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民影評:
故事、歷史、主題
一談《達芬奇密碼》
在電影《達芬奇密碼》上映以后,我簡單翻閱了同名小說,發現結局和大致的脈絡基本相同。所以,可以就電影內容對故事、小說和主題進行分析。
1、故事。
故事肯定是假的,依據就是牛頓的密碼:蘋果。小說認為牛頓對引出自己研究“萬有引力”而遭到教廷迫害的蘋果耿耿于懷,把守護瑪利亞后裔的密碼定為“蘋果”。
這是現代人才有的想法。一個蘋果引出了牛頓對“萬有引力”的探索和燒開水引起了瓦特對蒸汽機的研究一樣,是起于二十世紀的謠傳。認為蘋果是牛頓對教廷迫害的心結,正是作者治學不嚴謹的地方,同時也是留下了鑒定故事真偽的鑰匙。
2、歷史。
故事引出了關于耶酥、瑪利亞、猶大、彼得、《舊約》的歷史。我認為被敘述的歷史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所有的歷史都是勝利者的歷史,所有歷史的真相都掩蓋在編寫歷史者的謊言下面。只有歷史的真相不觸及勝利者利益的情況下,可以被允許披露。而在被篡改的歷史中尋找事實的真相,便是一些執著者一生的追求。
耶酥是人而不是神,這是一個常識。被稱為宗教神,只能證明是作為宗教偶像,也就是被宗教崇拜的偶像,不能根據宗教崇拜而認為有神的存在。
耶酥的“兄弟會”是一個民眾的反抗組織。這一點可以從耶酥的被通緝、追殺和處死來證實耶酥是一個反政府組織的領袖,“兄弟會”就是這個反政府的組織。
瑪利亞的情況我不是很清楚,但猶大的情況很值得置疑:猶大不是出賣耶酥最大的利益獲得者,而且下場悲慘。
最大的利益獲得者是彼得,獲得了道統,成為教主。如果不是以“兄弟會”為前身的基督教與統治者合流的話,這并不能成為懷疑的依據。而當反政府的組織在領袖被出賣后與統治者合流,那么最大的利益獲得者就很值得懷疑了。
所以我懷疑猶大并不是出賣耶酥的人,而只是與統治者合流的障礙,甚至有可能是除了猶大以外都是出賣耶酥的人。在這個基礎上,被掩蓋的瑪利亞的存在,就具有了合理性。除了公認的已經死亡的領袖需要成為無害的神像以外,任何堅持已被叛變的領袖的路線的人都必須被清理,并且在歷史上把他們掩蓋——這就是這段歷史真實性的依據。
至于郇山隱修會,其真實的存在與否已經不是歷史真實的關鍵。
真正的問題不在于被敘述歷史的是否具有真實性,而在于是否不具有真實性。也就是說,如果故事中的歷史完全是杜撰;那么,領袖的死亡、領袖的妻子被流放、信徒被清理、道統被篡奪以后與強權的合流,又在影射什么?
3、主題。
假定被敘述歷史的真實,則主題是文藝復興的延續。
而假定被敘述歷史的杜撰,則主題為影射的內容。
如果是前者,則反映了作者通過歷史的事實對基督教神權的挑戰。
基督教的宗教勢力在歐洲歷史上起到了極端反動的作用,對人類社會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就是與反基督教、反神權斗爭不可分開的。而資產階級革命獲得決定性勝利以后,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了對付無產階級,大資產階級接收了一切反動勢力,結成同盟;基督教神權的勢力梵帝岡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翻舊賬的行為,實質上反映了資產階級內部的進步力量在意識形態領域對資產階級反動主流的挑戰。
至于如果是第二種情況,我也就不說什么了。
2006年6月15日星期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