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與宅男宅女
劉仰
宅男、宅女這個詞匯應該來自日本,大致是說一些年輕人不愿出門,長期呆在家里。但是,這個詞匯進入中國以后,并不很流行。前幾天看到一條報道說,中國目前有近百萬大學畢業生不能順利就業,他們最害怕別人稱他們為“啃老族”。中國的“啃老族”與日本的宅男、宅女有一些相似,但并不一樣。前一陣看了一個日本關于宅男、宅女的電影,恰好又遇到一位一半時間住在日本的中國朋友,便聊起這個話題。
日本的這個電影說的是東京的一名男子,足不出戶已經十年。我問那位每年在日本呆半年的朋友:有那么夸張嗎?他說,十年沒聽說過,幾年不出門的宅男宅女,在日本的確是有的。幾年不出門,在家里干什么?宅男宅女還有一個稱呼叫做“屏幕族”,顯然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有電腦,每天對著屏幕,也可以滿足各種各樣的消遣。但是,不出家門又沒有工作,靠什么生活?日本的那部電影里,那個宅男的收入是他父親每月寄給他的錢。我的朋友說,日本前幾十年積累了不少財富,有些家庭確實很有錢。對于這些有錢的家庭來說,子女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孩子便呆在家里,父母會給他們一些補貼。然而,東方人的傳統并不希望孩子完全靠父母,所以,父母給的錢一般也不會很多。沒想到適得其反,造就了一批宅男宅女。朋友說,日本很多宅男宅女之所以不出門,就是在家里可以把生活標準降得很低,除了必要的開銷之外,其他都節省了。在我看來,這也是害怕社會競爭的結果。當然,害怕的另一個原因是,競爭實在太過激烈殘酷。
中國出現的“啃老族”有一點與日本的宅男宅女是相似的,都是靠父母的錢。但不同在于,中國人普遍的家底并不厚,這種依靠父母的現象還不是很普遍,也不被大家認可,因此,“啃老”一詞在中國明顯帶有貶義,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們也很怕別人稱他們為“啃老族”,而不像日本,那么多人甘心當宅男宅女,甚至成為一種流行。據報道,日本目前至少有10萬宅男宅女。與日本整個人口相比,似乎不算很高。但是,它之所以成為日本社會擔憂的社會問題,關鍵在于心態。在中國,貌似宅男宅女的“啃老族”并不是一件光榮的事,但是,在日本,它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一種流行,其羞恥感的缺乏和社會對此的無能為力,才是人們真正擔心的。這可能是社會富裕、經濟停滯的另一個后果。
日本的那個電影中,宅男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靠網絡或電話訂購,送貨上門的服務便很發達。他的主要食物是披薩餅,家里空的披薩餅盒已經砌起了一堵比人還高、寬好幾米的墻。有一次他又訂了一個披薩餅,送貨的是一個女孩。可能因為大熱天,加上頻繁的高強度送貨上門太辛苦,女孩把貨送到后,突然在門口昏倒。本來,送披薩餅都從“狗洞”一樣的小窗口塞進來,宅男再把錢遞出去,雙方不用見面和接觸,但是,由于女孩暈倒,宅男不得不將其扶進家里,調理一番,女孩蘇醒了。女孩對宅男的生活很是羨慕,聊了一會,因為還有送貨工作,便離開了。此后,十年不出門的宅男突然對女性有了向往,老是想這個送披薩餅的女孩。經過幾天的思想斗爭,他又打了披薩店的電話,再次要求送貨上門。沒想到,這次來送披薩的是一個老頭,老頭顯得很生氣,頻頻接電話、打電話。原來老頭是披薩餅店的老板,正在抱怨,找不到工作的人手,不得不親自干起送貨上門的苦差事。宅男問披薩店老板:上次那個送貨的女孩呢?老板說:辭職了,也做起了宅女。宅男問老板:知不知道女孩的家庭地址?老板說了一個不太準確的地址。
宅男又經過長期的思想斗爭,終于決定穿上鞋子,走出家門,他要去找那個女孩。陽光對于他很陌生。當他走出家門的時候,發現東京的街道上居然沒有人!車也很少,有幾輛行駛的汽車或摩托,基本上都是送貨的。這個情節顯然是電影的夸張。宅男宅女能夠緩解城市交通,也算電影導演的一個“創意”。宅男找到了披薩店老板說的那個粗略地址,挨家挨戶地問,結果發現,家家都是宅男宅女,都是長期不出門的人,沒人知道鄰居家的情況。看樣子,宅男宅女對社會治安也有益處。宅男終于找到了那個女孩的家。女孩不愿出門,覺得做宅女挺好。宅男勸說了半天沒用,估計十年沒出門,沒與人接觸,說話技巧也差了。宅男失望地離開,突然發生了地震。電影故事到此結束,似乎只有走出家門的宅男才僥幸逃離了死亡。
這部電影反映了日本人對于日益普遍的宅男宅女現象的擔憂,本質上與中國人以“啃老”為恥有點接近。一個社會的年輕人如果失去了活力,成為社會的寄生蟲,這個社會就會坐吃山空,離衰敗不遠了。就目前來說,日本的宅男宅女與中國的“啃老族”還有差別。日本的宅男宅女更多是主動地,而中國的“啃老族”主要還是被動的。因此,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就業等社會問題,“啃老族”有朝一日變成時髦光榮的宅男宅女,也不是沒有可能。這確實需要引起注意。中國近來經常關注“富二代”的話題,在我看來,日本的宅男宅女大致屬于“富三代”、“富四代”,比大肆揮霍的敗家子稍好一點,但已缺乏面對社會競爭的勇氣,祖輩的財富給了他們逃避的可能。
日本的這個宅男宅女電影還反映了一個問題。該宅男十年不出門,顯然也沒去看望過父母,卻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親每月寄來的錢,這種人情冷漠很可怕。父子之間的親情,只剩下了錢。想想這個宅男如果有下一代會怎樣?當然,他更可能是沒有下一代。有報道說,日本有宅男宣布與卡通人物結婚,還有報道說,仿真充氣娃娃也成為宅男、宅女的喜愛。這些每天面對屏幕的宅男宅女生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中,某種程度上也提供了日本卡通業發達的一個原因。確實,很多日本的宅男宅女都是卡通迷。這可能是他們脫離社會、心智發育不健全的體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