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社會中是不可能存在真正的自由愛情。兩個物質社會中不同階級地位的人,他們大概率一輩子都不會有什么交集,更不要說有什么“新鮮感”。人的任何精神需求,實際都是他物質需求的反映,并且這個范圍還受到他所處物質環境的限制。永遠的風花雪月對資、無產者來說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資本主義要將一切都變作商品售賣,將愛情綁定上各種各樣的事物,仿佛沒有這些就不能擁有愛情,而只要買了這些商品,就能證明自己的愛情,將精神的愛情,變成了物質上的買賣,因而在資本主義社會就難以真正的愛情,而充滿了物欲橫流的資本交易。
愛情是資產階級文藝作品中始終為主旋律的神圣幻想,是小資狂熱分子琢磨不透的復雜幻影,是底層貧窮的無產階級奮斗一生的車、房、彩禮。
暫且不談愛情有什么抽象的定義,幾乎在所有生活中具體的自由戀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愛情的早期是那樣的新鮮美好、令人激動向往、如此的你儂我儂。那之后呢,當新鮮感的外衣退卻之后,便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來攻擊著剛剛結合的愛情。最終導致愛情關系的破裂或者婚姻的名存實亡甚至由愛生恨。難道說愛情真的就如此短暫嗎?
我們資產階級的學者十分善于從生物的化學角度來片面的分析。這些學者研究出人體在激情之愛中會有什么愛情激素,例如多巴胺、荷爾蒙、內分太等等。而這些激素分泌最多也就只能維持兩個月,之后愛情自然也就退卻了。于是拿這些片面的學術研究來為自己性濫交的放縱糜爛生活背書。部分的小資文藝青年或許也能認識到愛情似乎不僅僅只在于短暫的新鮮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似乎也是一種浪漫。于是便有一些文藝的說法“當新鮮感褪去只是愛情的開始”、“新鮮感不是和不同的人做同樣的事而是和同樣的人做不同的事。”
而辯證唯物主義講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斷的運動發展變化著,沒有什么事物是可以靜止或者永恒。于是再次刺激一下對愛情抱有永恒幻想的小資青年,愛情的新鮮感是一定會褪去的。不僅僅是愛情,童年、青春哪個不美好呢?事物必定在不斷的運動發展。那么愛情的新鮮激情褪去就消失了嗎?其實并沒有。愛情只是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著。最一般的愛情往往伴隨著子女的生育而繼續發展著,子女的出生難道不同樣是一種幸福快樂嗎?
是誰在阻礙愛情進一步的發展呢?當愛情經過短暫的浪漫便會落在資本主義下殘酷的剝削中。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活中各種雞毛蒜皮都會迎來無盡的爭吵,撫養子女、看病、做飯所有的吃穿住行的問題都是因為沒錢,其本質是私有制下資產階級剝奪著社會的剩余勞動,繁重的勞動剝削極度消耗著新生的愛情。
全球資本主義已經高度發展至最高形態,物完全統治著人,錢已經成為統治一切的主宰。兩性本應該由相互愛慕開始的愛情變成了對于雙方經濟條件的權衡利弊。狡猾的資產階級將生產過剩危機轉嫁給房子,房子是必要的生活資料又不得不與婚姻綁定,以及生育撫養子女的高昂費用。無產階級越發的貧窮尤其在結婚率、生育率上顯露出來,于是表面上性別矛盾男女對立越發的尖銳,這背后實質上是階級矛盾越來越深刻的結果。
愛情本應該由兩性作為朋友的愛慕開始,自然結合成為愛情,進一步生育子女并繼續發展著。如今的愛情被資本主義所異化,即使出現短暫的不受現實壓迫的愛情,當其進一步發展也必定會遭受資本主義的摧殘,所以顯現出似乎愛情非常短暫的假象。愛情的退步被資本主義統治的扭曲畸形的性關系所補充。因此愛情的矛盾本質是階級斗爭,要解放愛情就要由社會主義革命徹底鏟除資本主義制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