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京劇表演藝術家(我忘了他是誰了)在網上發表言論,說振興京劇要從娃娃抓起,要從培養年輕人的興趣開始。聽了他的話,我就有點吃不下飯了,不是難過的吃不下飯,而是惡心的吃不下飯。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了,他們這些京劇的所謂的這個大家?那個大家的復古封建糟粕表演早就把老觀眾都基本上趕跑完了,現在卻又想來欺騙和毒害下一代。更是癡心妄想。什么時代了?還是抱著那些破玩意兒不放。
當初在文革結束之后,那些所謂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們涕淚皆下,控訴“十年只有八個戲。”還說把他們解放了出來,就百花齊放了,藝術的春天就來了。我們這些普通的人民大眾就熱切的等待他們,等這些偉大的“表演藝術家”們給我們弄出一些好戲來。結果呢?他們這么多年了,卻一直沒有給我們老百姓弄出一臺好戲來。他們只是把那些原來給皇帝老兒和皇家貴室演的封建主義的東西搬出來讓人民群眾來看,別的就是“太監脫褲——什么也沒有”。這些年來,一演就是“三岔口”,一唱就是什么“盜玉馬”“蘇三起解”之類,讓人反胃和惡心。
他們對樣板戲的指責還有,說樣板戲最大一個毛病是:“臉譜化,英雄人物都是紅臉,壞蛋都是白臉。”當時,聽了也好象有一點道理。但是,等他們把他們的破爛玩意兒晾出來一看,他們的東西更是臉譜化。而且臉譜的更厲害。奸臣都是白臉,皇帝和效忠皇帝老兒的卻都成了紅臉了,人民群眾就又成了跑龍套的,那些丫鬟和仆人都是一些忠心耿耿的為那些反動的地主資產階級服務的奴隸。呵呵!他們的真正目的終于顯露出來了。
原來,他們并不反對臉譜化,他們反對的是無產階級的臉譜化。追求的是為封建腐朽階級涂脂抹粉的臉譜化,反對的是讓人民大眾登上社會主義的藝術舞臺。難怪他們的那種復古倒退的所謂的“傳統藝術”——而實際是封建藝術的東西要被歷史潮流所淘汰,被人民大眾所唾棄了。
真正偉大的社會主義先進的文化藝術是應該順應歷史潮流的,是應該符合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利益的。是應該表現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和迫切愿望的。那些逆社會潮流的東西是一定會被掃進垃圾堆的,他們再呼吁再推廣也是徒勞的。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