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版 - 推薦文章 每天下午六點更新
[歷史視野] 張亦民:評《炎黃春秋》刊登的張聞天秘書抹黑抗美援朝一文
作者:張亦民
來源: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3-11-28
點擊:6705
評論:0
鮮花:13
(一)問題的提出與《教訓》的內容 這篇題為《中國在朝鮮戰爭問題的教訓》(下稱“教訓”)的文章,刊登在《炎黃春秋》雜志2013年第9期,正是抗美援朝63周年和朝鮮停戰60周年間。作者何方,在文章中得知他曾是中共老一輩革命家張聞天同志的秘書,現在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以作者的資格和身份,加上雜志封面的要目中格外引人注目的紅色標題,充分說明該文在本期雜志中凸
[歷史視野] 感恩節與印第安人的“悼殤日”
作者:進步社會
來源: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3-11-28
點擊:740
評論:0
鮮花:0
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
[歷史視野] 《毛澤東選集》的傳播為中國拓展國際話語空間
作者:張生祥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更新時間:2013-11-28
點擊:477
評論:0
鮮花:0
【核心提示】《毛澤東選集》的編輯出版,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興趣,尤其受到亞非拉國家、政黨領袖和組織機構的高度關注,為第三世界國家獲得民族獨立、推翻殖民統治,提供了重要歷史經驗。因此,借鑒和學習中國革命勝利的經驗,就成為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股世界性潮流。 《毛澤東選集》1—4卷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載體和集中展現,收錄了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主要著作。這
[歷史視野] 毛澤東調查研究拾零
作者:馮曉蔚
來源:黨建研究
更新時間:2013-11-28
點擊:306
評論:0
鮮花:0
毛澤東調查研究拾零 馮曉蔚 毛澤東一貫非常重視調查研究,他不但經常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親自實踐,取得第一手的調查材料,而且還有許多關于調查研究的專題論述。就是在他的每篇著作中,也都隨處可見他調查研究的來龍去脈。他一生中許多不朽論著和對偉大事業的戰略決斷,都是來自他調查研究后作出的實事求是的正確結論。 請警衛戰士幫助做社會調查 毛澤東不但自己經常到群
[歷史視野] 毛澤東三次號召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作者:聞言實
來源:黨的文獻
更新時間:2013-11-28
點擊:284
評論:0
鮮花:0
面對嚴重經濟困難,毛澤東三次號召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自1958年開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后,高指標和“共產風”盛行,經濟失衡、市場緊張等問題不斷暴露出來,再加上全國許多地區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到60年代初,我國國民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 這些情況是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沒有料想到的。在如此嚴峻的形勢面前,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
[歷史視野] 孟建柱: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50周年
作者:孟建柱
來源:求是
更新時間:2013-11-28
點擊:452
評論:0
鮮花:0
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50周年 孟建柱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0周年。回顧“楓橋經驗”的誕生和發展過程,探討“楓橋經驗”的魅力所在,繼承和發揚“楓橋經驗”的基本精神,對于密切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一、深刻認識“楓橋經驗”的
[歷史視野] “虛君共和”:毛澤東為經濟改革留下的一筆重要資源
作者:徐俊忠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更新時間:2013-11-27
點擊:744
評論:0
鮮花:0
【核心提示】毛澤東的改革實踐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留下了豐富的思想、理論資源,并直接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推進工作的有力工具。 蘇共“二十大”以后,毛澤東開始自覺反思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創建起來的中央高度集權的經濟管理體制,逐步形成了以“虛君共和”為特征的替代性戰略構想,并不遺余力地開展改革嘗試和探索,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經濟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
[歷史視野] 以大歷史的眼光審視毛澤東的歷史價值
作者:程美東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更新時間:2013-11-27
點擊:937
評論:0
鮮花:0
【核心提示】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毛澤東,但是在大的問題上、在基本歷史價值的認識上不能含含糊糊、模棱兩可,不能碎片化地解讀毛澤東,沒有是非標準,把片面的主觀認識絕對化。如果那樣的話,就會陷入相對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潭。審視毛澤東的歷史價值,最根本的是要從宏觀的視野、大歷史的眼光來進行。 有位外國學者寫道:在中國任何地方或者說在任何地方的中國學者中談到
[歷史視野] 永遠的毛澤東——老撾曼卡村手記
作者:楊六金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更新時間:2013-11-27
點擊:681
評論:0
鮮花:0
曼卡村是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豐沙里省磨袋縣勐約鄉的一個自然村,與中國云南省勐臘縣尚勇鄉曼莊村山水相連,是老撾北部山區村寨中與我國邊境最近的村寨之一,離中老24號界碑的直線距離僅有幾百米。據該村“資莫”(頭人)弄嘎和“莫批”(祭師)弄甲介紹,村子建立至今只有70多年,村民有的是從鄰近村寨遷來,有的是從中國勐臘縣勐臘鄉茅草山遷來。20世紀60年代中期
[歷史視野] 論毛澤東的中華民族復興思想
作者:鄭大華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更新時間:2013-11-26
點擊:367
評論:0
鮮花:0
論毛澤東的中華民族復興思想 鄭大華 [摘要]中華民族曾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明,但在近代走向了沉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再次走向復興,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中國的地大物博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個有利條件。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其任務是推翻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