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區別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²
一般說來,人民內部的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非對抗性矛盾。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而不能用專政的方法。“專政的制度不適用于人民內部。人民自己不能向自己專政,不能由一部分人民去壓迫另一部分人民。”毛主席說:“馬克思主義者從來就認為無產階級的事業只能依靠人民群眾,共產黨人在勞動人民中間進行工作的時候必須采取民主的說服教育的方法,決不允許采取命令主義態度和強制手段。”又說:“對廣大人民群眾是保護還是鎮壓,是共產黨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根本區別,是無產階級專政同資產階級專政的根本區別。”能不能堅持用民主的方法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對待群眾,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問題,也是根本立場問題。毛主席說: “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又說:對人民內部矛盾“只能說服,不能壓服。壓服的結果總是壓而不服。”能不能堅持用民主的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也是堅持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路線還是搞唯心論形而上學的問題。
毛主席總結了我們黨的豐富的歷史經驗,把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民主方法,即“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概括為“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講詳細一點,就是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從團結的愿望出發,就要一切從無產階級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資產階級或小集團的私利出發,不能為個人或小集團爭高低,論功過。不但要團結和自己意見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還要善于團結那些反對過自己反對錯了并認真改正錯誤的人。
要達到在新的基礎上的團結,必須通過批評和斗爭。在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斗爭中,像我們同修正主義叛徒集團這樣的敵我之間的對抗性矛盾,在任何時候都是少數,而大量的則屬于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人民內部矛盾,雖然有反映主客觀矛盾的屬于認識方面的問題,但是,主要的是關于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斗爭問題。而認識上的矛盾往往也是受階級斗爭制約和影響的。因此,在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時,首先要從政治上思想上分清路線是非,必須抓住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斗爭這個綱。對于人民內部違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一切言行,要旗幟鮮明,堅持原則,敢于斗爭。那種“明知不對,少說為佳”和“是非面前少開口,遇到矛盾繞著走”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只有經過批評或者斗爭,才能分清什么是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政策,什么是反革命的修正主義路線和政策,什么是唯物論的反映論,什么是唯心論的先驗論,這樣,人民內部的團結才能牢固地建立在馬列毛主義的原則基礎上,人民內部的其它矛盾,才能迎刃而解。所謂“少開口”、“繞著走”,只是回避矛盾,掩蓋矛盾,并不能解決矛盾。就是人民內部的反映主客觀矛盾的屬于認識方面的問題,也需要通過批評和斗爭,才能分清是非,提高認識,找出差距,使正確的、先進的一方克服錯誤的、落后的一方,從而使矛盾得到解決。
我們要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必須堅持斗爭哲學。矛盾的斗爭是絕對的不可調和的,但是要正確地解決矛盾,不僅要敢于斗爭而且要善于斗爭。對于群眾中相互之間的某些爭論和分歧,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導:“互相少講別人的缺點、錯誤,別人的缺點、錯誤,讓人家自己講,各自多做自我批評”。有些意見一時統一不起來,應以革命利益為重,“求大同,存小異”。在不損害馬克思主義重大原則的情況下,接受大家可以接受的意見,放棄自己應當放棄的意見,是完全必要的。對同志之間的不同意見,就不應該從個人或小團體的私利出發,爭高低,論功過,泄私憤,圖報復,做那種使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團結和斗爭是辯證的統一。不從團結的愿望出發,一斗勢必把事情斗亂。在人民內部采取“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辦法,是極端錯誤的!采取“說不服就壓,壓不服就抓”的錯誤做法,更是無產階級政黨絕對不能容許的!??!但是,放棄積極的思想斗爭,搞“合二而一”的中庸之道,聽任腐朽庸俗的作風發生,使我們黨和革命團體的某些組織和某些個人在政治上腐化起來,也是極其錯誤的。“自由主義”、“好人主義”是一種腐蝕劑,使團結渙散、關系松懈、工作消極、意見分歧,是一種嚴重的惡劣傾向。
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必須正確地對待犯錯誤的同志。對于在路線斗爭中或多或少犯有錯誤的同志,毛主席總是教導我們要認真地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這個方針,體現了當年我們黨的高度原則性,體現了當年我們黨對犯錯誤同志的負責精神和深切愛護。所謂“懲前毖后”,就是“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使后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所謂“治病救人”,就是“我們揭發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象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為了把人整死。”對于犯錯誤的同志,我們應當抱著滿腔熱情、一看二幫的態度,給他們以檢查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只要他們愿意改正,就要熱情、嚴肅地幫助他們,只要他們略有進步,開始有了一些覺悟,就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繼續給予幫助,歡迎他們放下包袱,振作精神,回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上來。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要同錯誤的東西徹底決裂,犯錯誤的同志,必須打開思想門窗,真心誠意地接受群眾的幫助,嚴于解剖自己,多作自我批評,并認真改正錯誤。“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對于來自群眾的批評耿耿于懷,甚至借機挑動勞動群眾之間的對立情緒,那是完全錯誤的,是反動派才會干的事?。。∥覀兠總€同志都應當正確地對待群眾,正確地對待自己,注意加強革命團結,搞好革命工作。如果在思想上、政治上犯了嚴重錯誤,而又堅持不改,則有可能墮落下去,甚至跌入反革命泥坑,歷史已經證明,這條道路確實是存在的。
“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是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唯一正確的方法。只有按照毛主席所指示的這個方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才能不斷加強革命隊伍的內部團結。毛主席號召我們:“要搞馬克思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這三項基本原則是我們區分正確路線與錯誤路線的標準,也是我們增強革命團結必須遵循的原則。團結問題是一個路線問題。鞏固和加強革命政黨的團結,并且經過革命政黨的團結達到無產階級的團結,這是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重要保證。沒有這樣的團結,就不能把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充分發揮出來;沒有這樣的團結,就不能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任務。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無產階級專政下,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必須采取民主的方法,但是,“這個民主是集中指導下的民主,不是無政府狀態。無政府狀態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在人民內部必須實行民主集中制。沒有民主集中制,就不能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就不能建設社會主義。毛主席說:“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民主屬于上層建筑,屬于政治這個范疇。這就是說,歸根結蒂,它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所以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階級社會中,民主是有階級性的,是為一定階級服務的。歷史上有代替封建制度的資產階級民主,也有代替資產階級民主的無產階級民主。而無產階級的民主和資產階級的民主是根本對立的?。?!列寧曾經把它們作過這樣的比較:資產階級民主是“極少數人享受民主,富人享受民主”,“卻把窮人排斥和推出政治生活之外,使他們不能積極參加民主生活”;而無產階級民主則是“絕大多數人享受民主,對那些剝削和壓迫人民的分子實行強力鎮壓,即把他們排斥于民主之外”。資產階級宣揚所謂“抽象的民主”,“全民的民主”,不過是掩飾資產階級專政的遮羞布,是騙人的東西?。?!
在社會主義國家里,只有充分發揚人民民主,無產階級才能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對一小撮階級敵人實行有效的專政。因此,對我們來說,人民民主的發揚,不是專政的削弱,而是專政的加強。(例如當年我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實行了人類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大民主,而這同時也就是對剝削階級最有效的專政。正是由于億萬群眾在毛主席革命路線領導下運用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武器,才把混進無產階級專政機構內部的一小撮叛徒揭露出來,粉碎了他們當時復辟資本主義的陰謀,進一步鞏固了無產階級專政。)但是,這種民主是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是有領導的民主,是要在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領導下進行。如果沒有這種集中,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就不能戰勝資產階級和一切敵人,革命就不能勝利,歷史就要出現曲折。因此,在人民內部,不可以沒有民主,也不可以沒有集中。同樣地,在人民內部,不可以沒有自由,也不可以沒有紀律。只有充分發揚無產階級民主,才能有正確的集中,沒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確的集中。
由于人們的階級地位不同,世界觀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和實踐經驗不同,在認識過程中必然存在著意見分歧,有正確的意見,也有錯誤的意見,有片面的認識,也有全面的認識,這就需要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經過比較和鑒別,集中正確的意見,形成統一的認識,并在實踐中堅持下去。如果沒有統一的認識,集中制就建立不起來。一定要充分發揚民主,讓群眾講話。另一方面,如果沒有集中,沒有紀律,就沒有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就不能搞好工作,就不能戰勝敵人。毛主席說:“共產黨不但要民主,尤其要集中”,“什么叫集中?首先是要集中正確的意見。在集中正確意見的基礎上,做到統一認識,統一政策,統一計劃,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叫做集中統一。”毛主席還一再教導我們,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沒有紀律,黨就無法率領群眾與軍隊進行勝利的斗爭。因此,要“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教育戰士,教育千部,教育群眾,教育黨員和人民”。“人民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產、進行學習和有秩序地過生活,要求自己的政府、生產的領導者、文化教育機關的領導者發布各種適當的帶強制性行政命令。沒有這種行政命令,社會秩序就無法維持,這是人們的常識所了解的。”一切革命同志都應當堅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人民的團結,維護社會主義的紀律。
民主與集中,自由與紀律,“這些都是一個統一體的兩個矛盾的側面,它們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我們不應當片面地強調某一個側面而否定另一個側面。”歷史證明,片面強調民主和自由,否認集中和紀律,必然導致極端民主化,破壞革命的紀律,搞分散主義、山頭主義;片面強調集中和紀律,否認民主和自由,就會犯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的錯誤。這兩種傾向都是形而上學的!都不利于無產階級專政的鞏固。
民主與集中的關系,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領導和群眾的關系。毛主席指示我們:“要很好地解決上下級關系問題,摘好干部和群眾的關系。”我們黨的各級領導都應該是人民的勤務員。必須密切聯系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有事要同群眾商量,聽取群眾的意見,老老實實做群眾的小學生。毛主席教導我們:“必須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富于自我批評精神,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使領導和人民群眾保持最廣泛的經常的密切的聯系,有助于我們克服官僚主義,防止修正主義。民主與集中的關系還表現在個人和組織、少數和多數、下級和上級、地方和中央、局部和全局的關系上。正確處理這些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局部服從全局。
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和國家機關的組織原則,是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只有堅持民主集中制,才能“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以利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較易于克服困難, 較快地建設我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黨和國家較為鞏固, 較為能夠經受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蘇修叛徒集團在蘇聯也大肆叫嚷什么要“加強黨的領導”、“加強紀律”、“加強集中”等等。其實他們所說的“黨的領導”,就是一小撮法西斯寡頭對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政治控制;所說的“紀律”,就是鎮壓一切不滿于他們這幫寄生蟲統治的人,所說的“集中”,就是把政治、經濟、軍事權力集中到他們手里。一句話,他們打出這些幌子就是為了加強法西斯專政,當時的蘇聯,特務密探橫行霸道,反動法令層出不窮。革命有罪,冤獄遍于國中;反革命有賞,叛徒彈冠相慶。許多革命者和無辜的人被關進集中營和所謂“瘋人院”。蘇修叛徒集團甚至出動坦克和裝甲車,對人民的反抗進行野蠻鎮壓。鐵的事實完全證明了當年蘇修對內實行的是法西斯統治,類似他們這種倒行逆施,是反革命反人民的,只能以徹底失敗而告終?。。。?/p>
在矛盾運動中,兩類矛盾的性質和斗爭形式不是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要正確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就不能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必須在發展變化中,抓住矛盾性質和斗爭形式的轉化,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因勢利導,奪取勝利。
比如說本來是敵我矛盾,如有的歷史反革命分子,在強大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威力面前,經過群眾批斗,深揭其反動本質,狠批其反動思想,他認罪服罪了,向人民投降了,有了這樣的條件,就可以由對抗性的矛盾轉化為非對抗性的矛盾。根據矛盾性質的轉化,我們及時給他摘掉敵人的帽子,給予公民的權利。這樣用事實給階級敵人指出了由壞人變好人的出路,有利于分化瓦解敵人的營壘;本來是人民內部矛盾,如有的黨員干部,由于抗拒思想改造,在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影響下,蛻化變質,成了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新生的資產階級分子,由非對抗性矛盾轉化為對抗性矛盾。我們必須根據矛盾性質的轉化,在這類新的資產階級分子產生出來或正在產生的時候就能及時的識別他們,揭露他們,對他們進行堅決的斗爭。否則,繼續讓他們掛著黨員和干部的招牌,蒙蔽群眾,為非作歹,一定會給革命事業造成嚴重的危害。
在轉化問題上還要看到,有些矛盾,它的性質并沒有變化,在一定條件下,斗爭的形式變化了,也要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矛盾的性質和斗爭形式的轉化,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在這里,條件是重要的,沒有一定條件就不會轉化。矛盾的性質和斗爭形式的轉化,有符合人民利益的有利的轉化,也有危害革命事業的不利的轉化。我們要依據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轉化的規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創造或控制條件,使矛盾的性質和斗爭的形式向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轉化,防止向不利于革命的方向轉化,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并盡可能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不斷壯大革命力量,分化瓦解敵人營壘,奪取革命勝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