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本文是查特吉對“人民主權”問題的反思,也是對“民粹主義”的反思
2024-11-21
帕沙·查特吉
互動:37
今日看到了《集體生產難以調動積極性,單干又缺少凝聚力,農民在想什么?》(今日頭條:寫君字)一文。 作者在文章中說:“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共同富裕,集體生產模式保證了前者,卻無法滿足后者?農業生產責任制并沒有改變集體土地的性質,只不過改變了生產方式,由集體生產變為單打獨斗。無論如何,單干都不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早已經被幾千年歷史所證明。”
2024-11-20
互動:49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學界就對馬克思的”個人所有制”展開爭論。有的說是私有制,有的說是公有制,始終沒有得出統一的認識。這個討論一直延續至今。 當時筆者寫了《我所理解的個人所制》,主張這是生活資料個人所有制。發表在《社會主義(1996專刊)》上。 生活資料個人所有制已是百年多社會主義實踐中的事實。再進行討論已枉費筆墨了。 下面對此略加說明。
2024-11-19
互動:38
美西方國家占盡資本主義先機,而資本主義本質決定了它們必然對外實行擴張和掠奪政策,欺壓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發達資本主義大國的現代化道路在中國走不通。過去走不通,現在也走不通。
2024-11-19
張順洪
互動:65
一,社會主義是與資本主義相對而言的,是對資本主義的否定,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 不問姓社姓資,你搞什么社會主義? 何也? 姓社姓資是善惡之辨,大是大非之辨,正邪之辨,真理謬誤之鑒。 不問姓社姓資,你還瞎折騰什么檢驗真理標準大討論?真是個笑話! 國共之爭數十年,犧牲了幾千萬烈士,無數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把牢獄坐穿,無非是姓社姓資之爭。 不問姓社姓資,就是顛倒正
2024-11-19
互動:333
一、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階段。 “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它用低廉價格商品輸出,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來了。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過去那種地方的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它迫使一切民族—&md
2024-11-19
互動:32
消滅戰爭的最好辦法就是利用革命戰爭去消滅反革命戰爭,也就是用戰爭來消滅戰爭,本文利用馬列毛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哲學,很好的分析了戰爭這一事物以及戰爭的本質,同時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荼毒甚廣的唯武器論以及唯領導論,又撥開和批判了一層陰霾,是非常好的一篇文章。 戰爭還是和平并不是階級分析,戰爭本身就是階級社會的產物,面對剝削壓迫,革命群眾要堅持用暴力手段去批判,掃帚不到
2024-11-19
互動:41
不聽偉人言,吃虧在眼前。 當然有人吃虧,也會有人享福。 也就是有人先富起來了。 偉人逝世,重新設計。 《紅》去,《求》來。 紅是方向,求是方法論。 偉人說:“方向錯誤,知識越多越反動。” 很多說法初心很好,可有些人凝視深淵,有些事慢慢出現了異化、惡化和反向。 應該時刻警惕著——“妖為鬼蜮必成災”! 特別是以下二十個問
2024-11-18
互動:365
昨天寫了一篇“改稻為桑”這步棋,為什么從一開始就是一步死棋? 這篇文章從算賬的角度分析了為啥改稻為桑是一步死棋。然后我看到后臺有人問,為啥就不能把買田換成租田?為啥大戶沈一石們就非得通過買田的方式來改稻為桑? 如果是租田的話,沈一石需要50萬畝田,他前20年積累的錢財一共買了180萬石糧食。這么一算,沈一石每畝田如果付給農民3石稻谷一年的租金,那么只需要15
2024-11-18
互動:40
無論是“諸眾”還是“共同性”,由于在內涵上模糊不清、在外延上過于寬泛,所以它們與其說是揭示本質和規律的科學概念,毋寧說是流于現象性描述的日常用語。
2024-11-17
周曉 王峰明
互動:45
一、 財政虧空 《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在國產劇里評分很高,我自己也很喜歡這部劇。喜歡它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它反映歷史,事實上“改稻為桑”這事本身是編劇虛構出來的。但這完全不影響它是一部好劇,好就好在它里面所講的矛盾、政策、權力、黨爭,都是圍繞著社會生產實踐活動展開的。 現在的很多劇,好像大家都不用考慮吃飯,不用考慮經濟問題,劇里的人每天凈為了些舞
2024-11-17
互動:93
從“天才大綱”上的“運用對立性的經濟學家自然要同雙重的價值即抽象(或實際)價值和交換價値打交道”(馬恩全集第一卷,603),到馬克思“首先由我批判地證明的”勞動二重性理論,反映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胚胎與長成,對此的分歧也容易形成修正主義的坯胎,核心在于對青年恩格斯批評的“臭名遠揚的效用論” (馬恩全集第一卷,604)的容忍兼容和對勞動價值論的背離。
2024-11-17
紫虬
互動:55
本文從“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概念、思潮的產生、演變及其在唯物史觀理論中的“社會主義”闡發“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含義。
2024-11-15
郝貴生
互動:158
今日看到了《劉伯行:馬克思的”個人所有制”己在現實中》(2024-11-13 16:39:15來源: 紅歌會網 作者:劉伯行)一文。作者對于馬克思提出的重建個人所有制的論述發表了新的看法,認為“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是生活資料個人所有制”。認為“生活資料個人所有制已是百年多社會主義實踐中的事實。再進行討論已枉費筆墨了。
2024-11-15
互動:42
中國社會存在的嚴重的不平等問題已經引起了中央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關注平等性問題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脫離階級來看待平等。
2024-11-15
王今朝
互動:70
昨日,朋友微信發來刊載于昆侖策網的屈炳祥同志的長篇文章《有感于“原來上帝也想消滅私有制!”》文中高度肯定了共產黨人“消滅私有制”的根本宗旨、初心、使命,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從成立之日起,就把這一宗旨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流血犧牲,建立了新中國,并開始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極其偉大的成就。文中還指出,為了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民江山
2024-11-14
互動:174
1978年,有一句話說得真好: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能夠辯證地看,然后踐行,是很好的。 但這句話有時代背景,有適用的前提條件,隨著時間流轉,行動上也難以踐行。 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這句話有四個名詞,分別進行分析: 1.曾經高喊解放思想者,幾十年后,一部分人的思想也難免出現固化,動不動給別人扣上否定“改開”的帽
2024-11-14
互動:237
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社會關系變得冷漠,利己,甚至逐利,最核心的問題在于無產階級在生產關系的上的原子化狀態,這導致了無產者不能依靠集體的力量來面對資產階級對于無產階級的專政,剝削和壓迫,無產階級在組織上原子化,政治上無權,經濟上接受著來自資產階級的剝削,那些反動的資產階級學者總是在脫離這一社會現實去抽象的談社會關系最表象的一面,所以便會有各種的歷史唯心主義觀點來為資產階
2024-11-12
互動:37
在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的“馬克思生平與思想研究引論”系列課程中,海勒娜·希恩(Helena Sheehan)教授的第五堂課深入探討了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在課前,希恩教授向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文獻中心捐贈了三本專著(《直到我們墜落》、《駕馭時代精神》、《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哲學批判史》)。 在課上,希恩教授從馬克思主義對科學的獨特視角出發,詳細分析了以下幾個核
2024-11-11
互動:27
按語:近日,我們看到不少知名左派公眾號忽然對個人性議題產生興趣。或是征求有關青年困惑的稿件,或是希望讀者談談自己為何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在這些稿件中,我們看到左派越來越具有憂郁的氣質,比如有朋友發出“成為馬克思主義者是否是一種負擔”的疑問。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想提醒讀者,就連某些老牌國家主義左派都知道今日馬克思主義者需要的是“勝利的哲學&rd
2024-11-11
互動:42
我所說的階級斗爭“消失”,是指多數人對少數人,其實少數人對多數人一直沒有消失,只不過在輿論上他們不用這個詞。 美國大資本家巴菲特曾經就非常坦誠說:“階級斗爭一直存在,只不過我所在的富人階級挑起了戰爭,并取得了勝利。” 國內階級斗爭“消失”,說為了減少內耗。 “消失”的過程,有五個因素。 我主要講述輿論這方面。
2024-11-11
互動:144
毛主席說,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后,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于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 我們的思想之所以不合乎客觀外界的規律,根本就在于主觀主義作祟。黨內主要就是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兩者都是主觀主義,是從不同的兩極發生的東西。 這
2024-11-11
互動:46
那么這些問題是怎么造成的呢?一言以蔽之,“五位一體”——后冷戰時代國際政治格局的宏觀變化、市民社會在世界范圍內和世界各國的形成及其右轉、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制度競爭的績效主義話語、特定國家獨有的政治輿論場,以及特定國家的政策和制度轉向,這種“五位一體”的共同作用導向了列寧主義及其延伸在后冷戰時代的系統性失語。 首先是后冷戰
2024-11-10
互動:43
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模式,應該是勞權公有制模式
2024-11-10
鐘建民
互動:41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理應光明正大談階級斗爭,但有部分人卻不敢直視階級矛盾,對階級斗爭零容忍,還擁抱起叢林法則。 這世道,讓人心寒呀。 他們把階級斗爭污名化! 階級斗爭就是對抗性斗爭,搞階級斗爭就會混亂,就會沒錢,就會饑餓,就會被批斗,就會變窮,就會停滯發展,就會沒有秩序,就會死亡,就會形成人間煉獄。 他們把階級斗爭模糊化! 把同事之間的競爭說為叢林法則,把階級固化的內卷
2024-11-08
互動:108
有位網友說認為:“問題是按勞分配是這樣一個概念:沒有人知道它的含義是什么。”“按勞分配這個概念的問題恰好在于,它是一個模糊的莫名其妙的概念。” 按勞分配并不是“一個模糊的莫名其妙的概念”。而是具有十分明確的涵義。 現在我們就弄清這樣一個基本問題,那就是什么是按勞分配? 一,什么是按勞分配呢? 1,按勞分配是與產權相對立的另
2024-11-08
互動:41
是令人肅然起敬: “一個國家的經濟落后了,并不可怕,我們可以用十幾年趕上去,如果風氣壞了就是幾代人也難恢復。" “如果丟掉了毛澤東思想和公有制,中國就完蛋了!” 什么叫預見性,就是來源于對社會科學的系統學思考,對人類發展歷史的規律性總結,在此基礎上,預見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避免出現錯誤,甚至顛覆性錯誤。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社會風氣怎
2024-11-07
互動:81
壹 我經常對這幾十年的不良現象進行批判,并不是仇視自己這個民族、國家和人民,而是通過加大批判的輿論聲,讓先富們和為官者一定要重視再重視回生產關系。 有些人對前三十年與后四十年的歷史進行錯位對比,導致輿論對過去批判多、抹黑多、否定多,我批判后面出現的不良現象,是要對沖一下這些輿論聲,同時呼吁大家不要踐行叢林法則的動物規則,要從私欲枷鎖中解放出來。 希望有一
2024-11-07
互動:98
摘 要: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在歷史進程中,“生產力(生產要素→生產能力)→技術生產方式(工藝方法→生產組織)→社會生產方式(經濟運行方式-產權制度)→生產關系(形式生產關系→實質生產關系)→上層建筑”是個多環節的遞進關系,各環節都有反向作用力。由于諸多非生產力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存在效率認識的分歧、利益博弈的斗爭和價值評價的對立,上述鏈條各
2024-11-06
互動:36
一、 聊聊辯證法里的量變引起質變的問題。 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中,并不是以一種被動和消極的方式來積累量變,從而完成質變的。而是在量變的過程中就已經包含著部分質變。 在一個事物的演變發展過程中,在其發生質變以前,一定是要經過不斷的量變和許多的部分質變。你高考數學考了滿分,如果把這看成一個質變,那么在這之前,一定是經過了許多的量變,這些量變中又一定包含著許多的
2024-11-05
互動:74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經過了幾次變遷,在這些變遷當中也經歷了好幾次與機會主義、修正主義路線的斗爭,我們現在看到的社會民主主義,正是這其中相當惡劣的一支修正主義路線。社會民主主義妄圖取消階級斗爭、取消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間的尖銳矛盾,反對暴力斗爭、武裝斗爭,妄圖將無產階級乖乖地接受資本主義剝削一萬年,這是徹頭徹尾的反革命。 其實問題很簡單,就是對于暴力奪取政權,建立無
2024-11-05
互動:45
社會主義要實現按勞分配,這是一個基本常識。
2024-11-05
鐘建民
互動:48
伴隨著經濟短板的彌補和高質量發展的不斷推進,其也映襯出我們目前的精神文明和人文科學發展的缺欠與不足,同時也會發現一直在運用的“政治經濟學”與我們正在研討中的人文經濟學存在著深刻矛盾,故對其談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2024-11-05
段修斌
互動:36
最近,朋友發來一微信“錢學森談‘摸石頭’,振聾發聵”,談到對D同志“摸著石頭過河”的看法。文中談到錢老在他的著名的《創建系統學》一書中談到這樣的觀點。 錢學森同志說: “我們常說‘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預見性很差。 我曾經說笑話,我們放人造衛星,如果也是走一步,看一步,那早就打飛了
2024-11-04
互動:533
導語: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的工人聯合起來發動了第一次起義,工人階級第一次作為一個獨立的力量站在歷史舞臺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巴黎公社運動。巴黎公社存在不過 72 天便被絞殺了。 我們不是說工人階級有力量嗎?無產階級是最先進的階級,為什么還會在資產階級的絞殺下失敗呢?毛主席后來總結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有兩條:第一條就是沒有組織的力量,缺乏一個統一的集中的有紀律的黨
2024-11-04
互動:89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 回顧黨的歷史,“實事求是”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結合中國革命斗爭實踐,用中國話語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的高度概括。 多維度考察毛澤東同志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探索,對于我們
2024-11-04
互動:56
原編者按:我們的同志要實實在在學得一點馬克思主義,我們不能沉浸在唯心史觀里搞歷史獵奇,我們主要的是引導人們向前看,而不是停下來,更不是向后看。對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我們要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去看待,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去分析,形成科學的符合唯物辯證法的結論。 我們先從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來講,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有兩種形式
2024-11-04
互動:69
10月26日,我發了《論南街村制度模式的性質和特征》(原創 鐘之說 鐘建民的理論思考 2024年10月26日 07:09 江蘇)一文。此文的基本觀點是:“南街村由于由農業村發展成為了工業村為主體的經濟體,而且又處于市場經濟條件下,因而采用的不再是原來的勞權制度模式,而是形成了類似蘇聯模式的產權制度外殼包裹的勞動實體,其實質分配制度依然滿足的是勞動者的消費需要,因而本質上它一種消
2024-11-03
互動:30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的有些內容,頗不嚴謹。比如,在“舍生取義”單元,按照文字介紹,敢死隊員陳樹生發現日軍用兩塊大鋼板護住頭頂和身體埋設炸藥,于是身捆數枚手榴彈從五樓縱身跳下,拉開導火索,與敵人同歸于盡。 從紀念館蠟像設置的情景看,任何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不會相信日軍的這兩塊鋼板能夠擋得住手榴彈,也不會相信手榴彈在側旁爆炸的彈片不能對日軍造成殺傷,以至于必須不得
2024-11-03
互動:54
社會的基本矛盾,除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以外,還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因此,為了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還必須進一步分析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我們知道,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生產力的發展,對于社會的發展和變革,起著最后決定的作用,生產力發 展到一
2024-11-03
互動:18
【摘要】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右翼民粹主義運動在全球激增,形成了技術封建主義的群眾基礎部分(截至2019年底,經合組織國家中目前執政的右翼民粹主義領導人有23位)。自上而下考慮這場運動的社會基礎時,其精英成分相當明顯。可能不那么明顯的是,與保守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一樣,技術封建主義不能僅靠精英的意志力和影響力來實現。一個政治工程要想取得成功,它必須至少在表面上得到群眾的支
2024-11-02
互動:38
今日,看到了《科學理解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訪中國人民大學周新城教授》(2024-10-30 06:23:45來源: 昆侖策研究院 作者:周新城)一文。這篇文章探討了如何科學理解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特別是對“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理解。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832頁,1975版本)提出了作為取代資本主義的新社會的所有制概念:“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
2024-11-02
互動:28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內容是必然豐富多彩的,而且由于馬克思主義本身的奇妙性質也使得其也是萬年常青的。那么,在中國如果使用馬克思主義時我們本身就會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來豐富馬克思主義的內容來適應中國的客觀實際情況。所以。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一種無論單說理論指導還是實踐要求都必須進行的工作。 中國的共產主義者們在這方面已經
2024-11-01
互動:94
兒時聽老人說,以前收成不好的時候,村口耍錢的就多起來了。但官府印錢耍錢,還真第一次聽說! 列寧說:“如果說,學習共產主義只限于了解共產主義著作、書本和小冊子里的東西,那么我們就很容易造就出一些共產主義的書呆子或吹牛家,而這往往會使我們受到損害。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記得馬克思也說過類似的話,不汲取全人類的知
2024-11-01
互動:113
18世紀法國出現的“啟蒙運動”,是資產階級為了向封建階級奪取政權,確立資本主義統治所作的輿論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 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主要的代表有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和以狄德羅等為首的“百科全書派”。孟德斯鳩的《法的精神》、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狄德羅等所編的《百科全書》等著作是資產階級與封建統治階級爭奪統治權的精神
2024-11-01
互動:19
原編者按:1.文中所批判的兩種理論和體系及其創始人,無一不在將社會物質生產導致的果顛倒過來硬說成因。就像分析一棵大樹,他們不去尋根溯源不去分出主次枝干,而是陷入到龐雜繁復的樹葉和細枝末節中,這就必然導致他們的理論形式上豐富多彩,在本質的實踐和對現實的指導上卻身陷迷霧,索然無味。一條道路是溺死在繁復的表象中,一條道路則是追本溯源,把矛頭直指革命。很明顯,西馬的理論家們
2024-11-01
互動:12
編者1.論資排輩、人情世故是資產階級們分化無產階級、維護他們的等級制度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他們唆使無產階級去搞論資排輩、去搞人情世故,可是到頭來他們自己是完全不需要論資排輩(局長兒子第一天上任比十幾年的老工人職位高,奇怪么?)、搞人情世故的(人情世故是用來捧地位高的人,以及防止矛盾尖銳化搞得人造反用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只有下對上才用搞人情世故,上對下除非危及性命,否則根本
2024-11-01
互動:19
最近和網友學習《共產黨宣言》,《宣言》有一句最著名的論斷即“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有網友提出,共產黨人為什么要“消滅私有制”?私有制究竟是社會生活中的永恒現象,還是歷史現象?如果是永恒現象,共產黨人企圖消滅它,豈不是違背歷史發展規律嗎?能夠消滅嗎? 筆者想起2018年,人大著名教授周新城同志在《紅旗文稿》發表文章,標題就
2024-10-31
互動:210
原編者按:現今社會,我們到處都能聽聞到各種宣傳所謂“人性論”的家伙,他們搖唇鼓舌,搬弄是非,說什么人類不是這樣就是那樣的,要問他為什么?他便一本正經的以“人性”作答。小時候,我們耳熟能詳的“人之初,性本善”便是一種,當然了,這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人性論”,但我們只要把歷史和階級內容放進去一看便能扯下其畫皮(具體請回顧我們之前編發的儒
2024-10-31
互動:34
我們一直講,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那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呢? 就是要堅持兩個主體:一個是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一個是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 為什么社會主義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什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堅持公有制主體呢? 因為只有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才能體現社會主義“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本質要求,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ldquo
2024-10-31
互動: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