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資產階級的奴才學,是無條件的奴隸式的服從,人際關系學說成為了資產階級剝削鎖鏈上的又一個“眉清目秀”的盟友。此些意識形態的操作性的所謂思想毒草,是必須得而誅之的,并加以無產階級自身真正的革命的上層建筑所取代。
情商,這一概念最初指的是“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系的能力”。在這一理論中,自我意識,也就是認識自己的情緒、觀念的能力處于核心地位。
然而情商這一概念本身是由現代心理學的不同理論、研究揉雜而成,而這些理論本身就有相互矛盾之處。再加上相關的論述主要是經驗的總結。這使得這一理論,說的好聽點,是可塑性強;說的直接點,能根據統治階級的需要被隨意的改造。
經過“人情社會”的改造,“情商”現在已經與諂媚、奉承、巴結的“藝術”分不開關系了。它成了職場的潛規則,成了不成文的、沒有固定形式的現代禮教。就這樣,被批判了不知多少次的封建禮教,又改頭換面,重新被“發明”了出來。
“情商”作為一種資產階級的奴才術,不是在這一概念出現之后才產生的。在此之前,它就廣泛的存在了,只是當時被叫做其他名字,例如“潛規則”、“會做人”等等。只是“情商”這一概念,將這種奴才術進一步包裝成一種“科學”,包裝成個人的能力。正如封建地主將禮教包裝成個人修養。資產階級用這套話術,想蒙蔽無產階級,讓他們不但心甘情愿的受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甚至要笑臉相迎。而當有人不想當資產階級的奴才,“妄圖”反抗這種壓迫,資產階級就會用“沒有情商”來打壓他們,使他們不但要受到資產階級的報復,而且要受到被這套話術蒙蔽的無產階級的排擠。正如封建時期反抗禮教的人會受到其他信奉禮教的人的排擠,哪怕他們都處于封建禮教的壓迫之下。
情商”這種奴才學,有它的物質基礎,它是以生產關系的不平等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在資本主義社會,這種不平等集中的表現為私有制。
一個工廠、一個企業,如果權力不能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上、不掌握在勞動者手上,如果廠長或什么領導干部有權力獎勵、懲罰甚至開除員工,那么員工在被這些領導壓迫時,就不能不考慮反抗這種壓迫導致自己處境惡化的可能。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如何討好領導,減小自己受到的壓迫的“學問”。然而這種“學問”的出現不但不能減少無產階級受到的壓迫,反而變成一種規范,反過來進一步壓迫無產階級。由于這種“學問”有利于統治階級維持統治,因而也受到它們的支持。從此這種“學問”與個人的能力、修養甚至品德聯系起來,將無產階級受到的壓迫歸結于無產階級自身,成為了真正的奴才學。一些公司還會將這種奴才學當作招聘題目的一部分,仿佛這是勞動者,或者說下級的某種義務。
這也是為什么社會主義要求企業實行終身制,要求勞動者參與管理。然而即使到了社會主義社會,這種奴才學也是不容易消亡的。這是因為私有制雖然在名義上消亡了,但在實際上還以資產階級法權的形式保留著,一些人在生產關系上仍占有特殊地位。在蘇聯,長期實行一長制,私有制在名義上被廢除了,但在實際上企業的管理權還掌握在廠長一類人手上。在社會主義時期,也是直到鞍鋼憲法的出現,才走出了破除這種資產階級法權的第一步。或許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徹底消除了人與人的不平等關系,這種奴才學才會徹底消失。
或許有人會說,這種“情商”也對領導提出了要求,難道領導是下級的奴才嗎?但是只要回想一下封建禮教的歷史,就會注意到,封建禮教在誕生之初也對君主提出了要求,但很快就變成純粹對臣子的約束了。更不用說,資本主義對人的異化本就不只是對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也早已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成了資本的奴隸。
這種奴才學誕生與生產關系的不平等,但很快的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但在工作上要“注意人際關系”,工作之外更是如此。在男女關系上,由于封建文化的殘余,社會一般認為男性應該主動追求女性,而女性不應該主動,至少不該過于主動。由此產生了“男性追求女性,女性決定是否接受男性”的局面。而“情商”這種奴才學,也“理所應當”的被用在了男女關系上。“舔狗”文化和田園女權,正是這種奴才學的極端表現。
無產階級不解放全世界,就不能解放自己。如果不能徹底掃清一切生產關系的不平等,不能徹底取締資產階級法權、消滅一切階級,像這樣的奴才學就不會消亡,無產階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