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私合營”到“中美合資”:否定之否定
——評武歆的中篇小說《老工人謝瑤環》
王正斌
作家武歆的中篇小說《老工人謝瑤環》(見《中國作家》半月刊文學,2010年第4期)通過描寫老工人謝瑤環一生的經歷,反映了60年來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由于篇幅所限,對于改革開放之后,謝瑤環的工作和生活涉獵不多,但是主要的內容和線索是清晰的,主題也是鮮明突出的:1956年的“公私合營”,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消滅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歷史進步;這是公有制對私有制的一個否定。改革開放之后,本來紅紅火火的國營的大華橡膠廠宣告破產,在原址上建立了一個“中美合資”的輪胎廠。這是私有制對公有制的一個否定,是否定之否定。中國又走上了私有化的資本主義道路。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而這也正是作家在小說中所要表達的主題。
從老工人謝瑤環所在的工廠的名稱的變化,人們就可以看出點端倪來:國營橡膠雜品廠→(解放初)→紅旗橡膠廠(“文革”前)→反帝橡膠廠(“文革”中)→大華橡膠廠(改革開放后)→中美合資輪胎廠(全球化時代)。一個社會主義的國營大工廠,最終卻敗在了美國強勢資本集團的手下,成為了一個給美國打工的代工廠。一個工廠的命運,從側面可以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
謝瑤環——這個16歲從鄉下來到城市學徒做鞋的不識字的青年,原來在一個鞋鋪工作,而這個鞋鋪太小,加上掌柜的,一共才4個人。這時候,他還算不上一名真正的工人。
1956年,謝瑤環23歲,盡管他沒有文化,但是,他卻出現在眼前的巨大社會變革有著清醒的認識。當時,“公私合營”有明確的要求,小作坊要想“合營”進大工廠,必須有15個人以上的規模,才能被合營接受。他所在的鋪子的掌柜的對他積極合營的態度非常反感。他就是私底下聯系了三四個與他們鞋鋪一樣規模的小作坊,合起來才14個人,還差一個人。他就找到了胡同口早點鋪的雙親早亡的小高,問他想不想當工人。小高說,誰不想當工人,誰是小狗。結果,這勉強湊起來的15個工人,被最后一批合營進了國營橡膠雜品廠。謝瑤環真這才正成為了一名國營大廠的工人,成了工人階級的一員。這讓他非常自豪,非??鞓?。
謝瑤環熱愛新社會,熱愛新生活。他說:“新社會好呀,能有班上,多好呀。”
謝瑤環所在的工廠遠離市區,他每天騎自行車要走一個半小時,才能到達工廠。謝瑤環上班,從來沒有請過假,就是病了也堅持上班。為了多掙錢,當時他主動要求到誰都不愿意去的炭黑車間,那里臟,但是補足高,工資也高,但是人很容易被染黑,被暗地里稱為“小二黑”。為了5個孩子,只有多掙錢,謝瑤環說,“黑就黑吧”。
謝瑤環的工廠生活既充滿了快樂,也有一些憂愁。
比如快樂,謝瑤環在上班前,能看出來整個人是興奮的,像是饑餓的野獸見了食物,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习嗲耙粋€小時,他就開始緊張地準備了:他仔細地擦著自行車,然后上油,然后打氣,還有拿扳子擰一擰車上重要的螺絲,最后戴上白色線手套,把裝有兩個大號飯盒的“人造革”皮包挎在車把上,精神抖擻地騎上車,哼著“東方紅”走了。這是多么快樂愜意的生活啊!
他愛惜所有幫助他上班的物件。比如自行車,萬分珍愛,下雨時要把自行車推進窄小的屋里,掛在墻上?!咨€手套也總是洗得一塵不染。他去上班,似乎當作是去聆聽一場高雅的音樂會,興致盎然……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
謝瑤環熱愛工廠,更熱愛工人這個職業。他帶兒子參觀工廠后,高興地對兒子說:“長大了,當工人吧?!弊詈笥盅a充了一句:“是男人,就得當工人!當大國營里的工人!”他以工人這個職業而自豪!
他也有煩惱的時候。他想加入工會,在這個事情上,他費盡了心思。他請工會的宣傳委員,吃了差不多一年的飯,最后總算是如愿以償了。加入了工會,就鞏固了他作為工人的分身和地位。
謝瑤環熱愛“工人”,他覺得世界上最好的職業就是工人了。他有自己的邏輯推理:只有干活累,才能睡得好,最后才能吃得香。人來到世上,不就是為了糊口嗎?這是謝瑤環認定的人生最好的境界。為了這個職業,他不僅需要一個“工會證”保佑,還為此失掉了走上領導崗位的機會,他在自己的一生中,調動了所有的智慧,力保自己的“工人”稱謂的永遠。
謝瑤環在工廠里,因為愛惜廢舊物品,廢物利用,被評為“紅管家”。比如,車間里有許多廢棄的掃帚,本來該扔掉了,但謝瑤環把它們收好,經過一番捆綁收拾,繼續使用。還有工人們用廢的手套,用爛的工作服,穿爛的工作鞋等等,都能再重新使上一段時間。為此,他被評為“紅管家”。他的照片上了工人報,廠長非常高興,指示車間主任把謝瑤環列為黨員發展對象。但是他就是不寫入黨申請書,也不愿意提干。理由是什么呢?他說:“工人階級,當了領導,那還叫工人階級嗎?”又說:“一個不干活的人,能稱工人階級嗎?”
在“文革”期間,工廠停產鬧革命,他私下里說:“不干活鬧革命,那我還是工人嗎?那還叫工人嗎?”并一遍一遍地反復問自己。他始終認為,是工人,就應該從事生產勞動。因為不能干活,他差一點上吊自殺了。勞動,干活,成為這個老工人生活本身的第一需要。
不干活,他就喪失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心。熱愛工人,熱愛勞動,是謝瑤環身上最重要的特征。
上世紀80年代初,謝瑤環退休后,還繼續在改名叫“大華橡膠廠”的廠里“補差”,是在鍋爐房里燒鍋爐。謝瑤環干工作兢兢業業,甚至比正式上班還要敬業,每天都提前15分鐘到廠里,做好各種準備后,正好到點上班。謝瑤環燒的水,永遠都是開著的,這樣什么時候打開水,都不會因為正在燒著而等待。為此,他得到了所有打水人的一致贊揚。因為謝瑤環的勤奮和認真,立刻把與他倒班的張大個和另一個燒水的老劉給比下去了。沒過多久,后勤科長把囂張的張大個給辭退了。老劉見狀,急忙改正,勤懇工作,終于留了下來。
被“擠走了”的張大個當然不甘心。后來他給就走后門給后勤科長“送禮”:兩條“大前門”香煙,一瓶“劉伶醉”白酒。收了禮物的后勤科長就來給謝瑤環找茬,說他燒的水不開,泡不開茶葉。還說謝瑤環不該受了大家表揚就驕傲……把謝瑤環給氣得暈倒了。病好以后,謝瑤環補差的工作也就丟掉了。而張大個把謝瑤環擠走后,自己又來重新補了差。謝瑤環知道這個情況后,對這種歪風邪氣感到不理解:“社會怎么變成這樣了?怎么遍地小人?”
謝瑤環更不理解的當今的社會現實:當時流行的鄧麗君歌曲“小城故事多”,“蛤蟆鏡”,一尺二褲腿的“喇叭褲”……謝瑤環不僅把我的“蛤蟆鏡”扔到了窗外,還大喊了一句:“中國怎么變成了資本主義呀?!”這就是謝瑤環對二十世紀80年代中國的認識與評價。這句評價,不啻是一聲驚雷!猶如《皇帝的新衣》里面,小男孩說出的一句真話:“皇帝真是沒有穿什么衣服呀?”他告訴了人們事情的真相!而許多人并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再后來,工廠破產了。謝瑤環更是不理解,他說:“好好的一個廠子,怎么就破產了呢?”我跟他解釋,現在許多重型國企,都面臨著這個問題,比你們更大的工廠也有破產的,有的廠房改成了飯館,也有的改成了洗浴中心……我陪父親回廠里辦理清算破產補助。望著已經沒有了廠牌的破損的大門,望著已經長了雜草的機器,還有孤單寂寞的大煙囪,低著頭……大約7天后,他得了一場大病,腦后下腔血管出血,處于半昏迷狀態。在輸液10之后,他竟然好了,原來出血的腦血管竟自動愈合了。工廠的破產,對老工人謝瑤環打擊非常大,使他差點喪了命。
即使如此,謝瑤環還在關心著他的工廠。有一天,在醫院里,他突然問我一個問題:他們的那個工廠還能重新生產嗎?我說要是“合資”的話,注入新的資金,還有可能恢復生產?!⒁晕覀儚S本來也要“黃菜”了,后來和法國一家公司合資后,重新死而復生的實例,給他做了清晰的說明。當時“合資”這個詞已經變成非常時髦的詞和時髦的行動,就連醬菜廠都想合資……謝瑤環關心的是,要是工廠“合資”重新生產后,他的養老金能不能還放回廠里發。我說不可能。他語無倫次地問我說:“我是工人,可是工資……不給我發,國家給發,這是怎么回事呀?那我還是工人嗎?還算工人階級嗎?”他始終忘記不了自己作為工人和工人階級的身份和地位!他認為,工人的工資就應該工廠給發,這才名正言順,天經地義!這是一種怎樣的“工人情結”??!
那年,在破產多年的大華橡膠廠的舊址上,又建了一個新廠,是中美合資的輪胎廠。本來這個廠子與謝瑤環沒有任何關系,但因為是在原址,所以謝瑤環還是固執地把它當作自己的廠子。有一次,謝瑤環去過原廠,回來后跟我說,廠大門很漂亮,就是不知道里面怎么樣,本來想進去看看,可是費盡了口舌,保安就是不讓進,還威脅說,要是再無理取鬧,就打110報警。最后他只好站在外面向里面眺望。他告訴我,里面到處都是綠樹,看起來環境還是不錯的,同時車來車往的,生產應該還可以?!乐胁蛔愕氖牵瑥S名里有“美國”的“美”字,不過還好,“美”字在“中”字后面,況且還在括號里,就湊合吧……這一切,都表明了老工人謝瑤環對自己工廠的關心和非同一般的熱愛。
但是同時,也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的國營企業,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個一個的都走上了破產的道路,好像只有與外國“合資”才有出路,什么“中法”合資,“中美”合資……難道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辦不好國營企業了嗎?非得依靠外資不可?為什么以前紅紅火火的國營企業,后來效益都不行了呢?為什么慢慢都破產了呢?這背后隱藏的原因是什么?
當然,作為一部中篇小說,它不可能對這些原因進行深入的探討。但它卻可以引起人們的疑問與思考。這就是該小說成功的地方。
想到《十條誡令》中的第八條:“要以我們的經濟和技術優勢,有形無形地打擊他們的工業。只要他們的工業在不知不覺中癱瘓下去,我們就可以鼓勵社會動亂。不過我們必須表面上非常慈愛地去幫助和援助他們,這樣他們(政府)就顯得疲軟。一個疲軟的政府,就會帶來更大的動亂。”
十多年來,中國的國營企業(即他們所說的“工業”)在所謂“股份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私有化”的浪潮中,逐漸減少,接近消亡,不就是這個《十條誡令》實施的結果嗎?
聯系2008年奧運圣火傳遞被阻撓,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和新疆“7·5”暴亂……這一切背后,都有西方勢力,尤其是美國的插手。再聯系到最近美韓在黃海搞軍事演習,更可以看出美國的肢解中國的狼子野心。
由此可見,改革開放后,中國走市場經濟之路,搞私有化,大量消滅國營企業,讓幾千萬工人下崗失業,這對西方敵對勢力來說,是正中下懷,求之不得;對中國自己來說,是中了敵人的詭計和圈套,墮入了敵人的陷阱。
中國現在號稱是所謂的“世界工廠”,其實是“血汗工廠”,富士康13跳,就是鐵的事實和血的證明。
我們的中國政府和人民,應該覺醒了。而且應該采取果斷的行動:重走獨立自主的經濟發展道路,擺脫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把“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重新“國有化”,重建公有制經濟,重走社會主義道路。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有光明的未來,否則,就永遠只能做“外國資本”的奴隸,子子孫孫都受到奴役、掠奪和剝削,永世不得翻身。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