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雨》輕拂《色戒》臉
王小東
隨便談談《東風雨》,還是司馬平邦請我去看的電影,馬上要公映了。
這個《東風雨》的歷史背景是抗日戰爭,基本線索是一個歷史之謎,就是傳言羅斯福早就知道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為了把孤立主義的美國人民拖入戰爭,不惜使出苦肉計,任憑日本飛機轟炸珍珠港。這個歷史之謎當然今天也沒有確切答案。有傳說,中國共產黨早就通過日本共產黨員的到了這份情報,并及時通報了國民黨政府,后者也及時通報了美國政府,但美國政府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故意忽略了這份重要情報。影片根據的正是這個傳說。
在電影中,中共的情報機構、國民黨軍統和中統的諜報機構、汪精衛政府的諜報機構、日軍諜報機構、英國和印度的諜報機構,以及美國和蘇聯的諜報機構的諜報人員,都圍繞著這份情報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搏斗。這里面設計的情節復雜詭秘、扣人心弦,聽我在這里再怎么解說,也不如直接去看電影。總之,我覺得故事情節設計的還挺好,值得一看。
我在這里想說一說的是這個電影蘊含的一點文化、思想含義。這種含義,編導有可能是有意設計的,也有可能是無意的,只是不自覺地反映出了他們平常的價值觀。
和《色戒》一樣,《東風雨》中也有一個“易先生”;和《色戒》一樣,《東風雨》中的這個“易先生”也是個漢奸。和《色戒》不一樣,《東風雨》中的這個“易先生”絕不是個瀟灑、高大的形象,而是一副猥瑣、下流的模樣,最后還死在了他的主子的槍下。《東風雨》中的這個“易先生”是由著名演員英達扮演的,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把這個形象演得十分小人,這就對了。我不知道《東風雨》中出現這個“易先生”的形象是有意調侃一下《色戒》,還是完全無意,純屬巧合,總之,從效果上看,不少人都會心地笑了,可以說《東風雨》這是輕拂了一下《色戒》的臉。應該不是巧合吧?應該這樣!像《色戒》這種電影,有良心的中國電影人就是應該捎帶手惡心它一下。從這里,還有從影片整體所體現的價值觀看,我認為《東風雨》的編導有了一種不同于過去三十年占主流的文人、藝術家們的那種逆向種族主義病態的文化覺醒。
范冰冰在《東風雨》中扮演軍統諜報人員歡顏。據影片造型師劉世運說:“這部電影里范冰冰的造型,將會是她從影以來最美的一次。”范冰冰的電影我看過的不多,除了這個之外,就看過一個《蘋果》,所以不知道是不是“最美的一次”,但我感覺確實還是挺美的,是那種妖艷的美,妖艷的美也是挺好的。我知道坊間罵范冰冰不少,那些八卦事我不感興趣,我只知道,《東風雨》中的范冰冰比《色戒》中的湯唯美太多了。我實在看不出《色戒》中的湯唯有什么美,也沒看出李安有什么藝術水平,不考慮政治方面的因素,我也看不出來。
影片圍繞著一個膠卷的傳遞展開,一直到結束。其實最后發現,這個膠卷中沒有新東西,還是那個已經知道了,拿到手就已經過了時的日本準備偷襲珍珠港的情報。許多生命為了這一份無價值的情報犧牲了。在戰爭中,一般的諜報人員只是一枚枚小小的棋子,根本不知道那些下大棋決策者怎么使用他們。但影片的主旨不是像一些酸文人拍的其他影片那樣,哀嘆所謂小人物的卑微命運,而是告訴我們,這些棋子,這些死士,雖然不知道那些掌握大局的人會怎么運用他們,運用他們的情報,但他們仍舊是英雄,他們不卑微,他們所提供的情報被使用也好,不被使用也好,都是有價值的,是他們的犧牲堆積成了戰爭的勝利,堆積成了歷史。這樣一個立意,實在高過一些“看破了紅塵”,擺出一副悲天憫人的酸樣的電影太多了——那些電影的名字我就不點了。
中國電影的思想立意還是越來越好了,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