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振興鄉村,解決三農問題,要發展集體經濟,這在理論界似乎形成了共識。而且在實踐中,我們也在探索建立和發展集體經濟。但是,對于什么是集體經濟,卻沒有明確的、一致性的認識。在討論到發展集體經濟的時候,許多人用建立“新經濟集體形式”的提法,以示與原有的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相區別,這一事實說明,許多人對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沒有明確的概念。
什么是集體經濟?
我的定義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就是勞動者聯合起來,利用集體所有的生產資料和其它社會資源,通過勞動為社會提供產品或服務來滿足自己個體需要和公共需要的經濟形式。
這一定義的要點是:
一,集體經濟的主體是勞動者。
這里指明集體經濟的主體是勞動者,而不是資產者。這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區別于私有制經濟的根本區別。
這里的勞動者是勞動所有者,而不是勞動力所有者。也就是說,這里的勞動者不需要通過出賣勞動力來換取自己的生活資料,而可以直接利用生產資料,通過勞動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二,集體經濟本質上是勞權經濟。
集體經濟條件下的勞動者與其它公有制經濟條件下的勞動者一樣,他們具有雙重身份,既是生產資料公共所有者,又是勞動所有者。因為是生產資料的公共所有者,因而每個勞動者都可以與其它勞動者聯合起來,利用公共的生產資料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需要。
但是,正是因為大家都公共的生產資料所有者,在資產所有方面沒有差別。因此,所謂的產權在集體經濟中已經沒有意義。相反,由于生活消費個體性的存在,勞動者在勞動所有方面是有差別的。因此,集體經濟條件下的勞動者的權利要求表現為勞動所有權,而不是資產所有權。
勞動所有權是與資產所有權相對應的一種權利要求。它有勞動分配權和勞動管理權兩個方面組成。勞動分配權就是勞動者憑借勞動投入參與生產成果分配的權利要求,也就是按勞分配的權利要求;勞動管理權是勞動者憑借勞動投入參與企業管理的權利要求,也就是勞動者當家做主的權利要求。
集體經濟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經濟形式,因此,性質上它是一種勞權經濟。
三,集體經濟的主體是勞動者聯合起來的集體。也就是以集體形式存在和勞動者,而不是個體存在的勞動者。這是集體經濟與個體經濟區別的關鍵所在。
集體存在的勞動者是按照生產經營需要結合在一起的勞動者。因此,這里的勞動者所形成的是以分工與協作為基礎的勞動者整體。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本質特征是勞動者的合作勞動方式。
四,集體經濟是勞動者聯合起來,利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商品生產、滿足個人需要和公共需要的經濟形式。
這里的“利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商品生產,體現的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條件下公共的生產資料作為勞動者滿足消費需要的物質手段的基本特征。“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這里的共產主義社會我們可以理解為科學社會主義社會或勞動階級社會)。社會主義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引起的一個根本變化就是生產資料與生產勞動的相互關系發生了根本轉變,即使生產資料居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轉變為生產勞動居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這種轉變,客觀上使雇傭勞動者轉變為主體勞動者,使作為資本形式的生產資料轉變為滿足工人生活的物質手段。
五,集體經濟的生產目的是滿足勞動者的需要一一包括勞動者的個體消費需要和公共需要。
集體經濟生產目的決定了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生產方式是一種消費價值生產方式,而不再是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在這里,消費價值取代了剩余價值,這與勞動者主體地位取代資產者主體地位是相對應的。
六,集體經濟表明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是勞動者通過自己為企業和社會提供勞動的方式取得相應的消費價值。
為了滿足自己生活消費的需要,勞動者是采用了為社會提供相應的勞動的途徑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即用勞動的手段達到生產目的,與資產者利用資產的占有權來獲取剩余勞動的剝削手段有了性質的區別。
集體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
集體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在于勞動者聯合起來,利用的公共資產不是集體所有,而是國家所有。在這里,占有的公有資產比集體經濟占有的公有資產具有更大范疇的整體性。但無論是集體經濟還是國有經濟,其共同點是都必須在生產資料保值的前提下運行和發展。國有資產有國資管理局對國有資產進行整體管理。國有資產由于具有國家范圍內的整體性的特點,因而它可以按社會需要進行分配和按效益進行流動。國有資產的這一特點決定了作為勞動實體的國有企業與國有資產具有互相適應,共同發展的特殊要求,同時也決定了國有企業更多地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
集體經濟與個體經濟的區別。
如前面所講,集體經濟與個體經濟的區別在于集體經濟的主體是勞動者聯合起來的集體。也就是以集體形式存在和勞動者,而不是個體存在的勞動者。這是集體經濟與個體經濟區別的關鍵所在。與個體生產相比,集體經濟是在協作基礎上的集體勞動方式。協作是許多人在同一生產過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聯系的生產過程中,有計劃地一起協同勞動,這種勞動形式叫做協作;協作可以節省生產資料;協作不僅提高了個人生產力,而且創造了一種集體力,這種集體力,大大超過了許多單個個人勞動能力的總和,它使單個人無法完成或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未完成的工作得以迅速完成;還有協作使許多人勞動,由于競爭心和精神振奮,提高了每個人的工作效率;而且協作使許多人的同種作業具有連續性和多面性,適應了生產過程整體性的需要,縮短了生產時間;另外協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時間內完成緊迫的任務;最后,協作可以在很大空間內同時進行勞動,可以適應大型工程的需要并節約生產費用等等。協作基礎上形成的集體形式的生產力,或者說現代生產力,打破了個人局限,是一種新型的生產力,用馬克思的話說,“和同樣數量的單干的個人工作日總和比較起來,結合工作日可以生產更多的使用價值,因而可以減少生產一定效用所必要的勞動時間”。
社會主義集體經濟與資本主義集體經濟的區別。
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其主體是勞動者,集體的性質是勞動結合體,體現的是勞動所有權,屬于勞權經濟。而資本主義集體經濟是以私有制為基礎,其主體是資產者,集體的性質是資產結合體制,體現的是資產所有權,屬于產權經濟。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是生產資料公有化基礎上的勞動合作形式,以按勞分配為基本特點;資本主義集體經濟是勞動力商品化基礎之上的資產合作形式。前者的典型形式就是工分制;而后者的典型形式是股份制。
參考文章:
1,《什么是集體經濟》(可在本公眾號中搜索)。
2,《我國農村變革的生產力發展原理的解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