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版 - 推薦文章 每天下午六點更新
[歷史視野] 黎陽:為了不該忘卻 卻正被忘卻的紀念

[歷史視野] 面對美帝,我們應該想一想:中國為什么從勝利者變成了失敗者?

通過紀念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我們要發揚愛國和國際主義精神,認清敵我友,繼承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揭露和批判修正主義和投靠美帝的漢奸,認清美帝仍然是我國的主要敵人,揭露它的和平演變陰謀。
[歷史視野] 張文茂:我國合作化初期的兩場爭論

解放初期,黨的高層在農村土地改革后走什么道路的問題上存在不同認識。這種不同認識集中在兩個事件上表現出來,一個是關于東北富農問題的爭論,一個是關于山西互助合作問題的爭論,到1951年召開全國農業互助合作會議并形成決議后,認識上基本統一。 一、關于1950年東北富農問題的爭論 東北地區解放較早,解放區及時進行了土地改革,大多數市都是在1948年前完成。到建國前夕,農村經濟
[歷史視野] 顧準之女再次聲明:吳敬璉不是顧準的“傳人”

顧準先生之女,云南財經大學特聘教授顧秀林女士 有個人叫徐慶全,5-25發篇文章叫“吳敬璉人生的一個節點”。 我一看,徐先森你太不尊重事實、太不尊重歷史了;更重要的是,你不尊重最關鍵的不同意見。 看你急急忙忙只顧吹捧了 --肉麻麻地吹,熱辣辣地捧。這是何必呢?有什么用意呢? 從徐文中可以看到:吳敬璉的85壽辰有點冷清,也許跟我不無關系:我在今年1月26日前后寫
[歷史視野] 誰來解釋“1982年人口統計數據”中的“怪異數據”?(中)
[歷史視野] 小崗村在1978年特大旱災時,有人“餓死”嗎?
鳳陽縣和小崗村在1978年遭遇特大旱災時,有人“餓死”嗎? 據鳳陽縣政府網上刊載的“數據”:鳳陽縣在1978年遭遇特大自然災害,糧食總產量下降到14770萬公斤,全縣的平均畝產糧食僅為98公斤。——但是,中國的“自稱精英”們至今沒有人說過:鳳陽縣和小崗村在1978年有多少人被“餓死”。 據鳳陽縣政府網上的“文字”:
[歷史視野] 張全景、陳晉等出席紀念攀枝花三線建設50周年研討會

[文藝新生] 電影《狼圖騰》的導演宣揚納粹、藏獨
[歷史視野] 賀濟中:'文革'是敵對勢力認定的'人治'嗎?
今天的中國,各種潛規則在“依法治國”的口號下大行其道,這其實是是封建專制文化積淀的結果。“依法治國”首先必須實事求是地考慮用什么樣的“法”來治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法”還是資產階級專政“法”?這才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不是所有的“法”都可以治理好國家,更不是西方國家和中國公知認為的“法治”國家就是好的國家。有人企圖用西方國家的價值觀來誤導中國,用西方國家的法律體系來治理中國,必然違反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規定的“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
[文藝新生] 從中國動畫的變遷我們能看到什么
在談我的一點拙見之前,先讓我給大家介紹一個人,并說點與藝術無關的題外話: 加拿大學者達拉斯·斯邁思(Dallas Smythe)是當代西方傳播政治經濟學奠基人,他曾強調技術的非中立性特征,并率先考察了技術發展路線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聯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斯邁思以“自行車”作標題,提出“自行車之后是什么”的問題,以隱喻有關中國發展道路方向:希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