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湯唯出演戴安娜會不會引發新鴉片戰爭?
這兩天的“戴安娜內衣廣告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其發端,是英國一家媒體報道說中國的一家內衣廠商在戴安娜忌日推出廣告,使用了前英國王妃戴安娜來為名為sexy lingerie的內衣做代言。此舉招來了英國網民的極大不滿(中國廠商在戴妃忌日推……,2010-09-02)。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Post)9月2日報道說,此舉“招來了英國市民的憤怒”。8月31日,一名英國記者在深圳機場的滾動廣告屏上看到了一幅廣告:長相酷似戴安娜的一位內衣模特手拉提琴在對著小孩微笑。該記者稱“可以肯定,那是戴安娜的形象”,而廣告宣傳語也確實寫著“源自英倫的一縷情思,戴安娜時尚內衣”。這位記者表示,該日是戴安娜的13周年忌日,這幅廣告令他感到震驚。
事實上不僅在深圳機場,在中國內地的幾萬所地方都能看到這“戴安娜時尚內衣”的廣告牌。英國媒體認為,一些中國公司在利用戴安娜的形象賺錢,而英國的網民對該廣告第一感覺就是太不尊敬戴安娜王妃,指其已經“超出了界限”而“令人反感”。不過也有人說,女模長得并不像戴安娜,英國人不要為此自尋煩惱。
在日本著名的右翼論壇2Channel上,日本人也熱火朝天地對此次事件發表意見。
一種意見是無所謂,認為毛澤東都曾經被外國廠商多次惡搞,對這次的戴安娜廣告事件沒必要大驚小怪。奧特曼的映畫中出現過毛澤東的形象,日本麻將漫畫中也有,德國甚至用毛澤東的形象來做安全套廣告。
一些日本人,拿這個不大不小的事件做文章,抨擊中國商人不道德。右翼政黨日本奮起的有關人士在博客中認為:中國的商業服務的特點是假、裝、盜。拿上海世博會上負責接待的小姐的笑容來說,讓人感到特別的別扭和尷尬,一點“思遣りの心”都沒有。作者稱在中國和韓國的字典里甚至找不到對應于日語“思遣り”的詞。(鈴注:怎么沒有?對應的詞好多,例如“遣心”“周到真誠”;大點說,“仁愛”)。所謂盜,就是不喜歡自己動腦筋,而是恣意模仿和盜用他國的創意。一旦被揭露,還會對著麥克風大喊大叫:“又不是我一個這樣做,為什么偏偏拿我開刀?”反倒有理了,一點廉恥心都沒有。
還有一種人,起哄架秧子出餿主意:“建議讓中國的英雄毛澤東的形象代理英國的頭套廣告”,認為這種報復才會有最大的效果。更有甚者給中國商人出主意,下次不妨直接起用維多利亞女王的形象打廣告,這樣第二次鴉片戰爭不就打起來啦。
筆者贊成上面的對于中國商人不道德的抨擊。戴安娜是英國人心中的偶像,不管你如何辯稱不像,廣告詞明擺在那里呢,賴是賴不掉的。這種行為基本上是對肖像權的侵犯,對逝去的杰出人物的不尊重和對逝者家人感情的傷害,也是對他國的不尊重。
筆者對日本人出的“讓毛澤東出演英國頭套廣告”的餿主意報以一笑,畢竟這算不得多大的出格。
然而筆者今天聽說,《建黨大業》決定起用湯唯來出演毛潤之的初戀陶斯詠!這個湯唯,不就是三級片演員的定位嗎?何況還是一位在三級片中與漢奸一同露點、露毛、露交配過程、因此受到封號的“問題演員”和“脫星”。
試問,要是讓這樣的角色來演戴安娜,英國人會同意嗎?會不會因此誘發第二次鴉片戰爭?更何況,陶斯詠比起戴安娜來更顯冰清玉潔。
現在,《建黨大業》的導演們為了轟動效應和票房價值,根本不考慮多數人的感受,不考慮有多么出格,直接穿越了政黨文化的最低線、穿越了道德的最底線。這樣拍出來的影片能高尚嗎?不可能,而只會是低俗的鴉片物,是對黨的形象和逝去的英魂的褻瀆。只要能賺到錢、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顧,這就是時下的中國商家甚至是官家的價值觀。一個只要錢不要其他的社會是最惡劣的社會,甭管怎么吹。中影集團如果還有起碼的良知,還有一點對重大的歷史題材、重要的歷史人物和對全社會的責任感,就請作出改變。
鈴蘭臺 2010年09月02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