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瀾
我想,我的身上還是殘留著不少的小資觀念的,雖然一直以來都意識得到,可是卻總苦于無力將它從我身體剝離。我離這個社會太遠,確切地說,是我離勞苦大眾太遠。我不知道幾個月不下雨給農民造成什么樣的不便,我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樣的起早貪黑種菜賣菜,我更不知道他們還遭受著多少有差異的對待。天突然冷了,我懶得走路,懶得騎車,甚至討厭上班,我卻不曾想到農民們還如平常一樣在寒風中勞作著,他們手中侍弄著的正是我們飯桌上的三餐。我忘本了。
2010年,我寫了兩部小說和若干閑言碎語,讀了幾本書,聘了中級,還與志同道合的戰友落實了籌劃已久的公益網站建設,但是這一切都比不上思想上的轉變來得振奮和重要。這一年,我重新認識或者說是更深刻地了解了一個人,一個可以改變我一生的人——魯迅先生。我想這是比去年抗拒餡餅誘惑更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了。
我曾經激揚文字指點江山,曾經獨善其身隱逸遁世,也曾經午夜夢回茫然四顧而不知所措。我不住地在愿望和絕望之間逡巡,想在希望與失望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然而卻始終無果。于是,生命在前進、停止、后退、徘徊中蹉跎,遲遲未有本該屬于這個年紀的激情。如今我終于明白,這所有的矛盾之所以能夠在我體內兼容、交織、碰撞,以至于爆發,歸根結蒂是因為沒有找到方向,而沒有方向則是因為沒有樹立信仰,而沒有信仰則是因為沒有尋得榜樣。榜樣是指引行人在黑暗中勇敢前進的一盞明燈,有了它,就有了希望,有了不畏艱險百折不回的力量,不管前方有多少磨難,都不屈不撓,不管途中有多少蠱惑,都心如止水。
現在我終于尋到了榜樣,前方的路頓時清晰了許多,我的心開始澎湃,思想開始升騰。我想,人生來便是帶著某種不可推卸的使命的,我必須完成我該承擔的責任,那就是,始終與最底層的勞苦大眾站在一起,用心、用筆,為他們、更是為國家和民族,奉獻我的全部。
也許黑夜依舊漫長,也許路途依然遙遠,也許一盞燈的光亮著實微弱,然而總不會永遠只有這一盞燈亮著。一盞燈會將光亮傳遞給另一盞燈,另一盞燈還會繼續將這光亮傳遞下去。這世上并不生就是黑夜的,也不會永遠都是黑夜。我要做的是將這光亮指給更多的人看見,讓這盞燈亮在更多人的心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