。
解放炮聲歇,病害三年消,妓女有工作,百毒全滅種。知者道不盡,恨者罵不休,大腦加思考,好壞勿顛倒。父輩寸土寒,子女賣地熱,沒有創建苦,那有收獲甜。主席千棕德,人民萬古傳,翻身不忘本,人民懷念君。主席恨腐化,御筆殺貪官,32年謝步升,33年左祥云,37年黃克功,40年肖玉壁,又有劉青山,后有陳良宇,開國毛主席,開放設計師,是非有公論,前后有對照,歷史人民寫,真假深參考。
五十年代中,年增二十余,六十年代初,年增十四五。七十年代末,年增十七八,建國十年慶,國資翻兩翻。國慶十五年,國資四翻多,火箭多次射,二彈一星發。世貿組織邀,組建國加盟,資社不可融,吃我閉門羹。進入安理會,世界之林站,只有毛主席,我身花怒放。一攬觀天嬌,聞古今中外,看風流人物,務必憶那朝。
張柏毅 2010/12/26撰稿2011/02/11改稿重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