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能看100年還是100天
司馬平邦
把《建國大業》拿到臺灣去上映,一定有人會說,哦,當年共產黨能得天下坐北京,除了整天張口閉口的人民人民,也沒什么大本事。
蔣介石們是怎樣離開南京的,是讓出南京的還是逃出南京的,電影交待得不清楚,大陸的電影人,可能長期受管制慣了,對一切政治力量都很恭維,《建國大業》也刻意把國民黨一方搞得很工整,小蔣老蔣在南京某廣場的對話,還他媽伴著一群白鴿飛翔的背景,老蔣談到反腐敗,說反之亡黨,不反亡國。
老蔣的話現在聽起來都發人深省,不知道這樣的智者當年怎么就丟了中國?
我相信,斯時,在四旁無人的時候,老蔣和小蔣在一起根本不是講什么腐敗和反腐敗,而是講咱家的那幾百箱黃金埋在臺灣什么地方,咱家在瑞士銀行的帳號是什么密碼是多少,還有,老蔣得告訴小蔣,等咱到了臺灣,誰留誰該殺。
還有一場戲,蔣經國、宋美齡和孔令侃的一場室內戲,蔣孔這對表兄弟居然為國事執槍相對,好不英勇,像羅成對秦瓊,韓三平先生,你編出這樣一場戲有什么確切的歷史根據嗎?誰能證明蔣經國不是和孔令侃一樣的大官僚資本的代理人,他去上海打老虎就真的為黨為國?
我是不信。
他爹那么混蛋。
她姨(宋美齡)也那么混蛋。
就蔣經國是好人?
1948年12月,中共一方已把蔣介石、李宗仁列為排名第一第二的戰犯,戰犯輸了戰爭是要掉腦袋的,而從1946年打到1949年的解放戰爭,也不能只用“內戰”來解釋,那完全是中國水火不容的兩個階級之間的戰爭,共產黨為什么要打掉國民黨,因為不打掉國民黨,共產黨就被殺光;老百姓為什么要支持共產黨,因為如果老百姓不支持共產黨,國民黨回來了,他們手里剛分到的土地就又得被沒收。
斯時,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場戰爭,第一場恩仇都是有足夠原因才發生,沒人會為那些虛無的信仰和主義而流血的。
不能因為現在――兩岸要和解了,國家要選擇和平的統一而不是戰爭的統一了,就把當時的對抗也削弱了。
所以,我覺得說1949年的蔣介石和1949年的國民黨還能如《建國大業》里一樣衣冠楚楚人模狗樣,實在是美化。
如果我在當時,一定不是窮兇極惡,就是倉遑不日,或者兼而有之。
中國的電影,從過去的臉譜化到后來的反臉譜化,到現在的沒譜化,就是沒一點兒真格的人性化。
這部電影有朝一日真的要拿到臺灣去演,也得讓人覺得,當時能把國民黨攆到臺灣島上來,以后還能把臺灣搞獨立的都攆到大海里喂魚――不過現在的這部《建國大業》肯定搞不定的。
它缺兩點:真實和血性。
共產黨打贏的那場戰爭,中國人也付出了幾百上千萬人的生命,他們的生與死都不是虛無的無意義的,不是在兩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斗爭中被消耗掉的,而是有價值的,共產黨的中國當時就是比國民黨的中國有價值有意義。
這種價值和意義也不只是憑張瀾、李濟深這樣的所謂的民主黨派的認同而有價值和意義。
在這一點上,《建國大業》比20年前李前寬、肖桂云夫婦的《開國大典》至少不如,雖然后者也有別的方面的遺憾,其實《開國大典》在藝術上遠遠高出《建國大業》,那個時代沒有什么真正的電影明星,演員表演不存在領銜和客串的性質,都很賣力,那是古月表演最好的一個毛澤東,強于現在的唐國強,唐國強有毛澤東的聰明勁兒,但沒有毛澤東的那份重量,臉上的表情太能拿事兒,尤其是淮海戰役勝利后四大常委高唱國際歌時,毛澤東居然靠在墻上想入非非,是想戈玲還是想江青呢?
唐國強最好的毛澤東扮演是10年前電視劇《長征》。
亡國與建國。
這是多么殘酷和慘烈的當時,即使10月1日建國之后,共產黨和毛澤東也是深知不可心慈手軟的,宜將剩勇追窮冠,不可沽名學霸王,一日不除蔣一日不安寧,如果不是海峽相阻,恐怕蔣石早就給共產黨收進沈陽戰犯監獄了,哪里還有什么王者氣概,1949年就是面臨這樣命運的蔣介石哪能像《建國大業》里一樣活得那么有面子。
2003年前薩達姆·侯塞因沒有被美國人抓起來時一定也趾高氣揚過的,但現在再看那時的他活得多么愚蠢和可笑――何況1949年的蔣介石呢?
周幽王是因為偏愛褒姒丟了江山的。
秦二世是因為被趙高挾持丟了江山的。
隋煬帝是因為太過殘暴丟了江山的。
崇禎皇帝可能倒霉一點兒,但在政治斗爭里,他也是個十足的弱智。
蔣介石是哪種人?
1949年的蔣介石也只能是以上幾種人之一。
即,他肯定不是《建國大業》里表現的那種。
這部電影在用毛澤東等人光輝過往對新中國進行禮贊的時候,在用那種強烈的歷史性的儀式感再一次肯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權合法性的同時,其警示的作用卻大大遜色,讓現在的人們從失掉江山、失魂落魄、狼奔豕突、屁滾尿流的當年失敗者們身上不能讀到另一層更重要的訊息:
看,擁有國家而不好好經營者,不親愛百姓而禍害人民者,不光明磊落而陰謀詭計者,不自強自立而靠洋爸爸撐腰者,就是這樣的下場。
倘真如此,《建國大業》可以給100年后的觀眾看。
否則100天后就過時了--當然,對一部純粹的商業電影來說,能好看100天足矣。
還有,《建國大業》的片名題字,實在太那什么了,有人說是訪毛體,其實毛澤東的字體只有他自己寫來還像樣,仿寫的人沒一個成事,后來我查到“建國大業”這4個字是一位王姓書法家寫的,實在太怯,為一個縣文化館演出的小品劇題一筆還可以,落在這樣一部電影上,實在太“雷”。
可能制作單位也沒幾個人真正懂書法的,碰到鴨子就認成天鵝,不算政治錯誤,只是能力有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