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主導世界輿論的時代,“歷史終結”,自由民主似乎成為人類的最高理想,源自康德的“民主和平論”大行其道。但烏克蘭戰爭的爆發,卻徹底打破了自二戰結束以來的歐洲“民主和平”格局。
縱觀戰爭雙方,都是自由民主催生的民主化國家。蘇聯解體后,烏克蘭采用議會制度,俄羅斯也效仿美國模式重構憲法。三權分立的制度設計,資產階級憲法,議會民主,自由選舉,私營企業和媒體,在兩國都廣泛存在。
盡管美國和歐洲輿論總是認定普京獨裁,“統一俄羅斯”的一黨獨大狀態不符合民主標準,但這種判定相當主觀。歷史上,自由民主國家曾多次出現過一黨獨大狀況,俄羅斯不是特例。
二戰后的日本,自民黨曾一黨獨大,韓國也存在類似狀況。臺灣的國民黨更是如此,早在敗退臺灣前的1946憲法方案,早已公布三權分立的美式民主制度,但1949后國民黨長期盤踞臺灣,直到五十年后才有兩黨輪換。
上述案例均出現在亞洲,但即使在歐美亦有眾多案例。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國,智利,阿根廷,都出現過自由選舉催生一黨獨裁的現象。尤其是上世紀20-30年代的歐洲,意大利和德國的議會民主制度逐漸催生法西斯政體,轉而推翻原有憲法,對外擴張,最終引發世界大戰。
由此可見,美國媒體長期指責普京專制,反民主,恐是單方說辭。根據歷史經驗,無法認定俄方的政治系統未采用美式民主原則和選舉標準,著眼于未來,亦無法證明俄方現行體制無法演化出兩黨結構,抑或進一步形成更極端的集權政體形態。
與美方指責相反,俄烏當下的反常政治狀況,極右翼政治理念的廣泛興起,漸漸導致內部沖突不可調和,引爆國際沖突,其實是美式自由民主架構的自然產物。這種常態甚至還會否定以往的“民主和平”論調。那么美國宣揚的自由民主制度,是否的確存在某種內在固有的缺陷?這些缺陷又是否引發了復雜國家構成的內部分歧?最終在烏克蘭和俄羅斯同時刺激極右翼陣營的崛起,導致雙方不可調和,走向戰爭?
為此要分析自由民主制度的理論基礎。以美國憲法為例,簡單概括有幾條核心要素:普遍的人權理念,私有制的主導地位,基于法治原則的自由競爭模式,大規模、多層次的民主選舉,以及復雜的自由市場經濟體系。
進一步概括:自由民主的核心原則大概有兩條:
其一,政府權力有限,不介入私域,并劃定明確的規則底線作為社會保障;
其二,通過普遍化的規則體系,在社會中鼓勵自由競爭,通過最大化的逐利行為實現舒適的個人生活,充分展開基于自由市場優勝劣汰理念的經濟競賽。
以上正是美國整套自由民主制度的核心理念,也是美國長期作為全世界最發達經濟體的制度秘密。
但列奧.施特勞斯曾非常隱晦地指出西方自由社會的價值缺失。在施特勞斯看來,現代世界的起源始自以馬基雅維利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觀念,開啟從天國到人間、從宗教到世俗的價值轉向。此后資產階級的快速興起促成了自由主義觀念的普遍興起,這也正是現代性的第一波浪潮。
然而,自由主義宣揚的價值觀既強調基于個人主義的自由平等觀念,在本質上又試圖抹殺現實生活中的共同體所具有的一切邊界,宣揚最大限度的包容性,由此也必然導致價值判斷的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
當資產階級身處自由社會之中,自由主義抹殺了一切諸神之爭,個人為了實現自我保存和舒適的生活,從此反而失去了價值判斷能力。逐漸地,人們不知好壞,不知對錯,不問是非。
由于自由民主理念難以避免地存在上述價值缺陷,施特勞斯認為,現代世界的內在邏輯必然會逐步展開三次浪潮的權力演化結構,即從馬基雅維利到霍布斯,再到盧梭和馬克思,最后是尼采和海德格爾。而現代性的第三次浪潮,正是意味著對自由民主傳統理念的反動和徹底顛覆,由此催生法西斯主義浪潮。
法西斯主義觀念實際上是源于自由主義的極端形態,在自由競爭過程中,隨著等級制的固化,權力的壟斷效應,最終催生出尼采隱喻的冷酷無情“超人”觀念,徹底顛覆自由主義的普遍化權利觀念,“超人”群體轉而強調階級壟斷和種族斗爭。
因此,法西斯浪潮會極度強調生存競賽和優勝劣汰,把民族國家之間的競爭提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基于法西斯觀念的群體文化則會趨于瘋狂爭奪國際空間和公共資源。
然而,同樣都是源于資產階級的興起和自由主義的觀念,優勝劣汰的邏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觀念體系,在本質上又是跟自由民主和市場經濟的邏輯高度一致。在邏輯上分析,法西斯主義,資產階級催生的專政形態,其實也正是早期的自由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場邏輯演化到極限形態,逐漸催生壟斷和霸權意識之后的產物。
對照自由民主制度與法西斯政體的形態,形式上這兩者仍有很大區別。自由民主理念會強調普遍的人權觀念,為權力競賽畫出明晰的規則和底線,而法西斯主義觀念則干脆否定普遍的人權形態,強調更具差異性的動態敵我識別和價值判斷,甚至通過暴力手段謀求最高霸權。
盡管自由民主理念的宣傳看起來更符合人道主義理念,內在的邏輯仍是基于自由市場和生存競賽。但隨著生存的競賽趨于白熱化,自由主義者的理想范式,那些事先描畫的美麗底線,亦會逐漸被打破。
因此,與自由主義觀念相伴,隨著階級斗爭不斷升級,基于“超人”觀念的社會團體在徹底突破道德的底線之后,基于經濟手段的競賽形式難免也會隨之變形,最終啟動霸權競賽和朝向法西斯主義理念的社會權力轉換。
縱觀二十世紀20-30年代的意大利和德國,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都是先宣揚民主,鼓動左翼平等政治理念,獲得大量選票,通過選舉上臺,此后右轉,獲得大資產階級的支持。始于1919年的魏瑪共和國,本來參照美式民主制定憲法,但希特勒上臺后宣揚德國面臨生存危機,鼓吹右翼復興理念,清洗左翼,廢除魏瑪憲法,控制納粹黨確立法西斯政體,對外擴張,爭奪生存空間,全面動員,發動戰爭。
烏克蘭戰爭爆發后,美國輿論普遍影射普京是希特勒。但關鍵問題在于:無論俄羅斯,或烏克蘭,乃至東歐,冷戰后的整個區域制度重塑,都是按照自由民主模式展開。假如美國所言正確,時隔一個世紀,歷史為何會重演上世紀的荒誕一幕?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從自由民主的內在邏輯來分析,自由選舉加上自由市場的經典模式,在社會中必然會全面加速推進圍繞資產階級意識形態而開展的逐利競賽,由此也必然會加劇階級斗爭和權力競賽。
美國等少數先發國家,資產階級霸權牢不可破,在國際秩序中掌控最高權力,可以有效抑制后發國家,削弱無產階級的世界影響力。此時,后發國家倘若推進美式政治秩序,以市場化和自由民主模式重構社會結構,必然快速加劇兩極分化,導致政治極化現象,造成社會內部的嚴重分裂態勢。
隨著后發國家的新興資產階級快速崛起,無產階級難免受到壓迫,自由主義政治理念會加劇而非緩和階級斗爭。同樣,自由民主的普世制度設計模式,也必然會加劇而非緩和國際斗爭。面對前所未有的內外擠壓,民族國家之間會出現日趨激烈的生存競賽。
在這種內外高壓狀態之下,要實現團結,政治精英階層的決策方向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持續左轉,通過內部的社會主義革命徹底解決階級斗爭問題,要么持續右轉,通過外部的國際斗爭掠奪世界資源,解決內部危機。
然而,無論是今天的俄烏,或上世紀的德意,它們面對的世界形勢,內外格局,都決定了政治精英群體難以持續左轉。于是,政治精英只能在社會革命開始階段強調民主和平等,以便在競爭過程中獲取更多的底層社會群體的支持。
但隨著資產階級霸權競賽的白熱化趨勢,為爭奪手中掌握大量權力和資源的更高層支持者,精英群體最終只能右轉,淡化階級斗爭,以便鞏固手中權力,轉而強調政治共同體的生存危機,鼓吹形形色色的復古敘事和民族復興意識,甚至不惜鼓動極右翼主張,煽動民族仇恨,對外擴張,轉嫁危機。
這些案例足以表明,美國以往宣揚的自由主義社會秩序具有非常隱蔽的傾向性,帶有某種誘導性,很容易鼓勵極右翼崛起。這正是自由民主制度在美麗外表之下所隱含的特殊法西斯基因。這也是列奧.施特勞斯通過字里行間的“微言大義”,表達“迫害與寫作的藝術”,用非常隱晦的方式批評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自由社會的深層原因。
有別于美國社會的高度發達狀況,當后發國家無法擁有世界霸權地位,在轉向自由民主路徑之后,難免快速落入左右為難的政策陷阱,重演德意的困境。德意作為后發國家,都曾在內部大力推動改革,全面推行自由民主制度,但都走向失敗。只是在戰敗后,由英美這些戰勝國從外部強行推進自由民主,才迫使極右翼放棄錯誤路線,從此難以顛覆由外部確立的共識。
雖然英美作為戰勝國改造了德意,自由主義觀念隱含的內在邏輯悖論仍是問題的更深源頭。對現有國際秩序的挑戰者而言,自由民主模式會加劇民族國家共同體內外交錯的生存危機。尤其是第三世界,落后國家,由于資源匱乏,生存艱難,事實上無法確立先發國家標榜的人權和法治底線。
此時,自由市場必然會加速推動趨于白熱化的國際競爭,加劇資產階級之間的霸權競賽,自由民主的制度范式亦會誘導并鼓勵極右翼快速崛起,逐漸加劇階級斗爭,引發更多的國際沖突。
進入二十一世紀,烏克蘭戰爭的殘酷歷程再次驗證了這一點。俄烏雙方,兩種對立的民族復興運動的支持者,都公開聲稱“絕不會在屈辱中生活”。俄烏戰爭的最大啟示,是“民主和平論”沒給世界帶來福音。與事實相左,美國到處推銷自由民主制度,反而加劇了國際沖突。
著眼于未來,日趨先進的科技工具正在到處傳播,尤其是隨著核擴散的趨勢,恐怕誰都難以單方面剿滅對手。然而,形式上的自由民主制度,卻未能有效解決人類社會中隱含的文明沖突和價值分歧,更無法調和廣泛存在的階級斗爭。相反,隨著自由民主觀念的快速擴散,現代性的內在邏輯所催生的極右翼和法西斯浪潮,卻漸漸席卷全球。
從兩次世界大戰,再到烏克蘭戰爭的爆發,悲劇足以說明:美國宣揚的自由民主制度,并非如“民主和平論”所宣揚的,真的是在營造世界和平,反而會不斷加速推動現代世界的法西斯主義浪潮。
徹底拋棄了價值判斷,追求自我保全和舒適生活的自由主義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其深層本質是在一片片歲月靜好和物欲橫流的當下假象中,鼓勵人們“精致利己”,“娛樂至死”,從此不知好壞,再也不問是非對錯。自由民主的虛假神話無法解決深層社會危機,反而驅使現代人類文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