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的產生及其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地位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里指出資產階級的產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同時,分析了無產階級的產生、發展和成熟的過程,闡明了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地位,指出了無產階級--資本主義的掘墓人,共產主義創造者的偉大歷史使命。無產階級即現代工人階級,作為資產階級的掘墓人,它與資產階級同時產生,并隨著資產階級的發展而發展起來。 《宣言》指出:“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還指出:“資產階級即資本愈發展,無產階級即現代工人階級也在同一程度上跟著發展”。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雖然是同時產生和同時發展起來的,但是,他們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是根本不同的。《宣言》深刻地論述了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產階級一無所有,靠出賣勞動力維持生活,只有他們能夠為資本家創造剩余價值時,才能找到工作。因此,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成了資本家的奴隸,勞動力變成了商品。而且,這種商品也要“受到競爭方面的一切變化的影響,受到市場方面的一切波動的影響”。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由于受互相之間的競爭和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工人找到工作的機會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在經濟危機時期,工廠紛紛倒閉,工人大批失業,因而工人的生活,就更加沒有保障。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對勞動日益感到厭惡,毫無積極性。這是由于:第一,機器的推廣和分工的發展,工人在工廠中變成了機器的單純的附屬品,只是從事極其單調的極容易學會的操作。因而花在工人身上的費用就日益降低,幾乎只限于維持工人生活和延續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這就是《宣言》上說的“勞動”即勞動力的價格是同它的“生產費用”相等的。但是,由于失業的存在等原因,資本家總是付給低于勞動力價值的工資,甚至降低到這種純生理上的最低界限以下,加重對工人的剝削。第二,由于機器的推廣和分工的發展,資本家進一步采取延長勞動時間和加速機器運轉,提高勞動強度等辦法,增加勞動量,殘酷地剝削工人。
工人在資本家的工廠里被組織成產業軍,他們不僅是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國家的奴隸,而且每日每時都受廠主、監工的奴役;由于工業的發展,男工受到女工和童工的排擠; 他們不僅本身受到資本家的剝削,而且家屬和子女也受到資本家的剝削,他們不僅受廠主資本家的剝削,還要受到房東、店主、當鋪老板等資本家的剝削。
總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工人除了出賣勞動力而外,其他一無所有。并且,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工人階級愈來愈貧困化。正如《宣言》 指出的“這種專制制度愈是公開地把發財致富宣布為自己的最終目的,它就愈是可鄙、可恨和可惡”。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由于資產階級自由競爭的加劇,許多中間等級的下層,即小資產階級,他們中間有的因經不起大資本家的競爭;有的因手藝落后而弄得紛紛破產,經常被拋到無產階級隊伍中來,使無產階級隊伍不斷補充和擴大。《宣言》指出:“無產階級的隊伍就是這樣從居民的所有階級中得到補充的。”
無產階級的發展和成熟過程
《宣言》指出,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從它存在的那一天就開始了,而這個斗爭是經歷了從“自在階級” 到“自為階級”的不同發展階段的。
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無產階級還沒有真正覺悟起來,只是進行一些自發的斗爭。無產階級在這個階段,它的斗爭范圍,還只是個別的、局部的工人反對直接剝削他們的個別資本家,在斗爭形式上,不僅是攻擊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而且還攻擊生產工具本身,搗毀機器,燒毀工廠;斗爭的目的也是不明確的,力圖恢復封建制度下的手工業工人的地位。無產階級在這個階段,還分散在全國各地,被自相競爭所分裂,尚未自覺地聯合起來進行獨立的政治斗爭,只是跟隨資產階級參加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他不是同自己的敵人資產階級作斗爭,而是同自己的敵人的敵人封建勢力作斗爭。革命的領導權是掌握在資產階級手里,因而所取得的每一個勝利,都是資產階級的勝利,勝利的果實被資產階級所篡奪。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不僅人數增加了,而且階級覺悟也提高了,發展到“自為階級”的階段。這個階段,由于機器的推廣,使勞動差別縮小了,工人工資基本上降低到同樣的水平,因而無產階級的利益和生活狀況日益趨向一致;由于機器的改良,技術的革新,使工人受到排擠,造成工人大批失業;由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又使工資不斷降低,生活日益貧困化。在這個階段,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由個別工人和個別資本家之間的沖突,而發展成為兩個階級之間的斗爭。無產階級為了共同的利益,開始成立反對資產階級的同盟,聯合起來,以保衛自己的利益,有些地方甚至轉變為武裝起義。這個階段,無產階級不僅限于經濟斗爭而是發展為政治斗爭,特別是由于大工業的發展所造成的交通日益發達的情況下,更便于工人的相互聯系,因而,把許多性質相同的地方性的斗爭匯合成全國性的斗爭,反對資產階級和他們的統治,為奪取政權而進行斗爭,即《宣言》指出的“一切階級斗爭都是政治斗爭”。
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中,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政黨,這是無產階級由“自在階級”發展成為“自為階級”,從自發斗爭發展到自覺斗爭的重要標志,是無產階級取得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
無產階級組成自己的政黨,是經過一個發展過程的。最初工人同資本家進行斗爭時,是自發和分散的,特別是工人內部的相互競爭,使無產階級聯合受到影響,阻礙了自己政黨的建立。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不斷加深,斗爭日益尖銳,無產階級要求建立自己的政黨,領導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雖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過程中,經過多次反復的斗爭,受過挫折和破壞,但是這種無產階級政黨組織在斗爭中鍛造得日益強大和鞏固,并提高了斗爭的水平。英國工人階級從18世紀末開始的限制工作日為10小時的斗爭,終于在1847年6月迫使資產階級在法律上承認10小時勞動日的法令,就是一個例證,這是英國無產階級利用資產階級內部土地貴族和工廠主之間的暫時分裂而取得的一個政治上勝利。
《宣言》指出:“舊社會內部的沖突在許多方面都促進了無產階級的發展”,特別是促進了無產階級在政治上的成熟,這是階級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
首先,“資產階級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對自身的武器給予了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在發展過程中,開始同封建貴族,后來又同阻礙工業進步的一部分資產階級基至不得不同外國資產階級作斗爭。在這些斗爭中,資產階級不得不求助于無產階級,這樣,就把無產階級卷進了政治運動,無產階級受到了教育和鍛煉,學到了對敵斗爭經驗,增長了階級斗爭知識,提高了政治思想覺悟。
其次,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及工業的進步,使統治階級中間的某些階層,如中小資產階級頻于破產,被拋到無產階級隊伍中來。這些人原來受到教育,有文化科學知識,對于無產階級在政治上的成熟和發展,也起到啟蒙和進步的作用。
最后,在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發展到決戰時期,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分裂日趨尖銳化,這時,資產階級內部一小部分思想家,背叛了原來的階級,歸附到無產階級方面來,這對于促進無產階級在政治上的成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參加了偉大的革命斗爭和科學實驗,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觀,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總結了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斗爭的經驗,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創立了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用以武裝無產階級的思想,指導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從而使無產階級由“自在階級”發展為“自為階級”。
關于無產階級的發展和成熟的過程,毛主席在《實踐論》中作了精辟的概括和闡述。毛主席說:“無產階級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認識,在其實踐的初期--破壞機器和自發斗爭時期,他們還只在感性認識的階段,只認識資本主義各個現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聯系。這時,他們還是一個所謂‘自在的階級’。但是到了他們實踐的第二個時期--有意識有組織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的時期,由于實踐,由于長期斗爭的經驗,經過馬克思、恩格斯用科學的方法把這種種經驗總結起來,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用以教育無產階級,這樣就使無產階級理解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理解了社會階級的剝削關系,理解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任務,這時他們就變成了一個‘自為的階級’。”
無產階級的特點及其偉大歷史使命
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階級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其余的階級都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而日趨沒落和滅亡,無產階級卻是大工業本身的產物”。無產階級與大工業的經濟形式相聯系,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是最先進,最有發展前途的階級。毛主席說:“無產階級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個階級。是思想上、政治上、力量上最強大的一個革命階級”。而“中間等級”即小資產階級則不同,他們是與舊的經濟形式相聯系,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們是小私有者,在同資產階級斗爭中,極力維護小私有者地位。從這方面來說,他們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僅如此,他們還力圖恢復中世紀工業中的手工業經濟和農業中的宗法經濟,把歷史車輪拉向倒退,在這個意義上,《宣言》說他們甚至是反動的;另一方面,他們又有革命性,因為他們經受不住資本主義的競爭和迫害而日趨破產,不斷加入無產階級隊伍,因而他們在政治上是革命的,成為無產階級的同盟軍。毛主席對小資產階級的地位和作用曾在《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一文中作了科學的分析,并且指出:“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 流氓無產階級是舊社會最下層中的消極腐化部分,他們有時也卷入革命運動中來,但由于他們的生活狀況,容易被敵人利用去干反動勾當。對流氓無產階級,毛主席指出:“這一批人很能勇敢奮斗,但有破壞性,如引導得法,可以變成一種革命力量。”
《宣言》指出,無產階級不僅是最先進的、最有發展前途的階級,而且還是革命最堅決,最徹底的階級。因為“舊社會的生活條件在無產階級的生活條件中已經被消滅了。”就是說,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處于一無所有的地位,他們沒有任何的私有財產,沒有在私有財產基礎上的那種資產階級的家庭關系,也沒有資產階級的私有觀念和階級偏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法律、道德、宗教等上層建筑都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無產階級的這種社會地位在資本主義的各個國家中都是大同小異的。所以,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沒有任何東西要加以保護的,只有徹底砸碎舊世界,才能翻身得解放!這就決定了無產階級最富有革命的堅決性和革命的徹底性,決定了無產階級能夠團結和領導一切被壓迫和被剝削的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推翻資本主義建立社會主義并向共產主義前進的偉大斗爭。
因此,無產階級革命同過去的一切階級革命不同。過去的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在取得政權以后,總是使整個社會為他們少數剝削者發財致富服務,并以此來鞏固其統治地位。而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以后,并不是革命的結束,而是面臨著更艱巨更復雜的革命任務。無產階級只有徹底消滅資本主義和一切剝削制度,徹底消滅階級,才能完全解放生產力,才能獲得無產階級自己的最后解放。因此,無產階級沒有什么需要保護的,他們必須徹底摧毀維護生產資料私有制的一切。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最下層,它是最受剝削最受壓迫的階級,“如果不炸毀構成官方社會的整個上層,就不能抬起頭來,挺起胸來。”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就代表了絕大多數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廣大勞動人民所擁護。 這是同過去的少數剝削者為他們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不同,正如《宣言》所說的:“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無產階級不僅要在一個國家的范圍內,而且要在全世界范圍內,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并最終消滅階級,實現共產主義。《宣言》指出:“如果不就內容而就形式來說,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首先是一國范圍內的斗爭。每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當然首先應該打倒本國的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革命就其內容來說,即在本質上,是國際性質的,它要打破民族界限,進行世界革命;但就其形式來說,無產階級革命首先是在一個國家范圍內,打倒本國的資產階級。因此,各國無產階級必須堅持國際主義,互相支持,共同戰斗。只有這樣,才能推翻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全人類的最后解放。
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雖然有時表現為隱蔽的形式,但發展到一定程度,矛盾激化了,就必然爆發革命,無產階級就要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宣言》指出: “現存社會內部或多或少隱蔽著的國內戰爭,直到這個戰爭轉變為公開的革命,無產階級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而建立自己的統治。”1871年馬克思又總結了巴黎公社的經驗,提出:“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說明暴力革命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必由之路,無產階級只有堅持這條道路,才能實現其消滅資本主義,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并最終走向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的偉大歷史使命。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科學地闡明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作用,找到了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革命力量,從而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建立在科學基礎上,劃清了科學社會主義同空想社會主義的界限。列寧指出:“馬克思學說中的主要的一點,就是闡明了無產階級這個社會主義社會創造者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作用。”
《宣言》對無產階級偉大歷史使命的分析,已經包括著無產階級領導權的思想。列寧在同第二國際和俄國的機會主義斗爭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明確地提出并解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強調指出無產階級應當而且能夠成為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領導者。并且制定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革命路線和政策。毛主席進一步論述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闡明了無產階級在中國革命中的領導作用。毛主席早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曾指出:“工業無產階級人數雖不多,卻是中國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做了革命運動的領導力量。”由于毛主席始終堅持無產階級的革命領導權,并且同各種機會主義進行了堅決斗爭,使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