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方向正確,不能堅持容易倒在黎明前夕。
正確方向,堅持下去一定會出現天地寬。
朝鮮戰爭困不困難?
史詩般的困難,但抗美援朝大戰略是正確的,堅持下來,換來蘇聯在工業化的幫助,換來國人從百年屈辱史站立起來,換來幾十年的安穩,換來大國地位,換來從棋子變為棋手。
集體經濟的探索困不困難?
當然困難,需要對過去那種認知進行改造,需要對一部分戰友勸說,一窮二白還遭受歐美的封鎖,又遇到了天災的影響。
那這種方向對不對呢?
農業機械化、科技化和生態化,必須要有集體的土地和團結的人民一起來完成。
可惜有些人說,集體經濟是吃大鍋飯,容易養懶漢,不利于農民工作的積極性。
所以并沒有堅持下來,采取了實用主義,從此集體奮斗到個人拼搏,個人原子化。
土地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各掃門前雪,有時為了一寸田地反目成仇,幸好修了水利,否則爭論更多。后來出去打工,留守兒童出現,很多田地慢慢也就成了荒地。
但對“實用主義”,要明確它的局限性。
改變經濟基礎方向,勢必影響生產關系。
毛主席對此曾說:“單干勢必引起兩極分化,兩年也不要,一年就要分化。”
幾十年過去,形勢發生了巨變,當時的策略是否已完成歷史使命,應該回頭瞧瞧。
貳
“單干”風,從小崗的十八位“勇士”刮起。
但是呢,應該要從“貓抓老鼠”談起。
抓老鼠的“黑貓”和“白貓”,原來稱為“黃貓”與“黑貓”,但偉人的一句話扭轉了輿論稱呼。1976年,毛主席把“黃貓”修改為“白貓”,對身邊的人說:“他這個人是不抓階級斗爭的,歷來不提這個綱。還是‘白貓、黑貓’啊。”
黑與白更突出其存在的對立性。
某人在六十年代就比較認可單干,然后經常用這句“貓抓老鼠”的俗語來說理。
“春天”后,萬里最先推廣了小崗精神。
但不管千里萬里,一定要堅持真理。
我們試著來探討一下小崗的“真理”:
1.去年小崗村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最佳旅游鄉村,雖然國家和各大企業在小崗村投入巨大,但在前幾年才脫貧,在國際上的眾多鄉村中,它有點名不副實,不知道評價的依據是什么?
2.幾千年的單干為什么農民難富起來?有人說地主靠勤勞致富,又說單可以讓農民有極大的積極性,但幾千年單干,農民都有極大的積極性,都很勤勞,按理說應該個個吃飽和致富,可歷史并不是這樣,為什么呢?所以說,后來的單干增產,是離不開前三十年修建的水利工程,還有后來引進的化肥和農藥。
3.推廣小崗精神,本來是為了推廣務實和敢為人先的精神,可慢慢出現很多質疑者,主要對“單”與“干”兩方面的批評。
對“單”字的說法:人類是群居動物,具有社會性,單打獨斗是沒有力量的,需要團結合作,田地分散各自經營不利于機械化發展,形不成規模效應會限制農業進步。
對于“干”字的說法:有人諷刺說它走到了反向,也就是變為“等、靠、要”,等到了沈浩的領導,靠到了春天風氣,要到了各種補貼,光2022年一年,小崗村就獲得35億元的投資。
4.小崗村當年人均四五畝地,按當時全國的農業生產水平,不應該吃不飽飯。所以問題來了,當時吃不飽飯是因為集體經濟造成還是本身就比較懶呢?根據沈浩當年在他的日記所記載:黑社會就在我身邊,當年帶頭按手印的那個人就是,他霸占了集體的財產,我去問他討要,還被他踹了一腳。這二十多年來之所以沒有發展起來,就是因為正氣壓不住邪氣。
5.小崗村的“單干”策略是權宜之計,還是長遠戰略,單干的歷史使命到了哪個階段?要知道,小崗發展很快出現瓶頸,后來沈浩還不得不放下身段跑去大寨學習。
6.對小崗村投入巨大,這對于其他村來說,存在公平性問題。網絡上提出不同聲音,認為無論怎樣挖掘、概括、粉飾、拔高、賦予其榜樣力量,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建議淡化小崗村的典型意義。
7.單干促進了積極性,但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比如各顧各后,社會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精致利己主義的人,還有后來由于遠走他鄉去打工,產生留守兒童,造成不少家庭分崩離析、分化瓦解、分裂斷代。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多事不應該一刀切,小崗村在大力幫忙下在前幾年才脫貧,而那一年周家莊人均純收入高達23710元,靠自己村集體的力量,做到對全社員實行12項福利事業,包括免費供水、免費上學、電費補貼、合作醫療、生活補貼、困難補貼、老人補貼、殘疾人補貼、住房補貼、免費安保服務等。
結合實踐的結果,真理會越辯越明!
應從人民立場出發,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總結歷史經驗,要敢于反思、探索和調整,不要讓社會產生路勁依賴而導致缺乏創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