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能姑息“《色戒》現象”
近來,關于湯唯疑遭內地全面封殺的消息不脛而走。這次事件顯然與湯唯主演《色戒》直接相關。有人認為,政府這樣做是“泛政治化”,導演李安更是發表中英聲明力挺湯唯。對此,廣電總局的回應是“對事不對人”。為了厘清事實,盡管有識之士已講過很多,覺得還是有必要對“《色戒》現象”折射出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
一、電影《色戒》觸犯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底線
現代國家文化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和道德倫理底線。從這一意義上說,任何有出息的國家和民族,它對本國文藝作品價值觀的擴張尺度都是有忍耐極限的。一向以言論自由標榜的歐美發達國家,同樣存在許多不容觸犯的“政治正確”問題(如種族歧視之與美國)。而比之更為重大的問題,如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法西斯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不容置疑的大是大非問題。不管以任何名義替這些行為翻案,都是對民族大義和人類良知的挑釁。而影片《色戒》恰恰做了這樣一次不光彩的嘗試。它所傳達出的觀念和思想,不僅與中國當前的愛國主義價值觀完全相悖,更是對中華民族價值底線的放肆挑戰。
周所周知,《色戒》原作者張愛玲是個有歷史誤點的作家。她在抗戰期間嫁給汪偽漢奸胡蘭成,成為日據時期的文化幫閑??箲饎倮?,為了給自己背叛行為開脫,張愛玲又將當時抗日志士鄭蘋如刺殺汪偽漢奸丁默邨未遂,而英勇就義的事件,篡改為“抗日志士愛上漢奸”。這樣的故事情節本身就構成了對烈士侮辱和民族精神褻瀆。因此很早之前,張愛玲小說就被批評有“美化漢奸”之嫌。
而影片《色戒》的導演明知該故事然有歷史原型,卻偏偏將張愛玲小說中有辱民族精神的情節加以放大,并且由英俊瀟灑、深受追捧的明星偶像出演漢奸,使追星族在心理上傾向于他,忽略其出賣民族利益、屠殺和奴役同胞的真正罪惡;漢奸智勇雙全,不可戰勝,而愛國志士則幼稚、猥瑣、無能,并最終被一網打盡,暗示民眾應順從強權,不要徒勞反抗。這明顯流露出臺灣在日本占領時期遺留下來的“皇民史觀”痕跡。據李安自己透露,威尼斯影展主辦單位最初將《色戒》出品國改成“中國•臺灣”時,他差點考慮退出競賽。在李安助手力爭下,該片出品地國別改為“臺灣”(Taiwan),因此李安的民族立場令人生疑。另外,這部影片投資方背景復雜,又深受親日親美親臺獨的臺灣文化界熱捧(獲第44屆“金馬獎”11項提名中的8項),在當前臺海對立加劇的背景下,這部影片到底要宣揚什么確實令人懷疑。簡單地說,這部影片是用抽象的人性論抹煞民族大義,用投降主義瓦解國家斗志。
二、《色戒》流行暴露出當前核心價值觀建設面臨幾大問題。
這部存在嚴重問題的影片能在大陸廣為流傳,而社會各方對該片存在問題普遍麻木不仁。這種現象折射出當前國內的國家認同,已淡漠到令人觸目驚心程度,暴露出我國精神價值領域值得高度關注的幾個問題。
首先,一些部門和官員敵情意識日益淡漠。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和國家的自助原則,決定了每個國家都是各為其主,各謀其利。因而,各國都不遺余力地宣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價值體系。反過來看,這一領域又歷來是外部敵對勢力進行文化滲透、顛覆的要害領域。美國《中情局十誡》曾明確提出要用性解放來瓦解社會主義國家青年思想,使其追求享受,放棄吃苦耐勞意志。改革開放后,西方加緊利用強勢文化和金錢左右中國文化產品價值取向,企圖歪曲、顛覆我核心價值。而由于承平日久,歌舞升平,國內一些部門和官員學者漠視或低估敵我斗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錯誤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理解為“物質利益至上”,忽視政治方向,漠視敵我意識。2005年,上海教育部門曾以“過時”為由,將“狼牙山五壯士”從語文教科書中刪除;2006年,上海新版歷史教科書又大量刪節階級斗爭、革命與戰爭,殖民與反殖民內容等政治性內容,而代之以衣食住行等所謂“人類文明史”。一位知名學者公開稱要淡化“意識形態和國家認同”。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有關各方對《色戒》這類危害核心價值的“文化鴉片”喪失政治辨別力,將其當作“大片”引入,毒害中國觀眾。
其次,買辦階層在中國漸成氣候,對話語權的控制欲越來越強。經過30年改革開放,跨國公司和外國資本大量涌入內地,并逐漸壟斷或控制了多個行業,國內相應出現了一個由特權階層與外國資本共同組成的買辦階層。他們在利益上與外部勢力心息相通,與國家民族利益完全相悖。他們打著“全球化”、“與國際接軌”、“人權高于主權”等旗號,宣揚個人主義和縱情享樂,批評、瓦解國家權力和國家意識,以便為開拓新的市場鳴鑼開道。而《色戒》所體現的正是這一利益集團的價值取向,而且越是外資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對《色戒》越是追捧。值得警惕的是,在這一事件中,國內一些原本不相干甚至互相沖突的自由化力量,對該片一致叫好,對民間指責置之不理,并為“未引起民族主義情緒強烈反彈”歡欣鼓舞,禁止爭論朝著“要不要國家民族認同”方向蔓延。據網上報稱,“有關方面”居然要求媒體在討論中不能出現“漢奸”二字。這是一個重大政治信號,標志著擁有特殊利益的官僚勢力、依附外資的買辦勢力、國際反華勢力操縱的漢奸勢力、強取豪奪的權貴資本勢力、新自由主義右翼正迅速聯合(引自張宏良《漢奸文化泛濫是經濟殖民化的結果》),其對意識形態話語的控制欲越來越強。一旦其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則必有投降政治、消極軍事、破產外交和殖民文化。
第三,“歷史翻案風”惡性發展造成社會歷史觀嚴重扭曲。改革開放后,知識界一批學者打著“告別革命”、“躲避崇高”、“撥亂反正”口號,從最初否定文革發展到解構英雄,丑化先賢,批判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將憂國憂民者冠以“愛國賊”、“憤青”、“狹隘民族主義”等不雅稱號;同時他們又抬高小人,美化敗類,“歷史翻案風”越刮越猛。一些消匿多年的奇談怪論沉渣泛起:從美化李鴻章、慈禧、袁世凱等近代人物,到替蔣、宋、孔、陳四大家族辯護,直至突破民族底線,出現諸如中山大學教授為八國聯軍辯護、北大教授“當兵要當美國兵”,《人民日報》某主任為日本侵華和汪精衛翻案等數典忘祖的舉動。而據臺灣影評稱,《色戒》的要義就在于跳出傳統史觀,重新評價汪偽政權。該片在大陸的走紅及國內主流輿論與普通觀眾對其嚴重問題的麻木不仁,既是若干年來“溫水煮青蛙”式歷史翻案風惡性發展的結果,也是未來進一步惡化的濫觴。據悉國內已有人乘勢籌拍話劇版的《色戒》和30集電視連續劇。
三、原則問題不能含糊。
縱觀世界,幾乎所有重要國家都把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作為文化產品的主旋律,并對觸犯國家利益底線的做法嚴厲懲處。在美國,無論主流輿論還是好萊塢電影,核心理念都是維護美國主流文化秩序和民族意識。伊戰期間,“美國之音”臺長和一家大報知名記者均因言論有違政府立場而被解職;在俄羅斯,總統普京規定從2005年起重新將11月7日當作“十月革命節”慶祝,同時著手重修歷史教科書,肯定列寧和斯大林歷史功績,以凝聚人心,重振民族精神;韓國政府至今不忘遭受日本侵略的民族恥辱,專門成立了直屬總統的“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查明委員會”,并在06和07年公布了兩批“韓奸”名單,最近又召開第三次個會議,再次沒收韓奸四千多億韓元資產。
“欲滅其國,必先去其史”。 歷史觀和國家觀關乎國運興衰。在群雄并立,各為其主的國際社會,一個不珍視自己的歷史偉人和歷史功績的民族,不僅是沒有希望的民族,而且可能是最先垮掉的民族。一個國家一旦喪失國家立場和正確歷史觀,很容易導致國家發展方向迷失,甚至出現自毀長城的悲劇。前蘇聯自行解體很大原因就是其在“改革”旗號下逐漸迷失歷史方向,從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寧,直至戈爾巴喬夫否定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制度本身所致。而當前中國正處于改革攻堅和矛盾多發階段,國內外環境復雜,更需要強有力的民族精神作為支撐。而《色戒》散布殖民文化和奴性思想,渙散人心,挑戰民族倫理底線。尤其是青少年缺乏辨別能力,喜歡追星和模仿,如果任其謬種流傳,會造成一代人價值觀扭曲。長遠看,這關系到我們的事業由什么樣的一代人接班,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有網友稱,如果不“上綱上線”,讓人們適應了《色戒》替漢奸翻案的故事邏輯和票房成功的啟示,不排除未來虛構出一個慰安婦對日本皇軍發生愛情或虐戀依賴的所謂“人性”故事。從這一意義上說,廣電總局的反擊措施已經非??酥屏?。
作者:田文林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