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
記得在“十年浩劫”時期,我那時雖然風華正茂,但卻胸無大志,很喜歡下象棋,每逢星期天就在居民區空曠地看一堆人下象棋。
下棋及圍觀者年齡不等,不分尊卑,反正不擔心吃飯問題、不擔心失業問題,不擔心購房問題,不擔心看病問題,不擔心孩子上學問題,不擔心家里被盜等問題,所以自然會盡情的樂一樂。
看兩個下棋者的勁頭,就像各自指揮一只部隊打一場戰役,全神貫注。我算是生人,剛參加工作,沒人知道我的棋力不一般,看下棋時雖信奉“君子觀棋不語”,但有時我看對陣的兩個棋下得太臭了,免不了支上一著什么的,結果通常被周圍的一群人恥笑,說我不會下棋,我大惑不解。接理說他們下棋水平至多是看二、三步棋,而我算度至少五步以上,為何反倒說我不會下棋呢?
后來想明白了,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是分擋次的,所見略同不見得都是英雄,大多不過是臭味相投罷了。下棋水平相當,爭斗在一個平臺才有意思,不在一個擋次的對決肯定味同嚼蠟。
觀棋者水平再高,也是陽春白雪之類。古人有好事者說過一個故事,說唱一般的歌下里巴人曲時,千人和之;當再唱高雅的陽春白雪歌時,和者甚少。至于鐘子期、伯叔牙二人的高山流水就更沒第三人聽的懂了!結果其中一人死亡,另一個只好摔琴了。
這次下棋遭冷遇的經歷讓我受益,一直到了今天。
例如對如今萬眾歡呼的歌唱會我是始終不淘錢去的,因為知道那不是在歌唱,而是在大喊大叫,當然也是看重我的錢包,認為不值得,誰叫我是個小家氣,不能揮金如土呢?雖然有時我也欣賞那個瘋瘋癲癲的場面,但還是很少去看。至于像芭蕾舞《紅色娘子軍》類文藝作品就另眼相看了,花再多的錢也不心疼了。
再拿搞政治、經濟、文化來說,道理也是同下棋一樣。競爭的雙方也有個水平相不相等,英雄所見略同不略同的問題。拿毛主席來說,他的心境肯定是凄涼的,因為沒有對語者,沒有知音,所以一定孤獨得很,以及于他老人家到晚年說自己不過是拿著破傘云游四方的和尚而已,只管布道,不管別人是否聽的懂經文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譬如毛澤東在經濟上是搞大生產,規模經營,大資本運作,而其后人搞的是小生產、小農經濟,二者優劣本很分明,可就是有很多人認為毛澤東不懂經濟,歡呼小生產、小農經濟的倡導者,互認為英雄所見略同,你有什么辦法?
言歸正傳,還談下棋。
后來由于我參加了一些象棋比賽,數次打敗了市級的冠軍,一時被眾多棋友所認知,以后,我再參觀下棋,沒有人再說我不會下棋了。正如今后的毛澤東,將會很少有人指責他不懂經濟一樣。
人有權威了也會出怪現象。如下棋,有點權威后,即使我有時支了一著錯棋,也有人照走,輸了棋也沒有人批評我。這里面也反映了一個問題,權威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功半事倍,用不好功倍事半。所以說,一方面對群眾而言不可迷信權威,以至盲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另一方面對權威者而言說話辦事要三思,要慎之又慎,因為你的一舉一動影響很大。要勇于接受批評,不要老虎屁股摸不得。
細想起來,下棋不過是一盤棋的輸贏而已,然而,國家大事就不同了。
下棋輸一盤可以再下一盤,國家大事輸了可就不能再來一回。對政治家而言,一旦失足是很難讓你站起來的,中國幾千年的數不清的王朝更替說明了這一點。隋未皇帝揚廣有一回自照鏡子,知大事以去,不去想一下父輩基業二十幾年就亡于百姓造反的原因是什么,卻笑著對鏡子說,“不知這顆好頭由誰來砍”,殊不知由誰來砍還不是一個樣?隋文帝生此孽種,安得不亡國,豈非天意乎!
也許有人會說某某某不是三起三落最后成了核心了嗎?說這話的人也殊不知毛澤東乃天下古往今來第一仁者,他有讓你三起三落的能力和勸人行善的大智慧,他人能否?
每日三省自身,兼聽則明,心系百姓,知其可載舟也可覆舟,不知今日之政治家可有上述感受,若有此感受,中國的許多事就好辦了。嗚呼哀哉!上天有成人之美之善意否?國人盼之。
二零零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