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打出社會主義世界體系的【風標】【一戰(zhàn)】
——《七律紅梅頌》系列點評之三十七
段曉旭 許博士
即使在抗美援朝這樣偉大的歷史事實目前,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也對毛主席進行了謾罵和攻擊。中國和世界上大多數的人民對于毛主席是無比敬愛和無比熱愛相比的。而帝國主義及其代理人對毛主席除了仇恨以外,主要還是害怕,而且是怕的要命。為什么帝國主義及其代理人對毛主席怕的要命呢?其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毛主席在抗美援朝與他們結下了天大冤仇。毛主席通過抗美援朝打中了帝國主義的要害,打出了社會主義的世界體系,而抗美援朝也成為改變世界歷史進程,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七律紅梅頌》對于抗美援朝這樣史詩一般的歷史事件進行用【風標】【一戰(zhàn)】的詩歌語言進行了藝術的總結和概括。在【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和【百年雪恥泰諸黎】的對仗形式上,作者用具有及其強烈對比的詩歌語言,形象地表達了抗美援朝摧毀和破壞舊世界的歷史壯舉,藝術地再現了抗美援朝建設和召喚新世界的歷史功績。【驚列位】是抗美援朝對于帝國主義殖民統(tǒng)治的摧毀和破壞,是對于【全球】范圍舊世界的一切私有制以及不合理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的顛覆和批判。【泰諸黎】則是抗美援朝對于社會主義世界體系在國際法理上的建立和批判性的強制和規(guī)范,是抗美援朝與殖民地國家的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相互呼應,也就是建立新的社會主義世界體系的戰(zhàn)爭宣言。
抗美援朝是改變當代世界歷史進程的史詩性事件,是劃分世界歷史時代的【風標】【一戰(zhàn)】。《七律紅梅頌》以充滿了浪漫主義和傳奇色彩的詩歌語言和格律藝術,為我們描繪了抗美援朝對于當代世界歷史舞臺的時空轉換,表現了當代世界政治格局的角色轉移。在【萬卉紅梅與共殖】那極具美感的詩句中,我們感受了抗美援朝所具有的世界歷史的真正的國際性意義所在,這個意義就是全世界無產者真正地登上了世界歷史的政治舞臺,全世界無產者在人類的歷史上第一次聯合起來了。
抗美援朝【甲子】年以前的時期,是帝國主義揚威世界的時期。帝國主義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占領了全世界所有的地盤,把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變成了他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例如,舊中國也是處于帝國主義殖民統(tǒng)治的半殖民地。即使在世界上出現了蘇聯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被帝國主義緊緊封鎖和包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雖然消滅了法西斯這個帝國主義統(tǒng)治的最極端形式,雖然在東歐和東亞出現十數個社會主義國家,但帝國主義殖民統(tǒng)治的基本形式和稱霸世界的格局并沒有改變,帝國主義甚至于還通過《雅爾塔協(xié)議》獲得了統(tǒng)治殖民地的國際法意義的合法性。但是,抗美援朝改變了這一切。
抗美援朝以后,【全球】成為世界人民揚眉吐氣的時代,成為社會主義全面勝利和帝國主義全面崩潰的新時代。《七律紅梅頌》用【萬卉紅梅與共殖】形象地的表達了這個時代的特征,就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就是第三世界人民緊密地團結在新中國周圍,就是世界人民共同反對帝國主義殖民壓迫的斗爭,就是【全球】范圍的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萬卉紅梅與共殖】描繪的這個新世界,是不是僅僅表現了作者的詩人般浪漫,或者單純是作者對于【彼岸】的想象呢?不是的。實際上,《七律紅梅頌》的描繪,體現了中國古老的格律詩的深刻內涵及其內在本質所散發(fā)出來的藝術魅力,是寫“虛”和寫“實”的統(tǒng)一和結合。【萬卉紅梅與共殖】的詩句,無疑具有【彼岸】的想象和詩人的浪漫,是對于人類終極的理想社會的追求,也就是對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狀況的描寫。但它同時也是新世界的描繪。
讓我們看一看現實的新世界吧。要理解我們的時代特征,核心認識什么是社會主義,尤其是要社會主義經濟的形式規(guī)定和本質規(guī)定的區(qū)分。社會主義簡單地說,就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福利的生產方式。在這里,社會福利是社會主義的最一般的分配形式和形式規(guī)定,而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則是社會主義的生產形式和本質規(guī)定。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的全面勝利,正是表現在其形式規(guī)定和本質的規(guī)定這樣兩個方面。目前,社會福利這樣的社會主義的分配形式已經在包括帝國主義國家在內的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產生和形成了,這難道不是社會主義的全面勝利和帝國主義的全面崩潰嗎?
帝國主義的本質特征,就是極少數的金融壟斷寡頭對于壟斷利潤在【全球】范圍的控制和獨占,就是金融寡頭對于最大壟斷利潤率在全世界的追求。社會主義的福利分配制度和公有制在世界范圍的紛紛建立和普及,極大地降低了壟斷利潤的利潤空間,從根本上損害壟斷利潤的利益,不僅打破了帝國主義在世界范圍對于壟斷利潤的獨占,也打破了帝國主義在其國對于壟斷冷熱的霸占,形成了帝國主義的世界體系分崩離析和全面崩潰的局面。而這一切,都根源于抗美援朝的【風標】【一戰(zhàn)】,根源于毛主席的英明決策和正確領導。帝國主義怎么不仇恨毛主席呢?
附:七律.紅梅頌—紀念抗美援朝戰(zhàn)爭六十周年
許博士
半島煙云甲子遲,全球冷熱待輪時。
東西斗艷稀花信,南北爭奇遍果實。
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百年雪恥泰諸黎。
而今彼岸玫瑰謝,萬卉紅梅與共殖。
抗美援朝把聯合國真正地改造成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國際大家庭
——《七律紅梅頌》系列點評之三十八
段曉旭 許博士
《七律紅梅頌》把抗美援朝【一戰(zhàn)風標】的意義最后歸結為【萬卉紅梅與共殖】。由于漢語文字包含的深刻內涵以及格律詩歌具有的豐富蘊意,所以,【與共殖】可以做多種解釋和理解。但是,當我們把聯合國比喻為【全球】的時候,那么,第三世界的廣大國家不就成為【萬卉】了嗎?新中國和毛澤東同志不就是帶領他們前進的偉大領袖和“只把春來報”的【紅梅】嗎?
一百幾十個第三世界國家實現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以后,共同把新中國“抬進”聯合國。這難道不就是第三世界的廣大國家與新中國在聯合國的舉世歡慶的【與共殖】場景,難道不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動人場面嗎?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之所以能夠進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的一員,完全是依靠抗美援朝的【一戰(zhàn)】打出來的,而“非洲兄弟把新中國抬進聯合國”(毛主席語)則是他們對于新中國的回報。在這里,所謂的【一戰(zhàn)風標】實際上揭示了抗美援朝對于改造和改變聯合國的重大意義。
抗美援朝之所以能夠成為改變聯合國性質的重大事件,完全是由抗美援朝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從性質上看,抗美援朝實際上是全世界殖民地的獨立戰(zhàn)爭和維持殖民統(tǒng)治的反獨立戰(zhàn)爭之間的生死決戰(zhàn)。戰(zhàn)爭的一方是代表廣大殖民地國家的中朝兩國,另一方是由美帝國主義等16個宗主國組成的聯合國軍隊。這就是說,中朝兩國人民在朝鮮【半島】面對的是聯合國派出的“合法”軍隊。中國人民要戰(zhàn)勝的不僅是美帝國主義,而且是代表帝國主義殖民統(tǒng)治的聯合國。為什么聯合國成了帝國主義的壓迫工具呢?這是“二戰(zhàn)”歷史的必然結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果已及聯合國的成立,是二戰(zhàn)勝利的大國之間,尤其是蘇美兩國之間通過《雅爾塔協(xié)議》在【全球】范圍進行利益妥協(xié)和勢力瓜分的結果。從蘇聯一方來說,被認可了東歐十幾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成立和蘇聯的利益范圍。從美國一方而言,被認可帝國主義在二戰(zhàn)前的宗主國地位。而德國及朝鮮半島則被“分治”形成【東西】兩個德國和【南北】兩個朝鮮。甚至于中國也成為其勢力的“分治”區(qū)域。例如,舊中國的內戰(zhàn)時期,斯大林不就曾經發(fā)出建議,要中國共產黨以長江為界,劃分【南北】兩個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各自統(tǒng)治一個中國。斯大林的這個建議,實際上就體現了《雅爾塔協(xié)議》的精神,有其內在的國際法的合法性。
正是有了這個《也雅爾塔協(xié)議》,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利結束后就建立了聯合國,使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具有了【全球】范圍的國際性和世界性意義的國際組織,也形成了相關的國際法體系,然而,廣大的第三世界是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的。因為,聯合國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而廣大的第三世界不過是帝國主義宗主國的殖民地,是沒有國際法主權地位的國家,因此無法進入聯合國。這就是說,當時的聯合國在很大的意義上實際上是帝國主義把持的維持殖民統(tǒng)治的工具和組織,出兵鎮(zhèn)壓朝鮮【半島】的獨立戰(zhàn)爭,不過是聯合國在履行其義務的一種程序和方式而已。
朝鮮【半島】被《雅爾塔協(xié)議》劃分為【南北】兩個朝鮮,本來就是蘇美兩國“二戰(zhàn)”后在亞洲達成的地緣政治在勢力劃分上的均勢狀況。由于蘇聯取代日本在舊中國的東北地區(qū)有駐軍,而美國在中國也有少量駐軍,所以,蘇美兩國以及【東西】兩大集團在東亞乃至整個亞洲都形成了勢力均衡的態(tài)勢。新中國的成立,則打破了《雅爾塔協(xié)議》規(guī)范的這種均勢,使得東亞乃至整個亞洲處于社會主義勢力范圍。美帝國主義本來對這種狀況就驚恐萬狀。而在處于【南北】分離狀況的朝鮮【半島】上,金日成領導的北朝鮮使用武力,發(fā)動了統(tǒng)一【南北】兩個朝鮮的殖民地獨立戰(zhàn)爭,以最終擺脫帝國主義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tǒng)治。
就是在這個時候,美帝國主義出場了,它借用聯合國的名義,并且以聯合國軍的形式對朝鮮【半島】的內戰(zhàn)進行了武裝干涉。美帝國主義之所以能夠借用聯合國的名義,之所以能夠以聯合國軍的形式實行武裝干涉,是因為美國控制了聯合國。而美國之所以能夠控制聯合國,是因為有具有國際法地位的《雅爾塔協(xié)議》做基礎的。聯合國本身及是依據這個協(xié)議而成立的。而朝鮮【半島】上的【南北】的國家,都不具有主權國地位,都不是聯合國成員,因此占有被動挨打的地位。
形成聯合國這種不合理狀況的有其歷史的原因,當然也是當時聯合國不公正的表現。但是,聯合國又的的確確是一個合法的國際組織,是人類世界歷史發(fā)展的重要成果。雖然它的建立之處仍然是由美英兩國主導的不合理的組織,但卻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全球】范圍的合法機構和組織團體。全世界的無產階級要想實現在全世界的聯合和組織,要想獲得徹底的解放,沒有這樣的一個組織機構是不行的。這就是說,聯合國是無產階級進行全世界大聯合和大聯盟的可以加以利用的現成的國際性組織機構,是全世界無產者獲得徹底解放的合法國際性大舞臺。但對于抗美援朝以前的聯合國而言,這一切都僅僅是可能性而已。
然而,毛澤東同志不愧為運用辯證法轉化原理的超級大師,不愧為革命批判的理性高手,不愧為合法斗爭的革命戰(zhàn)士。正是在抗美援朝中,毛澤東同志把革命的批判手段與合法的斗爭手段進行了巧妙的結合和連接,從而歷史性的完成了聯合國的改造,把一個由帝國主義列強主導的世界性的組織,轉變成第三世界的國際大家庭。這樣,抗美援朝就成為聯合國性質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的重大的標志性事件。
抗美援朝的結果就是,一個剛剛誕生的新中國,打敗的雖然是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隊,但實際上是挑戰(zhàn)了聯合國干預殖民地國家獨立戰(zhàn)爭的合法性,從根本上摧毀了舊的聯合國的基本理念和法理基礎,使得《雅爾塔協(xié)議》關于帝國主義進行殖民統(tǒng)治的合法性煙消云散。抗美援朝也向全世界發(fā)出了殖民地國家的獨立宣言,宣告了帝國主義殖民統(tǒng)治的非法性,宣告了聯合國出兵干涉殖民地國家的獨立戰(zhàn)爭不再具有國際法意義上的任何合法性。
抗美援朝的【一戰(zhàn)風標】的意義正是在于,它打出來一個新世界的基本框架和建立新的聯合國體系的法理基礎,為殖民地國家獲得主權國地位提供了國際法的合法性。這就從根本上改造了聯合國的性質,為眾多的殖民地國家進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成員的大多數組成國,打開了勝利之門。1946年1月10日至2月14日,第一屆聯合國大會第一階段會議在倫敦舉行,有51個創(chuàng)始會員國的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到2008年為止,聯合國共有192個成員國,其中大部分為第三世界國家,抗美援朝的【風標】【一戰(zhàn)】把聯合國真正地改造成為第三世界人民的國際大家庭。
這就是【萬卉紅梅與共殖】的歷史根源和歷史史實。
附:七律.紅梅頌—紀念抗美援朝戰(zhàn)爭六十周年
許博士
半島煙云甲子遲,全球冷熱待輪時。
東西斗艷稀花信,南北爭奇遍果實。
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百年雪恥泰諸黎。
而今彼岸玫瑰謝,萬卉紅梅與共殖。
抗美援朝的【一戰(zhàn)】【花信】結出了社會主義世界體系的經濟【果實】
——《七律紅梅頌》系列點評之三十九
段曉旭 許博士
在《七律紅梅頌》中,第一個對偶句是【東西斗艷稀花信】,【南北爭奇遍果實】。在這里,作者實際上是告訴我們,新中國這個【紅梅】的第一【花信】通過抗美援朝的【一戰(zhàn)】【風標】,結出了社會主義世界體系這個【遍】布【全球】的累累【果實】。在第二個對偶句中,作者用【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和【百年雪恥泰諸黎】的對仗形式來具體描繪了抗美援朝的歷史功績。如果我們從人類世界的歷史發(fā)展和社會制度的變遷來看,那么,抗美援朝的【驚列位】就是對帝國主義殖民制度及其世界體系的瓦解和摧毀,而【泰諸黎】則是說抗美援朝帶來的世界性的經濟制度的變遷和革命。
抗美援朝在資本主義國家內部造成了帝國主義統(tǒng)治的全面動搖,造成了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福利分配制度的全面形成,而在第三世界國家獨立的同時,則建立和發(fā)展了具有民族和民主性質的經濟體系和經濟制度。毫無疑問,福利分配制度以及民族和民主經濟體系的建立,雖然只是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但它卻是瓦解和摧毀帝國主義世界體系的催化劑,也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現成的經濟制度形式。
這就是說,福利分配制度在包括第三世界國家和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普遍建立和形成,這是二十世紀下半葉世界經濟制度變革的歷史潮流。在《七律紅梅頌》中,作者用【南北爭奇遍果實】這樣的詩歌語言為我們描繪了抗美援朝對于世界經濟制度變革的重大影響和決定性作用。所謂的【遍果實】,就是【一戰(zhàn)風標】的具體【果實】,就是【遍】布【全球】的福利分配制度的建立。
這就是說,抗美援朝的【一戰(zhàn)】之【花信】,結出了【遍】布【全球】的經濟制度之【果實】。這些以福利分配為內容的系列經濟制度在全世界范圍普遍的建立和形成,使得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代表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具有了極其廣泛的外圍形式和經濟體系,它們在摧毀和瓦解帝國主義世界體系的同時,也形成了社會主義的世界體系。如果說,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經濟是這個世界體系的核心的話,那么,福利分配制度就是它的外部形式,而獨立的民主民族經濟體系則是它的最為廣泛的補充形式。所以說,我們的時代是社會主義全面勝利和帝國主義全面崩潰的歷史時代,作者用熱情洋溢的詩歌語言對此進行了表達,這就是【而今彼岸玫瑰謝】,【萬卉紅梅與共殖】。
當然,帝國主義就是戰(zhàn)爭的這個本質依然沒有改變。現在,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戰(zhàn)爭主要是在社會主義的大后方發(fā)生的,也就是在第三世界發(fā)生的,可謂是小型戰(zhàn)爭一年一次,局部戰(zhàn)爭幾年一次,可它就是不敢挑戰(zhàn)與社會主義的大戰(zhàn)。這主要是因為,在帝國主義國家的內部,已經普遍地形成了福利分配制度這樣的社會主義經濟的一般形式和分配形式了,其福利分配的社會制度的安排與規(guī)定,對于建立相應的福利生產方式的要求和呼聲已經迫在眉睫了。帝國主義的世界體系已經隨著殖民地的喪失而土崩瓦解了,它目前面臨的則是全面的和極其深刻的制度危機了,現在正在經歷的【百年】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不過是這種制度危機的現實表現而已。
所以,一旦發(fā)生與社會主義之間的大戰(zhàn),帝國主義的生存底線就將被徹底消滅,帝國主義國內現存的福利分配方式和分配制度,就必將發(fā)展為福利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制度,以壟斷利潤為目的的帝國主義的生產方式,就必然為社會福利這個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所取代。所以,未來的帝國主義發(fā)動世界大戰(zhàn)之時,就是帝國主義的徹底滅亡之時。如果帝國主義膽敢發(fā)動對中國社會主義的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其結果,必然是【全球】范圍的社會主義最后勝利的戰(zhàn)爭,就是在全世界建立公有制,就是【萬卉】跟【紅梅】享受真正【與共殖】的哪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附:七律.紅梅頌—紀念抗美援朝戰(zhàn)爭六十周年
許博士
半島煙云甲子遲,全球冷熱待輪時。
東西斗艷稀花信,南北爭奇遍果實。
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百年雪恥泰諸黎。
而今彼岸玫瑰謝,萬卉紅梅與共殖。
抗美援朝是世界歷史的重心在由【東西】轉向【南北】的【風標】
——《七律紅梅頌》系列點評之四十
段曉旭 許博士
當代世界歷史的最突出和最一般的特征,就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就是廣大的亞非拉國家在【全球】政治舞臺上的主導。而促成世界歷史的這一重大改變的歷史事件和歷史根源的,就是抗美援朝。《七律紅梅頌》用兩句極其經典和富含韻意的七律對仗詩句,形象地表達和概括了這一歷史事實,即【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和【百年雪恥泰諸黎】。在這里,【列位】是指帝國主義在全世界的殖民統(tǒng)治制度,【驚】就是指【驚】垮和摧毀,【一戰(zhàn)】就是指抗美援朝,而【風標】則是標明抗美援朝是劃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也是當代世界政治格局和人類向共產主義發(fā)展的歷史轉折點。《七律紅梅頌》通過格律詩語言所表達出來的獨有的語義意境,在語言對仗組合和結構的引導下,把抗美援朝所具有的這一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以革命浪漫主義的想象形式得以體現和反映。
《七律紅梅頌》是在怎樣的意境即語言環(huán)境下,得出【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這樣的結論的呢?原來,作者的意境構成是以【全球】范圍的空間境象為基礎的,對【全球】境象的自然帶在【東西】和【南北】的不同狀況進行了形象的把握和描寫。之所以要采取【全球】的意境構成,完全是由抗美援朝所處的世界歷史環(huán)境所決定的。抗美援朝發(fā)生的1950年以前,人類世界的基本格局就是【東西】方的兩極對立。那時候,世界大部分仍然處于帝國主義殖民壓迫的亞非拉國家以外,社會主義國家集團全部分布在地球的東方,而帝國主義則大部分分布在地球的西方。其結果,世界歷史的基本局勢和時代特征就成為帝國主義對于社會主義的包圍。《七律紅梅頌》通過【東西斗艷】形成的【稀花信】結局,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的國際局勢和世界歷史的時代特征。
【東西斗艷稀花信】對于國際政治關系進行了再現。那么,這樣的關系是怎樣引導出【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即抗美援朝極其成果來的呢?只有揭示了地球【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所存在的【稀花信】和【遍果實】的差別以后,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來。作者通過【東西斗艷】和【南北爭奇】在【全球】的宏觀范圍上對于地球上自然帶的描寫和把握,形成了【一戰(zhàn)風標】和【百年雪恥】就是對于具體植物的描敘。這樣,作者就通過塑造直觀的和具體的植物藝術形像構成了【全球】微觀的植物意境。在這里,【一戰(zhàn)風標】和【百年雪恥】直接描寫實際上是大自然對于不同植物的檢驗和考驗,其中主要是對于在作品最后出現的【紅梅】和【玫瑰】的考驗。
作者通過自然帶和植物界在現象虛實上的不同,構建了不同的意象造型﹐最大限度地展現了世界歷史所發(fā)生的極其重大變化的時空境象。如果說,【南北爭奇遍果實】描寫的是宏觀上的意境,那么,【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描寫的就是微觀的植物界進行的具體的【爭奇】和【斗艷】,這里的【一戰(zhàn)】可以比喻為具體的植物所進行的具體的【爭奇】【斗艷】,而【風標】則是這種爭奇斗艷的結果與【果實】。在這里,【南北爭奇遍果實】描寫的意境雖然是宏觀上的,但是相對較虛,而【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描寫的雖然是微觀的,卻相對比較實一些,比較具體一些。
在這里,既然是自然帶之間的戰(zhàn)斗,既然是不同植物之間的【爭奇】【斗艷】,那么,這些植物就必須經過【風】【雪】的考驗和檢驗,也就是在風雪中進行比試。顯然,【紅梅】是最大的贏家,因為【紅梅】是春天里的第一【花信】,是不怕【風】與【雪】的。而【玫瑰】等所謂的高級高等的名貴之花,則是在夏天才開放的植物,是最怕【風】【雪】的植物。所以,把【玫瑰】放在【風】【雪】之中與【紅梅】進行比拼,【玫瑰】無疑就成為最大的輸家。這樣的比喻,難道不正是【全球】政治風云的形象比喻嗎?
作品在第七句出現了【玫瑰謝】,在第八句出現了【紅梅與共殖】這實際上是在暗示和傳遞冬天的信息,也是在表達對春天的呼喚和召喚。因為,【玫瑰謝】發(fā)生在夏末秋初,而【紅梅】【殖】則發(fā)生在冬天。有了這些季節(jié)的暗示和交代,作者在使用這種比喻手法上獲得了意境的構成上的充分的主動權﹐形成了【全球冷熱】這樣特定的寒冬的物象﹐給讀者提供在寒冬季節(jié)里的廣闊的藝術想象的天地和空間﹐使作品中在有限的語言空間鏡像中蘊含了無限的大千世界的內涵和豐富的思想內容。抗美援朝不就是發(fā)生在冬天嘛?對于帝國主義來說,社會主義在【全球】的勝利進軍不就意味著帝國主義的冬天嘛?
正是通過【全球】范圍的寒冬的意境的營造以及春天的意境的構成﹐作品表達了帝國主義全面崩潰和社會主義全面勝利的思想境界就得以展現出來了。這個意境實際上不僅僅表現了作者胸中之意及其情感,而且體現了客觀的大自然的本來面目,從而說明帝國主義的全面崩潰和社會主義的全面勝利并不是人們的主觀意愿,而是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的必然性現象。
《七律紅梅頌》通過【全球冷熱】在【東西】【南北】的自然帶哪些富有啟導性和象征性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隱喻和顯示了人類世界的歷史進程和空間拓展。抗美援朝在當代世界的最大成果和【果實】,就是改變了帝國主義對于社會主義單純的圍攻和包圍格局,形成了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對于少數帝國主義的分割包圍。這就是說,抗美援朝的勝利,使得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的紛紛獨立和崛起,在世界上形成了一只獨立的但是在本質上是與社會主義相聯系的第三極的力量。這個第三極的力量成為反對帝國主義的前沿陣地,對少數帝國主義國家形成了分割包圍的局勢。帝國主義受到了來自社會主義和第三世界的兩面夾擊,加上帝國主義內部的無產階級的斗爭,全世界的無產者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形成了聯合的局面。這樣,新的世界歷史時代就形成了。作者用【南北爭奇遍果實】的詩句形象地表達了世界歷史的這一根本性的變化狀況。
總之,《七律紅梅頌》通過【全球】意境的構建,展現了抗美援朝促成了世界歷史的重心在由【東西】轉向【南北】的【風標】
的劃時代意義。
附:七律.紅梅頌—紀念抗美援朝戰(zhàn)爭六十周年
許博士
半島煙云甲子遲,全球冷熱待輪時。
東西斗艷稀花信,南北爭奇遍果實。
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百年雪恥泰諸黎。
而今彼岸玫瑰謝,萬卉紅梅與共殖。
抗美援朝是社會主義與帝國主義世界體系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
——《七律紅梅頌》系列點評之四十一
段曉旭 許長青
《七律紅梅頌》對于抗美援朝這樣一場偉大戰(zhàn)爭的描寫,先是用【半島煙云】來形容,后是用【一戰(zhàn)風標】的語言來表達。那么,抗美援朝這個【半島】上曾經的歷史【煙云】到底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的【煙云】呢?這個【一戰(zhàn)風標】又是什么樣性質的【風標】呢?作品的第七句是【而今彼岸玫瑰謝】,而第八句是【萬卉紅梅與共殖】。如果聯系最后的這兩句中的【彼岸】和【與共殖】來看,我們是不難看出作者要表達的意境及思想境界就是,【煙云】表示抗美援朝是社會主義與帝國主義之間進行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而【風標】則是說明抗美援朝是全世界被壓迫人民進行徹底解放的生死之戰(zhàn)。
【彼岸】是表明【而今】的狀況,是在時空上已經遠離了那個曾經的發(fā)生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煙云】的朝鮮【半島】的那個地方。所以,【彼岸】就是離開【半島】的存在水的另一邊另一岸的地方,是與【半島】相對應、相區(qū)別的另一個理想之地。為什么會出現一個與此地的【半島】不相同的另一個理想之地的【彼岸】呢?原因就是此地的【半島】并非理想之地,僅僅是一個生死之地。而【紅梅】追求的目標則是超越生死的世界和平和人類社會的大同。所以,就必須離開此地,離開【半島】,而到達【彼岸】。作者在這里實際上告訴我們,抗美援朝是發(fā)生在【半島】上的那個【煙云】,到【而今】的【輪】回【時】刻,歷史上的那個【煙云】已經離開了【半島】上那個生死之地,已經超越了生死境界,而到達了【彼岸】,到達了相對理想的境地。【紅梅】的理想已經超越【半島】本身的生死意義,而在一定意義上達到了超越生死的崇高境界,達到了【與共殖】的理想狀況,從而實現了超越生死的涅槃。
作者通過【半島】和【彼岸】的反差與對比,說明了【半島】上曾經經歷和發(fā)生的那一片【煙云】,絕不僅僅是【半島】上的事情,而是具有超越【半島】的【全球冷熱】的意義,因此,是【彼岸】的涅槃。這就揭示了抗美援朝具有摧毀和打破帝國主義世界體系和建立社會主義世界體系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重大意義。決戰(zhàn),就是敵對雙方進行決定勝負的戰(zhàn)斗,而所謂戰(zhàn)略決戰(zhàn),實際上就是具有戰(zhàn)略意義和全局意義的生死戰(zhàn)斗。《尉繚子•武議》言“臨難決戰(zhàn),接兵角刃。” 人類的任何戰(zhàn)爭,無論大小,都事關生死,都是生死之戰(zhàn)。抗美援朝的生死之戰(zhàn),為什么是事關社會主義與帝國主義之間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甚至是全人類前途命運的大決戰(zhàn)呢?實際上,這主要是由人類世界在當時所面臨時代背景和時代特征決定的,同時也是由新中國的建立所引發(fā)的世界歷史后果所決定的。
抗美援朝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時期,是帝國主義封鎖和包圍社會主義的時期。“二戰(zhàn)”的勝利,促使了東歐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但這是帝國主義不得已而承認的事實。二戰(zhàn)的發(fā)生,本身是法西斯主義這個帝國主義的最極端形式的產物。二戰(zhàn)的結果是打出了東歐系列社會主義國家,擴大了社會主義的勢力范圍。當然,帝國主義也收獲豐厚,其中主要它們通過《雅爾塔協(xié)議》獲得了統(tǒng)治殖民地的國際合法性。殖民地是帝國主義進行【全球】稱霸和統(tǒng)治的基礎,而有了殖民地統(tǒng)治的國際合法性,它就可以借助其殖民地來包圍和封鎖處于帝國主義包圍圈中的社會主義。
舊中國則是美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是美國包圍社會主義蘇聯及其盟國的橋頭堡。而蘇聯由于在二戰(zhàn)中出兵消滅了日本關東軍而代替了日本在華的特權利益和駐軍。這就是說,在社會主義性質的蘇聯面前,舊中國無疑也表現了半殖民地國家的特點和本質。所以,舊中國則成為美蘇兩個大國利益紛爭的土地,成為受人主宰的獵殺場所。毛主席在新中國成立的前夕曾經斷言,舊中國的土地所盤踞著世界上大大小小的蛇類。這些蛇類在中國的土地上,在世界的東方達成了利益的均勢,把中國大地變成了利益爭斗的場所。而這種利益的平衡和勢力的均勢,正是由《雅爾塔協(xié)議》所規(guī)定的。然而,新中國的成立卻打破了這種平衡和均勢,也就是打破了帝國主義所建立的封鎖社會主義的東方戰(zhàn)線。這就已經造成了帝國主義的極大恐慌。
隨之而來的北朝鮮所發(fā)動的朝鮮半島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則直接地威脅了整個帝國主義殖民統(tǒng)治的世界體系。因為,朝鮮半島雖然被《雅爾塔協(xié)議》分割為南北兩個朝鮮,但是在國際法地位上仍然屬于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國家。朝鮮【半島】上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發(fā)生,不僅突破了《雅爾塔協(xié)議》的規(guī)范,而且一旦朝鮮半島為北朝鮮所統(tǒng)一,不僅社會主義的勢力范圍擴大了,更直接地威脅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tǒng)治,其他的殖民地國家必將加以仿效而獨立。這就必然造成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和崩潰。正是這樣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決定了朝鮮半島的獨立戰(zhàn)爭必將成為帝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
帝國主義把這樣的生死決戰(zhàn)和戰(zhàn)略決戰(zhàn)對象選擇在剛剛誕生的新中國,也有其必然性。因為舊的中國大地處于帝國主義包圍社會主義的橋頭堡,而新中國的成立改變了帝國主義這種包圍的性質,成為社會主義反包圍的前沿陣地。朝鮮半島的獨立戰(zhàn)爭僅僅是引爆這個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導火索而已。對于美帝國主義而言,這個時候也具有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條件和機遇。一方面,美帝國主義成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例如其工業(yè)生產占世界工業(yè)產量的幾乎一半。另一方面,美帝國主義控制了具有國際法性質的聯合國。美帝國主義的企圖就是通過對朝鮮內戰(zhàn)的干預,把戰(zhàn)火重新燃燒到中國大地,從而重新奪回在中國大地上失去的這個極其重要的反共橋頭堡。這樣,美帝國主義實際上是把朝鮮戰(zhàn)爭作為與社會主義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一方面遏制社會主義在【全球】范圍的擴張,另一方面則保持對于殖民地國家的合法統(tǒng)治。
聯合國出兵朝鮮以后,美帝國主義把戰(zhàn)火燒到了鴨綠江畔,燒到了新中國的國境線上。而在中國是否出兵朝鮮半島的問題上,蘇聯當時實際上主要是基于其自身的民族利益考慮的。據史料的記載,斯大林同志雖然最初曾經以同意派出空軍支援為條件支持中國參戰(zhàn),但權衡再三,最后的意見是放棄朝鮮半島,金日成的軍隊和政府退居中國境內的東北地區(qū)。這樣的安排的結果,正是帝國主義所希望的。因為美國對于朝鮮半島的均勢干預,擁有聯合國授權,具有國際法合法性質。一旦金日成及其軍隊和退居中國境內,聯合國軍就可以以“清剿”金日成流亡政府的名義進軍中國,帝國主義的鐵蹄又將再一次踏入中國大地,而首先就是踏入中國的東北。當然,斯大林領導的且已經擁有原子武器蘇聯也決不會袖手旁觀的,它也必將卷入戰(zhàn)爭,出兵增援中國;與此同時,蘇聯也必將根據不久前簽署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而揮師西進,橫掃西歐數國,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將由此爆發(fā),而新中國則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
按照斯大林的安排,正是中了帝國主義的下懷,但蘇聯的利益都卻不會在根本上受到傷害。這不僅僅是因為蘇聯中心在歐洲,遠離了中國大地這個戰(zhàn)爭的發(fā)生地,更因為由此種而產生和形成的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可能結局,也將是有利于蘇聯的民族利益的。因為,不論戰(zhàn)爭的進程如何,戰(zhàn)爭的結果必然是在中國大地上重新劃分【東西】方的利益格局和勢力范圍。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美國承認和認可蘇聯在西歐的擴張,從而社會主義的范圍在歐洲大地上得到進一步擴張,而中華民族必將遭受巨大的犧牲,中國大地則將出現歷史性的大分裂。聯合國在出兵朝鮮【半島】的時候,蔣介石不是曾經蠢蠢欲動,叫喊要打回大陸嗎?這難道是沒有歷史依據的空喊嗎?不是的。因為,中華民族面臨新一輪現實的空前的大危機,中國大地面臨再一次大分裂的災難。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在大地上發(fā)生的結局,不僅將出現另一個由蘇聯主導的“外蒙古”,而且將出現另一個由美國主導的國家,蔣介石集團很可能新回大陸,統(tǒng)治這個由美帝國主義主導的新分裂出去的又一個“中國”。這就是說,中國大地至少將被重新分割為三塊。
美帝國主義出兵干預朝鮮半島的初衷是把戰(zhàn)火燃燒到中國大地上,繼而引發(fā)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實現其與社會主義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意圖。世界社會主義的引路人列寧同志曾經精辟地指出,“帝國主義就是戰(zhàn)爭”。毛澤東在《論持久戰(zhàn)》曾經精辟地指出了“賭國家命運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應根本避免。”既然社會主義與帝國主義世界體系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在二戰(zhàn)后是不可能避免的,那么,就要避其鋒芒而勝之,也就是要避免中國成為帝國主義戰(zhàn)場。毛澤東同志和中國人民最終選擇了抗美援朝,在朝鮮【半島】與帝國主義進行戰(zhàn)斗,既完成了與帝國主義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又打破了美帝國主義發(fā)動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如意算盤,保衛(wèi)了世界和平。而朝鮮【半島】的【一戰(zhàn)】,打敗美帝國主義為首的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隊,迫使帝國主義代表聯合國簽署了《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這就不僅為世界爭取了和平,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危險,而且也打破了帝國主義殖民統(tǒng)治的任何合法性,為人類的民族解放開辟了勝利的道路。毛澤東同志在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強敵進攻的民族危亡之際,又一次挽救了中國大地,挽救了中華民族。而在拯救中華民族的同時,毛澤東同志也拯救了世界,拯救了正處于災難深重之中的全世界被壓迫的民族和人民。
所以,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也是世界人民的大救星。在一定的意義上來說,【全球】的確實現了【萬卉紅梅與共殖】,如果說,全世界人民是【萬卉】的話,毛澤東同志就是那個“只把春來報”的【紅梅】。
附:七律.紅梅頌—紀念抗美援朝戰(zhàn)爭六十周年
許博士
半島煙云甲子遲,全球冷熱待輪時。
東西斗艷稀花信,南北爭奇遍果實。
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百年雪恥泰諸黎。
而今彼岸玫瑰謝,萬卉紅梅與共殖。
抗美援朝把社會主義變成了【全球】范圍的經濟制度和經濟現象
——《七律紅梅頌》系列點評之四十二
段曉旭 許 博士
抗美援朝的直接結果,一是爭取并獲得了殖民地獨立的合法性,一是動搖了帝國主義國內統(tǒng)治的政治基礎,就是【全球】范圍內促成了無產者在全世界的團結和聯合,并最終把社會主義變成了【全球】范圍的普遍的經濟制度和經濟現象。這就是《七律紅梅頌》所說的【而今彼岸玫瑰謝】,【萬卉紅梅與共殖】。
【玫瑰謝】的直接含義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抗美援朝的結果既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全球】殖民統(tǒng)治的合法基礎,也造成了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政治動蕩。而隨著殖民地國家的紛紛獨立,帝國主義在【全球】范圍的殖民體現也就分崩離析,土崩瓦解了。同時,在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無產階級也形成了廣泛的社會聯合,并最終形成了遍及資本主義各個國家的勞動福利制度。
【萬卉殖】則意味著社會主義不再是其個別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制度了,而變成了帝國主義殖民制度的對立面,成為普遍的福利分配的經濟制度現象了,社會主義從地域性的國家制度現象變成了世界范圍的幾乎所有國家都采取的福利分配這樣的經濟制度現象。概而言之,抗美援朝已經把全世界的無產者在全世界范圍內聯合起來了,從而把社會主義變成了【全球】范圍的普遍現象。
而【列位】則是比喻帝國主義,比喻壟斷利潤制度。所謂【驚列位】,就是比喻抗美援朝對于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壟斷利潤制度動搖和顛覆,而代之以勞動福利制度。勞動福利制度,也就是福利分配制度,它是勞動福利是由國家及其政府通過對資本利潤的扣除而實施的社會福利的分配制度,它是聯合勞動的利益表現,也就是無產者在一個國家范圍內聯合起來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標志。在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由于無產階級實現了社會大聯合,并且形成了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福利分配制度,這就造成了帝國主義在其國內的壟斷利潤制度及其全面統(tǒng)治的瓦解,變成了無產階級的勞動福利制度對于壟斷資產階級的壟斷利潤制度的包圍和限制。世界范圍的勞動福利制度的建立,既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社會經濟結果,也是勞動者聯合起來的社會制度標志。
【與共殖】實際上就是比喻社會主義,比喻世界各個國家在抗美援朝以后形成的普遍的福利分配制度,從【全球】范圍而言,勞動福利制度實際上是對于【列位】制度即帝國主義的壟斷利潤進行制度性的扣除和限制而建立起來的。由于帝國主義在【全球】范圍推行的殖民統(tǒng)治制度,這就把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推廣到【全球】的每一個角落。殖民地崩潰的結果,就是在世界范圍內對壟斷資本的利潤進行限制和扣除,這就在第三世界國家形成了普遍意義上的社會主義。這個社會主義是作為帝國主義的壟斷利潤和壟斷剝削的對立面出現的。
【與共殖】則是表明,全世界無產者在【全球】范圍聯合起來的結果,在世界各個國家形成了極其廣泛的勞動福利制度,這就使得從前的資本利潤制度一統(tǒng)天下的變成了壟斷利潤制度與勞動福利制度相并存的局面。這個變化的結果,就是社會主義與帝國主義的對壘,由外部的國家對抗形式變成為一個個國家內部的階級對抗和制度對壘的形式。社會主義由個別國家的制度現象,擴張為【全球】范圍的幾乎所有國家的普遍的制度現象,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也不再局限于社會主義的國家形態(tài),而形成了世界體系。
【萬卉紅梅與共殖】則是說明抗美援朝打出了社會主義的世界體系。因為抗美援朝的巨大勝利促成了殖民地國家的獨立,從而造成了社會主義后方根據地的誕生,同時也促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福利制度的普遍建立。這樣,社會主義就在全世界范圍就形成了系列的體系。抗美援朝以前,社會主義在【全球】只有公有制國家這樣一個核心形態(tài)和核心形式,而經過抗美援朝,社會主義則在【全球】范圍擴大了它的經濟影響和制度勢力,社會主義也由單純的公有制的國家形態(tài)擴張為勞動福利和福利分配制度這樣的外圍形式了。這就是說,抗美援朝以后,由于帝國主義國家的無產者以工會和共產黨組織等形式全面地聯合起來取得了福利分配這樣的合法的經濟制度。這就造成了社會主義以福利分配的制度形式,打入了帝國主義國家的內部。
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的因素也逐步滲入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集團國家內部發(fā)生了裂變。前蘇聯由社會主義陣營的領頭人蘇聯發(fā)上來蛻變,變成了超級大國和第一世界。這就是說,抗美援朝引起的勞動福利制度在世界范圍的廣泛興起,凸顯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內部矛盾和階級斗爭。其主要表現是公有制劃分為勞動福利制度與法人代理制度的差別和矛盾日益明顯和暴露。法人代理制度包括法人經營制度和法人利潤,他們與勞動福利制度的矛盾和差別,形成了社會主義的階級差別和階級區(qū)分。如果法人所有權制度催生了法人代理階級,那么,法人利潤制度就催生了新生資產階級。法人階級是政府法人和企業(yè)法人的人格化,是生產資料公有權與勞動福利的代理形式,也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階級的同盟軍。而新生資產階級則是是法人利潤制度的特權形式,也就是法人利潤不是轉化成為人民服務的社會福利形式,而是轉化為剩余價值的剝削形式。
在蘇聯,社會主義所有制在抗美援朝不久后就從內部分化出敵對的新生資產階級當權者,三十多年后。這些蛻變的當權者或走資派在帝國主義的拉攏、利誘和威逼下,進一步蛻變成為帝國主義在社會主義內部的代理人,并最終摧毀了蘇聯和東歐諸多的社會主義國家。當然,由于社會主義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制度現象,社會主義并沒有完全在前蘇聯區(qū)域內消失,仍然以福利制度的形式而得以保留。
總之,【全球】范圍的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意味著第三世界的全面崛起和帝國主義的全面崩潰,使得從前的帝國主義國家發(fā)生了分裂,統(tǒng)一的帝國主義體系已不復存在,美帝國主義變成了超級大國,成了第一世界,而其他的帝國主義國家與另外的發(fā)達資本主義則變成了第二世界。帝國主義對社會主義的包圍和封鎖在形式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和改變。世界歷史的基本特征不再表現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在不同國家和不同國家集團之間的對抗,而是表現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對于壟斷資產階級的分割和包圍。
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打出了一個蘇聯社會主義,那么,第二人世界大戰(zhàn)就打出來東歐和東亞十余個社會主義國家,而抗美援朝則打出了社會主義向【全球】進軍的戰(zhàn)斗號角,實際上打出了一個社會主義的世界體系。這就是說,抗美援朝已經成為人類世界的歷史分界線抗美援朝一方面為殖民地人民的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開辟了勝利的道路,一個社會主義的世界體系。抗美援朝從前,世界歷史時代是社會主義與帝國主義的對抗,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國家形態(tài)上的對立。抗美援朝以后,社會主義以勞動福利這樣的福利分配的經濟制度的形式,擴大到帝國主義國家內部,擴大到整個第三世界國家。
所以,人類世界的歷史形態(tài)已經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帝國主義已經處于全面崩潰的時代,而社會主義則處于全面勝利的時代。這樣的時代實際上就是社會主義分割和包圍帝國主義的時代,也是社會主義的福利主義對抗、限制和消滅帝國主義的殖民統(tǒng)治的新時代。
附:七律.紅梅頌—紀念抗美援朝戰(zhàn)爭六十周年
許 博士
半島煙云甲子遲,全球冷熱待輪時。
東西斗艷稀花信,南北爭奇遍果實。
一戰(zhàn)風標驚列位,百年雪恥泰諸黎。
而今彼岸玫瑰謝,萬卉紅梅與共殖。
相關文章
- 從“越過三八線”到“否定九段線”:中國當自強
- 中國最牛戰(zhàn)斗:我軍零傷亡而美軍卻尸橫遍野
-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zhàn)65周年
- (舊文)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50周年大會在北京召開(附文)
- 李旭之在烏有之鄉(xiāng)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65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 烏有之鄉(xiāng):中國人民志愿軍英雄譜
- 1953年毛澤東論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的偉大意義
- 原24軍副軍長張宏獻口述:親歷抗美援朝
- 馮鉞:紀念抗美援朝,中國得學學美國
- 王志剛:從毛澤東指揮朝鮮停戰(zhàn)談判中學習軍事辯證法
- 讀原化工部部長秦仲達同志《我們永遠不忘記朝鮮戰(zhàn)爭與抗美援朝》一書有感
- 世界格局中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與現實的中美關系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