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劇《高粱紅了》,看今天為什么需要實踐毛澤東思想?
寒梅冬雪
酷愛戰爭片的朋友力薦電視劇《高粱紅了》。遼沈戰役的一段故事。
看了。 好看。故事,包括人物思想、感情的描述,完全不是現代人手筆,高出《亮劍》一大截。果然,這部劇是根據50年代出版的一部小說改編的,作者就是寫他的親歷,他的戰友們。主角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群連隊的士兵、干部。 不同于近些年的影視劇,這部戲里,革命的主角不再是大家公子或富家小姐,而都是從種地的農民中成長起來的革命戰士。他們革命、打仗的目的,就是要徹底打倒蔣介石,不再讓地主老財騎到自己頭上。 全劇沒有說教,沒有口號,沒有提“階級”,但卻階級陣線分明:共產黨就是窮人的隊伍,窮棒子們就是共產黨的群眾基礎。 而蔣介石國民黨的群眾基礎,就是那些欺壓盤剝百姓的地主老財惡霸匪徒。 站在欺壓百姓立場的,都在為蔣介石賣命,站在百姓的立場的,就算是“匪”,最后也都走向了共產黨。
這部劇背后隱含著深刻的思想性。
為什么現在的文化精英們,扎堆高調宣揚“抗日戰爭”,卻鮮少歌頌“解放戰爭”?
因為宣揚“抗日戰爭”,不僅傷害不到他們的利益,還會為他們找到一塊金來帖帖 --- 看,地主、資本家、精英們也抗日。
《高粱紅了》展示了這樣的內容,我認為這才是歷史的真實:財主惡霸們,在日本人盤踞的時候,跟日本人勾結,國軍來了,跟國軍勾結,因為這都是保護他們的武裝,他們只跟共產黨不共戴天 --- 因為共產黨不讓他們欺負窮棒子。
其實,不敢正視解放戰爭,就是不敢讓人民用“中國革命”的意識,來審視新生的剝削、壓迫。
劇中,連長問新兵:為什么來打仗?
新兵回答:共產黨幫我們分了田分了地,不能再讓蔣介石奪回去。
解放戰爭的偉大意義之一,展示了人民流血犧牲保衛生活勞動的權力。
中國革命,也給了后人們一把正義之劍,據此去判善與惡,是與非,大道與歧途。
比如今天,貪官,強拆欺壓百姓,漢奸,賣國買辦,等等,哪一個不是當年“中國革命”的對象?
毛澤東共產黨能成功,靠的不是漂亮口號,而是土地革命 --- 當時的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過去是土地,今天是財富。
如果今天寫一個給50年后的人們看的劇本,應該有這樣一段話:
問:為什么中國只能走毛澤東思想指引的道路?
答:因為毛澤東思想不會導致賣國。因為全社會的人們需要醫療保障,退休保障,住房保障,就業保障,教育保障,總而言之要生活保障。毛澤東思想就是要實踐、實現這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