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詩人,以詩言志
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原文:http://www.stnn.cc/feitures/mao/mao_3/200609/t20060907_324085.html
毛澤東一生,詩詞存世并非汗牛充棟,不過寥寥數十首、薄薄一冊,不消一個時辰便可通覽一過。然而,卻可以從中窺探毛澤東的內心世界,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毛澤東。其詩言志,未有雕琢隱藏處,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了解毛澤東的一把難得的鑰匙。
偏于豪放,不廢婉約
從現存的毛澤東詩詞來看,毛澤東的詩詞創作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早年及中年時期;晚年時期。
早年及中年時期,毛澤東的詩詞大多抒發激情,色彩和層次都很豐富,不僅有很多綺思麗句,其詩詞意境也多具象。這些特點與早年及中年毛澤東的地位有關。到了晚年,毛澤東大權在握,雄視天下,身居億萬人之上,“四個偉大”加身,其詩詞大多以詠志言志為主,哲理、典故在詩詞中多有運用,意境大都抽象。
早年間有一些兒女情長的佳作,如寫于1921年的《虞美人.枕上》,詞云: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再如寫于1923年的《賀新郎.別友》,詞云: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翻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與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思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環宇。重比翼,和云翥。
這樣的兒女情長,在毛澤東晚年的詩詞中已難得一見。這種風格上的變化,與毛澤東的生活密切相關,也可以看出詠志和言情之間的差別。毛澤東曾經這樣表露自己對詩詞的興趣,說:“我的興趣偏于豪放,不廢婉約?!钡?,其詩詞中豪放者居多,而婉約者極少,及至晚年,則婉約幾乎不見,更多的是豪放。像上述那兩首贈予妻子楊開慧的詞,少年時的兒女情長、愁思怨曲表露無遺,顯示了毛澤東作為一個普通人所擁有的七情六欲,而到了晚年,“偉大領袖、偉大導師”的光環已經將毛澤東神化,只剩下“不須放屁”這樣的豪放、粗鄙之語。當播音員氣宇軒昂的聲音字正腔圓地把《念奴嬌.鳥兒問答》傳進億萬中國人的耳朵時,這種“試看天地翻覆”的詞句也讓人們感到,這只能出自傲視一切的毛澤東之手。
縱觀毛澤東詩詞,可以看出,無論早年、中年還是晚年,其詩詞都是氣有余而韻不足,晚年尤甚。氣韻兼備者,莫過于他的兩首“沁園春”:早年的《長沙》(1925)和中年的《雪》(1936)。
長沙詞云: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雪詞云: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前者少年意氣,揮灑自如,氣韻皆備;而后者雖縱橫捭闔,大開大合,王者之氣顯露無遺,已現欺韻之勢。這樣的情況,年愈長,則愈甚,大多數的晚年作品已經純以氣勝,藝術價值大大減低。
言志言事,以詩寫史
縱覽毛澤東的詩詞,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可以通過這些詩詞把毛澤東的一生串連起來,僅憑這些詩詞就可以看出毛澤東一生的大致輪廓。
毛澤東主張“詩言志”,這與中國傳統詩學的主張相吻合。用詩詞的形式言志記事,是毛澤東詩詞的一個重要特點。正如他在1965年致陳毅的信中所說:“要做今詩,則要用形象思維方法,反映階級斗爭與生產斗爭,古典絕不能要?!?
毛澤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斗爭的一生,跌宕起伏,縱橫捭闔。而他所經歷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詩詞中都能找到記錄。從1927年的《西江月.秋收起義》到1965年的《念奴嬌.鳥兒問答》,從1927年的《西江月.井岡山》到1966年的《七律.有所思》,通讀這些詩詞,一部中共革命歷史赫然在目,它們不僅記錄了毛澤東自己一生的心路歷程,也記錄了中共走過的那些艱難曲折的道路。其記錄的脈絡完整而清晰,古往今來,似乎還沒有哪位詩人詞人能夠如此完整地記錄一個大的時代。
在言志記事的視野上,毛澤東的詩詞大多采宏觀角度,而絕少微觀,沒有明顯的聚焦點,宛若攝影中的廣角鏡頭;絕大多數的詩詞,其視野都是遠景。“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菩薩蠻.黃鶴樓》1927)、“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長征》1935)等句都是這種視野的反映。而這種視野恰恰是毛澤東作為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所特有的,所謂“小小寰球”,世界盡在其眼底。
在視角上,毛澤東詩詞多采用居高臨下的俯視或鳥瞰,“背負青天朝下看”(《念奴嬌.鳥兒問答》1965)是其習慣視角,這與毛澤東傲視群雄、睥睨天下的內在氣質相吻合。毛澤東曾經說過:“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边@句話,在他的詩詞中也有體現,這就是間或出現的視角的轉變,或“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清平樂.六盤山》1935)”式的由仰視轉平視,或“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七律.冬云》1962)”式的由仰視而轉俯視。但在總體上看,毛澤東詩詞還是以俯視的視角為主,這也與其“領袖”、“導師”的人君地位極其吻合。
在毛澤東的政治理念中,群眾路線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從國共內戰時期的“人民戰爭論”,到中共建政之后歷次政治運動,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一直是毛澤東慣用的手段。這一手段的極致,便是1966年開始的十年文革,把一個國家的全體人民都毫無例外地卷入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浩劫。雖則說人民群眾是毛澤東賴以依靠的力量,但是,人民群眾興風作浪背后的那只翻云覆雨手,恰恰是這位不怕死幾百萬人以實現個人理想的“人民領袖”,而人民群眾不過是他鞏固地位、奪取政權、清除異己的工具。詩言志,詩如其人,毛澤東詩詞所采的視野和視角正是以人民為工具、以人民為群氓的一種佐證。
不拘一格,揮灑自如
1959年,毛澤東在致胡喬木的信中這樣說:“詩難,不易寫,經歷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965年,陳毅請求毛澤東幫助改詩,毛在復信中說:“因我對五言律,從來沒有學習過,也沒有發表過一首五言律?!蚵稍娨v究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樣,還未入門。我偶爾寫過幾首七律,沒有一首是我自己滿意的。如同你會寫自由詩一樣,我則對于長短句的詞學稍懂一點?!?
縱觀毛澤東詩詞,可以看出上述所言非虛。從嚴格意義上講,毛澤東更多的是一個詞人而非詩人。有論者云:長短句是毛澤東革命浪漫主義的標志。此言甚是。
毛澤東是一個大革命家、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思想家,因為其大,故其詩詞的立意多在放而不在收。早年詩詞尚有約束,尚未達到從心所欲的地步,這一時期長短句多而律詩少,蓋因律詩之講究平仄、對仗,遠遠不能滿足他抒發胸懷、表達壯志的內心需求。毛的律詩,大多出自1950年代,因為此時的毛澤東正處于其政治生涯的一個低谷,律詩要求之嚴格,這好符合他勁氣內斂、韜光養晦的要求。但正如毛澤東自己所說,他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的齊天大圣,不拘一格、揮灑自如才是他真正期望達到的境界,于是,當他在政治上重新得勢之后,長短句又開始增多,而早年的約束到了晚年已經蕩然無存,詩詞純以氣勝,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甚至連“不須放屁”這樣的粗鄙之句都信手拈來,為其所用。此一境界,褒貶不一,但是其中所體現的境界卻令人難以望其項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