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這么火,靠誰的后臺?
作者:午夜星辰1968/應縣章春成
今年春晚最大的熱點就是旭日陽剛組合演唱的《春天里》。兩個農民工模樣的其貌不揚的男人,盡情宣泄著情感,述說著落魄和艱辛,困境和對未來的失望!這樣真實的吶喊,是那些奶油小生版歌手不能給予的。這普通百姓音的音樂,是最動人心。
“可當初的我是那么快樂
雖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在橋下 在田野中
唱著那無人問津的歌謠”
這是對過去生活的留戀。當初,盡管物質匱乏,生活清苦,可是,那時有公平正義,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欺詐,沒有“老無所養”的后顧之憂,所以“我是那么快樂”。
“如果有一天 我老無所依
請把我留在 在那時光里”
這一段,是廣大的弱勢群體對現實的感慨。廣大的弱勢群體一天從早忙到晚,從年初忙到年尾,只能維持簡單的最低生活,聯想到老了的那一天,一定是一無所有。只能希望,“請把我留在那時光里”,一句“請把我留在那時光里”,道出了廣大人民太多的無奈。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離去
請把我埋在 這春天里”
現實很無奈,只能寄托于“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離去 ,請把我埋在 這春天里”。在現實無法實現的事情,希望死去,能夠進入“春天里”那個讓我“那么快樂”的社會。也正如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虔誠的佛教徒,希望死后能夠進入“極樂世界”。
旭日、陽剛來自下層的弱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生活有著貼身的體會,他們在演唱的時候盡管有點跑調,但歌是從他們的心靈深處發出來的,他們不是用喉嚨在唱,而是用心在唱,歌詞反應的現實,正是廣大的弱勢群體共同的命運。
《春天里》的成功,不是演唱者有什么天籟般的歌喉,優美的舞姿,酷斃的臉蛋,新潮的衣著,前衛的發型,也不是歌曲有什么特殊動人的旋律,完美無缺的歌詞。而是它敘述的事實,感動了演唱者,更感動著億萬觀眾的心靈,在整個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是千萬萬普通的弱勢群體讓《春天里》這么火的,廣大的人民,就是他的后臺!(午夜星辰1968/應縣章春成)
歡迎轉載,轉載須注明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歡迎網友們光臨午夜星辰博客探討交流
http://blog.sina.com.cn/u/1654331920
http://blog.ifeng.com/2970952.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