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講,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那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呢?
就是要堅持兩個主體:一個是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一個是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
為什么社會主義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什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堅持公有制主體呢?
因為只有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才能體現社會主義“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本質要求,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消滅剝削,首先就是消滅占有資產的剝削者,消除人們在資產所有的差別,從而消除剝削制度賴以生存的基礎。從勞動者的角度看,消滅剝削者,就是體現勞動者當家做主的權利,而消滅剝削制度的基礎,正是為了體現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基本要求。因此,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質,就是為了確立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就是為按勞分配的實現創造條件。
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企業,沒有人格化的資產者,不存在個體產權要求,這不是公有制企業的缺陷,恰恰相反,正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優點所在。因此,堅持公有制的主體,是堅持按勞分配主體的必要前提和客觀條件。
為什么社會主義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呢?
這是因為社會主義雖然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但卻沒有實現生活消費的公共所有。在以家庭生活為基礎的勞動者在勞動投入方面具有個體性質、生活消費的個體性,決定了勞動投入的個體性。因此,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的結合,它是通過勞動者的工本生產方式實現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而生產資料則成為勞動者滿足其利益需要一一消費需要的物質手段。因此,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而勞動者是以工為本,他們的行為方式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不斷形成新的價值,從而滿足不斷發展的消費需要,滿足個人的和公共的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個體性質的勞動投入要與公共所有的生產資料相結合,形成現實的生產力,必須通過按勞分配使兩者結合起來。按勞分配的實質,就是通過記工方式,把每個勞動者在集體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不同形式、不同數量的具體勞動轉化為同一的、形成集體產品的企業必要勞動,并通過消費品或消費價值的按勞分配,來體現勞動者由于投入勞動量的差別而形成的不同利益要求的差別,從而使勞動者能夠多勞多得,使企業能夠形成滿足生產發展需要的勞動狀態。
因此,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形成現實有競爭力的生產方式,就必須真正實現按勞分配,就必須要在體現以生活個體性為基礎的勞動者的利益要求同時能形成滿足形成滿足社會需求的商品生產的勞動狀態。也就是說,按勞分配的實現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必要步驟和方式。
當我們說到社會主義所有制是,一定是與按勞分配相結合的所有制;反過來,當我們說到按勞分配時,也必然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企業為前提的按勞分配。因為只有實現公有制,才能消滅人格化的資產者,讓勞動者唯一的生產主體,從而才有可能體現勞動者按勞分配的基本要求。
但是,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我們首先必須明白按勞分配的權利屬性。如果連按勞分配的權利屬性都沒有弄清,討論按勞分配的其它問題是沒有意義的。什么叫按勞分配?按勞分配,顧名思義,它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是勞動者的權利要求的體現,這種權利就是勞動所有權。因此,對于按勞分配,我們必須知道它的三個基本前提:
第一,勞動者,勞動所有者是按勞分配的主體,只有在勞動者真正成為生產主體的條件下,才有可能談得上按勞分配;
第二,按勞分配是屬于勞動者的權利要求,是勞動所有者的利益要求,性質上屬于勞動所有權--是勞動者憑借投入的生產勞動量取得生產成果的權利。其核心是“誰勞動誰所有”或“誰勞動誰受益”,與產權的基本法則是相對立的一種權利。
第三,只有在建立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制度條件下,按勞分配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按勞分配屬于勞動所有權,是勞動所有者在分配上的權利要求的具體體現,也可以稱作勞動分配權。勞動所有權在生產過程中表現為兩個方面,除了在分配上“按勞分配”的要求之外,還有管理上的要求,這就是“勞動者當家作主”的權利要求。從這里我們看到,按勞分配作為一種權利,它性質上屬于勞動所有權,是與資產所有權相對應的一種權利要求。因此,我們只有弄清楚勞動所有權的內涵,只有探討了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制度的條件下,按勞分配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的。
為什么我們不討論勞動所有權呢?
自從國有企業引用農村經濟改革經驗失敗之后,我們就把目光瞄準了很具活力的資本主義股份制模式上。許多人都把現代企業制度理解為股份制企業制度。因此,近幾年來,人們都在熱烈地討論產權問題。從所有權到終極所有權和法人財產權;從產權到物權、債權、股權;從國有產權到中央產權、地方產權及產權市場、產權流動、產權交易等等,我們始終都只是在產權的范圍內左沖右突。
什么是產權?產權就是財產的權利。就資本主義財產的權利而言,就是誰占有生產資料,誰就有權瓜分剩余價值。說到底,就是一種剝削權利。這正是我黨和我國人民經過幾十年革命所要消滅的東西,正是社會主義所要反對、所要消滅的東西。我們有什么必要去討論它、強調它、體現它呢?
如果說的是社會主義財產的權利,那么,國有資產的全民所有制表明每個勞動者都是權利平等的資產所有者,正因為權利人人平等,所謂的資產所有權除了說明每個勞動者都可以和其它勞動者聯合起來,在保值的前提下利用公有資產、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之外,在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又有什么必要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清呢?
誰都知道這樣的常識:社會主義要實現按勞分配,要讓勞動者當家作主。按勞分配是什么權利?是勞動所有權,是勞動所有權在分配方面的權利;勞動者當家作主是什么權利?是勞動所有權,是勞動所有權在管理方面的權利。社會主義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勞動者雖然都具有了資產所有者的身份,但是,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本身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消除了產權存在的基礎。因此,在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所謂的資產所有權已經沒有意義。相反,由于生活消費的個體性的存在,社會主義勞動者在消費需要和勞動投入方面存在著差別,因此,在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勞動所有權,而不是資產所有權。為什么我們不討論勞動所有權而要討論資產所有權呢?
蘇聯模式所以會失敗,公有制經濟所以缺乏活力,主要是因為蘇聯模式只是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而沒有實現按勞分配,沒有體現勞動者的勞動所有權,其實并沒有多少復雜的原因。由于工資是直接的貨幣量,是預定的收入形式,實際上它不可能成為按勞分配的合理形式。也就是說,建立工資制的蘇聯模式實際上沒有實現按勞分配。由于工資制割斷了勞動者與公有制企業的血肉聯系,不實現按勞分配的公有制經濟只是沒有充足動力的經濟,沒有健全有效機制的經濟,這種經濟缺乏活力是很自然的。因此,從根本上說,社會主義所以會在世界范圍內遭受嚴重挫折,基本原因是沒有建立按勞分配制度,沒有建立體現勞動所有權企業制度,沒有全面體現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基本要求。
我們知道,“國有國營”“官辦官管”是按照“誰所有誰管理”或“誰所有誰經營”的原則建立的,是體現資產所有權的管理體制;而“職工拿工資,盈虧國家負”的分配體制是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建立的,是體現資產所有權的分配體制。也就是說,原有的國營企業制度本來就是典型的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體現資產所有權的企業體制。從十月革命以來的100多年的社會主義實踐已經充分說明了體現資產所有權的企業體制不能體現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不能使公有制企業正常發展。但是,在今天的改革中,我們仍在討論產權,并進行著用新的產權制度取代原有的產權制度。這種以錯糾錯的做法,能使國有企業走出困境嗎?
腳站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土地上,而頭卻鉆在資產所有權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套子里,無論怎樣努力,都不可能走出資產所有權的誤區!
一個有14億人口的國家,存在著龐大的市場需求,卻出現了嚴重的有效需要不足的狀態;
一個有14億人口的國家,每人消費1元,就形成了14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卻出現了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事實足以說明,我們建立市場經濟的方向發生了重大偏差。
為什么我們建立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不從勞動者的利益要求出發呢?為什么不進行勞動思路的改革呢?14億人口,8、9億勞動者,如果我們建立了滿足勞動者利益要求的經濟體制,怎么可能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如果我們采用了以勞動者為主體的、滿足勞動者利益要求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服務于14億人的生活消費水平不斷的提高的目標,怎么可能會出現經濟過剩的經濟危機?
勞動者的權利,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者的權利要求,是勞動所有權;資產者的權利要求才是資產所有權。為什么消滅了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國家還要整天討論產權呢?
為什么我們不討論勞動者的權利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而卻去討論產權,要去強化產權體制?要去謀劃產權改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