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關于國際共運興衰之理論研究

收藏(0 評論() 字體: / /
在市場環境中,集體的農民比單干的農民有更強的交易談判地位,并且能夠抗衡權貴資本官商勾結對農民利益的侵犯。

  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和壯大

  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為反抗已占據社會政治經濟統治地位,且早已聯合起來的國際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和勞苦大眾的剝削壓迫,在馬克思、恩格斯等領導下,國際工人運動在英、法、德等國工人運動興起發展的基礎上,開始聯合起來迅猛發展。以1847年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成立為標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式登上歷史舞臺。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科學,指引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豆伯a黨宣言》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戰斗口號,將解放全人類作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指明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豆伯a黨宣言》莊嚴宣告: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此后,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迅速發展壯大,一浪高過一浪,展現出其蓬勃的生命力。1848年歐洲大革命風起云涌,氣勢磅礴,無產階級革命擴展到世界范圍。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雖然失敗,但她開啟了無產階級徹底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奪取政權的先河。國際共運歷經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第三國際,不僅工人運動此起彼伏,不斷高漲,而且極大地推動了未工業化落后國家的民主革命,尤其是被帝國主義侵略、壓迫國家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各主要工業國將世界瓜分完畢,便開啟了帝國主義及其戰爭的時代。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及其內部矛盾空前尖銳,也因此為新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列寧領導的經過長期革命斗爭鍛煉的俄共(布爾什維克),正確地把握住這個歷史時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資產階級二月革命后,成功地進行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蘇維埃政權,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東方的突破,開創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新紀元,也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民族解放運動。尤其對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主席所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從此,中國人民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引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然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列寧、斯大林領導的蘇聯,人民當家作主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短短數年就迅速實現了工業現代化和農業集體化,赫然蒸蒸日上的世界強國。其制度優勢與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普遍蕭條形成鮮明對照。不僅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積累了戰勝德意日法西斯的強大物質力量,而且成為世界革命的燈塔和策源地,推動了中國等東方民族的覺醒和民主革命。形成新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高潮。

  尤其二次世界大戰,英勇的蘇聯紅軍在蘇共和斯大林領導下,浴血鏖戰,橫掃歐亞,成為戰勝法西斯的中流砥柱;其他各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游擊隊和人民,也奮起抗戰,儼然反法西斯戰線之重要力量。總之,二戰中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戰爭把人類從德日意法西斯鐵蹄下拯救了出來!也解放了眾多國家民族,極大地壯大了人民力量,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和人民民主革命,社會主義也從蘇聯一國發展為戰后十幾個國家的強大社會主義陣營。

  緊接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大決戰(人民解放戰爭),在二戰后四年取得了完全勝利。舊中國帝國主義、官僚買辦和封建地主階級被徹底推翻,工農等人民大眾在共產黨領導下當家作主。新中國的建立使社會主義陣營橫跨歐亞大陸,其總人口也占到全世界近一半,超過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而極大地改變了東西方力量對比,社會主義陣營空前強大!

  新中國成立第二年,美帝悍然發動侵朝戰爭,將戰火燒至中朝邊境,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保家衛國出兵抗美援朝,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將美軍等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并迫使其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姑涝膭倮蚱屏嗣儡姴豢蓱饎俚纳裨?,對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和全世界無產階級及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的解放斗爭是極大的鼓舞!之后越南人民的抗法戰爭、古巴人民反對美帝及其走狗的民族民主革命也取得了勝利,社會主義陣營更加擴大。廣大亞、非、拉國家反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風起云涌,勢不可擋。從此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與帝國主義和國際資本主義的斗爭中占了上風。用毛主席的話就是:東風壓倒西風

  到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國防發展迅速,蘇聯于1957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又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實現宇宙空間遨游。全世界無產階級和民族民主革命也成燎原之勢,社會主義陣營已對西方資本主義形成壓倒優勢。社會主義徹底戰勝資本主義,似乎已指日可待,為期不遠!

  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由盛而衰,先于國際資本主義失敗

  正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對國際資本主義呈壓倒優勢,形勢一片大好之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卻發生了重大分歧。先是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秘密報告,全盤否定斯大林,在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引起強烈反響和激烈爭論。

  社會主義陣營內部一些矛盾開始暴露出來,蘇共及多數東歐國家都普遍出現“修正主義”思潮,質疑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制度。中、蘇兩黨的論戰導致國家關系的嚴重對立,乃至出現激烈的邊境武裝沖突,及雙方軍事力量大規模對峙,幾乎釀成全面戰爭。團結一致的強大社會主義陣營不復存在而趨于分裂瓦解。各自的國家利益取代了共同的思想信仰。盡管越南在中國、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全力支持下于1975年戰勝美帝及其支持的南越傀儡實現了國家統一。但僅三、四年越南就為實現其大印度支那夢想公然入侵同樣是共產黨領導的柬埔寨,并激起同中國的邊境戰爭。

  在各社會主義國家內部也都暴露出政治上缺乏民主,民意監督機制缺位則必生腐敗和新的特權階層。以及經濟發展失衡,民用產品落后短缺,工農業產品剪刀差過大,及農業發展嚴重滯后等問題。這種種政治經濟問題引發民眾不滿。這又導致各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激烈爭論和路線斗爭。

  思想意識方面,對共產主義理論的堅定信仰開始動搖瓦解,漸漸傾向西方,在經濟方面更偏重于解決短缺而不管什么方法。于是各社會主義國家都先后出現了經濟改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靠攏、過渡,并因此產生兩種體制環境變換帶來的損公肥私機會。由于這些經濟改革理論指導上的缺乏,均被美國為其自己的利益以“新自由主義”“休克療法”等似是而非的理論誤導。

  對共產主義理論信仰的徹底背棄,導致蘇聯不僅從東歐全面撤軍,而且將其經濟改革完全交由昔日的敵人——美國來設計主導。于是美國等國際資本完全控制了蘇聯金融,并以其“休克療法”“新自由主義”迅速完成了蘇聯龐大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改革,表面上每個蘇聯公民都得到了一份股份,但已完全操控蘇聯金融市場的美國等國際資本頻頻制造金融波動,很快將蘇聯人民幾十年社會主義積累的巨額財富(約28萬億美元)洗劫一空。美元與蘇聯盧布的比值也因此由1: 3變為1:50000。曾經強大富裕的蘇聯帝國一貧如洗,實力被美帝經濟戰摧毀。

  強大的蘇聯是由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維系的精神力量凝聚在一起的,隨著這個堅強無比的精神凝聚力的瓦解,她也必然會解體。隨著1991年8月24日蘇聯共產黨解散,1991年12月26日蘇聯終于分裂解體。蘇聯的解體標志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重大失敗。蘇聯解體后東歐各國也相繼改變了其政治經濟制度,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的組成部分。

  而在中國,隨著1976年毛、周、朱三位偉人去世及之后的政治動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仰也早已動搖瓦解。凡是蘇聯黨內出現的問題中國黨內也一樣不少,特權階層及其腐敗狀況和人民群眾的不滿,及政治民主的缺乏,這些并不比蘇聯遜色。但是在經濟改革中,中國卻并未采取不切實際的“休克療法”,雖然也是摸石頭過河,黑貓白貓,但還是根據工農業產品剪刀差和基層生產組織責任落實等問題而進行了針對性改革,因此最初的經濟改革取得了成功。工農業都出現了較強勁增長,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在向市場經濟靠攏的改革中出現了雙軌制損公肥私機會,“官倒”等腐敗現象大量出現,引起群眾強烈不滿。終于在1989年爆發反官倒、要民主的大規模群眾抗議運動。此后,民權民意以“維穩”之名不斷被壓縮。毛主席在文革中倡導的“四大自由”(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等民主監督精神也因此蕩然無存。憲法規定的民主權利有些已名存實亡,民意及其監督功能由此日漸缺失,腐敗也因此越發嚴重。乃至權勢者竟可公然以改革之名大規模侵吞國有資產。并形成持續的大規模資本外逃。

  缺失了民意監督制約機制的改革開放,必然是以腐敗的方式進行的“改革開放”!民眾不僅無力阻止社會公產被權勢者私分掠奪的“改革”,更無力阻止美、日等國在深度滲透基礎上勾結我買辦權奸出賣掠奪我重大國家利益的“開放”。美西方經大規模滲透在我政府要害部門及學術教研機構形成新的買辦權奸勢力且日益強勢,竟可堂而皇之操控我金融、財政和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及其政策,以持續十年緊縮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破壞性地“擠干泡沫”,把中國人民各項福利(教育、醫療、住房等)及各種資產價格壓至最低,以利外資大規模進入坐底,并以最低價格大肆兼并我國企,生生將原本滿足內需為主的我國民經濟體系變成依附美西方市場的買辦化殖民地依附型經濟。出口帶來的外匯儲備(在美國已對中國徹底暴露出其敵意后)也要大部購買美國債,以此極端損害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的方式支持美元霸權。

  中國的改革開放從此變質,三十年來,中國工人以其刻苦耐勞堅韌勤奮為全世界生產,儼然“世界工廠”。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科學家也取得了長足的科技進步,在許多領域已趕上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但中國卻未能保住與此相稱的經濟利益,至今仍是個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2020年5月28日記者會,李克強總理:“有6億人每月收入也就1000元。”)此乃何故?長期大規模財富流失使然!法紀廢弛的市場經濟終究是一場災難,中國市場經濟的實質,就是非法收入(權勢者侵吞的巨額國有資產及國際資本在買辦權奸配合下輕松掠奪的巨額財富)占了絕大部分,并且全都外流。30年來,財富流失規模約達二十萬億美元。不僅流失了可用于投資的資金(從儲蓄≡投資,變為:(儲蓄—資本外逃金額)≡投資),其產生的通脹因素,既大增成本又嚴重抑制需求,徹底封殺了中國社會利潤空間,企業生存困難大量倒閉。大大降低了經濟發展速度(從百分之十幾到百分之二、三),不僅造成前所未有的資源錯配巨大浪費,也使我們面臨通脹與失業并存,金融和宏觀經濟風險空前巨大的嚴重局面。并給年輕人造成巨大生活壓力,使其結不起婚,生不起孩子。

  美西方對中國的深度滲透,不僅是金融、財政和經管部門,以實施其金融經濟戰;在醫藥衛生、疾病防控、農業等領域,其滲透時間更長,也更兇險。以轉基因農業/食品和病毒、疫苗為武器的生物戰,加上金融經濟戰的組合交叉攻擊,既摧毀了中國年輕人的結婚生育意愿,也摧毀了其生育能力。現中國平均一個育齡婦女只能生出1個孩子,面臨種族滅絕前景。顯然,中國走上了一條不可持續,來日無多的發展道路。

  蘇聯的失敗是亡黨亡國,而中國既亡黨也亡國,失敗是其質變蛻化,乃至將亡種族,亡未來。蘇聯亡黨亡國和中國蛻化變質來日無多,標志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已先于國際資本主義失敗。雖然還有朝鮮、古巴等堅持其卓有成效的社會主義道路,但因國家太小而難以影響國際共運大局。

  三.國際共產主義先于國際資本主義失敗的理論原因

  曾攪動天下,摧枯拉朽,氣勢磅礴之國際共運,在其對國際資本主義據有壓倒優勢之時,竟好景不長,先于國際資本主義而失敗??芍^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此其何故?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眾多原因中,必有那共性、必然性的根本原因,起著影響全局的主導作用。

  在所有社會主義國家中,普遍存在著政治上缺乏民主,乃至國家缺少民意監督制約機制,并因此而產生腐敗和特權階層。經濟上發展失衡,民用產品落后短缺,工農業產品剪刀差過大,及農業發展嚴重滯后等問題。這種種政治經濟問題引發民眾不滿。并都發生了向市場經濟靠攏的經濟改革。正是這些共性的問題中蘊含著必然性。偶然不過是必然的個別表現。由普遍性所體現的必然性,一定是居于思想意識指導地位的錯誤,即思想理論上的錯誤。下面我們就來探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先于國際資本主義失敗的理論原因。

  馬克思經典理論最根本的錯誤就是在勞動價值論等量勞動相交換的錯誤基礎上說明剩余價值。勞動價值論不是馬克思的發明,而是他繼承了古典經濟學斯密、李嘉圖的這個錯誤理論。在資本論,馬克思從使用價值入手,對其價值理論又給出了符合勞動價值論的分析。

  馬克思對價值理論的發展是有杰出貢獻的,這個貢獻就是他的價值形態(價值表現形式)分析,這些分析揭示了貨幣的本質,及貨幣理論和價值理論之間的關系。雖然馬克思是在勞動價值論的錯誤基礎上分析價值表現,但杰出的辯證分析才能使他的價值表現理論為貨幣理論奠定了基礎。貨幣及價值表現理論是統一宏觀和微觀經濟學的結合點,馬克思在此關鍵領域開創了出色的辯證分析方式。他是這一重要理論領域的開山鼻祖。但由于其辯證法對使用價值的分析不徹底,他未能區分使用價值的物質形式和其社會內容,從而未能發現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錯誤。

  (1)使用價值內容和形式的混淆,使馬克思認為“使用價值還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擔負物。”

  馬克思最初對使用價值及其物質形式還是有一定區分的,在《資本論》一開頭,馬克思寫道:“一種物品的效用,使它成為一個使用價值。”【注1】“它們的物質屬性,總的說來,不過在使它們有用,從而使它們成為使用價值的時侯,方才叫我們考慮。”【注2】

  但馬克思對價值表現形式的研究,是與其敘述順序相反,是從價值表現的完成形態(貨幣形態)——金,開始的,但貨幣金不像貨幣銅,銅明顯還有其它具體使用價值,而在金的物質材料上淹沒了使用價值和其物質形式的區別,于是隨著從貨幣(金)→一般等價物→擴大等價物→個別等價物的推論,使用價值和其物質形式的區別就消失了。這種混同影響到馬克思對一般等價形態、擴大等價形態和個別等價形態的分析論述,在《資本論》關于價值表現的第一章第三節里,所有的等價形態(不管是一般的,還是個別的)都是以自身的使用價值以及和它沒有區別的物質形體去表現相對價值。于是馬克思認為“使用價值還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擔負物。”【注3】

  在價值形態的完成形式——貨幣形態上,貨幣是以自身特有的物質材料去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為商品界提供價值表現);同時又是以其一般的使用價值(一般財富的代表)的身份去充當這個角色;如果沒有一般的使用價值這個身份,任何商品即使其自身的物質材料再怎么適合作為貨幣,也難以擔當貨幣這個角色。貨幣特殊的使用價值,是由其一般使用價值的社會地位生出。

  歷史上有不少商品曾充當過貨幣角色,如:牛、羊、各種糧食、貝殼、布匹、等等,它們的自身物質形式并不適合作為貨幣。但因其都曾是一般的使用價值物(馬克思稱之為一般等價物),具有可與任何商品交換的一般通用性,因此充當過貨幣。

  而自身物質適合作為貨幣的商品,如:金、銀、銅,也并非成為商品伊始就是貨幣,而是在有了交換的一般通用性(一般使用價值物的性質)后才成為貨幣。如:金作為商品,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歷史,但作為貨幣卻只有3000多年。

  關于貨幣金和貨幣銅的演變,我在《價值論》中有如下論述:“某商品一但充當了一般等價物的角色,它就有了一種全新的社會用途,即作為直接的交換價值物充當交換媒介從而表現其它一切商品的相對價值;這種新用途便和它的舊用途發生分裂,如果它自身的物質屬性適合新的用途,它就可長久停留在一般等價物的寶座上;反之則被排擠出去。最后,金屬銅由于其廣泛的用途以及相對于需求來說的緊缺性,便具有了可交換的一般通用性【注4】,所以它很自然地占據了一般等價物的寶座。這個新的社會用途要求它必須有質的均等性,可分割性,以使其每一個可除部分都代表相同比例的交換價值;此外,還要耐磨損(適于流通);而銅恰好具有這些特點,于是就有了銅貨幣。它的不同使用價值的分裂使其對相關物質屬性的要求也發生分裂,作為貨幣的銅不必再做成具體銅器具的模樣。但最初的銅貨幣還保留著銅鏟或銅刀的形狀,例如我國的刀幣和布幣。它說明真正的銅刀和銅布(鏟)由于使用的廣泛和緊缺,便具有可交換的一般通用性,成為還帶有具體用途的一般等價物,經過歷史演變才發展為失去原具體用途的刀幣和布幣。作為貨幣的銅已經不同于作為一般等價物的銅刀和銅鏟,貨幣銅(包括刀幣和布幣)既是以自身的物體也是以其既一般又特殊的使用價值身份作為一切商品共同的交換價值。銅的一部分貨幣職能最后逐漸由銀和金取代,那是因為金和銀的物質屬性也很適于作為價值表現的材料,因此便也相繼成為貨幣——最一般又最特殊的使用價值;又由于它們比銅更厲害的稀少性決定了其更昂貴的交換價值,因此比銅更適合于大額的商品交易,具有絕不亞于銅的可交換的一般通用性(可替代性),最后便在大宗的商品交易領域排擠了銅貨幣?,F在在貨幣金這里,它是以自身的物質材料表現商品界的交換價值,而且這種特殊用途本身就是它具體的使用價值,它又是一般的使用價值,因為它是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是萬能的使用價值。它是一般使用價值唯一的具體代表物,除此之外,作為具體物,它再沒有其它用處,因此它又是最特殊的使用價值。可見它是以既特殊又一般的使用價值的身份及其以這個特殊身份相適合的物質材料去充當這個角色的。從本質上來說,金和貨幣銅完全一樣,但在銅貨幣上還可看出和貨幣物體不同的其它使用價值的影子,因為銅除了當作貨幣外還有很多其它用途。但貨幣金的其它實際用途(首飾、器具等),由于金屬金完美的可替代性和相對于社會需求的緊缺狀態使有具體用途的金器有著昂貴的交換價值,仍然具有近似社會直接的準交換價值物的地位,其具體的使用價值則被認為是由于它貨幣材料的性質生出。在金的物質材料上淹沒了使用價值和其物質材料的區別,于是隨著從貨幣→一般等價物→擴大等價物→個別等價物的推論,使用價值和其物質形式的混淆就最后完成了。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它使馬克思沒能從使用價值中抽象出它真實的社會屬性,從而使他的一系列重要論點建筑在錯誤的基礎上。”【注5】

  可見,成熟的貨幣形態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一般的使用價值(一般等價物,確切地說應是一般價值物)。其二自身的物質形式適合去表現其它商品的價值。僅有后一項條件——以自身的物體去表現其它商品,只是兩個必要條件之一因而不是充分條件。根據邏輯推理原理,前件是后件的充分必要條件,后件也才是前件的充分必要條件,從后件往前件回推才是可以成立的。因此,僅根據貨幣形態的一個必要條件:表現其它商品的物質形式,往回推理,從貨幣→一般等價物→擴大等價物→個別等價物,于是,使用價值和其物質形態就被當成同一個東西。這顯然是錯誤的。因此導致了馬克思“使用價值還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擔負物”的錯誤論斷。

  那么,如果使用價值不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擔負物,那這二者究竟是個什么關系?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人們需要的是使用價值,交換的目的也正是為了換得它;所以,一商品的交換價值正是對立商品的使用價值。

  見下面示意圖: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簡單關系

  可見,商品就是對其所有者的交換價值和對他人的使用價值這樣一個兩重物,其交換價值正是對立商品的使用價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同樣都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其區別只是由于其對象不同。因此,并非如馬克思所說“使用價值還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擔負物。”商品的自然存在形式才是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物質擔負物。

  商品之間的交換關系,不是商品之間的關系,而是商品主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互相對立的商品,也不是商品在互相對立,而是其主人在互相對立。商品不能自己相交換,相使用;離開人,也無所謂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對立商品,對立的交換者而言,才是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只要我們分析的視野不僅看到互相對立的商品,而且看到在互相對立的商品后的人,我們就會一目了然看清商品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之間的簡單關系。

  馬克思商品價值形態分析的缺點,就是商品之間的交換關系或對立關系,看成是商品之間的關系,而忽略了其與互相對立的交換的關系。

  (2)由于將使用價值當作物質形式,使馬克思未能從對其分析中抽象出一般的使用價值。結果抽象出來的社會內容就只勞動,因此必然是承襲勞動價值論,其剩余價值理論只能建立在勞動價值論等量勞動相交換的理論基礎上。

  如果馬克思將使用價值當作商品的社會內容(如他在《資本論》一開頭所說 “一種物品的效用,使它成為一個使用價值。”),則根據其辯證分析方法,從各種不同的具體使用價值(具體效用)中應該抽象出一般的使用價值(一般效用——能滿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一般性質)。(《資本論》等馬克思的著作中,始終未出現“一般的使用價值”“使用價值一般”等概念,這不符合他的辯證法,有具體就一定會有它的對極——一般。)

  因馬克思將商品的使用價值認作其物質形式,結果從對其分析中抽象出來的(不同于其自然物體的)社會內容,就只能是勞動了。如此對勞動價值論的肯定在當時是必然的,當時經濟學就發展到那個水平,(雖然德國人赫爾曼.戈森在十九世紀中葉提出著名的“戈森定律”,即效用遞減規律和邊際效用相等規律(邊際效用相等規律,已經是一般效用的概念),但在《資本論》第一卷成書的年代“戈森定律”還不太為人所知,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后才出現“邊際革命”。)因此,在當時經濟學尚對使用價值的社會屬性缺乏更多研究的時候,即使馬克思能夠區分使用價值的物質形式與其社會內容,他離正確解決價值理論仍有一段路要走。這是時代的局限,智者千慮也有一失,馬克思是人不是神,盡管他是罕見的天才,也難以超越歷史賦予他的局限性。

  由于馬克思承襲了勞動價值論,所以其剩余價值理論只能建立在勞動價值論等量勞動相交換的理論基礎上,而不能違背這個理論基礎。

  (3)根據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剩余價值理論,即使在“公平”的等價交換條件下,資本家也無償占有(剝削)了工人階級的勞動成果。所以徹底廢除雇傭勞動制度,才能使工人階級擺脫剝削壓迫。這就把所有私營企業主全都推到資產階級邊去了。徹底否定私營企業。

  勞動價值論之錯,錯在其從商品的代價方面(負面的價值)理解并定義商品價值,其理論依據是長期的經驗觀測和數據記錄,表明商品長期的價格變化和工資代表的勞動量變化的一致性;但這只是在工場手工業時期能夠成立,到了大工業時代,利潤率的平均化趨勢(等量資本帶來等量利潤)徹底顛覆了勞動價值論,與商品價格長期變動基本一致的不再是工資表示的勞動,而是資本。于是又出現了其它生產要素(資本、技術等)也和勞動共同決定商品價值的觀點。這些價值理論與勞動價值論的共同之處都是從“成本”和“耗費”的負效用角度來理解商品價值。

  從價值表現形式來說,一商品的交換價值正是對立商品的使用價值。從商品社會等一的價值尺度來說,商品的交換價值其實就是社會標準的一般使用價值。(楊芳洲《價值論》對此有詳盡的論述。)

  是人們追逐利益的行為使商品的交換價值(社會標準的使用價值)和取得商品的代價(負的社會效用)保持著大約一致的比例。而作為交換價值波動中心的所謂內在“價值”,其實就是人們對得到商品所付代價的一個社會平均水平的定義,它的內容在工場手工業時代主要是工資體現的與商品價格有一致比例的勞動,而在大工業以后則是獲得平均利潤的資本。

  勞動價值論的錯誤,使馬克思一些重要論點建筑在錯誤的基礎上。如剩余價值理論,此學說原本就與勞動價值論相矛盾,(既然是等量勞動相交換,何來剩余價值?)但馬克思堅持要在勞動價值論等量勞動相交換的基礎上說明剩余價值。于是馬克思提出勞動二重性學說(具體勞動產生使用價值,抽象勞動產生價值)及以此為基礎的勞動力商品學說,用將勞動力“商品”和其使用價值——勞動相區別的方法來解決剩余價值和等量勞動相交換的矛盾。勞動力是馬克思把商品的存在形式和其使用價值相區別的唯一“商品”。但這實際上并未能解決問題。

  商品之所以被人購買,是因為它具有買主所需要的使用價值,因商品體和其使用價值不能分離,為得到商品永遠的使用價值才買斷商品的所有權。如要購買商品僅僅一個時期的使用價值,那是對商品的租借,是買商品暫時性的使用權。馬克思寫道:“這種關系的繼續,還要求勞動力的所有者只按一定的時間來出賣勞動力;因為要一次賣盡,賣絕了,那就等于出賣自己,讓自己從自由人變為奴隸,從一個商品所有者變為一個商品。所以,當作一個人,他必須能不斷把他的勞動力,當作他所有的財產,當作他所有的商品來處理。要能做到這樣,他就只能暫時,在一定時限之內,讓買者去支配它,消費它,而不在讓渡勞動力的時候,放棄他對勞動力的所有權。”【注6】可見,馬克思并不認為雇傭工人的資本家買斷了勞動力的所有權,而只是買了這個“商品”“暫時,在一定時限之內”的使用權——即一定時期的使用價值。而勞動力一定時期的使用價值除了在一定時期中去為買主勞動還能是什么呢?馬克思的勞動力商品學說既認為工人出賣給資本家的是勞動力“商品”;又不認為這個勞動力“商品”被“一次賣盡,賣絕了”,而僅僅是這個“商品”一定時期的使用權(即勞動力一定時期的使用價值——勞動)被工人出賣了。自相矛盾的論點只有后一個能夠成立,工人出賣給資本家的還是勞動。等量勞動相交換和剩余價值理論上的矛盾其實并未解決。

  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認為:即使在“公平”的等價交換條件下,資本家也無償占有(剝削)了工人階級的勞動成果。(所以徹底廢除雇傭勞動制度,推翻資產階級,才能使工人階級擺脫剝削壓迫獲得解放。)這就把所有私營企業主全都推到資產階級邊去了。徹底否定了私營企業

  我們這個世界確實廣泛存在著剝削,尤其今天中國人民正在遭受規模空前的殘酷剝削。但我們所見到的剝削,卻并非由于正常的等價交換造成,而都是利用權勢、暴力、欺詐等手段巧取豪奪(包括勒索、賄賂、收買控制對方管理者、誘騙、操縱市場、壟斷、制造經濟波動)。并且剝削并非只局限于雇傭關系,如:國際經濟關系中,美國對全世界的剝削。又如:法紀混亂的國度,權貴、官僚買辦對全社會(并非只是工人)的剝削。正是這兩種剝削,構成當今我國人民遭受經濟剝削的最大根源和最主要部分。

  除了公然的掠奪,一切對財富和勞動的剝削,都是以看得見的手限制看不見的手(由等價原則維系的自動調節機制)的作用范圍,人為制造剝削他人的獲利機會,因此,都不是正常的等價交換,雇傭勞動關系中的剝削也是如此。剝削與等價交換非此即彼,等價交換的剝削是不存在的,是剝削就不是等價交換,是等價交換就不是剝削。

  在雇傭關系中真正剝削壓迫工人的是有政治勢力(或許還有與之勾結的黑惡勢力)背景的權勢老板,這種剝削經常是赤裸裸的,殘酷的,根本談不上等量勞動相交換。

  對雇傭關系中屬于正常的等價交換以剝削而論,不僅牽強,而且美化了剝削。(在當今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險惡世道,公平無欺的等價交換已經是太美好的事情了。)

  經典社會主義理論對私營企業的徹底否定,使蘇聯、中國等幾乎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曾努力消滅私人工商業而代之以全面公有制。在中國,一般私人民族工商業雇八個人以上就算資本主義剝削,中國對民族資本的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采取了遠比蘇聯溫和的贖買方式——公私合營,因而未造成社會動蕩,在工商業領域成功地從新民主主義平穩過渡到社會主義。

  馬克思(等量勞動相交換仍存在剝削)的剩余價值學說,以及剩余價值在整個資產階級中分配的理論,將工人階級與私營企業主的矛盾看成不可調和的絕對斗爭關系。因此無疑導致了階級斗爭的擴大化,也徹底否定了私營企業繼續存在的歷史價值。但是經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實踐(包括世界無產階級的斗爭),私營企業盡管存在種種問題,但其并未完全喪失歷史合理性,它仍然普遍存在,對解決就業和支撐經濟起著重要作用。工人階級和私人企業主,除了有斗爭和對立的一面,也并未完全失去其同一性(老板不下去,企業關門工人也會失業),私人企業中員工和雇主還將繼續共存,他們之間的階級斗爭不是無限的。

  因此,真正危害社會的是壟斷資本和權勢資本。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政治上打倒和經濟上沒收的帝國主義和官僚買辦資本就是這樣的邪惡資本。對一般私人資本應該是限制(防止其以財力支配社會,)、利用、規范、管理的問題,而不可能將其徹底消滅。(只要嚴肅法紀,防止私人資本壟斷行業、傳媒,防止其操控政治公共事務,就能使私人資本有益無害。

  人類社會發展諸多問題需要靠增長財富(經濟增長)來解決,而僅靠政府創業經營發展經濟,要受政府財力、物力、人力、領導力諸多限制,政府養天下如讓天下人養天下,況政府財力物力也是取之于天下。因此,鼓勵天下人積極創業乃發展經濟第一要務,況民營(私營)創業經營不需政府投入而自擔風險,還能為政府貢獻稅收。只要政府維系嚴肅公平的法制環境和秩序,堵住一切靠歪門邪道損害社會的發財之路,使人們只能通過等價交換,為社會提供有益的使用價值來獲取自己的經濟利益,私營(民營)企業就能對經濟發展起極大的積極作用。因此,無論公有還是私有,國企還是民營,都應鼓勵發展。有些公共領域是不適合私人資本經營的,但沒有一個領域是國有形式的社會資本不應進入的。成為原則的應是國民經濟的利益得失和發展需要的考慮,而不是所有制形式。

  民營老板也并非都唯利是圖,其中一些愛國企業家為國家民族所做貢獻巨大,堪稱民族英雄也當之無愧。如當今撐起國家科技革命大旗的任正非等,又如民國時為抗戰作出巨大貢獻的盧作孚、陳嘉庚,晚清助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胡雪巖。這些愛國企業家因有其所掌控的企業力量方能大展宏圖建功于國家民族。如無這些自己掌握的公司商號,他們則很難有用武之地。(假如他們都在國企,憑其性格人格,很難在官場脫穎而出作到老總,就是當了老總也長不了。)民營企業可為真正德才兼備的愛國者提供實現理想的舞臺。

 ?。☉撝赋龅氖牵ど痰怯浀拿駹I企業中有些是改頭換面的官僚或權貴資本,其中有不少是流失的原國有資產。真正的民營資本應該是沒有官僚權勢及外國勢力背景的民營企業。)

  (4)勞動價值論的錯誤使馬克思不可能正確理解商品之間的相對價值表現,于是在幾乎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中都出現了一些普遍性的問題。

  其一缺乏市場自動調節機制效率的交換難以平衡協調,總是存在制約全局的嚴重短板和浪費(尤其農業發展嚴重滯后)。

  勞動價值論的錯誤使馬克思不可能正確理解商品之間的相對價值表現,以致于他甚至幻想沒有貨幣的勞動證書式的交換和全社會總勞動時間的直接分配,也因此導致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完全排斥了市場機制的調節效率。后雖經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國家資本主義的實踐,仍繼續維持商品交換和貨幣。但排除市場自動調節機制效率的交換難以平衡協調,不僅總是存在制約全局的嚴重短板和浪費,而且必定有揮之不去的黑市陰影作為補充(對規律的壓制總是會使其以各種形式頑強而扭曲地表現出來)。

  最突出的就是農業,因農產品皆基礎產品,其價格低廉可使生產低成本,物價低水平。于是為獲得大量廉價農產品,計劃經濟就使工農業剪刀差不斷擴大,農業生產嚴重滯后。

  (應該指出的是,在當代中國農業完全的市場環境中,凡是堅持了集體經濟的農村,幾乎全都是最富裕的農村,農民都過上了好日子??梢姼魃鐣髁x國家在計劃經濟年代農業出現的問題,主要是排斥市場調節機制效率造成的工農業產品剪刀差等不平衡,及集體組織內部責任制問題,而非農業集體化的問題。實踐證明,農業集體經濟更適合市場環境。)

  其二由于經典理論不能區分商品的物質形式和其使用價值,導致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計劃分不清不同使用價值內容(效用)種類相對變化的長期穩定性,及其具體產品形式的社會需求及其生產短期內迅速變化的區別。乃至計劃總和需求脫節。

  由于經典理論不能區分商品的物質形式和其使用價值,導致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計劃總是把使用價值的具體形式和其社會內容混為一談,分不清(社會欲望決定的)使用價值內容(效用)種類(如:滿足吃、喝、穿、住、行、等欲望大類的食物、飲料、衣服、住房、交通工具等)之間相對變化的長期穩定性,及其具體產品形式的社會需求及其生產短期內迅速變化的區別。因而也不可能明白:國民經濟計劃越是粗線條就越精確(符合社會欲望內容種類的變化規律),而越是過細地將計劃落實到具體產品就越荒謬。(一切生產都是具體物的生產,是具體物的具體規格和型號的生產,同類產品具有較大的可替代性,相關的產品往往有互補性。在市場環境中,各種具體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有新產品冒出來,有的產品很快就被淘汰(甚至還未問世)。因此市場對社會具體生產的調節和分配有著自然的合理性。而排斥市場調節作用的計劃經濟,除了在基本物資極度缺乏的特殊時期,總是顯得計劃和需求脫節,“計劃趕不上變化”。十幾個社會主義國家概莫能外。)

  計劃經濟更適合于戰爭。因為戰時的社會生產幾乎都是國家訂貨的物生產。而在和平時期,具體產品的生產只有隨時適應市場變化,才不致總是生產過時的淘汰產品。

 ?。罘贾蕖秲r值論》第二章第六節第一部分<對具體欲望和效用的抽象分類>對此有較祥盡論述【注7】)

  (5)社會主義國家由于實行計劃經濟使政府控制著社會關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產、流通、分配傳媒因此很難落實人民民主。

  任何民主制度都是社會自身有力量能夠制衡上層強權的產物。這種社會自身的力量既體現為社會自身(非政府)的組織程度和傳媒的非壟斷,也體現為社會成員的公民意識和民主要求。然而所有這些條件,在計劃經濟時代都不具備。在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社會的聯系就基本上都變成了受黨和政府控制的聯系,黨和政府是這一切社會關系的中樞和管理者,傳媒業更是如此。各種社會關系多為縱向而缺乏橫向聯系。因此社會普遍缺乏民權民意的監督制約機制,也因此難以抑制不斷生產的官僚主義、特權階層和腐敗。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存在這個問題。

  執政黨和人民的關系終于顛倒了,不是人民選擇黨員為其公仆,而是公仆選擇人民中誰可以進入執政黨。官僚主義因此而發展,執政黨的理想主義之魂也逐漸消散。

  在中國,毛澤東主席敏銳地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這有悖于民主革命落實人民主權的初衷。于是思考再三,決定發動民眾以大民主的方式向黨權“造反”(并不僅限于基層),用民意制約官僚主義滋生的腐敗,然后由民意完成基層甚至中高層整黨清黨;隔七、八年再來一次,通過民意與黨權的不斷對立,不斷地實現黨權與民意重新統一。這種以民意純潔黨組織,自下而上開門整黨的思路,的確是一個創舉,也說明毛澤東是唯一一個掌權后不忘民權的真正人民領袖。

  但由于權力的來源依然在上面,民眾無民權要求且陷于分裂內斗,遂成上層權力斗爭的附屬品犧牲品,文革最終演變為一場混亂而歸于失敗。可見,文革不是一個可以簡單肯定或簡單否定的問題,若簡單予以否定,它何以能發生并持續十年之久?若簡單肯定,則為何它又失敗了呢?它看似毛澤東個人意志的偶然性產物,但其實質乃是黨權和民權的歷史性沖突,既不能拋開黨權也不能無視民權,卻要使黨權永遠能代表民權民意,與其達成統一的一種理想化實踐。因文革失敗,人民的民主權利逐漸被徹底剝奪,無民意制約的黨權腐敗蛻變從此再無阻力。乃至鄧小平自以為可流芳百世的經濟改革僅15年就完全蛻化變質。走上了買辦化殖民地依附型發展道路。

 ?。ㄠ嚬鋵崨]整明白,市場并非萬能,其資源配置功能是有前提條件的。市場經濟商品交換有一最基本前提,即嚴肅公平的法制環境。并非有益于社會之正道才可掙錢,造假幣、坑蒙拐騙、賣國、破壞生態環境、販毒、貪污賄賂、搶劫、偷盜、假冒偽劣等歪門邪道也能發財。唯以法制手段有效堵住一切靠損害社會謀利之途,社會成員才能在其謀利動機驅使下,通過市場“看不見的手”,以等價交換方式增進社會利益。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才是有效的。而維系市場經濟的嚴肅法紀環境,除了必須的法律制度,還須有國家政治體制保障的民權民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否則司法也會腐敗,而法紀廢弛的市場經濟就是一場災難。正是鄧公35年前對民權的嚴厲打壓,破壞了國家的民意監督制約機制,也毀了其市場經濟得以維系的前提。)

  四.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巨大歷史貢獻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窮國。領土主權日漸淪喪,財富源源外流。中國人民飽受帝國主義列強及腐朽的官僚買辦和封建地主階級剝削壓迫,各種社會矛盾空前尖銳。富于反抗精神的中國人民曾以各種方式進行斗爭,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歷經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各種斗爭都失敗了。辛亥革命雖推翻了滿清,建立了民國,但并未改變中國社會的性質,中國人民依然深受帝國主義、官僚買辦階級、封建地主階級三座大山壓迫。中華民族迫切需要一場翻天覆地的徹底革命!為此必須發動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工農群眾造反!

  毛主席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馬克思主義就是喚醒千千萬萬工農群眾造反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剝削壓迫的人民起義嘗試過各種思想武器以凝聚人心,(黃巾)五斗米教,(北宋)等貴賤均貧富的理想,直到太平天國拜上帝會。從未有如馬列主義能將中國人民如此廣泛而緊密的團結組織起來,形成如此堅強的核心與改天換地的強大力量。盡管中國人民的敵人聯合起來的力量空前強大,中國人民的思想武器——馬列主義也空前強大。這倒不是由于其正確無比,而是因為人們認為其正確無比。她最能凝聚人心,統一信仰,以至共產黨領導的斗爭始終沒有出現歷次農民起義都曾出現過的大規模的公開分裂和自相殘殺(如漢朝赤眉綠林起義,隋末人民起義,元末農民起義,太平天國等)。

  由于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錯誤,其指導下的無產階級革命在發達國家始終未能成功,倒是在落后的俄國和更落后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究其原因,俄國和中國革命的勝利,還不是將馬克思經典理論付諸實踐的社會主義革命,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旗幟的民主革命取得了勝利。(俄國十月革命帶有很大的民主革命色彩,中國革命則完全是民主革命。)實踐證明,馬克思共產主義的美好理想更適于作為揭竿而起的大旗,凝聚一切反抗舊制度壓迫的力量,她在這方面所起的歷史作用,遠大于將其經典理論付諸實行取得的成果。

  由于民主革命時期還談不到實踐社會主義,加之毛澤東創造性地將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使之符合中國國情,馬克思經典理論的錯誤就不僅對中國民主革命無關大礙,反而因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之崇高美好,及更適合剝奪地主土地重新分配的土地革命的歷史性要求,因而更能吸引動員廣大工農群眾為之奮斗,從而成為統一天下人民反抗力量最具凝聚力的旗幟。無數革命先烈(中國最優秀的人才)為此理想赴湯蹈火舍身取義,終于使新中國浴火重生,于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再次雄踞世界東方!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起了改天換地,再造乾坤的巨大歷史作用!

  中國革命是以馬列主義為旗幟凝聚人心取得勝利的,因此革命成功后必然還要沿著這面旗幟指引的路繼續走下去。直到遭到挫折,人們才會對這條道路重新思考。此時馬克思經典理論的錯誤再也無法回避,而且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前文中已全面闡述,這里不再重復。)……

  總之,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和歷史的巨大推動作用,遠大于其理論錯誤對社會主義建設造成的問題。如果不是當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開啟了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怕是很難翻過這個身來。中國人民也因此對馬克思主義有著很深的感情!盡管馬克思經典理論有錯誤(是人都會有錯誤),但仍被視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

  在經濟學術方面,馬克思的價值形態(價值表現形式)分析,揭示了貨幣的本質,及貨幣理論和價值理論之間的關系。貨幣及價值表現理論是統一宏觀和微觀經濟學的結合點,馬克思在此關鍵領域開創了出色的辯證分析方式?,F在我們擯棄了勞動價值論的錯誤,更彰顯出價值形態(價值表現形式)分析理論在經濟學領域的重要地位。而馬克思正是這一重要理論領域的開山鼻祖。他因此仍不失為最杰出的經濟和社會學家。(俄羅斯央行行長納比烏林娜面對西方金融制裁,規定俄羅斯出口石油、天然氣等商品只收該國本位幣盧布,而不收美元等西方貨幣,從而迅速穩定了盧布和俄國金融。此舉表明她深諳馬克思價值形態(價值表現形式)分析理論,貨幣真正價值體現在與該貨幣對立的一系列商品上,而非不同貨幣之間交易的市場操控。)

  五.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都曾取得震驚世界的偉大建設成就,中合理性不可忽視。

  共產主義具有巨大的人文精神價值。無數理想主義者和擺脫了奴役、壓迫的人民,以國家主人的精神面貌無私忘我地工作,曾迸發出改天換地的巨大力量。

  在蘇聯,十月革命勝利后短短十幾年,就將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建成世界一流的工業強國。與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大危機大蕭條形成鮮明對照。在中國,革命勝利后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在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也是短短十幾年就將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建設成一個具有門類齊全的完整工業體系的社會主義強國。并迅速完善了龐大的水利、交通等系統。當年中國人民煥發出的建設激情,正如毛主席所說,“我們的人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精神振奮,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社會主義陣營的東歐、朝鮮等國也都曾經歷高速發展。

  社會主義國家的偉大建設成就,一方面是因計劃經濟適合戰爭,所以在戰前、戰時和戰后恢復期,都能有遠超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效率和速度。彰顯出其特殊歷史時期巨大的制度優勢。這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及戰時、戰后的蘇聯最為明顯。

  再者就是人的因素,不僅當家作主的人民具有建設國家的高度熱情,而且共產黨歷經長期革命斗爭鍛煉出大批清廉無私、德才兼備的理想主義者。這些寶貴的干部儲備不是民主選舉的產物,而是嚴酷的戰爭環境中雙向選擇的寶貴人才(共產黨和人民從正面選擇,敵人從反面選擇)。他們是人民革命犧牲千千萬萬烈士的代價所造就并幸存下來的精華,任何民主制度也難以選出如此優秀的官員。正因有此一大批寶貴的干部隊伍,新中國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才能迅速撐起大規模的國家建設發展高潮。

  社會主義國家強盛時期蒸蒸日上的偉大建設成就,不僅表現在經濟、國防、科研等物質力量方面,在文化藝術、體育、教育、醫療衛生等諸多社會發展方面,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也遠勝西方資本主義。

  但是一個國家不能總是處于戰爭狀態,社會主義也需要長期穩定的和平發展時期。于是在長期的和平發展中,前文(三.(4))所談到的排斥市場調節效率的計劃經濟弊端就逐漸顯現出來。

  隨著戰爭年代涌現的干部人才年老故去,難以落實人民民主漸生腐敗的政治體制很難再產生大量德才兼備的官員,顯出人才斷檔,一代不如一代的頹勢。于是,社會主義國家輝煌偉大的建設成就,也就是持續一兩代人的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正應了杜勒斯關于和平演變的預言:寄希望于他們的第三代、第四代。

  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雖然失敗了,但這只是暫時的,她曾經的輝煌依然閃耀著人文精神的璀璨光芒。她在特殊歷史時期表現出的巨大制度優勢,仍是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備用機制——必須有可隨時轉入計劃經濟,平戰結合無縫銜接的準備機制。

  為此,必須有國家完善的儲備體制(包括硬通貨和各類戰略物資)和各個領域的國家骨干企業,這些骨干企業必須是真正體現國家意志和利益的民族脊梁(也應包括愛國企業家承擔國家重要任務的民營企業),而不應包括那些徒有國企虛名,對外輸送利益,對內引進災難的買辦內奸企業。

 ?。ㄖ袊嗣袼磳Φ膰笏接谢顺保鋵嵸|并非公有、私有的所有制之爭,而是將私有制神圣化并以此為旗幟,利用權勢掠奪社會公產,然后將其資本外逃,掏空民族財富。如果將此私有化浪潮看作所有制之爭,那是太高抬了那些搶掠社會財富的竊賊,將其卑劣地盜竊行為美化為不同理論信仰的“主義”之爭。)

  六.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必將東山再起!國際資本主義也正在失敗!

  雖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先于國際資本主義而失敗,但她畢竟代表了人類擺脫奴役、壓迫,實現解放全人類(維護人類正義、平等、民主、大同、富足、自由聯合)的美好理想。只要這個世界還存在奴役、剝削和壓迫,這個理想就不會熄滅!無數志在天下,茍利蒼生之仁人志士,就會再凝聚起來為之奮斗??芍^天道人心,生生不息!

  繼承了前蘇聯大部分國土、人口、資源、及聯合國安理會席位的俄羅斯在普京總統領導下,勵精圖治,依靠愛國的人民,已基本清除了勾結美西方的內奸買辦寡頭,蕩滌了腐敗的污泥濁水,又重振雄風,扛起了世界人民反抗美帝及邪惡國際資本(壓迫、剝削、滅絕人類)的大旗,儼然蘇聯再興!普京總統也深得世界人民之心,必為偉大的世界領袖!

  在中國,因其民族發展生存權被美帝視為對其美元霸權的嚴重威脅而遭其嚴厲制裁打壓,對此中國正意圖走出買辦化殖民地依附型歧途。但能否成功,還要看其能否依靠人民清除盤根錯節內外勾結的強大買辦權奸和貪腐勢力。

  而深度壟斷控制全球金融、經濟、傳媒、政治(各國政要)和美軍的國際邪惡資本,妄圖支配人類命運,消滅占人類80%的所謂“垃圾人口”,消滅主權民族國家,建立世界政府,永不受限地發行世界貨幣,獨占地球資源。其逆天道悖人心,多行不義必自斃!正在走向失敗和滅亡,只是暫時還未崩潰茍延殘喘而已。

  長期以來,美國將其一國主權貨幣充當世界貨幣,剝削全世界。此乃以陰謀對抗規律【注8】。為此,美國用盡各種卑劣手段(包括美元與石油掛鉤,收買賄賂、威脅利誘各國政要(甚至不惜暗殺和發動戰爭),將中東石油及第三世界初級產品出口的美元再掠回美國購買美國債;發動經濟戰,以高利率等強勢美元政策剪各國羊毛,操控國際金融資本對東南亞、拉美、俄羅斯等眾多國家進行金融洗劫,誘導經濟轉型國家的腐敗改革,制造其大規模資本外逃,并勾結各國買辦權奸頻繁制造經濟波動掠奪財富,等等),于是,維持了其數十年美元霸權。但陰謀只能得逞一時,終難抗衡規律。對此,全世界人民已經覺醒,徹底看清美元霸權已面臨崩潰前景。

  邪惡國際資本及其深度控制的美國等政府和某些國際組織,妄圖以其生物戰(病毒、疫苗、轉基因生物)消滅大多數人類,害命謀財。并制造了2019—2023長達四年之久之久的全球新冠疫病和有害疫苗災難,無數人死亡,更多的人飽受長新冠及疫苗后遺癥摧殘,健康和生育能力嚴重受損?,F新冠等疫苗的嚴重危害在全世界已被全面揭露,國際邪惡資本和美帝等發動的滅絕人類的生物戰爭喚醒了各國人民,使全世界人民徹底認清其反人類的真面目。

  去年以來,邪惡國際資本及其操控的以色列和美帝又對巴勒斯坦人民大肆屠殺,雖婦孺不能幸免。這更加激起了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憤怒和反抗?,F美以軍對中東和世界各國人民反抗的鎮壓和武力威脅已捉襟見肘,力不從心,呈必敗頹勢!

  失天下人之心,必將為天下人唾棄。邪惡國際資本及其操控的美帝已人心喪盡,公然與全世界人民為敵,他們被全世界人民清算審判的日子已為期不遠。國際資本主義正在失?。?/b>

  即將重振旗鼓的新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將延續上次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解放全人類的精神和靈魂,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超越以往的更廣泛的反對邪惡資本的國際統一戰線。以徹底消除國際資本對人類的支配權。

  新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并不要求消滅資本,而是要消滅妄圖用資本支配、主宰人類命運的邪惡勢力!為此必須約束、限制、利用資本,使其只能發揮利人利己利天下的積極作用。必須有行之有效嚴肅法律制度,依靠人民嚴格對資本的監管!使資本不能壟斷市場、行業,更不能壟斷(控制)金融,尤其不能壟斷(控制)傳媒和政治。

  在經濟政策方面,經典理論導致的排斥市場調節效率的計劃經濟弊端,已在實踐中被各個國家充分認識,完全(甚至過度)糾正。因此,不會再拘泥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將其當作重要原則(農業或許是個例外【注9)。也不會再將市場機制和經濟計劃對立起來,任何經濟計劃都應是建立在充分利用市場調節機制效率的基礎上,而不應排斥市場機制的效率。惟如此才會有科學合理的經濟計劃。并且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也離不開其社會化性質所要求的前瞻性社會計劃的指導和管理。

  國際邪惡資本在世界各國的深度滲透,培植了與之勾結的眾多代理人(即影子政府、深層政府)。正是依靠這些各個國家買辦內奸勢力邪惡國際資本才能呼風喚雨禍害天下,荼毒人類。因此,如何依靠人民力量,清除這些聽命于邪惡國際資本的各國內奸勢力,是以解放全人類為宗旨的新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能否成功的關鍵!只有依靠人民,徹底清除了各國買辦權奸及其社會基礎貪腐黑惡勢力,才能真正落實人民民主。也因此才能有效約束資本,使其利國利民。因此新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乃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高度統一,世界各國人民需要互相支持!形成全世界無產者新的聯合!唯如此才能徹底戰勝無孔不入深度控制這個世界的邪惡國際資本!

  各國內壓制、敵視人民民主權利的正是那些勾結邪惡國際資本買辦權奸及其社會基礎——貪腐黑惡勢力。因此反抗邪惡國際資本的新的國際共產主義遠動,也同時就是各個國家的民主運動、民主革命。她不會天上掉餡餅自然降臨,而是要經過人民艱苦的斗爭,人民只有經過自己的斗爭,才能贏得屬于自己的勝利。

  由于市場經濟和網絡的普及,社會成員之間的橫向聯系已充分發展。徹底清除了買辦內奸,及其社會基礎貪腐黑惡勢力后,新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完全能夠在各成員國內實行比西方資本主義更全面更深入的真正人民民主。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共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都曾成功地實行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建立了民主選舉的三三制政權(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黨外左派占三分之一,非左派(只要不是漢奸)占三分之一)。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民主是把雙刃劍。民意有其局限性而并非十全十美,她不僅有監督制約腐敗的積極作用,也有其破壞性消極一面:其一,可利用選舉多數侵犯少數族群利益。其二,會被利用來分裂國家。

  國家歷來是按地域劃分的,只有原始部落才是純粹按血緣劃分的民族區域。在一個國家和地區內,有不同的民族并存是歷史形成的很自然的事情,世界上多數國家是多民族國家。不僅一個國家有多個民族,而且在某一民族集中的地區也有多個民族。如果讓那些和外部勢力勾結的極端民族主義野心家煽起的民族仇恨使分裂陰謀得逞,分裂和戰爭就將無休止的進行下去。這什么時候是個頭呢?要分裂到哪一步,死多少人才算完呢?

  不僅如此,分裂使原本統一的國內大市場細碎分割成很多互相要征進出口關稅的小市場。分裂還將使國內不同的地區變為互相對立的外國,許多原來的內地變為新的國界,這都需要增加軍隊和武器裝備去保衛。原本隱蔽著的“內耗”就要變為公開的,代價高昂的“外耗”。各民族不僅將失去發展的機會,而且很難避免歷史性的巨大倒退。

 ?。ㄇ疤K聯和南斯拉夫“民主改革”造成的國家分裂,戰亂頻繁,各族人民互相仇殺,多少人死于戰禍,多少家庭支離破碎,又有多少人無家可歸,淪為難民。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格魯吉亞、車臣、摩爾多瓦、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波黑、科索沃、黑山、俄羅斯、烏克蘭,哪個不是血流成河尸橫遍野。本來經過長期歷史融合,前蘇聯和南斯拉夫已形成多民族和睦相處的共同體,但分裂使他們在戰場上拼死保衛著身后的家人,面對的敵人卻是自己的親朋好友,不僅是傷在身上,更是痛在心里。)

  因此法律必須規定選舉政治的兩個基本原則以補充民意不足:1.不得利用選舉多數侵犯少數族群利益。2.必須是愛國者(維護國家統一和利益)才能具有官員及民意代表候選人資格。

  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人民和平、安定、幸福、自由、繁衍、發展的基石,是最大公共利益,因此國家任何時候都不能分裂!任何國家公職和司法人員、立法機構民意代表、政黨、政治團體、宗教人員、教育界人士、傳媒工作者、公司領導人、及普通公民,都有責任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效忠國家。凡反對維護國家統一者,均不得擔任任何政府公職、司法機構職務、宗教神職人員、立法機構民意代表、政黨黨員、政治團體成員、教育工作者、傳媒業者、公司領導人、不得參軍。

  此反分裂法條款必須落實到選舉法、公務員法、宗教法、教育法、公司法、傳媒法、兵役法、政治團體法等各方面具體法律法條中。

  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人才斷檔,一代不如一代的問題;新時代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會涌現出新時代的風云人物,在各國人民清除買辦內奸貪腐黑惡勢力,爭取人民民主和解放的斗爭中,必有青年才俊脫穎而出。但要適合歷史形勢的需要,還需有教育的培養,需要有新時代的蔡元培、陶行知、楊昌濟、陳獨秀、李大釗們用最優秀的歷史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文化培育大批志在天下惠澤蒼生的理想主義者。在和平建設時期,還應吸?。ㄔ缫驯晃鞣絿椅战梃b的)中國歷史長期行之有效的(包括科舉考試等)文官制度,選拔人才,考核、監督、獎懲、任免官員。再輔之以有效的民主選舉制度,定能選拔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長盛不衰,持續千秋萬代的人才!

  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萬歲!

  注1:《資本論》第一卷第6頁(人民出版社1963年12月第二版)

  注2:《資本論》第一卷第8頁(人民出版社1963年12月第二版)

  注3:《資本論》第一卷第6頁(人民出版社1963年12月第二版)

  注4:見楊芳洲《價值論》第一章注5(第19頁):

  1983年以后,在中國,鋼材成為最緊缺的東西,黑市價格直線上升,到1985年已是計劃價格的兩倍以上。這時市場經濟雖已為輔,政府已允許鋼廠按市價自銷少部分鋼材;但計劃分配+計劃價格的計劃體制仍然為主。于是貨幣的功能便受到了限制,有錢不一定能買到東西。但貨幣萬能的交換功能是商品經濟絕對不可缺少的,于是,先是重要物資之間的串換開始流行起來;而最具有串換的一般通用性的東西就是使用最廣泛最緊缺的鋼材,特別是因建筑業迅速發展而最緊缺的品種,如線材、螺紋鋼、小圓鋼便停留在流通領域,執行起貨幣的功能。結果使最緊缺的鋼材的社會庫存量反而直線上升,經常的庫存量相當于大半年的鋼材消費量,而庫存量上升最快的便是那些最緊缺的品種——事實上的萬能貨幣。其貨幣功能比真正的貨幣還厲害。這使我們有幸在貨幣誕生幾千年后重新目睹了一般等價物的產生過程。

  以后,由于家用電器消費的增長,冷軋薄板、鍍鋅薄板緊缺起來;于是它們代替了線材、螺紋鋼執行起貨幣的功能來了。新的功能產生了新的大量需求,價格也漲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1987—1988年,中國進口冷軋板、鍍鋅板達到了瘋狂的程度。當1988年下半年政府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后,家電消費水平下降;這下麻煩了,這兩種鋼材的貨幣功能也隨著緊缺性的喪失而喪失,于是需求大減,兩種鋼材市場價格一直降到高峰時的一半左右。——作者注

  注5:見楊芳洲《價值論》第一章第一節第四部分<一個顯著的缺點:使用價值和其物質形態的混淆>(第5—9頁)

  注6:《資本論》第一卷158頁(人民出版社1963年12月第二版)

  注7:楊芳洲《價值論》第二章第六節第一部分<對具體欲望和效用的抽象分類> (第46-48頁)

  注8:特里芬悖論:一國主權貨幣充當世界貨幣,必以逆差流向世界,在國際貨幣市場形成該貨幣不斷貶值的壓力。而作為世界貨幣,必須能勝任其世界儲備貨幣(儲藏手段)職能,因此其長期趨勢必須堅挺,而不能不斷貶值。這就是一國主權貨幣難以充當世界貨幣的規律。

  注9:這幾十年弱化土地集體所有權而盲目迷信私有單干的“改革”,已經被實踐證明是一條不可持續的死路。它只能為資本下鄉掠奪農民土地開辟道路。歷史實踐已證明,凡是堅持集體經濟的鄉村,農民都過上了好日子。反之則一片衰微破敗,三農已瀕臨徹底消亡之絕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各地千差萬別的農業自然生態環境的系統性,要求與此相適應的各具特色的多種經營的系統性,必須據此統一規劃耕地、山川、林地、河流、水利、各類工廠,以實現各種物產、生態環境、人類生存繁衍之間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因此農業只有實行土地集體所有,才能實現合理的統一規劃安排。

  另外在市場環境中,集體的農民比單干的農民有更強的交易談判地位,并且能夠抗衡權貴資本官商勾結對農民利益的侵犯。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双特百亿专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心情表態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一生沒有憋好屁的王慧玲,終于被封了。
  3.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4.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5. 烏克蘭逃兵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9.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0. 井岡山觀心|蘇修越修的“人民軍隊”還是人民軍隊嗎?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我們還等什么?
  • 登录
  • 注册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线精品免费一本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欧美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 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高清 |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