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陽”與“大東北”—— 寒辛
今年春晚最大的“亮點”就是小品“不差錢”,而這個小品推出的新人,就是趙本山的高徒“小沈陽”。其實這個節目沒什么故事情節的,語言、笑料都為人物設計的,真的沒什么可笑的,也無藝術價值。春晚走到今日這個地步,那是壟斷的必然結果。搞一些低俗的小品、相聲和高調門的主持人遙相呼應,也是難得一見的“兩極分化”,而中間地帶全然是中國文藝舞臺的荒涼戈壁……
一個“小沈陽”被北侉子們推上了巔峰,本山老哥也該退了。春晚還沒離去,央視新樓利用上元節,浩浩慶賀一番,就煙花炮竹這一欄就是百萬,就是“不差錢”,不料樂極生悲,一場大火……我這個不會詩歌的也來了一首《寒辛》:“上元喜春慶,禮花引月沁,智窗勝一籌,樂極生悲情。水高沒樓輕,傳媒更無吟,塵煙已揮去,銀子最寒辛。”意思是:元宵夜大慶,那禮花漂亮連月亮也沁頭相望,最漂亮要數央視新址了,誰能想到樂極生悲呢?咳,消防的水柱卻沒有樓高,眼巴巴看著熊熊燃燒,傳媒大王的樓燒了,誰敢胡說八道?大火終將不滅了,損失的是銀子,銀子也是寒心的罪魁禍首。
這不就有了一幅對聯,上聯 —— 除夕夜捧紅小沈陽;下聯 —— 元宵節火燒大文華;橫批 —— 央視不差錢。你說,是不是《寒辛》呢?我是想“小沈陽”是東北人,不難想起了“大東北”……
我們這代人都知道,“大東北”是共和國的“長子”。然而“大東北”的衰落與“小沈陽”火爆,那是再正常不過了。如同美國底特律衰敗與“痞子阿姆”的追捧是一個道理。記得兒時上海閔行新工業城興起時,有多少“大東北老大哥”身影?他們就是我長大成人的楷模!使得上海的工業突飛猛進,成為共和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占全國工業產值的六分之一還強,對全國財政貢獻是八分之一還強,而“大東北”給于的支持無疑是最大的。上海是中國的上海。
“大東北”又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有力的支持,照亮別人,燃盡了自己。我所知道的“大東北”從新中國開始那一天,國家加大對其投入,占整個國家總投入的40%還強。不僅僅是共和國重工業的基石,也是共和國軍事裝備發展的基石,包括飛機、火車、汽車、坦克、火炮、儀表、新式金屬切削機床、電工、化工、冶金、電站、重型機械設備制造等都部署在“大東北”。緊接著轉向上海、天津等沿海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大城市”。中蘇關系惡化后,工業化基礎向內地發展,這一步稱為“大三線”建設。也許從80年代不少下馬的如“運十”、“殲九”、“直七”、“強六”等這些戰機項目中感悟到中國離四個現代化并不遙遠……
改革開放后一些不良文人開始攻擊新中國前三十年的創業道路,誣蔑為共和國建立與建設做出犧牲和無私奉獻的幾代人。他們怎能懂得共和國的第一代領導人所經歷中華大地所發生轟轟烈烈的一場又一場革命運動,經歷“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硝煙烈火和血戰征殺,其慘烈、復雜、跌宕與驚心動魄,聞所未聞。然而也只有他們才可能創造出共和國在與帝國主義爭斗中走出建設新中國的恢弘之路。
現在的流行語中什么“經濟崩潰邊緣”?不管是誰說的,草民就想罵!只要你看看今天的“大東北”不就明白了?而今天“大東北”走出個“小沈陽”而不是“王進喜”,也讓人徹悟“寒心與寒辛”。而在“小沈陽”的眼里,只有那位尊貴的“畢老爺”!整個社會也都看著“官老爺”!悲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