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從今天開始,開新篇系列將闡釋《全民所有資本市場化監管基本法》中蘊含的理論問題。或許沒有前面幾篇文章那么適合大眾化閱讀,但我盡量寫得簡單、清晰、通俗。畢竟,這不是內參,也不是奏折,更不是學術論文。 我只想把我的觀點留在互聯網上,讓世人知道,有人在勤奮地思考,有人在為一項崇高的事業奮筆疾書。而所書之內容,看似平常的國企改革,竟然蘊含了那么多常人不關注或無所知的問題。
2024-05-31
互動:34
關于《從西方經濟學角度來分析過去“大寨模式” 的不可持續性!》(今日頭條:首發2024-05-25 10:07·小石觀世界)一文的荒謬性,前面我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批判。現在我們來看一看此文的第三個荒謬之處:完全不懂社會主義勞動者的主體性,用西方經濟學的雇傭勞動者的思維套用于作為主體勞動者的行為特征。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這樣說的: “西方經濟學第二個特點要
2024-05-30
互動:59
掌握歷史發展的辯證法 HISTORICAL SCIENCE 1 掌握歷史辯證法的重要性 人類歷史是一個川流不息、萬古常新的辯證運動過程。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尊重歷史發展的辯證法,科學地揭示了歷史發展的最一般的規律。 對于馬克思主義來說,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不可截然分開的。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恩格斯曾經明確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
2024-05-29
互動:24
一 《國家與革命》是工人導師列寧同志的讀書筆記。從這本小冊子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理解“國家”一詞的內涵。 相信不少人對于國家都有一種樸素的感情,畢竟我們接受的教育強調愛國主義、家國情懷。然而,列寧同志是怎么定義“國家”的呢?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在階級矛盾客觀上達到不能調和的地方、時候和程度,便產生國家
2024-05-29
互動:43
序言: 《矛盾論》是毛主席集中論述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一部光輝著作。 為什么說毛主席全面發展了辯證法,而不說毛主席僅僅發展了辯證法的矛盾觀? 矛盾,對立統一,就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有了矛盾,有了對立統一,才有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從而產生了變化發展。 無論是偶然和必然,還是全局和局部、現實和可能、原因和結果、內容和形式、現象和本質,都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2024-05-29
互動:26
哈耶克推崇的新自由主義是沒有“自由”的“自由主義”,因為其“自由哲學”的基礎是“文化進化論”或“自然選擇論”,將“自由主義”置于其中,造成的后果必然是“給予富人、索取窮人”,“強者恒強、弱者越弱”。 新自由主義為世人描繪了一個“自由主義的烏托邦”,但這一&ldquo
2024-05-29
互動:19
《實踐論》全面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毛澤東哲學思想把馬克思哲學思想發展到全新階段的重要標志。
2024-05-27
鐵穆臻
互動:35
從Evolution and Ethics到《天演論》,嚴復的翻譯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修辭與內在邏輯的跨語際表達,但在以捕捉重點為目的的摘錄中,吳汝綸并未重視類比中的邏輯關系,因而無意中忽略了他本希望移植到中國傳統文章中的特殊文體,這也顯示出晚清讀者沖破語言阻隔而感知辨析另一文學體系內部之文體的困難。
2024-05-27
劉文欣
互動:8
進行政治改革,是黨和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反腐敗斗爭要取得根本性勝利、建設廉潔政治、建成廉潔國家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
2024-05-27
張巨成
互動:247
關于民主社會主義,差不多在二十多年前,在中國還是頗有一些市場的。《炎黃春秋》在改版前,發表過一篇文章,叫《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后來中央負責同志公開發表意見,說中國還是要走科學社會主義道路。這位負責同志雖然沒有直接點出民主社會主義的牌號,也沒有點出寫這篇文章的作者的名字,但對那種企圖用民主社會主義來取代科學社會主義的錯誤觀點進行嚴肅的批評是非常明確的
2024-05-26
互動:33
從世界范圍內看,左翼的力量正在蓬勃發展,但其中的問題也逐漸地暴露出來,并隨著發展而變得越來越明顯,如果不改正這些問題,改造自己的學習、工作和交流,那么左翼力量是無法繼續前進的,甚至會誤入歧途,走上錯誤的方向。 而在左翼內部,最明顯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小)資產階級化,一個是民粹化,歸其原因,都是左翼主要來源于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學生、小市民、“體面人”等等),經濟上
2024-05-25
互動:23
蘇聯模式的第一個誤區,就是把工資當作按勞分配的合理形式,從而把工資制當作按勞分配制度,把工資支付當作按勞分配過程。與工資誤區相聯系的另一個誤區,就是產權誤區。 長期以來,人們在總結蘇聯模式的經驗教訓時,一個占統治地位的看法是,蘇聯模式的公有化程度太高太純,不適合生產力發展水平。是生產關系過了頭,從而導致了社會主義國家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那到底是生產關系的發展
2024-05-24
互動:20
如果將“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寫入中國憲法,中國很可能將成為世界各國憲法中保護私有財產之最強者。這是我們所想要的嗎?
2024-05-23
崔之元
互動:30
你們都讓我聊聊怎么變革生產關系?話說這問題是能隨便聊的么? 不過既然你們都想聽,那我只能嘗試著在可能的范圍里聊一聊這個話題。 實際的生產關系變革極其復雜,如果我們要找一個起點,那么這個起點往往都是從輿論這兩個字開始的。 《毛選》第五卷里面就說過: 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mda
2024-05-23
互動:134
在我上傳了《勞權經濟學概說》一文后,引發了天知地知的關注,甚至在這個問題上引發了天知地知與龔民的爭論。 天知地知在12樓說:“你說這種企業‘只存在著勞動所有者,不存在資產所有者。’ 那就奇怪了,該企業總是要有資產的,那么這些資產難道都是無主之物嗎?” 在14樓又說:“你說這種企業“只存在著勞動所有者,不存在資產所有者。”
2024-05-23
互動:32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對政治經濟學一個重大的理論貢獻。 為什么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1845—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標志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形成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概念,明確指出:市民社會“始終標志著直接從生產和交往中發展起來的社會組織,這種社會組織在一切時代都構成國家的基礎以及任何其他的觀念的上層建
2024-05-22
互動:116
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會帶來什么樣的好處?這也是為什么要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原因所在。
2024-05-22
鐘建民
互動:45
馬克思的“工藝學”幾乎不為國內科技哲學界所知,其學術價值被嚴重低估,以至于“技術哲學的經驗轉向”充斥西方后現代話語,因此,重建馬克思工藝學思想的經典話語權對當代技術研究是必要的。
2024-05-21
陳敏、安維復
互動:8
在當代政治哲學重新興起的過程中,作為“愛這個世界”的阿倫特和“追求人類解放”的馬克思是兩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的“政治觀”都對當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2024-05-21
白剛、李德炎
互動:5
恩格斯說:“人們的一切法律、政治、哲學、宗教等等觀念,歸根結蒂是從他們的經濟生活條件,從他們的生產方式和產品交換方式中引導出來的。”
2024-05-20
楊思基
互動:31
編者按:機會主義者他們小資產階級的自發勢力從各方面來包圍無產階級,浸染無產階級,腐蝕無產階級,經常使小資產階級的懦弱性、渙散性、個人主義以及由狂熱轉為灰心等舊病在無產階級內部復發起來。要抵制這一切,要使無產階級能夠正確地、有效地、勝利地發揮自己的組織作用,無產階級政黨的內部就必須實行極嚴格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 在唯物辯證法的理論中,事物的發展是由其內部的矛盾沖
2024-05-19
互動:33
前言:筆者本人對新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著并未有深入研究,本文僅僅結合筆者所了解的部分理論、個人思考及當代社會現狀進行分析,力求言之有物。歡迎各位讀者批判。 “自由”一詞,可能是人們普遍認可、追求的價值觀了。然而,對于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卻是眾說紛紜。 當今世界的主流思潮新自由主義認為:自由就是個人不受社會束縛、干預市場可以自由競爭而
2024-05-19
互動:41
創造性地運用唯物史觀 1 唯物史觀對歷史研究的指導意義 2 在唯物史觀指導下中國歷史科學的發展 3 必須創造性地運用唯物史觀
2024-05-18
互動:36
列寧的這些思考,至今仍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2024-05-17
弗拉迪米洛·賈凱(Vladimiro Giacché)
互動:13
今日讀到了《公有制私有制與生產力》(今日頭條:原創2024-05-12 19:04·老王老師雜談)一文。文章先是談到有位網友講到的“短缺和過剩是公有剩存在的條件。生產力的發展消除了短缺,產生了私有。生產力的發展產生了集中過剩,這時,資源環境的過度消耗,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私有限礙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公有就在比原始公有更高一級的基礎上產生了”的觀點。 對此,作者
2024-05-16
互動:18
本文從階級立場與社會發展的視角,探討了非物質生產(體育競技、文化藝術、社會科學)的存在意義、現狀與未來發展。
2024-05-15
楊瑞奇
互動:21
馬克思、恩格斯晚年十分注重對俄國社會發展道路問題的研究。
2024-05-14
李述森 董雪
互動:15
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對于財富觀有深遠影響,但最終具有決定作用的是生產方式。
2024-05-14
陳先達
互動:11
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通過考察特定歷史條件下共同體樣態,在共同體重建問題上形成了深化認識
2024-05-14
王麗麗
互動:8
在20世紀中國革命文藝實踐中,瞿秋白占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這是因為他較早極為自覺和系統地將文藝問題與革命政權建立起關聯,并將中國左翼文藝運動的發展路線構想成整個革命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
2024-05-13
路卡
互動:16
寫出十六條,供每一個熱愛毛主席的同志參考
2024-05-12
鐵穆臻
互動:44
“對象性” 是馬克思用來闡釋價值客觀性的一個重要范疇
2024-05-12
趙磊
互動:9
構建新時代全體中國人民真正的“精神家園”
2024-05-12
吳文新 江永杰
互動:37
少數人的自由和民主
2024-05-12
英格爾·索爾蒂
互動:16
數字經濟條件下的勞動、商品與資本——基于馬克思《資本論》及其手稿的辨析 【內容提要】 《數字資本主義》一書全景式呈現了數字資本主義的各種現實問題和理論挑戰。由于它把數據或信息本身看作商品,把通過信息產生的價格差異看作數字商品所具有的價值;所以不僅混淆了商品和產品,而且混淆了商品價值和價格。它認為只要存在稀缺性和差異,就會有商品生產和交換,這是對
2024-05-11
互動:36
這個問題問得好,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觸及了問題要害。 整個上世紀是赤色革命的世界,從蘇東波及到中國波及到美洲,一場席卷全球,幾十億人民參與的轟轟烈烈的世界共產主義人類解放運動,特別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波及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文革時整個世界都在革命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436719從歐洲到非洲,從東南亞到大洋彼岸,遍及全球的共產主義游擊隊烽火四起,四海翻騰云
2024-05-10
互動:179
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里揭露了資產者對無產者的環境剝削與壓迫,開創性地以階級分析的環境視野,不僅從宏觀層面上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權力重塑自然環境,并借由對自然的污染和生態壓制改變和異化了人類社會及工人階級個體的生存環境狀況,而且在微觀層面上賦予以環境分層與區分、環境封閉與隔離、環境身份識別和職業環境疾病分類等為特征的階級區分與對立一種新的環境表達。
2024-05-10
劉酈
互動:13
在此聲明,此篇文章絕非食人血饅頭。而是對長久以來資產階級所制造的男女對立結果所作的批判。 在探究女權的異化前,我們先要表述清楚關于女權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眾所周知的事,在人類正式進入奴隸父權社會后,女性樸素的母神形象一落千丈,從懷育一切生命的原始到被交易的商品行列,女性的人權逐漸被抹煞,在那時,女性不僅不能有自主的意識,還必須從屬于自己的父親或者夫家已確保男
2024-05-09
互動:53
一、 對于美國很多高校學生的抗議活動,有人說看不到什么實際意義,也有人說這是資產階級的形式民主,還有的嘲諷人家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種嘲諷如果是用在鎮壓學生運動的暴力機器上,那也還好,如果是用在這些學生運動上,那就真的太沒有自知之明了。 如果我們把歷史拉長一點看,就會發現其實人類大多數階段的反抗運動,都不是疾風驟雨式的,革命的爆發往往都是涓涓細
2024-05-09
互動:47
一、中 庸我寫的網文冒犯了紳士。為此,我的親戚和朋友沒少提醒我。她們的善意,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所以戚戚,蓋因不才有違中庸之道。何謂中庸?朱熹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翻譯成白話:不偏不倚,過猶不及。怎樣才能不偏不倚呢?有一個說法叫:“換位思考”。于是,在拙文《馬院講〈資本論〉,胡漢三孫子呼吁抵制》的最后,我不恤特意強調:“話說回來,我也理解當下刊
2024-05-09
互動:42
我們國家當前正在推進的教育改革和“雙減”政策,無疑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我們青年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自然也很關心這件國家大事。其實對于我們青年人而言,學習與接受教育并非完全等同,而學習和教育也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學習問題,是個人的問題;教育問題,卻是一個社會問題,在階級社會中尤其表現為一個階級問題。社會主義的教育,應該是為人民服務,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青少
2024-05-08
互動:52
近段時間里,盧麒元在平臺發表的一些觀點,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當然,也有一些不同的爭論。孰是孰非,相信時間一定會給出個答案的。不過,把盧麒元同近些年來一些推崇自由市場、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所謂經濟學家,不禁對盧麒元產生一種敬意。 盧麒元的觀點不僅視角獨到,而且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這里僅例舉他的幾個觀點: 盧麒元說:“金融?上?要?削?藩?,削?藩?就是?反?壟
2024-05-08
互動:280
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顛倒”與超越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經過了長期的、全面的反思與批判。
2024-05-07
陳治國
互動:13
今日,瀏覽頭條時,看到了《陳劍:市場經濟天然就是人民經濟》(今日頭條:2024-05-04 20:46·管理是超級生產力轉載;原創 陳劍觀察 常態發展 2022-10-08 00:29 發表于安徽)一文。文章內容包括:引言:對“人民”的認識;一、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經濟;二、為人的自由發展提供廣泛活動空間;三、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得到較為充分釋放;四、有利于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釋放;五、有利于市場主
2024-05-07
互動:17
競爭均衡是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的條件,也是總生產價格等于總價值、總平均利潤等于總剩余價值成立的條件。
2024-05-06
李松齡
互動:13
回顧歷史,產品供應不足其實是需求旺盛的表現;需求萎縮往往伴隨著產品供應充足。在歷史長河中,社會經濟普遍存在的是需求萎縮。即使產品十分不發達的舊社會時期(產品供應遠不能和現在相比),但還是普遍存在需求萎縮(糧食等剛性需求除外)現象。也只有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各個社會經濟領域,才出現了需求旺盛,產品供應不足的普遍現象。這種現象能保持長達數十年的高發展態勢,其經濟“
2024-05-06
互動:23
毛主席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問文中針對當時一些干部在群眾工作中,上級只提出任務,而不具體指導工作方法問題,曾形象地批評道: “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在這里,主席形象地將“任務”比喻為
2024-05-05
互動:99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要避免兩種錯誤傾向。一種錯誤傾向是否定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必要性,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另一種錯誤傾向是接受新自由主義全盤私有化的觀念,認識不到民營經濟自身發展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無限制放縱資本擴張甚至野蠻生長。這兩種傾向對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 一、不能靠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為發展民營經濟找依據 當
2024-05-04
互動: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