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可染的《革命圣地韶山》奪魁想到的
曲折與光明
昨天中央電視臺的《尋寶》節目——《走進徐州》篇, 李可染 先生的畫作《革命圣地韶山》奪魁,市場估價在1500-1800萬元。
想來這個節目真是意味深長,在其中間前后主持人以“隋唐文化看西安,兩漢文化看徐州”的言辭大肆渲染,讓人覺著在這片富有文化傳承的土地上,奪魁的寶貝應該是非兩漢也應該是唐宋的文物,昨天入圍的十二件寶物依次登場,哇塞,真是讓人大開眼界豈止是兩漢隋唐,宋元明清,就是商周的文物也登場了。但最后的結果卻是“略輸文采”的“略輸文采”,“稍遜風騷”的“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時期名滿天下的青花瓷,在復賽中都沒有露面。最后奪魁的簡直是沒有懸念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紅色題材的《革命圣地韶山》。
包括毛澤東在內的革命導師告訴我們:世界是物質的,意識是物質世界高度發展到人腦所產生的特殊機能,是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是這個世界就是這么奇怪,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種力量在主宰著。就連這起的尋寶節目和我的關系也是如此,本來我是對這類節目不感興趣的,只是家中的那位愿意看,偶爾也跟著看看,連這期也就是看了兩三回。沒想到真是“緣分”啊,我又趕上了“韶山”奪魁。
我靜靜地聽著電視節目中鑒寶專家的評點:“李可染的作品有這樣的特點,他用了一種逆光法,把西畫的一些繪畫理念融入到了中國畫中,所以我們看到這幅畫感覺很亮,也就是說他把光的暈度融入到里面了,一些地方會產生高光,讓人一眼就能注意到他想表現的東西。此外,他用筆用墨的功力非常深厚。這幅國畫青綠山水《革命圣地韶山》是 李可染 先生1971年的寫生畫作,屬于紅色題材。當時創作這類題材,作者是要傾注大量心血的,所以青綠山水《革命圣地韶山》是 李可染 先生的精品力作。” 看著市場評估專家結合當前市場行情,當場給青綠山水《革命圣地韶山》圖評出了1500萬到1800萬之間的價格。最后又聽當地官員宣讀徐州“民間國寶”歸屬:“它是中國藝術的瑰寶、它在創作中融入了新的理念,它反映了中國基本的文化特質,它內涵豐富、技法精湛,現在它留在這片土地上成為徐州人民的驕傲……”聽著他話未說完時現場觀眾響起的熱烈掌聲,看著持寶人興奮得揮舞雙臂跳了起來。聽著、看著,看著、聽著,屏幕中的場面是熱烈的,屏幕下的我的心情是激動的:文革,又是文革,又是文革中的精品力作,“精品力作”要“傾入大量的心血”,到今天就成了不可復制的極品經典。在過去的三十年里我們聽到的的主流的聲音是文革是“一場浩劫”,文革期間的知識分子受盡了迫害,白白耽誤了他們的大好時光。他們被迫走進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去從事與本身專業不相干的體力勞動,最后他們自己的專業荒蕪了,國家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又是毛澤東,又是韶山!這個人的名字,這個人的家鄉!他們對那些“主流精英”們來說不啻是一場噩夢,但不知為什么他們終究不能繞過他去,現在連這么著商業味極濃的節目也刻上了他的印記,真是有心不插柳而柳偏要成蔭,奈何不得呀。想到這里我又想起了郵票界的一段公案,想起了那枚小小的“全國山河一片紅”的郵票,如果說文革是“錯”的,那這枚郵票更是“錯上加錯”,卻沒想到這一系列的“錯”,卻“錯”出一枚郵票精品來,這不又是令那些以什么設計師自居的人心中不平嗎:我千設計萬設計還是留下了爭議一片,而他犯個錯誤,也能達到萬人追捧的效果。千打壓萬打壓也打不下去一輪一輪的毛澤東熱,而且這股熱流從底層熱到了上面,從下里巴人熱到了陽春白雪,現在就連這商業成分極高的藏寶節目也不能“幸免”,這真夠令一些人悲哀的。因為這不僅說明毛澤東及其時代的無法超越,更說明了他們潑在毛澤東身上的污水更是一派胡言,而毛澤東本身更是由于他的高大和完美,把這些污水統統回饋給了他的那些不成對手的“對手”。
是的,那個時代出了多少的精品,豈止是一個李可染,豈止是一副《革命圣地韶山》,那個時代有什么不是“傾入大量的心血”。看看現在那一幅幅應酬的隨意涂抹,看看那一座座金玉其外的建筑,看看一堆堆的假冒偽劣,你們再說起“現在的一年創造的財富,是過去的四五十倍”是應該感覺臉紅紅的了吧。是啊,垃圾有毒食品與綠色有機食品能夠只進行數量上的比較嗎?斷子絕孫的發展能和為子孫后代造福的發展相提并論嗎?毛澤東時代的“一”頂的上現在的“千”,我也用不找說什么紅旗渠、大慶、大寨、胰島素、兩彈一星,雜交水稻,那都太大,我只說說李可染,我只說說《萬山紅遍》和《韶山》,就是這兩幅小小的畫卷你們比得了嗎?再說一個雖說也不算大,卻也是一個被你們否定了多少次,在上面簡直是踏上了億萬只腳的事,是有關革命現代京劇就是樣板戲的事。你們否定了樣板戲,同時也把京劇和所有的中國地方戲拖入了半死不活的深淵,你們死要面子活受罪,天天喊“搶救”,可眼睜睜地看著這些民族瑰寶一天天的枯萎,知道為什么嗎?告訴你們也沒用:戲劇的根在人民群眾之中,你們用那些僵尸根本拯救不了戲劇;同理,封資修的玩意也救不了中國。
我們發現毛澤東時代的東西不管是什么在我們這個時代已經越來越珍貴,可能有人認為那個時代已經絕版了,對于個人無能為力的如精神世界方面的道德風尚和物質世界中暴露在外的企業礦山,農田水利設施那就聽天由命吧,然而對于物質精神世界中那些能夠個人收藏的東西則是盡自己的可能進行收藏。這一是反映了那些東西本身是精品,傾注了創作者、勞動者的全部的心血:現在人們雖然變得自私了,但還是認得好壞的,要不怎么沒有聽說誰把XXX玩過的紙牌拿出來拍賣呀。怎么會有人為了一幅《毛澤東去安源》打官司,為一幅《炮打司令部》去打假,都知道什么是美好的,都想和美好的事物拉上關系,也都想在美好的事物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再一個就是反映了人們的某種絕望的心理,如前所說就是認為毛主席的時代不會再回來了。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在人類的歷史上有哪些科學的東西是純誕生在書齋里呢?有哪些人類呼喚的東西最后沒有出現在人間呢?不管它們以什么形式。我永遠記住科學上的一句名言:“昨天的夢想,今天的希望,明天的現實”,何況毛澤東時代曾經是我們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出現過的美好的現實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