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北京日報以四個整版發表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70周年特刊”。其中一個重要觀點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兩個結合的典范”,其民主制度是來源于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
該文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具有人民性的突出特點,同時也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突出特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既遵循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基本原理,有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是適應我國獨特國情與歷史文化傳統的政權組織形式。一方面民惟邦本、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滋養了人民至上的政治理念,兼容并包求同存異和合文化函養了協商民主的政治傳統;另一方面,中國自古以來孕育了天下共治、九州共貫、六合同風的大一統傳統。這都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共鳴。
首先,憲法,是由毛主席親自掛帥在政協章程基礎上起草,1954年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也就是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毛主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即第一個結合的產物;第二個結合是2022年黨的20大提出的。是否前者早在1954年 就實現了第二個結合?或第二個結合從2022年潛越到到1954年并凌駕到第一個結合之上?憲法是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在近代出現的政治現象。毛主席親自起草憲法的時候,參閱了美英法等國和蘇聯憲法,還查閱了幾部近代中國憲法,未見涉獵中國典籍從中國傳統文化找根據。“兩個結合的典范”的結論,不符合事實。
其次,文化,思想文化,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化,是有階級性的。馬克思說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統治階級的思想。主流推崇的儒道釋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屬于唯心的封建統治階級的文化,是糟粕。只能批判、否定,不能繼承發展;既不能繼承中創新,也不能發展中繼承。
革命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只能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在新的階級土壤上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它不可能滋長在反動統治階級文化的老跟上,也不能接嫁在反動統治階級文化的枯藤上。中華大地有占統治地位的剝削階級文化,也有被壓抑的勞動人民文化。繼承,只能繼承歷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這才是馬克思主義魂魄所應依附的根脈。
再次,民本思想經典的表述是“民為邦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民為邦本”是統治階級內有識之士提醒統治者“水可載舟也可覆舟”,本質還是強調“社稷亦為民而立”的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觀點。“為政以德”就是相對于小人懷土的君子懷德,就是統治階級的權、勢、術并用,用統治階級的仁義道德麻痹人民。更直接的是“君子懷刑”,用刑罰壓迫人民,鎮壓人民。
第四,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適應我國獨特國情的政權組織形式,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與西方的三權分立根本不同,與蘇聯的蘇維埃也有區別。它的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其人民性的基礎是階級性,是體現工人階級意志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工人階級利益與資產階級利益的調和,也不是工人階級利益與小資產階級利益的綜合。工人階級要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整個社會,在經濟上就是實行公有制,在政治上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即人民民主專政。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由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和和無產階級政權的人民性質決定的;不是“社稷亦為民而立”的古版,也不是西方一切為了人虛偽人性的翻版。
第五,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就是工人階級的價值觀,是以馬克思唯物史觀即階級觀為基礎的價值觀。它主張的是工人階級的價值為核心的勞動人民的價值,不是普世價值,也不是全人類共同價值。它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封建地主階級價值無法共鳴。
第六,中國歷史上天下共治、九州共貫、六合同風的共和主張,都是歷史統治者為為加強中央皇權,在統治階級內部的平衡術;為擴疆掠土麻痹不同民族的權術,與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民族政策不能同日而語。其實,現在民族國家,大都是經過合縱連橫、睦鄰和親、征戰撻伐、分化組合,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逐漸形成的。歷史就是由氏族、部落、民族、國家歷史,走向世界歷史的。各國的文化是由互相吸引、借鑒、包容到融合,其中也不乏矛盾、摩擦和斗爭。
第七,憲法承載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的長期的,任何對它的“修正”,都是不能成立的。
僅此幾點提出商榷,歡迎批評指正。
成文于乙巳年春節假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