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有之鄉2月11日晚7:00放映,歡迎電話預約,82329411。
《勇敢的心》
導演 :梅爾.吉布森 Mel Gibson
主演 :梅爾.吉布森 索菲.瑪索 派特里克.麥克哥漢
制片: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獲 獎: 第6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
在威廉·華萊士還是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蘇格蘭的英雄馬索·華萊士在與英軍的斗爭中犧牲了。幼小的他在父親的好友的指導下學習文化和武術。光陰似箭,英王愛德華為鞏固在蘇格蘭的統治,頒布法令允許英國貴族在蘇格蘭享有結婚少女的初夜權,以便讓貴族效忠皇室。王子妃伊莎貝拉是個決斷的才女,她知道這道法令會讓英國貴族有意于蘇格蘭,但更會激起蘇格蘭人民的反抗。年輕的華萊士學成回到故鄉,向美麗的少女梅倫求婚,愿意做一個安分守已的人。然而梅倫卻被英軍無理搶去,并遭殺害,華萊士終于爆發了。在廣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后”的呼喊聲中,他們揭竿而起,殺英兵宣布起義。
蘇格蘭貴族羅伯想成為蘇格蘭領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與華萊士聯盟。華萊士殺敗了前來進攻的英軍,蘇格蘭貴族議會封他為爵士,任命他為蘇格蘭護國公。華萊士卻發現這些蘇格蘭貴族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絲毫不為人民和國家前途擔心。愛德華為了緩和局勢,派伊莎貝拉前去和談。但由于英王根本不考慮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買華萊士為條件,和談失敗了。伊莎貝拉回去后才發覺和談根本就是幌子,英王匯合了愛爾蘭軍和法軍共同包圍華萊士的蘇格蘭軍隊,她趕緊送信給華萊士。大軍壓境之下,貴族們慌作一團,華萊士領兵出戰,混戰一場,短兵相接中,他意外發現了羅伯竟與英王勾結,不禁倍受打擊。伊莎貝拉為華萊士的豪情傾倒,來到駐地向他傾吐了自己的真情,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談。華萊士明知是圈套,但為了和平著想,他依舊答應前去。在愛丁堡布斯設計了陰謀抓住華萊士,并把他送交英王。羅伯對父親的詭計感到怒不可遏,華萊士終于被判死刑。伊莎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臨死前,她告訴英王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這個孩子不久將成為新的英王。
華萊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憾所有人。幾星期后,在受封時,羅伯高呼前為華萊士報仇的口號,英勇地繼承華萊士的遺志對抗英軍。
拍攝背景資料:
1995年的影壇幾乎完全被《勇敢的心》所占領。梅爾·吉卜森成為該年度的最大贏家。《勇敢的心》一舉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五項大獎,并以之席卷全球,所向披靡。在當今影壇娛樂片盛興,技術電影一味追求消遣、刺激和高票房的同時,《勇敢的心》大膽創新,起用了沉重壓抑、憂郁憤悶的歷史題材,將公元十三世紀的蘇格蘭人民大起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搬上銀幕,以宏偉壯闊的氣勢為影片贏得了史詩巨片的稱號。在影片中我們看到蘇格蘭的山脈、森林和村莊,凄婉的風笛和蘇格蘭人民在貧困痛苦中發出的反抗的凄厲的呼號,人們感受到了真實的生活和歷史。同時梅爾·吉卜森除飾演男主角外也自任導演,他在影片的結構上,也沒有忽視人們的欣賞心理。在刀光劍影鐵血爭戰中,纏綿著溫柔的愛情主題,讓人體會到英雄傳說的蕩氣回腸的鐵血柔情。這無疑為古裝歷史片取得了更大的市場。《勇敢的心》同時也沒有擺脫好萊塢技術電影的框架,龐大的攝影隊遠度重洋的實地拍攝;啟用三千人,二百匹馬的宏大戰爭場面;影片拍攝的長周期,都造成了影片的高投入,甚至比預算高出了一倍。所幸影片上映后賣座率空前,票房收入遠遠超出投資,總算以圓滿收場。
歷史上的威廉.華萊士:
威廉.華萊士(1272-1304)是蘇格蘭的民族英雄,關于他的情況多見諸于一些傳奇故事,真正的史料現存不多,他出生在蘇格蘭帕瑟林教區的艾德斯列,父親是蘇格蘭高等貴族詹姆斯.斯蒂沃德的奴仆。華萊士因此在帕瑟林的教堂接受一些教育,據說他懂拉丁文和法語,而這些可能是他當牧師的叔父教給他的。在1297年左右,他和梅倫.布拉德夫特結了婚,梅倫后來在一次英軍的突擊行動中被殺害,而影片不同的是,此時,華萊士已經發動起義了,英格蘭人殺死梅倫正是出于對華萊士起義叛亂的報復。
當華萊士帶領隊伍反抗英軍之時,另一支抗起義也在同時爆發了,那就是安德魯.穆拉領導的起義,蘇格蘭這種混亂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原蘇格蘭王約翰.巴里奧向英格蘭拱手讓出了蘇格蘭的統治權,英王愛德華一世為穩固統治,對蘇格蘭采取了高壓政策,橫征暴斂,卻最終導致了蘇格蘭人的反抗。這些起義的興起不僅帶動起了普通的蘇格蘭人民,后來也受到了蘇格蘭貴族們的支持,他們也想早日擺脫英格蘭的壓迫,因此他們拉攏蘇格蘭義軍,以貴族為核心的蘇格蘭抗英聯盟組成了。.
然而好景不長,1297年7月,蘇格蘭貴族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向英格蘭人投降,聯盟從此解體,華萊士和安德魯.穆拉兩人開始掌控已經四分五裂的義軍,并且最終將他們歸攏成為一支獨立的抗英大軍。
這之后,義軍連打了幾個大勝仗,在斯蒂林一戰中,他們以少勝多,幾乎全殲來戰的英軍,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勝利,從此名聲大震。然而,在戰斗中,安德魯.穆拉不幸戰死,華萊士失去了一位無法替代的好伙伴,從此,他開始一人統帥大軍。
華萊士的所作所為再次被搖擺不定蘇格蘭貴族所關注,他們授予了他爵士。由此可見,華萊士在當時蘇格蘭人民包括貴族眼里的地位以及他們對于蘇格蘭贏得自由的渴望。
盡管華萊士雄心勃勃要為蘇格蘭的自由而戰,但英軍的隊伍畢竟遠比他們強大的多,在1298年的法蘭克林之戰中,蘇格蘭義軍全軍覆沒,華萊士只身逃了出來。 在此之后直到他1304年被俘虜的6年里,很少的人知道華萊士的行蹤,有傳說他在英格蘭北部組織了一些游擊戰斗,也有說法他曾到歐洲大陸的挪威、法國、甚至羅馬教皇那里尋找援助,從菲利浦四世發往羅馬的一封提到華萊士的信來推斷,華萊士1300年左右的確到過羅馬。
零星的游擊戰持續到1303年,當時人們并不清楚那是否真的是華萊士所為,但由于愛德華一世被這些襲擊所激怒,揚言要捉拿華萊士,華萊士因此再度揚名,也更加成為蘇格蘭人民心中的傳奇英雄。
根據傳說,華萊士是被蘇格蘭叛徒出賣被抓的,被抓后,他立即被押往了倫敦,在1304年8月23日被處死。當時英格蘭當政者將華萊士宣傳成為一個殘忍、罪惡、濫殺無辜的十惡不赦歹徒形象,因此在他服刑當天,人們不斷向他身上拋扔腐臭的食品,并且高呼絞死他。在簡短的審判之后,華萊士被判殺人及叛國罪,施以極刑,他的尸體被分為四塊,分別送到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四個地方,他的頭被懸掛在倫敦橋上示眾,以警告那些試圖反叛的人。
華萊士的一生追尋自由,并且至死不渝,死時年僅32歲,他最鐘愛的一首詩中這樣說道:
Freedom is best,
I tell thee true,
of all things to be won.
Then never live within the bond of slavery,
my son.
今天,人們仍然可以在蘇格蘭看到很多地方看到威廉.華萊士的紀念碑,其中一座在愛丁堡的一側的入口處,一座在蘭納克教區教堂門前。而最著名的是在斯蒂林的華萊士紀念碑。華萊士作為一個民族英雄,他被塑造成了各種各樣威武的形象,盡管他只活了32歲,在蘇格蘭我們還不時可以看到白發銀須的華萊士畫像,作為蘇格蘭民族精神的象征,他永遠活在蘇格蘭人民的心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