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列寧同志所說“到居民的一切階級中去”,我們就不應當對于學生群體有所忽視,而是也要從中培養后備力量,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組建起無產階級先鋒隊來帶領學生群體,使他們從自發走向自覺,有了先鋒隊這樣的中堅力量,才能讓設想平穩落地。
目錄:
(一)引言
(二)理論分析
(三)路線應用
現代東亞學生面臨的壓迫非常沉重,盡管“勞動強度”不及工人,花在應試教育上的時間,異化帶來的思想負擔和工人階級是有得一拼的。
這催生出怎樣的意識呢?據筆者身邊所了解到的,大部分學生明白自己“很累”,感覺到了沉重的壓迫,產生了這樣一種自發的反抗意識。
但是,反動的上層建筑正在禁錮這種思想,讓他們原地打轉甚至倒退。舊社會把反動的思想灌輸給他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永遠有人比你更苦更累”、“都是為了你好”,仿佛資產階級是無產者的“貴人”,階級同胞卻是必須互相殺戮,踐踏在腳下的敵人一般。
更糟糕的是,為他們灌輸這些思想的人常是至親師長,自己就對這些說辭深信不疑。而學生面對這些灌輸,至多就失業、學歷貶值等社會現象提出疑問,沒有辦法成體系地把他們徹底批爛批臭。于是只能徘徊于絕望的深淵,陷入自我懷疑,甚至被折磨得發瘋,毀在精神科。
毫無疑問,作為無產階級后備軍,學生們根本上最需要的是無產階級先鋒隊。但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正確解釋世界有助于正確改造世界。對剝削與壓迫真正建立起理性認識,才能挽救破碎的心靈,才能看清敵人。
而目前理論存在嚴重缺位。盡管論述學生運動局限性的文章不在少數,也有文章揭露反動教育路線對學生的馴化,但是都把重心放在上層建筑上,經濟基礎方面理論薄弱,留下個大坑,只有大多學生沒法讀的《資本論》原著能稍微兜底。這使學生并不知道自己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處于何種地位。
也許秉持一種實用主義論調,這不算什么大問題,因為最終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學生不可能作為主力消滅資本主義。那么既然我們不寄希望于學生發動自覺的革命運動,這個問題自然就可以無限期空在那里不去解答,等到學生長大變成無產者便不用管它了。
大概也就是這個原因,似乎一直沒人去做這項理論工作,筆者覺得這是件很奇怪的事。但是它帶來的危害正如前文所述:盡管不影響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廣大學生真是遭老罪了!
“我感覺我受到了壓迫,但他們說先苦后甜,到底什么才是真的?不知道!”
學生階級并不僅僅是脫產階級,更是尚未成熟的的無產階級。筆者認為,我們既然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就不能對學生的思想困境視而不見。把馬列毛主義理論在時間上向前延伸,提供堅實理論基礎,對將來的無產階級進行灌輸,同時揭露當前的無產階級曾經在學校受到的剝削壓迫,對于革命事業是有意義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