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筆者留意到一篇名為《哈耶克的 10 個偉大洞見!》(發布于今日頭條,2025 年 3 月 9 日 10 點 24 分,作者為尚曦文史)的文章。文中,作者逐一列舉了哈耶克的十條洞見。文章末尾,作者拋出問題:“當今世界正處于劇烈變革的時期,究竟是不良秩序再度肆虐,還是良好秩序催生出文明碩果?答案尚未可知,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對待哈耶克這類能夠跨越時空的思想的態度與理解深度。對于每一位懷揣自由理想,憂心民族命運和個人前途的人而言,哈耶克的著作無疑是值得反復鉆研的經典之作。多一個人讀懂哈耶克,自由仿佛就多了一層保障。”
然而,在此必須鄭重指出,部分人一旦接觸到哈耶克的自由理論,便不假思索地認為其與自身想法契合,這其實是嚴重的誤解。資產階級學者口中的自由,絕非廣大民眾所期盼的那種自由,它僅僅服務于資產階級或資本所有者,與辛勤勞作的廣大勞動者毫無瓜葛。
在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里,“經濟人” 是一個極為關鍵的概念。但需明確的是,這里的 “經濟人” 專門指代資本所有者或資產所有者,和無產階級、勞動階級沒有絲毫關聯。切不可習慣性地將自己代入其中,錯誤地以為哈耶克是在為普通大眾搖旗吶喊,爭取自由權利。
亞當?斯密作為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開山鼻祖,其經濟理論中最負盛名、廣為人知的,當屬 “看不見的手” 和 “經濟人” 的相關論述。斯密在其著作里,先后三次提及 “看不見的手”。而在探討市場機制如何發揮作用時,自然而然地引入了 “經濟人” 的概念。
在《道德情操論》中,斯密曾闡述:“富人不過是從土地產出以及積累的財富中,挑選出最為珍貴且能讓自己愉悅的部分。相較于窮人,他們的實際消費量并沒有顯著增多。盡管富人天生就有利己和貪婪的本性,哪怕只是為了滿足自身的便利,雇傭了數千人,妄圖借由這些人的勞動來滿足自己永無止境、空虛無聊的欲望,但最終他們還是會將經營改良所取得的成果,分發給窮人。他們在無形之手的引領下,如同將土地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時那樣,對生活必需品進行著類似的分配。而且,他們在毫無預見、并非主觀意愿的情況下,推動了社會利益的發展,為人口的繁衍創造了條件。”
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斯密提出:在包含國際貿易在內的市場經濟環境里,“每個人都始終不懈地努力,為自己所能掌控的資本尋找最有利可圖的用途。當然,他們所考慮的并非社會整體利益,而是自身的利益。然而,正是這種對自身利益的追逐,自然而然地 —— 甚至可以說是必然地,引導他們選擇了對社會最為有利的用途” 。
“斯密所構建的關于人的本性以及人與社會相互關系的理念,構成了古典學派觀點的核心基礎。‘homo occonomicns’(即‘經濟人’)這一概念雖然出現得稍晚一些,但其理論根源依舊是斯密的思想。”
“每個人都絞盡腦汁,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本(顯然,這里所說的并非泛指所有人,而是特指資本家),力求讓自己的產品實現最大價值。通常情況下,他們不會同時考慮社會利益,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社會利益產生了多大的促進作用。他們滿心盤算的僅僅是自身利益,但是‘在這種情形下,如同在眾多其他情形一樣,他們受到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支配,朝著一個并非他們本意想要達成的目標努力…… 他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往往比真正出于本意去促進社會利益時,能夠取得更為顯著的效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
若想要深入探究這些理論內容,途徑并非單一。既可以直接研讀斯密的原著,從源頭獲取一手信息;也能夠借助經濟學說史或者政治經濟學學說史中,關于斯密經濟理論的相關介紹來進行了解。此外,黃少安所著的《產權經濟學導論》(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出版)一書中,針對 “經濟人” 假設及其后續的演變歷程,有著詳盡的闡釋,具體說明了追求 “盈利最大化” 的 “經濟人” 假設,是怎樣逐步演變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在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范疇內,所謂的經濟人,就是把人抽象成純粹的自利者,其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完全忽略了人作為社會存在所具備的其他一切重要特征。”
從上述引用的內容不難看出,所謂的 “經濟人”,本質上就是資產所有者 —— 也就是資本家的抽象化身,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無休無止地追求利益最大化。顯而易見,這一假設完全是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社會環境作為基本出發點的。
在今日頭條、公眾號等網絡平臺上,時常能夠看到宣揚哈耶克自由主義思想的文章。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西方社會所標榜的自由,實際上僅僅針對資產擁有者。在私有制社會、資本主導的生產方式之下,以及一切以金錢為衡量標準的社會環境中,所謂的自由僅僅是有產階級的專屬特權。對于無產者,那些僅僅擁有勞動力的勞動者而言,所謂的自由不過是在資本有需求的時候,能夠選擇將自己的勞動力出售給哪位老板,以及以怎樣的價格出售的自由。反觀有產階級,那些富人,在已有妻子的情況下,還能夠肆意尋找情人、小三、小四;而無產階級中的很多人,可能因為貧困,連組建家庭、迎娶妻子都成為奢望,又從何談起自由呢?
《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明確指出:“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勞動僅僅是用來增加已積累勞動的一種手段。而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積累的勞動則是用于擴大、豐富和提升工人生活質量的手段。”“在資產階級社會里,資本具備獨立性和鮮明個性,而從事生產活動的個人卻喪失了獨立性和個性。” 哈耶克的自由主義思想,恰恰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生產方式基礎之上的。
西方經濟學的根基在于產權制度。產權,也就是財產權,其全稱是資產所有權。從字面意思就能理解,這是資產所有者或者資本所有者對自身權利的訴求。基于這樣的產權制度所衍生出來的自由,必然是資產者的自由,這與廣大辛苦打拼的打工人,又能有多少關聯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