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總要做成一個恒等式,那就是自己所創造的總要能滿足自己所消耗的,死后如果還欠下別人的那就是你的負債,余下的就是你的遺產。
人類從事的任何經濟最后都可以歸結為時間的經濟,這就是時間回報率可用于量化勞動價值的體現。如果你是個農民,你從春種到秋收一年中投入勞動力成本和金錢成本(假如1千),結果收入了1萬,那么你的一年投資回報則是9千,投資則包括金錢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如果你是個工人,每月工資是3千,則一年收入為3.6萬,因為你沒有投入金錢成本,所以你的勞動力時間回報為每年3.6萬。如果你是個老板,用金錢100萬去投資到年底收入200萬,則年勞動力和金錢投資回報為100萬,其他經濟行為也可以推而廣之,當然其中的回報并沒有計算對于勞動者的經驗及知識技能的回報。
金錢土地及各種資源就是常說的生產資料,勞動力就是常說的生產力。生產力對生產資料的創造即勞動產品增值的倍率就是你的投資回報率,由此可見,單位時間回報率越高則代表你的創造力越高。然而假如你的投資回報率比別人高但并不代表你的投資回報的絕對值比別人高,即少產者創造的社會財富總量沒有多產者創造的多,這就是生產資料的擁有者對有同等生產力的無產者的優勢地位,同時也是不公平的地方,所以讓生產資料根據生產力水平高低來分配,讓高創造力的人創造出更多財富的絕對值,這才是真正公平的、合理的生產資料的分配占有模式。然而生產關系決定著勞動成果的分配,所以資本所有者可以占有更多勞動成果,而無產者卻被剝削,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同時也是馬克思預言資本主義最終會被滅亡的理論。
然而讓人憂慮的是,當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這種生產資料越來越自動化和智能化后,將逐漸替代部分人類生產力的存在時,這部分低生產力的無產者該如何是好呢?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他會選擇人類生產力還是機器的生產力,當以智能的機器人生產逐漸取代部分低生產力的無產者時,這部分無產者將成為沒有收入來源的人,而當機器人智能化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將有更多的無產者被取代而失業后,可想而知,這些失業的無產者將拉開爭奪生產資料的推翻資本主義社會的序幕,最后結局不是被資產階級消滅掉就是無產者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來臨。如果是被資產階級消滅掉,那么結局將怎樣演變呢?可以推想,先是部分最底層的無產者將被資產階級消滅掉,有高生產力的無產者將被暫時安撫,然后再逐步淘汰掉最底層的無產者,最后成為一個人口急劇減少的所謂精英社會,當然也可能是通過戰爭,一步完成對無產者的消滅,這便是對盎格魯-撒克遜使命的理論來源的推想。所以,無產者的覺悟和聯合,將是決定走向哪個方向的關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