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公社活動筆記:樸素的影片,真摯的情誼
(電影公社通訊員:小樹)11月14日晚,新工人藝術團成員及同心實驗小學的教師如約來到烏有之鄉。頗有藝術氣質的許多跟大伙講的第一句話是:“終于來到了烏有之鄉”;而主持人則介紹說,烏有之鄉的工作人員對他們創作的歌曲大多耳熟能詳,有得還能唱幾句,孫恒許多是同志們心中的大明星呢。盡管第一次來,但看得出大家神交已久。
當天放映的是新工人藝術團自己制作的資料片《皮村》、《打工者與城市拆遷》、《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家》。滿滿坐了一屋子人,大家饒有興味地觀賞著影片。影片從策劃、拍攝到剪輯,全部出自新工人藝術團成員之手,拍攝手法稍嫌稚嫩,選取采訪和拍攝對象都是普通的勞動者,拍攝者與受訪者的交流充滿樸素真摯的感情。這是一種真正的階級情誼,在主流媒體、在各種被命名為“真實”的紀錄片中,是難以感受得到的。就在影片放映結束,大廳里響起了電影公社開辦以來最熱烈掌聲。
接下來的提問時間里,大家進行了愉快的交流,許多和導演王德志微笑著迎接撲面而來五花八門的問題。一個加拿大留學生問,為什么片子將“買房子”作為最終結果?還有人問,片中受訪者多次表示吃苦就能改變和過上好日子,怎么看?有人問,為什么在工友之家網站上下載不到歌曲了?他們是否仍支持孫恒當年提出的“歡迎盜版”口號?有人問,政府有無支持或者干擾藝術團的演出活動?打工子弟學校的未來前景?拍攝這些紀錄片的初衷?如何更大范圍獲得民眾的支持?有人表示,在片中有那樣的鏡頭,一個22歲的受訪者面對鏡頭有點害羞,用眼睛偷瞄鏡頭,非常有意思,這個細節捕捉得也非常好,還有人對他們表示敬意……
許多和王德志表示,他們堅決支持孫恒“歡迎盜版”口號。也希望有一些網絡技術好的朋友能給予網站支持,能讓工友之家網上下載歌曲更加方便和流暢。他們的活動得到了政府的不少支持,他們的歌聲是真實情況的表達,立足點是解決問題。他們能夠感覺到歧視打工者的現象在社會上慢慢減少。他們試圖通過制作影片來和社會更多的人交流,他們的態度是真誠的。打工者群體是樂觀和積極的,跳樓的都是知識分子。
活動結束后,觀眾圍過來又和藝術團的朋友交流了很久,盤桓在大廳上空愉快而熱鬧的氣息久久不曾散去。
本周六傍晚,許多他們還會帶著吉他、口琴、架子鼓,還有一副好嗓子來烏有之鄉,熱鬧的演出就要開場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