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汶川巨震,烈度之強,破壞之大,世所罕見。江河斷流,山嶺崩坍;死者枕藉,生民游離;團圓家宅轉瞬陰陽永隔,繁華都邑倏忽廢墟連片。慘狀不忍卒睹,悲情足慟九天。
當是時,余居粵地香山。遽聞噩耗,心極哀憫。余癡長卅年,已聞唐山地震之事,未曾親歷;今汶川巨震,尤甚于唐山之烈,且數省皆損,逾十省有感,誠可怖哉!一連數月,心恒系之,己事多廢,觀眾生像,感世間情,輒用傷懷。余因業小財微,家門梁柱,意欲前往,然不得其便,惟以財帛略表寸心爾。始以網捐,提善款入國朝紅十會賬戶;后于網絡得知聞紅十會所收善款,自留6.8%,名曰“手續費”,度此率頗高,捐款極巨,費亦不菲,粗略計之,紅會亦大發其財矣。心甚鄙之。
不日,因忝居當地門戶網站版主之故,受邀出席報界賑災現場會。余至之時,天色已晚,環睹臺下高朋滿座,臺上慷慨激昂。臺榜置紅箱兩個,上書“賑災捐款箱”五字。臺上坐者,府衙、民政、紅會諸公;箱榜立者,其吏也。余身側,坐汶川在粵務工者三人,面有戚色。待臺上諸公口若懸河、口沫橫飛之后,始移攝錄機描向臺下災區代表并一眾網友等。汶川民不善言辭,寥寥數語亦頗樸實,除簡述災情外,無外謝言謝復言謝之語。其后,有某某公司、某某單位頻頻出鏡,先述其名號經營之事,續發哀憫之言,后步至善款箱,面對鏡頭投幣入之。俟陸續發言,魚貫而納捐之后,網站總編以目示吾----當汝發言矣。余企身,執話筒,言曰----余系普通網友一員,知悉汶川巨震后,心甚凄然,深以災區同胞為念。前已由網上捐款若干,略表薄意;今既有災民在此,殊為難得,余更愿直接捐與其人,視善款直達其手,余心方慰。言畢,即盡出所攜錢款,逐一雙手奉之。汶川民亦企身鞠躬接之,余頻致安慰之語。待余捐畢,方覺環廳啞然,臺上臺下面面相覷,臺上大腹便便口若懸河之輩,面有尷尬之容,頓失滔滔之語。良久,主持者干咳兩聲,言:各位可向政府與紅會捐款,亦可向災民直接捐款。余友,梁姓者,本地土著也,坐余另側,資財豐厚,從吾后出幣奉予災民,捐畢,語余曰:吾等此時不出,更待何時。余立起身,欲出;主持速走近身問曰----尚未請教兩位尊姓大名?可否留步合影?余婉拒之,謂但盡此心耳,不圖名利,尚有他事,抱歉。
乃相攜而出。有報社傅友,見之,疾奔而至,云:何行之速耶!汝等欲何往?余答曰,可同去,無須廢話。三人出報社,共乘梁友座駕,駛出,見一酒肆,駐車入內。坐定之后,各點所好,相視久久不語,忽而相指,惟仰天大笑也。
夏歷己丑年己巳月戊辰日,西元二○○九年五月廿三日 補記于演字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