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郝貴生||《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一書 究竟說明了什么? ——應該重視對該書的深入研究和批判

郝貴生 · 2025-03-3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筆者希望更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和主流媒體特別是軍隊系統的理論學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拿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武器深入解剖和批駁這部典型的導致整個社會包括軍隊系統的腐敗之風的重要思想根源的大毒草!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了原海南省軍區政委劉鼎新同志的人學專著《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2012年后,筆者寫了幾篇文章對其繼續了深入的批判。最近人境網舉辦的《讓馬克思主義從馬克思主義的書本課堂上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里的尖銳武器》的系列講座,其中系統講解了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提綱》第六條批判了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觀,闡發了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人性理論。講完該條之后,結合歷史和現實,又補充了幾講內容即《馬克思恩格斯對亞當·斯密人性論的批判》《“人性自私論”為什么是錯誤的?》《〈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究竟是什么貨色?》。在講完第三講之后,有感于對《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一書的新的認識,又寫了幾點深入思考,也希望全黨和整個社會重視對該書的研究和批判,在批判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人性理論的學習和應用。現將這幾點思考作為對《〈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究竟是什么貨色?》(見附錄)一文的補充。

  第一、該書的出版發行和部分知名學者的吹捧表明了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急劇下降

  該書的理論錯誤筆者在多篇文章中已經進行了深入的揭露和批判。但就是這樣一本錯誤百出的反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竟然由原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央黨校副校長作序、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海南日報、湖南日報、學習時報等30多家報刊相繼發表了幾十篇吹捧性的文章。新華網、人民網、求是理論網、社科網、中國網、新聞網、新浪網、搜狐網、天涯網等300多家網站對這本書做了報道。許多著名學者如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孫慶聚、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周文彰、國防大學副校長許志功、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劉繼賢、國防科技大學政委王建偉、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主任張國祚等人稱這本書是“一部解讀人類奧妙的力作”“人類科學認識和把握自我的一次飛躍”“一部引領人們走出思想困局的理論專著”“他破解了一個困擾人類數千年的認識難題”,是“心靈的朋友”“一部繼承達爾文發展進化論的理論專著”等極高度的評價。還有40多名理論界名人也發表多篇吹捧性文章,稱這本書“為人類科學認識自己、掌握歷史、了解社會開啟了一扇智慧之門。”由此一是說明這些主流媒體和部分馬克思主義專家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無知、貧乏、片面。二是說明他們的理論素養和水平太低了。這一事件實質說明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急劇下降。

  第二,說明意識形態領域里階級斗爭得極其尖銳激烈

  毛主席1957年多次強調,社會主義歷史時期意識形態領域里階級斗爭極其尖銳激烈。社會主義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領域里誰戰勝誰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毛主席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實質就是在意識形態領域里對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思想意識文化發起的一次全面深入的批判、揭露和斗爭。劉鼎新同志也是我們黨培養起來的一名軍隊的高級政工干部。但他的這部著作不是個別觀點而是整體上偏離和背叛了馬克思主義。其實質就是用資產階級的世界觀、資產階級抽象人性論和人本性自私論歪曲、否定和篡改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人性理論。他的這部著作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一是當今社會所進行的私有化、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表現和反映,也是為私有化、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提供理論依據的改革。二是資產階級世界觀和意識形態嚴重侵蝕和影響了我們黨的領導干部包括黨、政、軍的高級領導干部和相當多的所謂“馬克思主義學者”。三是相當多的領導干部完全背叛了毛主席的“斗私批修”的主觀世界觀改造思想,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里做了資產階級的俘虜。四是自覺不自覺地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上,充當向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向社會主義進攻的馬前卒,為復辟資本主義鳴鑼開道。

  第三,扭曲、丑化和根本上顛覆我們黨幾十年奠定和積累起來的以階級教育為核心、精髓、典型特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寶

  劉在其書序言等多處講到,他寫的這部書的目的是要“改革創新”我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認為我們黨和軍隊長期積累起來的以階級教育為核心、精髓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當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過時了,不適用了。那是人類社會非常態下即階級對立的社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特點。今天中國社會已經轉變為常態社會即不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社會,繼續這種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違背了人性。他認為我們黨理論上的一個重大失誤或缺陷就是對人的本質、人性、人的精神特別是人的思想構成缺乏深入的研究。他不僅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沒有對此深入研究,而且人類歷史上以往所有理論家、思想家、哲學家都對此沒有深入研究。他要充當這一領域的開拓者、創新者。所以他自吹自擂他的這一著作是“人類第一部對自己作出系統解讀的理論專著”。完全厚顏無恥,不知天高地厚。他的所謂對我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創新”一是完全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觀點。二是用共資產階級抽象的人性理論取代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本性理論,即用資產階級的“人性自私論”取代無產階級的階級性、革命性、為人民服務等基本思想,三是其思維方法完全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

  第四,黨內相當多的領導干部和學者不讀馬列書、不讀毛主席書

  黨章和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多年的歷史取得的極其偉大的成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并緊密結合中國實際形成了一條符合中國實踐的正確的思想政治路線。毛主席一生中不僅親自帶頭學習馬列著作,而且一再批判當年黨內某些干部不讀書、不看報,不讀馬列著作,讓修正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騙子牽著鼻子走的錯誤傾向。他說:“我黨多年來不讀馬列,不突出馬列,竟然讓一些騙子騙了多年。”“我黨真懂馬列的不多。”毛主席特別強調,要認真看書學習,弄懂弄通馬克思主義。“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馬列主義,懂得多一些更好,就是說,要搞馬列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原理必須遵守。“但黨內某些人包括高中級干部就是不聽毛主席話。毛主席去世后,他們以《決議》為名,借口毛主席晚年犯了嚴重錯誤,更是置毛主席的話于耳旁風,甚至質疑和拋棄。不僅不讀馬列著作,甚至精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性內容和資產階級的理論著作奉為至寶。那個被毛主席稱之為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就是不讀馬列毛主席書的典型。還有某位總理公開場合多次號召共產黨的領導干部和共產黨員學習資產階級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共產黨的干部隊伍和黨員群眾如此對待馬列著作,怎么能夠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導地位呢?這部著作出籠后主流媒體和部分知名學者對其肉麻性的吹捧不僅表現其理論素質、水平的低下,而且表現出他們自身根本不讀和研究馬列和毛主席著作。也表現出全黨的馬列毛主席著作的讀書風氣如此之差。這種領導者怎么能夠承擔中國共產黨實現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的初心和根本使命呢?

  第五,歪曲和扭曲科學的“創新”原理

  唯物辯證法認為,人的認識是發展變化的,這種發展是既繼承又創新的過程。繼承是創新的前提、基礎,沒有繼承就沒有創新。牛頓說過,他之所以比笛卡爾看得遠一些,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恩格斯說,任何新的學說都必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同時,創新是繼承的必然結果。這種意義上的創新必須是真正意義上的繼承,并且在實踐的基礎上才能有創新。那種對繼承的思想意識不做科學的分析簡單照搬,或者把糟粕當作精華的現象,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創新。近幾十年來,權力者和官方媒體大喊特喊要對馬克思主義“創新”,要“與時俱進”,而且把他們主張的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成果一律看作是發展創新了的“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其實他們根本不懂繼承和創新的辯證關系。他們根本沒有學懂和研究清楚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他們離開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在字詞和概念上做表面和形而上學的文章。他們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含義都沒有搞懂,創新出一個“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所謂“新”結論來。筆者寫過多篇文章,指出這不是創新,而是歪曲、修正、篡改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含義,是中國當代修正馬克思主義的典型表現。劉的這部著作也是在當今整個社會所謂“與時俱進”和“創新”的歪風邪氣的錯誤思潮下影響的產物。他的所謂“人的七心”及自私心辯護的等書中的一系列理論觀點完全是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產物。

  今日再讀該書及筆者寫過的幾篇文章,感覺對該書的分析和批判還遠遠不夠。辯證法認為,任何個別都是一般。劉鼎新政委的這部著作及官方、學者的評論是個別,也是一般。他實質反映的是當今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中的一般,是意識形態領域活生生的階級斗爭,是兩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大搏斗。筆者希望更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和主流媒體特別是軍隊系統的理論學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拿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武器深入解剖和批駁這部典型的導致整個社會包括軍隊系統的腐敗之風的重要思想根源的大毒草!還馬克思主義的人性理論及毛澤東親自倡導和闡發的以階級教育為核心的優秀的思想政治工作傳統,為實現共產黨人的“兩個決裂”奮斗終身!

  2025年3月31日

  附錄:

  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究竟是什么貨色?

  郝貴生

  【作者按語】最近在線上給一些紅色網友輔導學習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本周六(5月27日)解讀《提綱》第六條,主要是馬克思評論和批判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觀,闡述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理論。馬克思主義以前的思想發展史上有一種極其重要的觀點就是古典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實質上就是“人本性自私論”。它的哲學基礎就是舊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基礎上的“人本主義”“人道主義”。馬克思《提綱》中就以這種“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費爾巴哈為典型,科學評價和批判了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觀,闡述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觀。筆者以往寫過多篇文章詳細剖析和批判過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資產階級人性論。而且這種人性論在當代中國包括黨內和理論界內部也深受其嚴重影響,其甚至把它作為改革和黨內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基礎。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的原海南省軍區政委劉鼎新同志的人學專著《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就是這樣一部典型著作。該書出版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海南日報、湖南日報、學習時報等報紙雜志以及有相當地位的某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家”相繼發表了大量肉麻似的吹捧性文章,稱這本書是“一部解讀人類奧妙的力作”“人類科學認識和把握自我的一次飛躍”“一部引領人們走出思想困局的理論專著”“他破解了一個困擾人類數千年的認識難題”,是“心靈的朋友”“一部繼承達爾文發展進化論的理論專著”等極高度的評價。筆者讀完這本書后,感到這部著作謬誤百出,是典型的反馬克思主義的人學專著,于是寫了文章《一部錯誤百出的人學專著》,參加過中國人學研究會2012年年會,并入選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年會論文集,后又發表在2013年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學報《探索》雜志2013年第2期。之后又寫了《反映軍隊意識形態斗爭的一部典型著作》《扭曲我黨我軍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著作》等,相繼發表在部分紅色網站及《中華魂》雜志上。但10多年來,筆者的文章始終沒有引起官方媒體及思想理論界的重視。今回過頭來,再讀這本著作以及一些官方媒體、理論大家的評論,更深感“人本性自私論”對我們黨和當代社會的深刻影響及危害性,深感我們黨的有關部門尤其是中央黨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急劇下降,以及意識形態領域里階級斗爭的尖銳激烈化。為有助于革命同志、紅色網友理解《提綱》中的人的本質觀的現實意義,現將當年筆者批判劉鼎新同志的文章《一部錯誤百出的人學專著》(題目更改為《〈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究竟是什么貨色?》)重新在網上發表,供革命同志和紅色網友學習參考和深入批判,也望對拙文批評指正!

  2023年5月21日

  一部錯誤百出的人學專著

  —評劉鼎新同志的《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一書

  郝貴生

  內容摘要:劉鼎新同志的人學專著《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認為“人”的本質、本性是精神,而人的精神又主要概括為“七心”即“上進心、正義心、責任心、自尊心、虛榮心、嫉妒心、自私心”,且“自私心”也是人類永恒的精神,對待“自私心”的不同態度是劃分不同社會的重要特征。筆者認為是錯誤的。其主要錯誤一是其書名有媚俗傾向。二是把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形成的社會關系排除在人的本性之外而單純從精神角度界定人的本質、本性是錯誤的。三是把人的精神概括“七心”即“上進心、正義心、責任心、自尊心、虛榮心、嫉妒心、自私心” 是簡單、片面、膚淺化的結論。四是把“自私心”看作人類永恒的精神現象和混同于個人利益是錯誤的,五是全書的論證方法是唯心主義的方法。全書反映了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社會科學知識的貧乏和膚淺性。

  關鍵詞:人的本質、精神、自私心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了劉鼎新同志的人學專著《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該書出版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海南日報、湖南日報、學習時報等報紙雜志相繼發表了評論文章。稱這本書是“一部解讀人類奧妙的力作”“人類科學認識和把握自我的一次飛躍”“一部引領人們走出思想困局的理論專著”“他破解了一個困擾人類數千年的認識難題”,是“心靈的朋友”“一部繼承達爾文發展進化論的理論專著”等極高度的評價。筆者讀完這本書后,首先是敬佩之心。作者作為一個非專業理論工作者,敢于探討和研究人的本質、本性這樣一個難度頗大的課題,其勇氣是可嘉的,而且作者力圖用通俗的語言把深刻的理論、道理講出來,看得出來,作者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和精力的。但恕筆者直言,書中的許多觀點特別是其主要觀點是錯誤的。上述一些評論吹捧性語言太多,嚴重缺乏實事求是之意。筆者就書中的主要觀點略談一些個人見解,與劉鼎新同志商榷,也歡迎劉鼎新同志反批評和其他學者的批評指正。

  第一,“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的書名有媚俗傾向

  本書中心是要回答“人是什么”的問題。但看到書名之后,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有媚俗的傾向。 “東西”這個詞在漢語言中就是指人之外的物品。當用“東西”一詞指稱人時,就是對人的人格的侮辱和褻瀆。無論說“某人不是東西”也好,“是東西”也好,都是一種貶義的含義。但作者在研究如此重大而嚴肅的人的問題上,竟然使用“人到底是什么東西”這樣的語句。這樣一下子,其研究成果的價值和分量就會減少許多。也許作者認為,用這個“標題”可以勾起人們的眼球,而且客觀地說,也確實可能會引起某些人的欲望。但它只會引起低俗者的欲望,而不會因此引發追求真理者的欲望。作者的這種做法,是迎合整個社會人們的浮躁等心態引發的低俗、粗俗、媚俗、庸俗的表現。如同趙本山、小沈陽的舞臺表演,以及某些人把《水滸傳》改名為“三個女人和105個男人的故事”一樣。作者的書名在筆者看來,完全可以用《人是什么?》《人究竟是什么?》《人的奧秘到底是什么?》等非常直觀明了的題目。

  第二,對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的回答不是創新,而是倒退

  書中第一章“人的思想和思想構成”部分第4自然段中說:“人,作為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人可以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個部分,而動物只有物質這一個部分。人類研究人體已經細化到基因,那只是研究了人的物質部分,或者說只研究了人的動物部分。而對人的精神部分,頂多還只是有一點感性認識。” [1](P3)這段話有三大錯誤:

  一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并不是人可以區分為物質和精神,而是人的勞動實踐活動,以及在勞動實踐活動中結成的社會關系。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6年所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就明確指出:“可以根據意識宗教或者隨便別的什么來區別人和動物。一旦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即邁出由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這一步的時候,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人們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同時間接生產著自己的物質生活本身。” [2](P67)哲學家、思想家早就認識到人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馬克思、恩格斯比以往哲學家高明的地方,就是發現了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那就是物質生產勞動。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也把人與動物根本區別開來,但人的勞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相互結合在一定的關系中進行,首先是經濟關系,然后是思想、政治等其他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本質就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馬克思1845年所寫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文中說,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P56)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人是什么”的最經典的回答,也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深刻的科學的回答。盡管現代西方哲學在對人的微觀方面有許多新的認識,但是再沒有超出馬克思恩格斯的結論。人類之所以區分為物質和精神兩種基本因素,是因為人類有物質實踐活動,人在物質實踐活動中把自己與外部世界區別開來,才有了物質與精神兩大現象的對立。前者是因,后者是果。馬克思恩格斯已經揭示了人類自身的最大奧秘。我們只能在他們認識基礎上繼續深化,而不能拋棄和否定他們的成果。

  二是人的物質因素絕不只是人的生理器官和自然屬性,而是包含人的社會屬性。

  這段話中說,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既是物質,也是精神。而動物只是物質。人作為物質的因素已經研究到基因。這也是錯誤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確實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但人作為物質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吃、喝、性行為等自然屬性,但最主要的物質因素就是人是處在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和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的許多著作中,都把人看作“現實的人”。而“現實的人”的含義也就是“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2](批71)把人的物質生產條件和社會關系排除在人的物質因素之外,不是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而是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舊唯物主義的觀點。同時,作者認為,人的物質因素就是人的生理和自然屬性,那么實際上就是說,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就是人有精神。這豈不又陷入了唯心主義的觀點嗎?

  三是認為人類對自身的精神因素的認識停留在“一點感性認識”階段是錯誤的。

  書中簡單認為,人類對自身的物質因素已經非常深刻了,而對自身的精神因素“頂多還只是有一點感性認識”。這是一個錯誤的判斷。因為人的物質因素主要包括人的物質生產條件和社會關系,因此不能把人類對自身生理因素認識的深刻程度代替對人的物質因素認識的深刻程度。同時哲學一產生,就始終在研究物質與精神的對立。必須承認,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心理學家對人類的精神現象有許多精彩而深刻的論述,特別是作為哲學思想集大成者黑格爾更是進行了多方面的解剖和分析(詳見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一書)固然馬克思主義以前的思想家在對精神問題的研究方面有其根本的錯誤,那就是離開人們的物質實踐活動解釋精神現象。但絕不能說,只是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馬克思主義提出和闡發科學的實踐觀后,也就真正解決了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問題,也就是唯物史觀中所講到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社會存在的觀點。同時,馬克思主義對社會意識的構成也進行了比黑格爾更加深入的研究。如目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中所講的個人意識與群體意識的區分、社會心理與社會意識形式的區分、上層建筑的社會意識形式即社會意識形態與非上層建筑的社會意識形式的區分、社會意識形態又區分為哲學、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倫理道德、藝術等具體形式。這些認識難道只是對人類精神現象的“感性認識”嗎?即使作者所使用的“感性認識”概念也是德國哲學家康德和毛澤東的《實踐論》中所闡發的。這怎么能說人類以往全部對精神現象的認識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呢?作者做出這樣的判斷,無非是想說明作者對“人到底是什么東西”認識的創新。但作者對此前的人類對人本身及其精神現象認識的成果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成果沒有科學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而且為了突出自己的所謂“創新”,就竭力貶低前人的認識成果,甚至把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成果也拋之九霄云外。這是一種科學的態度嗎?

  第三,把人類的全部精神概括為“七心”是簡單、片面、膚淺化的結論

  作者書中在回答人的本質是精神、思想的這一結論后,就對精神、思想的構成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解剖和分析。作者認為,所有的歌曲都是由“1、2、3、4、5、6、7”七個音符組合而成,所有的圖畫都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繪制而成。因此“人的各種不同思想的構成與各種歌曲、圖畫的構成基本相似”,人的復雜思想也可區分為七種基本之心即“上進心、正義心、責任心、自尊心、虛榮心、嫉妒心、自私心”。這七個心,也稱七種意識,“這是人類社會的共同遺傳”。整個全書就是圍繞這“七心”展開的。這種認識是作者本書最引以為自豪的,也是許多大人物竭力吹捧的所謂“創新”成果。應該說,分別提出這“七心”的內容,并不是獨創。作者所謂的“創新”就是把人類的全部思想概括為就只有或主要有這“七心”以及“七心”之間的相互聯系。問題在于,這種概括是否科學?全面?深刻?我認為,固然人的精神因素包含了人的這“七心”,但全部或主要歸結為這“七心”就既不科學,也不全面,更不深刻。說其不科學,就是把人的自私心看作人類永恒的意識現象。這絕對是錯誤的。自私是人類社會產生私有制以后出現的精神現象,而且隨著私有制的徹底消滅,私有觀念也將徹底消滅。說其不全面,現實中的人的有些精神就沒有概括進去。如同情心、興趣心、愛心、恨心、意志、情感等。說其不深刻,這“七心”實際上是人們實踐活動中直接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意識分類,它只屬于社會心理部分,而社會意識形式如自然科學、邏輯學和各種社會科學等就沒有包含進去,更沒有闡述這“七心”與社會意識形式之間的關系。如果按照作者對思想的這種分類方法,孔子學說、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理論這些理性因素究竟屬于哪一種呢?其實它根本不在這“七心”之列,但卻與“七心”有密切的聯系。但離開科學的理論,特別是離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就不可能對“七心”做出科學的解釋。不同立場、不同世界觀、不同理論基礎和思維方法的人對上述“七心”也必然做出不同的解釋。同時,作者借助于音樂有七個音符和圖畫中的七種顏色簡單推論出人的思想構成也必有“七個心”或七個意識的方法也是錯誤的

  第四,把“自私心”看作人類永恒的精神現象和混同于個人利益是錯誤的

  作者認為書中引以為自豪的也是 “創新”的又一重要之點就是“為私心說句公道話”。作者認為,自私心是人類的永恒現象,在常態情況下,其屬性是良性的。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是壞的。作者要糾正多年來對“自私心是世界萬惡之源”的各種偏見。而且從對待“自私心”的不同態度揭示了人類以往不同社會的特征。作者說:原始社會是“不管只用”,奴隸社會是“強管強用”,封建社會是“分管分用”,資本主義社會是“小管縱用”,社會主義社會是“只管不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大管慎用”。作者的這種認識和概括也是錯誤的。一是把自私看作人類的永恒現象是錯誤的。原始社會是原始公有制,根本不存在私有觀念,談何“不管只用”?作者甚至說,原始社會的“不管只用”導致“自私心無限發展,人類社會一片混亂”。由此說明作者的歷史知識多么貧乏。二是作者把人們的個人利益與自私觀念混為一談。馬克思說過,人們的任何活動都同人們的利益有關。人有個體與群體之分,人的利益也有群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分。同時個人利益也有正當利益與不正當利益之分。任何從事活動的人在考慮個人利益的同時,自覺不自覺地必然或者說不同程度地要考慮他人、群體或社會利益。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有時是統一的,也有時是矛盾的、對立的。這就必然會出現有些人把個人利益擺在他人和社會利益之上甚至用損害和犧牲他人、社會利益來實現個人利益。所謂“自私心”或私有觀念就是后者這種情況。原始社會中沒有私有制,也談不上存在私有觀念。只有產生私有制和階級社會之后,人類才存在“自私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私心。只是不正當的個人利益才是自私心。市場經濟行為中,商品生產者與他人進行平等的物體交換,不都是自私心在起作用,而是正當的個人利益起作用。只有在交換過程中,設法多占有他人的勞動成果才是自私,如目前市場經濟行為中的欺詐、坑蒙拐騙消費者行為等。一個大學教師希望當教授,他通過自己的勤奮教學和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達到其目的,我們也不能稱之為自私心,只能說是正當的個人利益。但一個大學教師如果認為教學和科研只是為了當教授和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忘記了知識分子追求真理的最高使命,甚至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不惜弄虛作假,那就是自私心。作者所說的自私心在常態情況下屬性是良性的,實際是指正當的個人利益,而非自私心。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中提出“兩個決裂”思想其中之一就是同私有觀念決裂。如果按照作者的觀點,自私心是永恒的社會現象,不同社會所區別之處就在于利用程度不同而已,那豈不是說,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也存在私有觀念,馬克思恩格斯的結論就是錯誤的嗎?

  第五,全書的論證方法是唯心主義的方法

  人區別于動物的重要區別之點確實是人有意識、精神、思想。作者從思想的角度研究人本身沒有錯誤。但如果只研究人的思想,而且只從人的思想出發解釋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那就不是唯物主義,而是唯心主義。書中解釋什么是精神、意識時說:“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所特有的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1](P33)這段話把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歪曲了。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意識是社會的產物”遺漏掉了。目前我國出版的所有哲學教材談到意識的起源和本質時,都要講四句話。但作者只講了三句話,而且把最重要的一句話漏掉了。表明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觀的理解是模糊的、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作者講的什么是意識的三句話是舊唯物主義的觀點。舊唯物主義不懂得意識是社會的產物,也就是實踐的產物,導致舊唯物主義哲學家在解釋說明社會歷史問題時全部陷入歷史唯心主義。“意識是社會的產物”恰恰是馬克思主義意識觀的最重要觀點,也就是歷史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觀點,它包括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產生,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同時又承認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相對獨立性觀點。如狼孩的故事,剛出生的嬰兒被狼叼去在狼群中長大,多年后又被人救回。但這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離開了社會環境和社會關系,雖然再回到社會中,但他的大腦始終沒再具有人的意識功能,也不可能具有作者所說的人的“七心”,且早早死亡,說明離開人的社會關系,就不可能產生真正人的意識。作者由于不懂得社會意識根源于社會存在,因此在說明和解釋“七心”問題時,就把“七心”看作人類的永恒現象,單純從自然界的長期發展論證人的“七心”存在的必然性。同時,馬克思主義者在回答“人是什么”這一問題時,這里的“人”是指古今中外所有的人,是全稱判斷。但馬克思主義強調人是勞動實踐的人以及在實踐中結成一點的社會關系,其方法論意義就是要把人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中去考察,人的具體思想、意識也要放到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社會環境和社會關系中去考察。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的著作中在研究人時,除研究的人的最一般的本質特征之外,更多的是以此為指導,考察具體歷史的社會關系中的人。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的理論,最終是考察資本主義社會具體的現實的人,這就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種人。馬克思、恩格斯研究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不是從人的一般概念出發,指出他們共同有什么上進心、責任心、自私心等,而是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放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去考察。恩格斯1845年發表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就是具體考察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處在不同的經濟關系中,導致其思想、道德、情感、意識等觀念的根本區別,指出他們是兩種根本不同的人。資產階級根本不把工人當作人看待,只有英國的工人階級才是真正符合“人”這個字的含義的人。但是在作者的書中,看不到這種從具體的社會存在和社會歷史條件、社會經濟關系出發解釋“七心”現象。所以作者在論證“七心”內容時,大多是從自然界的屬性、動物的屬性論證“七心”的歷史普遍性,而不是從人的實踐活動,從具體的社會關系的發展變化論證其內容。對“自私心”的論證典型地表現了其唯心主義的思維方法。再如作者對“上進心”的分析,也是如此。但問題在于,“現實的人”的“上進心”都一樣嗎,不同歷史時代的人追求的“上進”的內容一樣嗎?同一時代不同階級、不同社會地位的人追求的內容一樣嗎?顯然是不同的。鄧小平說,發展是硬道理,由此推論,人的發展也是硬道理。但我們今天研究人的發展不是研究原始人的發展,不是研究美國人的發展,而是研究當代中國人的發展,但也不是研究全體中國人的發展,是研究青年人的發展,是研究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的發展,同時這種發展也不是金錢的發展、地位的發展,而是研究人的具體素質的發展、具體能力的發展。也就是說,中國當代人特別是青年人究竟應該做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這恰恰是中國當代社會思想最混亂的地方。這就是要結合今天的時代特征,結合今天現實生活中不同地做人模式,研究今天人的“上進心”的具體內容,而不是抽象地談論“上進心”本身。今天中國社會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文化內容,封建文化的“上進心”主要表現為對“權力”地位的追逐,資本主義文化的“上進心”表現為對“金錢”地位的追逐,二者的共同點又都是表現為對個人的物質生活享受的追逐,甚至用犧牲、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實現個人的“上進心”。社會主義文化倡導的“上進心”的做人標準是為人民服務的人,是為社會奉獻的人,是為大多數人的利益奮斗終身的人。社會主義文化和以往文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立的根本內容是為什么人的問題,也是無產階級世界觀與剝削階級世界觀對立的核心問題。這才是唯物史觀研究人的方法。作者的參考書目中提到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哲學的終結》一書,其實恩格斯恰恰在這本書中對費爾巴哈抽象的愛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費爾巴哈正是從人的自然屬性,特別是從男女之間的性愛出發,抽象出人類愛的本性,然后竭力夸大愛的社會作用,鼓吹什么“愛吧,愛吧,愛是什么奇跡都能夠創造出來的”。恩格斯批判說,費爾巴哈的這種“愛”的倫理原則是為一切社會、一切時代、一切民族、一切階級設計出來的,“也正因為如此,它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適用的。”[3](P240)實際上,各個階級都有各個階級的道德。現實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就是戰爭、爭吵和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剝削壓迫。同時恩格斯還揭露費爾巴哈為什么從自然觀的唯物主義陷入歷史觀的唯心主義的根源,就是他把人只是看作自然意義的人,“他緊緊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話。無論關于自然界或關于現實的人,他都不能對我們說出任何確定的東西。” [3](P240)恩格斯緊接著說:“要從費爾巴哈的抽象的人轉到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須把這些人作為在歷史中行動的人去考察”,[3](P241)也就是要把人看作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勞動實踐的人。恩格斯這段對費爾巴哈的批判非常適合對這本書思維方法的批判。書中最大的要害問題就是沒有抓住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的基本觀點,沒有把人看作具體的歷史的社會關系、環境中勞動實踐的人,由此導致整本書中的許多觀點的錯誤。

  該書出版后,不僅是一些大人物吹捧這本書,而且作者的自我評價也非常之高,稱“人類第一部對自己作出系統解讀的理論專著”。說明了作者本人及某些大人物的思想史的知識非常貧乏。實際上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許多人道主義哲學家、思想家都從不同視角系統揭示了人自身的許多特征,如筆者前邊提到的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系統闡發唯物史觀理論的同時,實際上也系統闡發了馬克思主義的人學觀點。馬恩之后的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的《人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一書也是系統闡發人自身的一部專著。其上篇題目就是“人是什么”,下篇是“人與文化”。作者怎么能夠稱自己的書是“人類第一部對自己作出系統解讀的理論專著”呢?同時,作者研究“人究竟是什么”這樣一個宏觀方面的大課題,需要閱讀和參考相當多的書籍。有關“人的本質、人性”問題,不僅思想史上有許多研究成果,馬克思恩格斯也有相當多的精彩而深刻的論述。近些年來,我國許多學者和研究人員也出版了較多有關書籍和研究成果。但是非常遺憾地看到,作者在本書“參考書目”中僅僅列出了十多種書目。馬克思主義以前的中外思想家的成果一本都沒有。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只列出來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哲學的終結》一書。同時,本書只有一處引用所謂一句恩格斯的話,而且還引用錯了(恩格斯書中借用歐洲一句諺語即“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諷刺庸俗唯物主義把“唯物主義”概念理解為追求吃喝玩樂的庸俗行為。而劉的書中卻歪曲為‘恩格斯說,“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見78頁)可見作者根本就沒有認真閱讀恩格斯的原著。列寧、毛澤東的著作一本也沒有列出。后面列出了劉少奇的《論黨》一書,《鄧小平文選》二、三卷、李鐵映的《論民主》及幾本普通的刊物雜志等。以這樣的知識閱讀范圍能夠寫出一本真正“創新”的人學專著嗎?牛頓談到他之所以能夠有所成就的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最大限度地繼承前人已經取得的優秀成果。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一書中說,任何新的學說,必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恩格斯所批判的杜林就是一個標榜自己的著作是“創新”的著作。恩格斯通過對其具體內容的具體的分析,指出,杜林的所謂“創新”其實是倒退,是對前人成果的歪曲。本書作者的這種“創新”思維方法在中國目前的學術理論和思想界帶有一點普遍性。我們應該從對本書內容的剖析中,汲取一定的教訓: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創新?

  參考文獻:

  [1] 劉鼎新.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招商銀行人均薪酬降至60萬元以內”沖上熱搜,人們在關心什么?
  2. 珍寶島自衛還擊戰
  3. 論蘇聯解體的原因
  4. 國家市監局依法審查,長和宣布暫緩賣港口
  5. 文化陣地決不允許淪陷!(少數人而得私的文化)
  6. 高校教師中的英年早逝現象
  7. 郭建波|毛澤東嚴厲批評中央文革小組的原因分析
  8. 拼盡全力的背后,是無法逃脫的階級枷鎖
  9. 一切都是相對的:打著“相對”旗號,行“絕對”之事?
  10. 八小時工作制,如何看待“警惕打馬恩牌”——以越修為例
  1. 被掩蓋的真相:當年到底是誰重手懲罰遼寧號航母功臣?
  2. 保留一點良心吧, 別再欺騙老百姓了
  3. 說說長沙事件
  4. 歷史文獻:張春橋||整風運動的講話
  5. 張志坤|司馬南仍然有義務有權力宣揚愛國主義
  6. 表面光鮮,里面早就爛透了
  7. 毛澤東時代終結了剝削,為何今天它又回來了?
  8. “請先生赴死”聲浪再起
  9. 郝貴生|《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究竟是什么貨色?
  10. 子午|毛主席會如何對付李嘉誠?
  1. 毛主席的光輝不可磨滅,正確性終將被承認!
  2. 原全國人大代表、春江集團裴春亮:官商勾結,欺壓鄉里,侵吞巨額國資,營造政治光環為非作歹,至今仍逍遙法外
  3. 從李光耀到設計師對李嘉誠的評價
  4. 被掩蓋的真相:當年到底是誰重手懲罰遼寧號航母功臣?
  5. 李克勤 |“九一三事件”后毛主席將《“五七一”工程紀要》公布的做法需要深悟
  6. 為“地富反壞右”摘帽的人,就是“人民救星”嗎?——再評“作家于艾平”
  7. 【選譯】古巴:一個神話的破滅
  8. 保留一點良心吧, 別再欺騙老百姓了
  9. 明海|對當下一些設計師的五個批判
  10. 他說:毛主席的思想挽救了黨,而非集體智慧!
  1. 雞蛋坨五勇士:堪比狼牙山五壯士的又一曲壯歌
  2. 一個航母戰斗群沒打過胡塞,美國派出了第二個
  3. 被掩蓋的真相:當年到底是誰重手懲罰遼寧號航母功臣?
  4. 張志坤|司馬南仍然有義務有權力宣揚愛國主義
  5. 一位向往自由的青年:我在北京當保安
  6. 說說長沙事件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精品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视频 | 午夜福利91社区久久久久 |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三 |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