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毛岸英》,在繼《井岡山》、《紅色搖籃》、《鐵肩擔道義》、《解放海南島》之后,再次掀起一股紅色驚濤,拍打著一個亂象叢生、銅臭彌漫的民族,激蕩著每一個富有正義與責任感的愛國人士狂熱的思潮與心跳。毛岸英,這個久違而熟悉的英雄的名字,又重新回到了人們饑渴的記憶與懷想之中。
央視是黨和國家的喉舌,是傳播各種思想的最高陣地與堡壘,尤其是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其傳播作用和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啟迪與影響更是不可估量。我們注意到,近些年來,央視創(chuàng)作播出了一大批有影響的電視劇作品,尤其是反映歷史題材的比較引人矚目。認真研讀這些作品,我們可以看到當代作家群體創(chuàng)作態(tài)度與思想的與時俱進,也可以窺見到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作觀或價值觀在利用這種文學樣式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對弈與較量。而這種對弈與較量也強烈地影響著廣大觀眾的心智與精神世界,并起到了相應的作用與效果。
這兩種不同創(chuàng)作觀或價值觀是什么呢?一種是對歷史的一脈相承和真實解讀,這就是以《井岡山》、《紅色搖籃》、《鐵肩擔道義》以及正在播出的《毛岸英》為代表的紅色影視作品;一種就是刻意回避歷史原貌、剔除近代民族對共產(chǎn)主義理想與信念追求的史實,極端地表現(xiàn)為個人英雄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比如《亮劍》中對“泥腿子將軍”李云龍的塑造,在他身上我們看不到一個共產(chǎn)黨人應有的高尚靈魂與博大情懷,和對共產(chǎn)主義理想與信仰的詮釋,而這一點正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百折不屈、前赴后繼的精神和力量的源泉,是歷史的真實,是不容回避與曲解的。那么,在李云龍身上除了個人的氣節(jié)與氣概以外,還有什么呢?這顯然不符合歷史的原貌與場景。我們不敢說,作家在試圖有意回避和曲解著什么,但這種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創(chuàng)作思想是絕對不可取的。生活是作家的沃土,真實是作品的生命。任何對主題思想的蓄意剔除與歪曲都是沒有良心的,也是不負責任的,更是需要反思與警醒的,尤其在當前兩種思想相互交織斗爭的敏感時期。
電視劇《毛岸英》不僅塑造了一個血肉飽滿、個性鮮明、經(jīng)歷曲折的毛岸英,而且始終把每個人物和兒女情長、夫妻情愛、父子深情都置身于火熱的斗爭場景中,把個人的經(jīng)歷始終與偉大的理想與信念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既把人物塑造的真實可信、栩栩如生,使觀眾如身臨其境,與人物同喜同悲,又極大地烘托了作品本身的內涵與主題,提升了作品的藝術魅力,起到了紅色文學應有的教育意義,這就是《毛岸英》這部作品一舉成功的重要因素所在。思想性、藝術性、教育性,構成了這部作品活的靈魂,這是那些張揚個人英雄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是這部作品始終不懈的追求。
這部作品的成功,還表現(xiàn)在導演在演員選配上的獨具匠心。每個人物都是新面孔,而不是刻意追求明星效應,為觀眾增加了新鮮感。觀察審視每個演員的表現(xiàn),都能讓人切實地感受到一種激情與淳樸相容、浪漫與高尚相兼的陣陣清風,令人耳目一新,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盡管扮演中年毛澤東的演員形象上有一些差異,但演員本身表現(xiàn)出的質樸無華與為之動容的表演,使人感覺十分入戲,不是在表演自己,給人印象深刻。這與電影《建國大業(yè)》中明星大腕們刻意表現(xiàn)、張揚自我的呆板、僵硬、造作之風形成了鮮明對比。其實,這正是啟用新人、新面孔的優(yōu)勢所在,也是導演的高明之處。最近播出的《鐵肩擔道義》和《解放海南島》兩部作品,也讓我們看到了新人不俗的演技,是作品成功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這應該成為今后拍攝歷史題材作品的一個非常寶貴的經(jīng)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