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正在黃金時間播出電視連續劇《毛岸英》。于是,這段被塵封許久的歷史重新又與人們見面了,毛岸英,一個無愧于那個火紅時代的英雄,一個真正把自己命運與國家和民族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熱血正義青年,一個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真正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又栩栩如生的通過熒屏出現在無數的觀眾面前。
可以說,在毛岸英身上,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中國青年的奮發向上蓬勃精神,所以也看到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現在,緬懷毛岸英,重溫烈士激情革命的壯麗人生畫卷,以便使更多的處于現代社會的青年,更好地為國家興旺富強,為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大做出貢獻。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8歲時,由于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毛岸英也被關進牢房。楊開慧犧牲后,地下黨安排毛岸英和兩個弟弟來到上海。后來,由于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兄弟流落街頭。他當過學徒,撿過破爛,賣過報紙,推過人力車。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蘇聯學習。在蘇聯期間,他開始在軍政學校和軍事學院學習,以后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曾冒著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毛岸英遵照毛澤東“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的要求,在解放區搞過土改,做過宣傳工作,當過秘書。解放初期,任過工廠的黨委副書記。他雖然是毛澤東的兒子,但是從來沒有因自己是領袖的兒子而欺壓百姓,相反,總是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勞動群眾打成一片。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0年11月25日在美軍空襲中犧牲。
在朝鮮檜倉郡志愿軍總部陵園里,長眠著一位天下知名的烈士——毛岸英。幾十年來訪朝的中國人,總是懷著特殊的感情到那里憑吊。按彭德懷的話說,他是“我們志愿軍的第一個志愿兵”,他的光榮犧牲,既體現了領袖與人民的一致,也表現出個人崇高的獻身精神。
在同齡人中,有他那樣曲折經歷的非常少見。先后流浪、留學和在東歐參戰,并在國內學農,參加土改,到工廠當干部,參加志愿軍,最后犧牲在美軍投下的燃燒彈形成的火海中。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一)曲折的童年
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長沙市,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長子。出生后,他隨父母到過上海、廣州、武漢,1927年大革命失敗時,隨母親及兩個弟弟回長沙縣東鄉板倉隱蔽。1930年,楊開慧被湖南軍閥何鍵逮捕時,8歲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進監獄,目睹了母親與敵斗爭和犧牲前的慘烈。隨后,他被保釋出獄,翌年被外祖母、舅媽帶到上海交給毛澤民。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黨主辦的大同幼稚園后不久,小弟毛岸龍去世(還有突然失蹤一說)。黨組織因顧順章叛變等事件一再遭到破壞,幼稚園的孩子們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稱為“紅色牧師”的董健吾領回家中,因1933年中共中央遷往江西瑞金,黨的經濟資助中斷。董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難時,對兩兄弟的態度變壞。據毛岸英講,兄弟倆曾一度過著流浪生活。后來,董健吾將他們找回,與地下黨接上關系,于1936年托東北軍將領李杜將兩兄弟送往歐洲,隨后到莫斯科進入國際兒童院學習。
至此,毛岸英的生活才逐步走入安定狀態。因為父母都投身中國的革命事業,而母親又過早的獻身,所以,小時候毛岸英就很少享有父愛與母愛,還曾經被迫過流浪生活。也許是苦難的童年歲月才造就了毛岸英雖是共和國領袖的長子,但一直保持和下層群眾緊密相聯系在一起,從沒有因為自己父親是毛澤東而搞過特殊化,群眾的疾苦就時刻裝在他的心里。即使建國后他也不曾因為身份的特殊性變化而放棄對自身的嚴格要求。
(二)毛岸英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如何做到真正關心下一代的成長,尤其是如何防止領導層的子女因養尊處優而蛻化變質,這是古往今來都十分關注的大問題。在這方面,毛澤東同志有很深刻的思考,他說過:“我們不代表剝削階級,而是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但我們如果不注意嚴格要求我們的子女,他們也會變質,可能搞資本主義復辟,無產階級的財產和權力就會被資產階級奪回去”。在這樣思想的要求下,1946年2月,剛從蘇聯回國的毛岸英就被父親送去上“勞動大學”。其實就是到解放區搞農村的土改工作,向農民學習種地,和農民們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斗爭。1949年6月,北京解放半年時,毛岸英又來到當時的北京機器廠擔任廠總支副書記。但他依然保持和工人一起勞動的良好習慣,且來到污染最嚴重的化銅車間。在此期間,由他發起了辦職工業余學校,辦技術培訓班,辦俄語學習班,把全廠職工都組織起來進行學習。1950年夏季,在北京市廠礦企業辦職工教育的熱潮中,北京機器廠走在最前列,在社會上很有名氣。毛岸英辦起的俄語學習班,也是北京市廠礦企業中出現的第一個俄語學習班。
當時全國即將解放,而新中國無疑是需要強大的工業來做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需要一大批有文化的工人投身到建設事業中來。毛岸英當時的做法從現在考慮也是很據前瞻性的。如果說新中國是一座無比宏偉的偉大建筑,毛岸英無疑是一個最敬業最投入的建筑工人,他的一切作為都是為這座偉大建筑服務。而不是像今天許多的“衙內”們其實卻是在大肆“拆遷”以利己肥私。
(三)公而忘私是毛澤東時代最顯著的時代特征
如果提起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的時代,那些右右們和別有用心之人一定會以種種卑劣手法污蔑諷刺。其目的無非是證明“改開”三十年的偉大與進步。但不妨用客觀的眼光看,那個時代之所以被人懷念,是因為那時沒有現在社會的私心黑心卑鄙鮮廉寡恥之舉大行其道。無論是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再有后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心里就是一個大的目標,且具有為達此目標而不惜犧牲個人以及家庭利益的高尚情操,那時因為共產黨人的模范帶頭作用,因為全社會都具有一種奮發向上精神。正因為如此,才造就一個民族偉大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也才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毛岸英烈士,倘以老眼光看,那就是身居“太子”之尊,但毛岸英沒有貪圖物質生活享受,而是哪里最苦哪里最危險哪里最需要就去往哪里。譬如抗美援朝戰爭,那是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糾集的眾多仆從國,而中朝參戰部隊無論是裝備、配給以及空中力量對比,都是優劣立判。于是戰爭取勝的砝碼偏向哪一方應該是很不可預測的結果,雖然這場偉大戰爭最后以中朝人民取得勝利而結束,但在戰爭決策與開始階段,中國甚至有打爛了無非是解放戰爭遲勝利幾年的打算。此可以證明那場戰爭的殘酷性與勝負不可預測性,就是在那樣的時候,毛岸英報名參加志愿軍,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第一人。因為當時才決定了赴朝作戰志愿軍的領導人選,毛岸英就讓主席為他報名參戰。如果在一個私欲盛行的社會,是一個貪圖享受的貪生怕死之徒,會做出那樣的壯舉嗎?
說到這里,我還想再說一件許多人不知道的往事。因為以前我服役的部隊是陸軍第三十八軍,在部隊時看過《三十八軍在朝鮮》一書,那是抗美援朝時38軍副軍長江擁輝寫的,書中披露第一次戰役結束后,38軍軍長梁興初到“志司”開完會時遇到一個青年軍人,梁軍長看他面熟,卻想不起來在哪里認識過。而這個青年軍人開口便央求梁興初帶他到38軍去,梁興初問“志司”的作戰處長丁甘如后才得知這是毛岸英。梁興初當時心想,怪不得看起來面熟,原來是毛主席的兒子。但梁興初告訴毛岸英,說你在“志司”不是很好嗎?毛岸英回答,不能親臨前線打仗,心里急,所以要去38軍,到一線部隊去參戰。梁興初開玩笑的問,到38軍想干什么呢?毛岸英把手一揮,說:“給我一個團帶怎么樣”?梁興初當時還想,到底是主席的兒子,氣魄就是不一樣。其實當時梁興初可能還不及想,毛岸英在蘇聯時就是上尉軍銜,那還是蘇聯衛國戰爭時,再到抗美援朝,好幾年過去,如果毛岸英一直在部隊,以他的能力也應該到那個位置了。但梁興初不敢答應,說要得到彭總批準才行。因為戰事匆匆,這件事就暫時被擱下了,毛岸英也就沒來得及到38軍。但等到下一次來“志司”開會時卻不見了毛岸英,梁興初通過打聽消息后才知道人已經犧牲了,心里還說怎么“志司”都保全不了毛岸英?后來梁興初為此一直后悔不已,心想那時要是帶毛岸英到38軍,說不定還不會出事呢。但是歷史是不能有假設的,現在留給后人的只能是追思與感嘆了。
(四)國家的概念就是先國后家,先集體后個人
從抽象的角度講,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但我以為,既然稱為國家,那么國就在家的前面,應該是先國而后才是家。所以中國就有一句話,國將不國,何以家為?回首一部中華民族的奮斗史,無視的仁人志士都是為了國家與民族的利益而拋頭顱、灑熱血,如果他們過多考慮個體與家庭的利益,又怎能做出為國家和民族而獻身的壯舉?
在這個問題上,毛岸英烈士做出了很好的榜樣。短短的28年卻是光輝壯麗的一生。因為毛岸英的一生,始終以國家與民族利益為重,而他自己一生的奮斗都是與新中國的誕生、發展壯大緊緊連在一起的,所以他才真正是無愧于那個火紅年代的英雄。
對于毛岸英的不幸犧牲,毛澤東強忍老年喪子的巨大悲痛,發自內心地說:
“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革命戰爭,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為了國際共產主義事業,反抗侵略者,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兒女,前仆后繼,犧牲了成千上萬的優秀戰士。岸英就是屬于犧牲了的成千上萬革命戰士中的一個。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大事。不能因為我,黨的主席的兒子,就不應該為中朝兩國人民的事業而犧牲,哪有這樣的道理啊……?
六十年的時光流逝,毛岸英還依舊長眠在朝鮮的土地上,但他一直就活在中國人民的心里。豈不見還有許多的出于污蔑貶低毛澤東的目的而向毛岸英大潑臟水的人在”特色“社會大行其道,還有人刻意污蔑毛岸英犧牲的原因是當時在煮雞蛋用火而暴露了目標,才為敵人的空襲暴露目標、造成機會。我想問,當時“志司”犧牲的僅是毛岸英與另一位姓高的作戰參謀,但兩個人都犧牲了,誰還來解密當時的煮雞蛋說?是別有用心之人的蓄意想象吧?話又說回來,毛岸英要是不去抗美援朝的前線,在國內即使煮一只、十只整雞或開一次百雞宴也不會有性命之虞的。再拿現在的眾多“衙內”來說,即使再做出什么不法的勾當,又聽說誰把命丟了?
(五)私心盛行必然是導致一個國家與民族災難的根源
伴隨著“改開搞”的步伐,特色社會的歪理邪說風行一時。說人性的本質是自私的,所以不但打擊譏諷那種公而忘私的利民利國行為,還要公然為私欲橫行創造條件,這是造成社會道德敗壞、唯金錢與權力是真的真正原因。于是,大到轉基因,拿中國十多億人民當做國外生物種子公司的小白鼠,為“孟山都”等跨國公司大發黑心財服務。再有地溝油,毒奶粉,還有不良官員的貪腐惡集于一身……如果像電視劇《毛岸英》里所說,共和國是一座大廈,那么,這座大廈正面臨被拆遷的命運。而由于私欲橫行,以利欲熏心心漸黑般的腐惡對這座大廈進行拆遷,共和國就面臨被顛覆的危險。
中國青年要學習毛岸英公而忘私的偉大精神,要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先,要明白只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才能保證人民的安居樂業,社會才能真正和諧。而經過三十年的私有化特色改革,在國際上中國已成為孤家寡人,再也沒有曾經的“我們的朋友遍天下”的自信與豪氣,所以面對國家領土被蠶食,在國際上受其他國家打壓的事實,早已失去“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大無畏氣概,而用一句“韜光養晦”做遮羞布。但這塊曾經的遮羞布已被美國對臺軍售,支持疆獨、藏獨分裂勢力的無情事實,被日本在釣魚島,在春曉油氣田問題上的強盜行徑,被東南亞周邊群小在中國南海的不斷掠奪性開采等等撕得蕩然無存。在國內,由于受外國敵對勢力操縱支持在政改問題上的非法圖謀,還由于不良官員權力欲和利己心操控之下導致的官民矛盾,先富階層貪得無厭而致使盤剝加重導致特色社會的民間矛盾加大,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潛在危險因素,處理不好會導致催生致亂因素。
中國有句老話,欲得天下者先得天下之心。而一個私欲橫行的社會、利己貪賂之心大行其道,這樣的國家雖然外表可能由于曲意粉飾而顯得富麗堂皇,但其實骨子里面已散發出腐朽的味道。央視能在此時熱播《毛岸英》,也是對毛岸英身上擁有的大公無私以天下為先、絲毫不顧及個人利益偉大精神的弘揚,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從央視今年播出不少的紅色經典來看,這種在特色社會,在許多人們心里早已淡漠了的東西是要被重新撿起。三十年來我們失去的許多東西實踐證明才是最可貴的,譬如毛岸英身上反映出的偉大精神,那種以國家與民族利益為重,以天下蒼生的幸福為己任,毫不顧及個人利益的作為才是中國的立國與強國之基!
無論時代怎么發展,奮發向上,激流勇進,不向弱者施發淫威,不向強者低下高貴的頭顱,自私自利的狹隘人生觀被拋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終將得到弘揚。而這才是中國奮起強大、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強基石!
謹以此文紀念毛岸英烈士!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