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道神醫年創億元的秘訣
《唐山大地震》的票房突破了五億預期,在令馮小剛等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之時,我卻想起了那位名噪天下的神醫張悟本。這是一位人造的神醫。
張悟本,生于1953年,父親是北京第三紡織廠工人。高中畢業的他沒有考上大學,于1981年繼父業進入北紡當工人。1997年下崗后,靠賣小商品過活,后又銷售保健品,后來又賣鈣片。
2010年的張悟本,突然一夜得道,成了“神醫”。近百種疑難雜癥,全被他攻克。糖尿病、心腦血管病成了“小兒科”,他甚至還能“治”癌癥……
得道成神的張悟本,做一個講座,出場費20萬元。15分鐘看一個患者,收費2000元。據稱掛的號已排到了2011年。還有收費1萬元一個月的康復營。加上賣書、光碟等,有知情者估算,至今年底,張悟本可為該公司創收超過一個億。
另據百度百科名片張悟本所載:“康復營費用為10天9800元。還有一個月的康復訓練,每人每期3萬元,陪護人員每人每期1萬元。”
與張神醫比起來,馮小剛這個投資就高達1億2千萬的《唐山大地震》才創五億票房,實在沒什么了不起!人家張神醫那才叫真神,一張嘴,一支筆,一年創收一個億!
這年頭,只有不曾想出的奇跡,沒有不能實現的奇跡!
那么,張悟本是怎樣得道成神的呢?其秘訣簡單得很:
1、自己——弄虛造假放勢吹牛皮
高中畢業的下崗工人張悟本,有了一張金光燦燦的“名片”:
北京醫科大學(夜大) 、北京師范大學 中醫藥專業學歷。國家衛生部首批國家高級營養師職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首席食療推廣專家。四代中醫世家,6歲開始隨父學醫,食療臨床經驗二十余載的身世。中醫食療第一人的美譽等等。
這一切的一切,全是假的。
2、媒體——粉飾包裝全力打廣告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一名參與策劃推廣張悟本《大國醫道》的知情者透露,為了包裝推廣張悟本,中奧公司曾出巨資聘請了超豪華策劃團隊,參與策劃央視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曾任央視《贏在中國》節目全國推廣總監的高強,負責動用自己電視臺的人脈,向各大電視臺推銷張悟本;人民日報市場信息中心策劃主管吳宗群負責將張悟本觀點梳理成30集講座,并將文字編撰成書;賀雄飛則整合自己出版和傳媒業的資源,擴大張悟本所著《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一書的宣傳,進行發行推廣。該書書名出自武國忠的《黃帝內經使用手冊》里面的一句話,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
賀雄飛通過私人關系,讓該書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出版社為了加大宣傳就投資了100多萬。隨后,兩大售書網站當當網與卓越網先后在首頁重點推薦此書,并加大宣傳力度,“每天網上銷售達到8000多冊,所有書店均占銷量頭名”。半年銷量已過三百萬冊,預計今年6月底可達500萬冊,年終目標是1000萬冊。
書,一炮打響。接下來,電視助陣。
今年初,張悟本上北京電視臺《城市》欄目“民以食為天”節目。
今年2、3、4月,張悟本三上湖南衛視的脫口秀節目“百科全說”。
經過媒體精心包裝大肆鼓吹后的張悟本,立即成了“天下無人不識君”的名人名醫,修成了“正果”。不過,“正果”并不是張悟本和推銷張悟本的人的終極目標,他們的目標是將“正果”轉化為成果,然后收果子享受成果。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一幕了:2000元一次掛號費,像殺豬似的,來一個,宰一個!
和張神醫的得道成仙一樣,《唐山大地震》同樣經歷了這個“心路歷程”。即弄虛造假放勢吹牛皮,粉飾包裝全力打廣告!
二、《唐山大地震》是一個“假冒偽劣” 產品
《唐山大地震》牛皮之多之大,大家都有所了解。這里就不說它了。我要說的是,《唐山大地震》是個假冒偽劣產品!
《唐山大地震》是假造的“冒牌”貨,這是一個沒有異議的天下共識。因為它不是反映唐山大地震的,而是反映地震后李元妮一家的悲歡離合故事。唐山大地震只是展開這個故事的一個引子。而像這樣的親情故事,根本就沒有必要扯上什么地震,任何一次樓房坍塌事故都可以作為引子的。
如果這也可以算是《唐山大地震》,那么數以十萬計唐山災后家庭可以引出數以十萬計的《唐山大地震》!
其實,該片總監制陳國富就毫不諱言這個片子不叫唐山大地震,他說:“《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其實不是關于地震的,他是關于我們要怎樣重新確立對家人和家庭的愛。”
不是關于地震的卻扯上地震作招牌,與一杯普通酒貼上茅臺商標冒充茅臺酒一樣,不是“假冒”不是“偽品”又算什么呢?!
《唐山大地震》的假偽又注定了它的劣性,這是自然之理。世上冒充名人、要人的街頭騙子不知多多少少,可是,有誰見過名人、要人冒充街頭騙子的!絕對不會有!如果《唐山大地震》自身具有了“名人、要人”的資質,它還需要假冒“名人、要人”嗎?肯定不需要了。
《唐山大地震》的“劣性”又可以這樣形容:它不是以普通酒冒充茅臺酒,而是用自來水羼兌工業酒精又佐以某種誘人香料的酷似茅臺的假冒茅臺酒!正因為如此,它也可以騙取許多嗜酒者的品嘗和稱贊甚至為之陶醉的。
《唐山大地震》的劣性本人已在《荒誕不經摧殘人性的〈唐山大地震〉》里面作過論述。整個劇情就是一個胡編亂造不合事理、情理的漏洞百出的荒誕故事。與我持同樣觀點的網友還有很多。
騰訊網有一個評論叫做::《唐山大地震》 偽商業大片的生存邏輯。這里面的1800多條評論,罵聲一片。其中的第一條就是反面意見,支持的有1278人。這篇帖子還附有一個“你會去看《唐山大地震》嗎”的調查。結果會去的為13908人,而不會去的為26638人,相當于會去的兩倍。
由此可見,這部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影片,大多數人是不看好的。只是由于大多數人的意見不能見之于主流媒體而被壓下了而已。
劇中穿幫的地方,觀眾已經指出很多了。下面是騰訊溫州市網友 之子于歸 網友的觀后感:
“母女相認那里本來要哭的…… 徐帆那一句‘你從哪兒冒出來的…… ’,我笑場了……”
“你從哪兒冒出來的?”這是在經常見面的熟人突然出現在面前的一句玩笑話。竟然會從幾十年沒見女兒的母親嘴里吐了出來,不知是這位母親糊涂了還是編導糊涂了?難怪之子于歸網友要“笑場”的。
兒子救出來之后,女兒方登也被救了出來。元妮抱著她一通哭天搶地,卻沒發現她還活著。竟然忍心讓她上了拖尸車。這不是存心要讓女兒死嗎?連禽獸都不如了。許多動物死了孩子好久都不會離去,有的(如猴子)甚至一直抱到尸體腐爛還不愿放手(在電視上見過)。
壓在水泥板下話都說不出來的方登,伸出的一只小胳膊上全是血。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之后,除了一只眼睛發腫之外,什么事都沒有。不可思議。荒唐至極。
對于外界的許多質疑和批評,馮小剛均不屑一顧,毫不在乎。在接受《真維斯娛樂現場》采訪回答對此劇“故事不緊湊又有些跳躍”的批評時,馮小剛竟然說出了下面這樣的相當混賬的話:“別跟我談拍電影的技巧。我覺得這種東西不本質,結構什么都好,觀眾不受打動,觀眾受打動是最重要的,我們重視結果,技巧那些太小兒科。”
請大家想一想,一個文學藝術作品,技巧所處的地位竟然是“太小兒科”!這樣的文藝作品,你還指望它有多少藝術含量?
在回答廣告植入過多和生硬植入的批評時,馮小剛說:“你想影評人怎么說,總是考慮這個,那你太沽名釣譽了。”
馮小剛的此說意思是他就不沽名釣譽,任憑影憑人怎樣說都行。這是一句大實話。因為,名,他早已有了;譽,這年頭算什么!有錢就有譽。那么,他追求什么呢?他追求的是錢!錢既可以用來沽名,也可以用來釣譽。本片的植入廣告,創收即達億元,這就是名這就是譽!馮小剛重視的就是這個,為了錢,植入廣告萬萬不能少,為了錢,“技巧”就可以讓它去做“太小兒科”。
這與張神醫的邏輯基本上是一脈相承。張神醫包治百病,技巧(醫術)也是“太小兒科”,綠豆茄子就是靈丹妙藥!張神醫也是重視結果的:一號兩千元,一年一億多!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張神醫為了結這個“果”所使用的招式,前面已經說過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唐山大地震》是怎么結的這個“果”。除了前面已說過的冒牌以外,就是大打廣告戰。
三、馮小剛不遺余力不擇手段的廣告戰
雖然《唐山大地震》的五億票房遠不及張悟本的億元年創實惠。但是它的廣告宣傳,張神醫則是不可望其項背的了。
1、 預定的五億身價是鳳姐式的廣告促銷術
我們知道。張神醫的億元年創是在其“成神“之后,知情人根據其診療和收費情況測算出來的數據。它的實現具有一定的客觀基礎,所以,那是一個科學的數報。而《唐山大地震》的五億票房定價卻是未放映以前即沒有任何客觀依據想當然地想出來的價。這個想象的五億身價唯一的前提條件就是自認為的一個“好”字。
當這個五億身價在公眾中大炒特炒時,《唐山大地震》也就以五億身價的“貴婦人”形象進入公眾腦海里了。這種抬高身價促銷法其實是商品交易的一種最常見的促銷法。它符合人們買貴不買賤的心理。人們普遍認為,便宜沒好貨,價格貴的就是好東西。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某位生意人將自己的商品定價很低,結果大家都認為是賤貨而無人過問,后來他把價格翻了幾番,馬上就出現了搶購的奇跡,因為大家都認為他的商品貴氣。馮小剛就是摸透了這個市場規律而在《唐山大地震》開拍時就放言將它定出五億身價的。
至于能不能達到五億票房?其實馮小剛并沒有底。不過,能不能達到無關緊要,達到了自然是好事,達不到也是好的,反正這只是個預期目標,只是一個促銷的手段,既不會影響個人信譽,更不必承擔法律責任。而引起哄動效應提高影片知名度和票房收入的作用則是絕對可以肯定的。有此即足矣!
鳳姐就是采用這種促銷術大獲成功的一例。
我們知道,羅玉鳳只是一位才不出眾貌不驚人的極為平常的女性,而且還是一位“霉”到了極點的女性:談戀愛四次不了了之,教書由教畢業班降教三年級再降到教一年級,找工作發出過一萬多份簡歷。從這些情況看來,可以說,她要依靠自己的才貌通過正常途徑找一個比較理想的丈夫和工作都是非常困難的。
面對著這種困境,她決定采用這個“高身價促銷法“。
她先是放肆吹了一通牛皮,將自己偽裝起來。于是,“9歲起博覽群書,20歲達到頂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無人能及”這種可以說是不要臉皮的神話出來了。如此高的智商,誰給她測出的?人們對這個問題沒有興趣,因為吹牛不犯法,法也不治吹牛皮。何況就她一個吹這樣的牛皮呢,不妨事的。正因為只她一個敢吹這樣的牛皮,于是,在物以稀為貴這個市場真理面起,羅玉鳳便開始貴氣起來了。
如果有人對她的智商感性趣,非要測試一下,也不妨事。她是求之不得。她的大言不慚,本就是希望達到這個目的從而引起轟動效應的。而且,她也可以從容應對:能把牛皮吹到別人不能不敢吹的高度,豈不也是智商高的表現!
于是,她的近似于皇帝老子選皇后娘娘的“征婚七條”神話也出來了。對于被征對象的“天價”標準,其實就是給自己定了一個“天價”。至于能否將天價的自己推銷給廣告上的天價丈夫,她心里有數,連百分之一的成功率都沒有!不 過,她并不在乎這個,因為這只是她玩的一個推銷自己的把戲。目的并不是要把自己推銷給這樣一個天價的丈夫,而是要推銷給無價之寶的媒體!
如今,鳳姐的“七條”雖未成功,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她的自我推銷成功。即使有人朝她頭上甩了雞蛋,也不妨礙她的成功。她同樣可以理直氣壯的應對:“那人是曾經被我拒絕過的(指應征求婚)”,就像馮小剛指責那些沒流眼淚的人是不正常的人是類似砍孩子的人一樣!總而言之,無論別人贊也好,毀也好,對于他們的促銷,都是好好好!反正“我”是完美無缺的!你要看出了缺陷,說明你的眼晴有缺陷!
2、 別出心裁的預告片作“釣餌”,誘人上鉤
預告片是今天電影促銷的重要手段,極大的影響著影片的收視率。《唐山大地震》的預告片做得非常成功。馮小剛別出心裁的采用了“時光倒流”法,先是表現地震中房屋倒塌、人們驚慌失措的場景,然后由一片廢墟“倒帶”回到地震前人們平靜安寧的生活。這種別具一格的構思無疑吸引了更多人的眼晴,也使《唐山大地震》具有了更大的欺騙性。因為預告片將最精華的23秒地震全部呈現出來了,使人誤以為眼前的預告片即等于《唐山大地震》,從而產生非看不可的欲望。
豆瓣電影有一位bigb62059網友在他的《〈唐山大地震〉可以看,但別相信宣傳把它當大戲看》里說:“後來才發現,原來那幾分鐘的地震場面,就是我唯一覺得這部片值得進影院看的理由。其他的劇情場面,在任何一部電視劇內我都能找到,在我家的小銀幕中就能滿足觀感。”
從他的話中,可以看出,這個與正片有天地之別的預告片對觀眾的誤導和欺騙有多大!
3、微博一通謬論,宣傳無縫不鉆
為了從各個方面配合對〈唐山大地震〉的宣傳,7月15日,馮小剛特意在新浪開微博。第一篇博文是:
評論6502)
此篇看似議的是簡化字,實際暗藏玄機。馮小剛不但沒有忘記推銷他的《唐山大地震》,而且也“捎帶”著把文化大革命狠狠地殺(涮)了一把。由此也可見馮小剛自說的“若在文革時要被槍斃”并非虛妄之言,恐怕還真是有可殺之惡的。這也是一些媒體和明星們樂意積極為《唐山大地震》鳴鑼開道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唐山大地震》走紅的一個重要原因。
4、一個接一個“首映式”拉“贊助”,吊胃口
唐山首映式、北京首映式、武漢首映式、香港首映式、廣州首映式、重慶首映式……
不知道世界電影史上還有另一部電影舉辦過這么多首映式沒有?而且是導演親率主創團隊馬不停蹄奔赴的首映式。
馮小剛“人不停飛”不辭勞苦地舉辦了如此多的首映式。每一次首映式都是一場自我吹噓,每一次首映式就是一次拉贊助,每一次首映式就是一次吊胃口。
他的每一次首映式都少不了一場新聞發布會或是什么見面會。每一次首邀的都是地方媒體和名人顯要。邀他們干什么?邀他們捧場拉他們來“贊助”。
由于拉足了“贊助”,所以,每次首映式后,接踵而來的便是觀眾如何如何的“感動!感動!”這許許多的“感動”匯集一起,就具有了一種令人無可抗拒的誘惑力,吊足了人們的胃口!
馮小剛拉“贊助”的功夫無疑是第一流的,幾乎把全國所有的媒體都拉進來了。不但拉得各地的名人顯要、報刊電臺一個一個的合板同腔歌功獻贊,就連中央電視臺也被他拉了出來為他作廣告唱頌歌。7月25日,央視滾動新聞報道了《唐山大地震》的首映,晚上《新聞聯播》報道《唐山大地震》首映及感動全國各地的新聞。如今,當你坐在公交車上,進入眼里的移動電視的畫面上,也在不斷放映著《唐山大地震》的看點。
沒有誰比馮小剛更清楚媒體宣傳對提高票房的無窮威力。下面這個視頻把馮小剛與各地媒體的關系表露無遺了。視頻:《唐山大地震》香港宣傳 馮小剛放下身段請媒體幫忙:
幾個地震鏡頭過后,有媒體記者說:“在香港的票房差很多”。馮小剛答:“所以要拜托你們幫著我們這個電影多宣傳”。
馮小剛的一句話,道出了〈唐山大地震〉創五億票房的真正原因。沒有遍及全國各地媒體的大宣傳,就沒有〈唐山大地震〉的票房大奇跡。
舉國一致的大宣傳,這話說起來并不怎么過分。有一位叫“zqcsjztx ”就發出了這樣的質疑:
從CCTV到各級地方臺,從各大報紙到各大門戶,怎么都大篇幅地宣傳“唐山大地震”啊?應該不是偶然的碰巧了。都說一個事,大家說說,主要是說什么?一頭霧水……
5、《大地震》與“防地震”的互動宣傳
“zqcsjztx ”沒有看到另一個現象,這就是全國各地掀起的紀念唐山大地震34周年。我百度了一下“紀念唐山大地震34周年”,相關網頁有131000篇。
如:桂林市靈川縣、庫車縣、沈陽市大東區、海安縣、海珠區、青島市、阿壩州、團風縣、濉溪縣、黃梅縣、濟寧市、中衛市、濰坊市及市屬各局、贛榆縣、二公司北京地鐵九號線、新站區、樊城區、喀左縣、北京市海淀區、儀征市、吉林市、清徐縣、白沙縣、天水市、安徽長豐縣、唐山市、晉中市……
這些單位都舉行了紀念唐山大地震活動。
沒有時間去搜索全部了,有的紀念過的單位也不一定就發了消息。估計,凡是設有地震局的,可能都舉行了紀念活動。
這種全國各地普遍掀起的以紀念唐山大地震的形式進行的預防地震教育,是與《唐山大地震》的推出分不開的。這是《唐山大地震》唯一的一個功勞。不過,紀念唐山大地震反過來又給《唐山大地震》進行了一次廣泛的大宣傳,給予《唐山大地城》以十分豐厚的回報。有網友估計,組織觀看和攤派創的的票房可達3億。
這種互動宣傳,其實也是馮小剛早就策劃好的,所以他要冒名《唐山大地震》,所以,他要將《唐山大地震》的上映定在唐山大地震34年紀念日的前夕!
這一點,我們不得不佩服馮小剛:很有心計。
對于冒名《大地震》與紀念大地震給這部電影帶來的收益,本人將對此發專帖《“大地震”商標為〈大地震〉無私奉獻的巨額票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