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尖
來源:觀察者網
更新時間:2013-11-16
點擊:1027
評論:0
鮮花:0
走進電影院去看《斯大林格勒》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邦達爾丘克(Sergei Bondarchuk)。老邦的《戰爭與和平》雖然耗資巨大,但是七個小時的電影史詩讓我們對蘇聯電影心悅誠服,即便是最好萊塢胃口的電影觀眾,也普遍認同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比好萊塢版強了千百倍,而導演邦達爾丘克的名字也因此牢牢扎根中國影迷心中。 這樣,2013版《斯大林格勒》登錄中國銀幕的時候,導演Fyodor Bond
作者:燕一行
來源:燕一行的博客
更新時間:2013-11-15
點擊:425
評論:0
鮮花:0
“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寫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學習,學習二字我認得清……”1950年代,這首《夫妻識字》曾在大江南北風靡一時。那時,無數人就是唱著這首歌,走進了掃盲班的課堂—— 共和國建立之初,全國掃除文盲 掃盲,迫在眉睫 1951年,山西省芮城縣婦聯在縣城召開“慶祝三八婦女節”大會,東巖村幾個婦女結伴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3-11-14
點擊:1395
評論:0
鮮花:0
3月9日是斯大林的安葬日,當天新華社根據塔斯社報道說: “今天是蘇聯人民最后送別全世界勞動人民的偉大領袖和導師、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蘇聯大元帥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上午,在工會大廈圓柱大廳,人們和斯大林作了最后的告別。黨和政府的領袖、治喪委員會的委員們,把斯大林的靈柩抬到大廳的出口處。花圈和安置著斯大林
作者:梁柱
來源:政治思想工作研究
更新時間:2013-11-14
點擊:914
評論:0
鮮花:0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對于中國古代文化,像他那樣熟悉的不僅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中,就是在近代的革命家中,都是不多見的。”這個說法并不過分。毛澤東的讀書生活,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悉心研究,并不只是出于個人的愛好,更不是那種純書齋式的研究,而是為了把握中國的特點,為了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促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毛澤東確立對馬
作者:張家康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3-11-14
點擊:952
評論:0
鮮花:0
毛澤東曾經對師哲說過這樣的話,“王明問題的關鍵癥結之所在,就是他對自己的事考慮得太少,對別人的事卻操心得太多了。”所謂“別人的事”,指的是中國之外蘇聯的事,真是精辟之至,一針見血。 大革命時期,王明的出發點、著眼點是共產國際,這才產生出教條的“左”傾冒險錯誤;抗戰時期,王明又為蘇聯著想,惟恐得罪國民黨,才產生妥協退讓的右傾錯誤。與之相
作者:唐洲雁
來源:理論視野
更新時間:2013-11-14
點擊:711
評論:0
鮮花:0
毛澤東讀史與用史 唐洲雁 一、學習歷史:毛澤東一生的愛好 毛澤東自己說過,他讀了6年孔夫子,從8歲起開始讀私塾,讀的大多是四書五經,其中也有不少歷史書籍。據考證,毛澤東最早讀過的歷史書大概應該是中國傳統史學的簡易讀物——《綱鑒易知錄》,由此開始了他對中國歷史的啟蒙教育。 真正讓毛澤東對歷史感興趣的,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歷史小說。早年他有兩年時間
作者:黃蕾等
來源:環球時報
更新時間:2013-11-14
點擊:364
評論:0
鮮花:0
民主化失控釀成蘇聯解體災難 黃蕾 曾坤 王渠 宋勝霞 對中國來說,蘇聯解體一直是個長鳴的警鐘。它對轉型中國的啟示和警示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近段時間,對這場災難給俄羅斯帶來什么、又是如何重塑俄羅斯的,在中國輿論場上掀起激烈爭論。《環球時報》記者10月初獨家專訪了俄著名歷史學家、政論家羅伊•梅德韋杰夫。曾位居蘇共中央委員的梅德韋杰夫被西方稱為“
作者:石月
來源:長沙晚報
更新時間:2013-11-14
點擊:3024
評論:0
鮮花:0
侯京健(左)飾演的青年毛澤東,唐國強(右)飾演的中年毛澤東。 《毛澤東》劇照 原標題:大型史詩電視劇《毛澤東》12月將播 總導演高希希:不擔心被罵,擔心作品平庸 本報訊(記者 石月)在開國大典前夕,登上天安門城樓之前,毛澤東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腦海里呈現的是什么畫面?在北大未名湖上,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冬季戀歌”是如何展開的?日前,記者了解到大型史詩電視
作者:瞿亮
來源:中國網
更新時間:2013-11-13
點擊:871
評論:0
鮮花:0
息影五年之久的宮崎駿導演,在今年7月推出了最傾注全力的動畫電影《起風了》,并聲稱這將是他動畫生涯的收官之作。《起風了》選取大正、昭和時代為背景,以“零式戰斗機”之父堀越二郎為主人公原型,并把該小說作者堀辰雄年輕時與一名結核病少女的愛情故事加入到動畫中,講述了在動蕩時代飛機設計家二郎與他的摯愛菜穗子相知、相戀、相依的故事,向人們展示:縱有疾風起,人生不
作者:В.И.茹科夫
來源:俄羅斯學刊
更新時間:2013-11-12
點擊:822
評論:0
鮮花:0
作者:[俄]В.И.茹科夫 粟瑞雪 李燕 譯 一、戈爾巴喬夫最初的改革目標 1985年春,戈爾巴喬夫在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不久就開始了“改革”。從當時蘇聯的國內情況看,20世紀80年代前期,無論是蘇共的各級領導還是普通民眾都意識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他們認為戈爾巴喬夫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多年累積的社會矛盾,都熱切地支持這場改革,戈爾巴喬夫因此獲得了人們的信任。戈爾
顯示數:
1
…
25
26
27
28
29
30
31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