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版 - 推薦文章 每天下午六點更新
[歷史視野] 黎陽:民國每年非正常死亡人口至少一千三百萬
八國聯軍時中國人口四億(《辛丑條約》賠款按“中國每人賠款白銀一兩”計算。《辛丑條約》逼中國共賠白銀四億兩,可見1900年時中國人口四億——這是洋大人的欽定,“國際公認”,而且是賠款計算根據——既然涉及國際條約賠款記帳,當然一絲不茍,不容置疑。) 從滿清到民國,歷屆中國政府都一直宣布中國人口是四億,直到1949年都是如此。由此可
[歷史視野] 耿來意:毛澤東為什么沒有讓黃克功“戴罪立功”
[歷史視野] 張志坤:抬高張靈甫改變不了國軍的窩囊相
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最近一個時期,有關國民黨將領張靈甫的議論忽然多了起來。有人把他抬的很高,有人對此予以反駁。對于張靈甫其人,筆者認為,他只不過是個曇花一現的時代產物,產生在國民黨發端發展的時代,還沒等國民黨時代結束就先自凋零了,他的命運不過是是國民黨命運的一個先兆。現在,有人卻將其說的神乎其神,什么“鐵軍”、“名將”之類,對此筆者不想多說
[歷史視野] 澎湃新聞網引用孤證為張靈甫翻案遭揭穿

澎湃新聞網于1月27日發布原創文章《解密張靈甫:自殺還是被斃?為何殺妻?究竟埋骨何地?》,文中不僅濃墨重彩地敘述張靈甫的抗日功績,還說張靈甫當年是自殺而非被斃,而關于為何殺妻,澎湃新聞網的記者引用張靈甫家人的說法,說張靈甫槍殺的前妻吳海蘭“與中共地下組織有聯系”,不僅如此,張靈甫遺孀王玉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說是“因為吳海蘭偷了張靈甫的文件。她和那一方有
[歷史視野] 蒙羞的青天白日旗--抗戰期間叛國投敵的國軍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出現了大量的偽軍。這也是世人皆知的中華民族最大的恥辱之一! 一直想寫一篇文章,揭露一下抗戰期間那些叛國投敵、調轉槍口對著同胞的軍人。他們留給我們民族沉重而屈辱的一筆,這一筆因為太過不光彩,很少有人愿意正視。然而,這些是我們民族發生過的事實,認真面對歷史的時候,我們無法閉著眼睛翻過這一頁。 近些年有人在網上和某些刊物上發文,要“公正評
[歷史視野] 舊文|一九九二年以來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動態和特點
(編者按:本文寫于1997年,并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在社會上廣泛流傳。文章的寫作背景為蘇聯解體后,我國推行的國企改革在“股份制改造”、“中外合資”的名目下進行。但是,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國有經濟比重逐年下降,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上升。一些人希望向中共中央發出呼聲,希望能扭轉私有化趨勢。否則,他們擔心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或將導致社會主義變質、孳生資
[文藝新生] 《東方紅》登陸南京 千人齊唱“東方紅” 觀眾力贊經典

千人齊唱“東方紅” 觀眾力贊經典 記者 邱稚真/攝 現代快報1月14日南京電(記者 劉磊/文 邱稚真/攝)今晚,由現代快報主辦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就正式登陸南京保利大劇院。現場2000多人的觀眾席座無虛席,一首首經典的老歌,一個個熟悉的面孔,一段段經典的片段讓現場觀眾熱血沸騰。雷鳴般的掌聲,全場大合唱的場面足見觀眾對于這場演出的喜愛。記者也采訪了
[文藝新生] 與觀察者網馬平商榷:《智取威虎山》有幾重境界?
馬平此文名為影評,實質上是探討中國革命為何能取得勝利的問題。對于《智取威虎山》這樣一部以娛樂為主的賀歲片,本不應該做過多政治上的解讀或批評,那是對導演和編劇的無意義的苛求。但是馬平既然借《智取威虎山》來重構中共的革命史,那么筆者也就以此為切入點作出回應。 按馬平的說法,解放戰爭研究共有五重境界。在這五重境界中,第一重“好人VS壞人”和第三重&ldquo
[文藝新生] 唐小林:陳思和的學術八卦
(編者注:陳思和,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教授。兼任上海作協副主席、《上海文學》主編。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南京大學兼職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紫江學者,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曾獲上海市共青團頒發的“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和五四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