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韻悼漢正街“扁擔”
格爾木之鷹
一
打工致富本鮮聞,來世人云莫亦云。
看好三分糊口地,再窮莫上富兒門。
二
天堂平等待諸君,佛護無誰再斷魂。
有志來生重蹈礪,神州不叫復奸門。
2010-01-28
附:
『詩詞比興』 [律詩絕句]逝去的漢正街“扁擔”
作者:紅燈照亮磨刀人 提交日期:2010-1-28 11:22:00 訪問:13 回復:1
一
鬧市繁華永不聞,故鄉遠隔五湖云。
天公準爾魂歸去,莫讓慈親再倚門。
二
富貴榮華不屬君,黃泉路上有冤魂。
閻羅若許投生去,看準人家再進門。
--------------
官國三十一年元月二十三日
背景資料:
漢正街的“扁擔” 您走好
2010年01月17日 09:26荊楚網-楚天都市報我要評論(809)
字號:T|T
http://view.news.qq.com/a/20100122/000045.htm
圖為:扁擔猝死在手推車上李響攝
楚天都市報1月18日報道 虎年春節臨近,他卻無法和家人一起團聚了。前日,漢正街的“扁擔”老加勞作一天后,在板車上打個盹,卻再也沒有醒來。本報報道老加的不幸故事后,讓許多讀者牽掛。昨日,老加的親人從隨州趕到武漢,含淚將他接回家。
秋褲里藏著206元工錢
“這206元,是我從爸爸的褲子里找到的!”昨日,記者來到老加生前住的出租屋,他的兒子加子健拿出了一沓臟兮兮的錢,多是1元和10元的紙幣。
老加叫加長華,59歲,是隨縣安居鎮劉臺村人。加子健的臉上滿是淚痕,他說,前日下午,得知父親突然去世后,他是一路哭著從老家趕到武漢。晚上,他清理父親的遺物時,從秋褲里翻出206元。原來,父親擔心辛苦賺來的錢被偷,在秋褲里縫了一個小口袋,每賺一元錢,就往里塞……
輕輕觸摸這沓錢,似乎還能感受到老加的溫度。加子健說,父親原本可以在家享福。去年7月,母親突然中風,癱瘓在床,需要一大筆錢治療。父親便扛起扁擔,走進熙熙攘攘的漢正街。上個月,父親還特意趕回家,給母親送回6000多元。
每天開支不超過10元
來自隨州的張師傅是老加的上鋪。“出去時還好好的,還背了米,沒想到就這樣去了……”噙著淚花,張師傅始終不相信這是事實。
他介紹,老加是去年9月來這里做“扁擔”的。每天凌晨4點,他們便一起去附近的寶善堂菜場拖菜。拖完已是近8點,簡單吃完早餐,就去漢正街拖貨。
生意好時,一天能掙七八十元錢,一直要忙到下午四五點鐘才能收工。有時,老加也會跟張師傅念叨:“做搬運真累。”
每天的3頓飯,要么是饅頭加稀飯,要么是一碗面,“從沒見他吃過葷菜。”張師傅常提醒老加注意營養,但老加每天依舊如此。
圖為:老加生前住的“扁擔”屋 記者陳世昌攝
幾元錢的伙食費,外加兩元錢的房費,就是老加一天的開支。“他為人本分,從不與人爭什么。”工友小李回憶,每天收工回來,工友們會坐在老加的床沿輪流燒水洗澡。雖然床鋪離火爐最近,但老加總是等工友們都洗完,他才最后洗了睡覺。
簡陋的“扁擔”屋
硚口區懷安一里19號,就是老加住的“扁擔”屋。
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被木板隔成上下兩層,下面擺著高低床。老加生前睡在下鋪,因為他的離去,已鋪上另一名工友的被褥。空氣中,有一股濃重的酸味和霉味。
附近有著不少這樣簡陋的“扁擔”屋,一個鋪位每晚2元錢。
老加的故事在漢正街的“扁擔”中傳開,他們不由感慨:“要是政府能出錢,定時給我們做做體檢就好了。”這個愿望可能不會馬上實現,但生活還要繼續,他們依然會留在漢正街,畢竟這里能賺到錢。
網友評論
云淡風情:太可憐了,看了讓人好心酸,肯定是之前有病,舍不得去看病,沒錢去看,就這樣被活活拖累死了,可憐的農民工,安息吧!愿你天堂走好!
阿波羅小孫女:還有這么多人如此辛勞又如此貧窮,勞動保障真的做到位了嗎?辛酸心疼。其實不光是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也頻傳猝死,都是為了生活。大家請保重自己,關愛家人。
殘思:好可憐!人無貴賤,希望以后大家不要看不起生活辛苦的農民工!都是自己的同胞。
隨風流浪:我好難過。農民工問題永遠是我們的痛處傷處。這么大年紀了還出來做“扁擔”,肯定是家里不好過。國家要加緊推行覆蓋全體國民的養老保險制度。
MisˉsˉY:真的很傷心!社會、政府應該多關心關心這些底層的勞動人民啊!
Fengfeng:能不能給這些暫住武漢的人一定的醫療救助呢,大家都不容易,生命才是最重要的。(陳世昌 舒均 朱娟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