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漢奸老婆”與“漢奸哥哥”豈可同日而語

李工 · 2010-07-17 · 來源:烏有之鄉
《色·戒》批判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漢奸老婆 ”與“漢奸哥哥”豈可同日而語

李工
 
上海的陳子善教授對未能獲準召開張愛玲研討會,一直耿耿于懷,幾年過去了,最近借《南方周末》記者訪談之際(見《南方周末》2009年3月26日《張愛玲也許不高興》),氣不打一處來,牢騷滿腹,似乎中國(大陸)沒有召開張愛玲研討會是件天大的憾事。義憤填膺的陳教授最后竟冒出了“這是什么邏輯?你說漢奸的老婆不能紀念,那漢奸的哥哥能不能紀念?魯迅是漢奸周作人的哥哥,周作人是比胡蘭成更大的漢奸,怎么可以開研討會?”——這種與其教授身份極不相稱的有違常識、有悖常理的話來。于是覺得,雖身為教授,有時也會走火入魔到讓人啞然失笑的地步。然而笑過之后,還是想和陳教授討論一下,“漢奸老婆”(張愛玲)與“漢奸哥哥”(魯迅)豈可同日而語?張愛玲果真像陳教授推崇的是個“很大的世界”?

大家都知道魯迅是在1936年去世的,周作人附逆淪為漢奸,是1937年北平淪陷以后的事。況且周氏兩兄弟先前失和斷交多年早已人所共知,陳教授打出“漢奸哥哥”一說,除了證明周氏兩人是一母同胞這點血緣關系外,并不能對兩人之間再說出點什么。張愛玲當“漢奸老婆”,卻是胡蘭成在汪偽政權中憑借一支筆春風得意的時候,不難看出周作人成為漢奸是“漢奸哥哥”地下無知,張愛玲當“漢奸老婆”是她名噪孤島時期的上海文壇之際對終身大事的決然選擇。人們稱張愛玲為漢奸老婆不僅名符其實,更多的是隱含著一種價值判斷,表現出大家對曾經委身漢奸的張愛玲的鄙視。陳教授稱魯迅為“漢奸哥哥”是什么意思?這說法是否有向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敬仰魯迅先生的思想感情挑戰的意味?十分顯然,有關部門不同意召開張愛玲研討會,并非像陳教授所抱怨的“胡蘭成株連了張愛玲”,而是堅持了能尊重有民族自尊心、有社會良知的中國人的正確輿論導向,符合人們的愿望,不希望陳子善們鼓噪的“張學”使媚俗的時下文壇更加烏煙瘴氣。實際上陳教授拿“漢奸哥哥”說事,才是一種拙劣的株連。這樣的低級錯誤發生在一個教授身上,真讓人匪夷所思,想到時下坊間流傳“這年月除了小偷是真的,什么都是假的”,便不能不懷疑起陳教授了。

陳教授在指出“張愛玲成為潮流”后,批評“白領也好,小資也好,他們只是看到了張愛玲的某一點”,進而好為人師地指點讀者:“張愛玲實際上是個很大的世界。”張愛玲的世界究竟有多大?陳教授沒有說下去,學著集市攤上的說書人那樣故弄玄虛地給人留下了一個“大的世界”懸念。那目的是很明顯的,希望更多的人讀張愛玲,希望他傾心竭力的“張學”能夠發揚光大。

我想,凡稱張愛玲為漢奸老婆的人,大都不太容易相信陳教授的話,也不會感興趣他留下的這個“懸念”,因為他們不會忘記,當年張愛玲紅極上海灘的孤島時期,正是中國山河破碎在日寇鐵蹄下,千百萬中國人民生活在高懸著日本侵略者屠刀下的水深火熱中,不僅有無數的中國軍人犧牲在抗日戰爭中,還有不計其數的平民百姓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國難中死于非命。抗日救亡是每一個良知未泯的中國人必有的精神品質——對蹂躪中國國土、殘害中國人民的日本侵略者充滿了仇恨,對那些助紂為虐的漢奸尤為憎惡。恰在此時,張愛玲委身于供職汪偽政權的胡蘭成,成為人們不齒的漢奸老婆。這樣一位缺少民族良知的女人還有多少廉恥?其思想水平、精神境界、審美趣味和價值取向——毋寧說這些構成張愛玲世界的方方面面,必然有著基本的低俗和卑陋。人們由此只會感到,陳教授所謂的“張愛玲實際上是個很大的世界”肯定大不到哪里去。這不僅從張愛玲甘愿做漢奸老婆的實際行動中可以看出,更由她的作品充分暴露的思想蒼白和卑俗情趣所決定的。張愛玲雖然是位有才華的作家,但她把自己的全部才情都用在了名門望族走向破落時才有的怨恨和悲涼的宣泄上。由于缺少使命感,張愛玲的小說既無歷史滄桑的變化,也無時代脈搏的跳動,她筆下的故事雖然在當年的上海灘存在過,但那僅是苦難與恥辱交織的歲月里不足為道的社會一隅。相信每個不忘國難、不忘國恥的人都會用批判的眼光對這一“隅”投去鄙夷不屑的一瞥。張愛玲卻用她的生花妙筆,把這一“隅”變成了那些“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富太闊少們在醉生夢死后頓生的空虛中的一點精神食糧,用她筆下的故事幫著十里洋場里那些茍活偷生的人們在抗日戰爭的“血泊里尋出閑適來”,從而使自己成為“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走紅商女。

張愛玲的小說題材多是兩性關系與金錢的糾葛,這種糾葛或連著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或纏著落日中小洋房里那些衣食無憂的寄生蟲們性饑渴的心。應該承認,小說里散發的那些凄涼的愁緒、哀婉的悲聲、孤寂的嘆氣,以及激蕩的春心和燃燒的欲火,加上情欲與金錢交匯中出現的眼花繚亂,使張愛玲的小說具有足以讓有些人著魔的魅力。唯其這種魅力才是張愛玲在六十多年前的上海灘紅極一時、在今天“成為潮流”的根本原因。

張愛玲沒有塑造出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她筆下的人物有著大同小異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面目的雷同使人物失去了“這一個”的性格特征,即使被許多人看好的《金鎖記》中的曹七巧,也是一個在金錢面前臉譜化了的人物。曹七巧后來的心理變態式的報復,源于她的人生路上的幾次嬗變:從一個鄉下女變成大都市里富豪人家的二奶;又從富豪二奶開始飽嘗非正常人的夫妻生活中的性煎熬;繼之為了滿足正常的性欲而追求她的小叔子失敗帶來的人生悲涼;最終成了一個除了錢什么也沒有的富孀。這一切外部經歷的變化,原本應在曹七巧的心靈世界激起一個又一個的情感波瀾——那種人性中固有的惡與金錢的媾和,那種天性中存在的善在病態社會里的無奈,那種不可壓抑的生理欲望與外部世界的沖突,都應是這些波瀾中最瑰麗迷人的浪花,唯這些浪花裹挾的耐人尋味的意韻,才可能賦予曹七巧外部變異形態充滿生氣的光彩,人物因此也就血肉豐滿了。然而曹七巧沒有血肉,僅是作者手中隨意擺布的道具。張愛玲的筆,因其有限的閱歷和狹隘的思想,不可能深涉人的那個“神奇而遙深的宇宙”,小說中的人物不過是作者串起故事的索環罷了。

基本的文學常識告訴我們,小說最重要的是思想,小說的創作過程就是作者思想的過程,作品一旦完成,便是作者思想的結晶。正是在這一點上說,大作家都是思想家。作家的作品能成為傳世不朽的經典名著,首先是其思想的不朽。張愛玲的小說思想蒼白得只剩下傅雷先生六十多年前就已批評的“淡漠的貧血的感傷的情調”,以及作者在兩性關系上傾注太多筆墨的俗不可耐。世界畢竟豐富多彩得很,不全是張愛玲眼中的那點點事情。由于思想的貧乏,張愛玲對人生的思考,對社會的看法,對歷史的縱觀,都停留在破敗貴族家庭必有的那種單調而又膚淺的傷情上,不具備一個大作家才有的能力駕馭她選中的小說題材,也缺乏睿智的眼光洞悉筆下人物的內心世界。她只能憑借自己的才情,編織出一個個精致玲瓏的人物故事,為那些吃飽了喝足了不為柴米愁的悠閑階層賞玩。

實事求是地講,張愛玲很有文學藝術方面的才華,然而恰恰是對自己才情的自負,束縛了她精神境界的提升,扼殺了她成為大作家的可能。當年急于成名的張愛玲不懂得、也不可能懂得,搞文學藝術創作僅有這方面的才華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思想的滲透和駕馭,而一個自負甚至陶醉于自身才情中的人,怎么可能具有作家之所以成為作家的不可或缺的思想呢?常言道苦難出思想,但,不是所有經受苦難的人都有思想的,魯迅筆下的那些閏土、祥林嫂等“庸眾”可謂飽經人生的苦難,但他們到死也沒有思想;一些從1957年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右派生活的中國知識分子,備受苦難的摧殘和折磨,可是平反后竟說出“娘打孩子”這種沒有思想的話。將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浪費在苦難的上山下鄉、支援邊疆中的一代人,在“知青大返城”的逃難后,怎么會喊出“青春無悔”這樣多么無知的口號?相反的例證是中國的魯迅,外國的歌德、雨果、托爾斯泰……可以列出一長串作家的名字,他們一生沒有多少個人苦難經歷,但他們卻是有思想的大作家。

這樣說來,苦難出思想便被換言為——什么樣的作家才能從苦難中感悟到、凝結出思想,從而貫穿到自己的創作中,寫出有思想的作品來?不難看出,這是搞清張愛玲為什么思想貧乏未能寫出有思想的傳世作品成為大作家的關鍵所在。

一個作家只有當他不為自身所累、超越自我的時候,才會看到苦難是人生的底色,是人類的生存狀態,是歷史的本來面目。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之所以同有悲天憫人的情懷,都是基于這樣的人生觀中的苦難意識所產生的精神訴求,并在此基礎上完成自我從小寫的人升華到大寫的——人道主義的人。只有這樣的作家才能接近“人是什么”這個亙古未解的元問題,才能看清“身在此山中”的社會真相,才能正確把握“當代意義”上的歷史,才能在這所有的“才能”中看到別人未能看到、前人未能揭示的問題。于是作家因此便擁有了既前無古人又與眾不同的思想,從而為其創作出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獨具特色的作品來凝聚了決定成功的力量。我們應該聽到,在世界文學名著的長廊里不斷回響的,是以苦難為基調的音樂,那是人類永恒的聲音。而譜寫這些不朽樂章的作者,都是以人道主義為精魂的,張愛玲離這一點很遠,她一生也沒有踏上這條路。時下里不少人對張愛玲的作品推崇備至,與當年孤島時期的上海灘起哄的炒家一樣,多是媚俗的表現。只是今日這些媚俗的文人又多了一點崇洋的味道,許多人從美國的夏志清那里看到——這位雖生活在“自由世界”里,卻有著讓人生厭的意識形態眼光的權威,對張愛玲的小說贊譽有加,便邯鄲學步式地在張愛玲身上舞文弄墨起來,不少文章與孤島時期吹捧張愛玲的那些說法如出一轍,沒有新意,也不可能翻出什么新意來。這類借張愛玲“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陳詞濫調說得太多,便成了老嫗賣俏,是不堪卒讀的。

陳子善教授在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時張羅的張愛玲研討會遭禁后,又在五四運動九十年之際鼓搗出《重讀張愛玲》面世。眾所周知,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抗日戰爭在中國現代史上都是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陳教授專撿這樣莊嚴的紀念日子圍繞著一位曾委身于漢奸的女作家做文章,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巧合?若是后者,陳教授對這樣重大的歷史事件的閉聽塞聞或視而不見,都是有損于一個教授形象的。我們不能奢望陳子善教授這樣的人能學“五四”那代先賢——負有使命感的擔當精神,也不能指望他們續上“五四”精神的香火。但我們希望這些供職在學術殿堂——這個納稅人供養的憑良心干活的地方的知識分子,能對得起納稅人,雖不能為他們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糧,卻不應該在媚俗的時尚中推波助瀾。這幾年“貶魯捧張”之風甚囂塵上,在陳教授張揚的“張學”中更加有恃無恐。無獨有偶,漢奸文人周作人近幾年也走紅起來,不僅他的書一再重印,推崇“知堂老人”的文章專著也在舒蕪、鐘叔河、止庵等老中青三代知識分子的努力下蔚為壯觀。這樣說不是懷念曾經將他們的作品打入冷宮的文化專制主義,而是感到當代知識分子已經沒有了批判精神,或在媚俗的騷動中搖唇鼓舌,或去悠閑的苦雨齋里品苦茶中的閑適,不再是民族精神的創造者和擔當人。不必諱言的今日民族精神的頹勢與知識分子的頹廢墮落直接相關。應該看到,魯迅的漸漸遠去且在青年人中陌生起來,若只剩下陳教授所說的“漢奸哥哥”,那我們這個民族離“萬劫不復”就不遠了。套用吳江先生不久前在《文匯讀書周報》上所說的話,中國現代文學史沒有周作人,沒有張愛玲,并不會遜色多少,若是沒有魯迅,則肯定是另一番模樣了。陳教授怎么可以那么輕薄地將偉大的魯迅先生株連成“漢奸哥哥”,且與“漢奸老婆”同日而語呢?不久前,孫郁先生對中國學界也表達了讓筆者深以為然的憂慮,痛感一些教授學者“開始踱進貴族之家,漸漸地雅化、遲鈍于社會的矛盾,以精神委頓之狀對身邊的荒謬、慘烈往往視而不見,悠悠然擺出一副名士的樣子,學界的墮落不是近幾年的事,遙想當年魯迅對正人君子之流的譏刺,當深感歷史進化的遲緩,人間痼疾如此深地糾纏著世人,誰說魯迅的思想已經過時了呢?”
 
——原載《書屋》雜志2010年第6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页面升级亚洲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视频 | 伊人五月天在线视频网 | 永久免费国产成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