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宇宙發展的根本規律。這個規律貫穿在客觀世界發展的過程中,它的表現形態是多種多樣的質變和量變、肯定和否定、本質和現象、形式和內容、原因和結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等范疇,就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表現。這些范疇從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客觀世界的對立統一關系,揭示了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辯證法。因此,要深入地了解對立統一規律,全面地掌握唯物辯證法,就必須研究唯物辯證法的各個范疇。
質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內在的規定性。世界上存在著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各種事物。每一個事物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事物,就在于它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質。社會主義不同于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不同于修正主義,革命不同于反革命,都因為它們具有不同的質。事物的質是通過事物的基本屬性表現出來的。而事物的屬性又是在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發生聯系時表現出來。例如,紙與火發生聯系時,表現出它的可燃的屬性,資本家與工人發生聯系時,表現出它的剝削的特性,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和其他國家發生聯系時,表現出他的侵略和掠奪的特性。由于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多方面的,所以事物的屬性也是多種多樣的。但并不是事物所有的屬性都表現事物的質,只有事物的基本屬性才表現事物的質,只要事物的基本屬性不發生變化,事物即使失去了某些屬性,也不會引起性質的變化。在階級社會中,人與人的質的區別,首要的是人的階級性。至于人們生理上、生活上、性格上、才能上、職務上的屬性等等,則是次要的屬性,這些屬性的變化和消失,不決定人的本質區別。所以我們要掌握事物的質,必須掌握事物的主要的、基本的屬性。
事物的質是人們區分各種事物的根據。人們之所以能夠區分出各種不同的事物,就是因為它們具有不同的質。毛主席說:“對于物質的每一種運動形式,必須注意它和其他各種運動形式的共同點。但是,尤其重要的, 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質的區別。只有注意了這一點, 才有可能區別事物。”在革命斗爭中,只有認真地區別不同事物的質,分清革命發展不同階段的性質和任務,才能正確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政策,推動革命事業的發展。修正主義會故意歪曲事物固有的質的規定性,混淆不同事物之間的質的界限。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他們忽而抹煞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質的界限,把“三自一包”、“物質刺激”等資本主義黑貨冒充為社會主義。忽而又抹煞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質的差別,大搞形“左”實右,提出要消滅商品生產、取消價值規律,主張農村人民公社立即實行所謂全民所有制,大刮“一平二調”的“共產風”,在農業生產中大搞“浮夸風”。他們這樣做的政治目的就是為了篡改我們黨的路線和政策,破壞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妄圖顛覆無產階級專政、復辟資本主義。
事物的質是由什么決定的呢?毛主席根據對立統一規律的觀點,對這個問題作了深刻說明。他指出:“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這就是說,事物的質是由事物內部所包含的特殊矛盾規定的。要認識事物的質,必須分析事物內部的特殊矛盾,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社會主義社會之所以同資本主義社會具有質的不同,就是因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了國家政權,建立了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歷史已經證明,如果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不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被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篡奪了黨和國家的領導權,資產階級重新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社會主義社會就會喪失自己的質,就要蛻變為資本主義社會。因此,為了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就必須在馬列毛主義路線的指引下,從經濟上、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徹底消滅資產階級,把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
事物除了質的規定性以外,還有量的規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水平,等等。例如一個工廠,除了它的質的規定性以外,還有它的大小、多少等等量的規定性。每一個社會,除了它特有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等質的規定性以外,還有生產力發展的水平、速度等量的規定性。量和質雖然都是事物不可缺少的規定性,但是二者是相互對立的。質是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規定性,某一事物失去了自己的質就不再成其為這一事物。而量則不同,同一類事物可以具有不同的量,在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改變事物質的規定性。例如在一個標準氣壓下,水的溫度在攝氏零度到一百度之間的變化,不改變其液體狀態。事物的量比較有伸縮性。恩格斯說:“每一種質都有無限多的量的等級”。
事物的質和量是對立的,但又是統一的。首先,量和質是互相聯系的。一方面,一定的質決定著一定的量,質規定著量的活動范圍,不同質的事物具有不同量的界限。另方面,質又以一定的量作為必要的條件,不同量的界限表現著不同質的事物。在現實生活中,離開質的量和離開量的質都是不存在的。其次,量和質還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上面所說的量的增減不引起質的變化,只是在一定范圍才是正確的,超出一定范圍,量的變化就要引起質的變化。拿上面講的例子來說,如果水的溫度降到零度以下或者升到一百度以上,就會變成冰或汽。同樣,質的變化也會引起量的變化。水在變成蒸汽后,就可以達到在水的范圍內無法達到的高溫。所以,恩格斯說:“量變改變事物的質”,“質變同樣也改變事物的量”。
質和量的統一,在哲學就叫做度。度是決定事物的質的數量界限。在這個的界限內,事物的質不會因為量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一旦超過這個界限,事物的質就會發生根本的變化。這個界限也叫做“關節點”。只有在這種“關節點”所規定的界限之內,事物的質才可能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例如,富農和富裕中農之間在剝削量上有一個確定的界限,富裕中農有輕微的剝削,但如果這種剝削超過了總收入的一定界限就不再是富裕中農,而是富農了。當年,我們黨曾規定富裕中農的剝削收入不得超過總收入的25%。掌握事物的度是非常重要的。毛主席說:“胸中有‘數’。這是說,對情況和問題一定要注意到它們的數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數量的分析。任何質量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沒有數量也就沒有質量。我們有許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數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統計、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決定事物質量的數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無‘數’,結果就不能不犯錯誤。”毛主席這里所說的“決定事物質量的數量界限”就是度。掌握了事物的度,才不至于混淆不同質的事物,才能夠正確掌握質和量的統一,促進革命的發展。我們說在革命工作中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等等,都是講的要正確掌握事物的度。不注意這一點,就可能犯“左”的或右的錯誤。
事物的質和量統一的原理,要求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把質量和數量正確的結合起來。比如說當年在增產節約運動中,又特別要強調質量問題,毛主席教導我們:“一切產品,不但求數量多,而且求質量好,耐穿耐用。”提高質量的問題關系到全面貫徹執行無產階級政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關系到“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針的落實的問題。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數量不可不講,但是要把質量提到第一位。多快好省,就是要求數量多,效率高,質量好,成本低。(多快好省在資本主義社會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也是資產階級拼命詆毀、無恥利用和百般歪曲的)如前所述,數量和質量是對立的統一,是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產品質量提高了,使用壽命延長了,實際上等于增加了產品的數量;相反的質量不好,一件產品不能頂一件用,也就等于減少了數量。質量不好,就無法做到真正的多快好省,就是最大的浪費,這是與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精神相違背的。所以質量問題,是一個路線問題!我們只有在增加產品數量的同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確實做到優質高產低消耗,只有把質和量正確的統一起來,才能全面地貫徹執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加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