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自主這個問題,“真正懂得獨立自主
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
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更是長期以來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成功推進的法寶。
獨立自主的核心要義,就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
毛主席說,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
這就有一個時間問題,遵義會議前的獨立自主問題和遵義會議后的獨立自主問題。
遵義會議前,我們黨從理論和革命實踐上都沒做到獨立自主,理論上以共產國際為領導,“洋理論家”一大堆,指揮著中國革命,還瞧不起“山溝溝里的馬克思”。在革命實踐上,國共合作,幼稚地依賴國民黨反動派,最終被血洗。
被迫“上山”,毛主席最早開始有了獨立自主的意識,開始意識到中國的問題還是要中國人自己來解決,還是要研究中國自己的情況。
可就是這樣,好景不長,1933年9月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當時在中央紅軍擔任軍事總指揮的是一名德國人共產國際軍事顧問——奧托·布勞恩,中文名叫李德。李德是一個外國革命者來中國是為幫助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但他只是搬用蘇聯紅軍正規戰爭的經驗完全不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
就是這樣一個洋領導,最終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徹底失敗,紅軍被迫長征。
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的第一次大戰也是最慘烈的一次大戰紅軍戰士用血肉之軀沖破了敵人的四道封鎖線戰爭結束時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余人銳減至3萬余人。
紅軍戰士的鮮血染紅了整個湘江,留下了“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在血的代價中,在血流成河中,我們認識到了獨立自主的重要性。
最終在遵義會議上,毛主席作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長篇發言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并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和此后在軍事上應采取的方針。毛主席尖銳地批評了李德的錯誤軍事指揮只知道紙上談兵不考慮戰士要走路 要吃飯 要睡覺 也不問走的是山路平原還是河流只知道在地圖上一畫限定時間打,當然打不好。
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和王稼祥組成的新“三人團”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開始了真正以毛主席為軍事領導的核心,開始了真正以“山溝溝里”出來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開始意識到且探索走中國自己的道路。
新事物出現,總是要經歷許多磨難,甚至被舊事物暫時地吞噬,這是一個規律。
中國共產黨人真正懂得獨立自主,付出了十四年的漫長探索,付出了千萬革命戰士的鮮血,付出了無數次獨立自主與依附別人的艱苦斗爭。
獨立自主四個字,真的是字字帶血啊!
毛主席比較早地開始了獨立自主的革命實踐,比較早地產生了獨立自主的意識。他早早就意識到中國農民對中國革命地主力軍地位。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鮮明地提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此時,毛主席已經開始注意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問題了。
遵義會議后獨立自主開始凸顯出來,尤其是在處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與各種政治力量尤其是國共兩黨的復雜關系中,在處理與共產國際、蘇聯共產黨的關系中,在處理與美、英、蘇等大國的關系中,毛主席不但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獨立自主經驗。
獨立自主并不是閉關鎖國,也不是不要合作,拒絕一切。獨立自主恰恰是為了更好地對外開放,更好地團結更大更多積極的力量一道為社會主義而奮斗。
抗日戰爭時期,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毛主席就批評了消極的讓步和幫助的問題,他指出:“我們的讓步、退守、防御或停頓,不論是向同盟者或向敵人,都是當作整個革命政策的一部分看的,是聯系于總的革命路線而當作不可缺少的一環看的,是當作曲線運動的一個片斷看的。一句話,是積極的。”
他更批評了右傾機會主義者否認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問題,這些人認為堅持了獨立自主就會破壞合作的錯誤認識。毛主席指出,“在此原則下,保存黨派和階級的獨立性,保存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不是因合作和統一而犧牲黨派和階級的必要權利,而是相反,堅持黨派和階級的一定限度的權利;這才有利于合作,也才有所謂合作。”
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基礎上的“一邊倒”外交方針,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以壯大國際共產主義力量、打破帝國主義對新中國的封鎖的同時,在接受蘇聯援助尤其是新技術援助的同時,對于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獨立自主地處理內政外交事務,毛主席不曾有過絲毫含糊、動搖,毛主席的話擲地有聲,“要講政治條件,連半個指頭都不行”。
直到今天,獨立自主的實踐和精神依舊在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發展。
捫心自問,今天,我們在不同領域,獨立自主堅持的又如何呢?有沒有喪失呢?
獨立自主,就是要走自己的路。
毛主席站在中國大地之上,調查研究中國實際問題,從“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到新中國成立后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再到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不斷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道路。
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新中國在一個落后的農業國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確立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基礎,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而沒有成為西方大國的附庸。
毛主席從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第一次結合再到發出“我們要進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不但在理論上更在發展實踐上,同時走自己的路。
在對黨的八大政治報告進行修改的時候,他寫道:“不可能設想,社會主義制度在各國的具體發展過程和表現形式,只能有一個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國是一個東方國家,又是一個大國。因此,我國不但在民主革命過程中有自己的許多特點,在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也帶有自己的許多特點,而且在將來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以后還會繼續存在自己的許多特點。”
獨立自主,就是要自力更生。
毛主席早就就明確告誡全黨:“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么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抗日戰爭時期,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然而,毛主席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經濟發展,毛主席依舊強調要把經濟發展放在自力更生的基點上。蘇聯曾經給予中國經濟和技術援助,中蘇關系破裂后,蘇聯撤走專家,撕毀合同,毛主席卻認為這對我們有好處,能夠激勵我們獨立自主地進行科技攻關,獨立自主地發展經濟。他申明,“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正是在這一思想激勵下,新中國成功研發“兩彈一星”,實現了科技領域的自主突破,并由此帶動了整個工業體系的建設??梢哉f,“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認真學習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引以為戒”。
獨立自主,并非意味著閉關自守,自力更生也不是盲目排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強調的是對外合作中的主動性與主導權,避免在合作中出現單向依賴,喪失發展的主動權。在不損害國家主權和利益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對外經貿、技術合作是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必要條件之一,尤其是在經濟、技術落后的情況下,更為重要。
毛主席不但不排外,不封閉,反而指出,應當承認,每個民族都有它的長處。“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批判。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面。”
只有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基礎和前提下,搞改革開放,才能最可靠,最管用,最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獨立自主,就是要善于斗爭。
獨立自主,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就懂得的,就實踐了的。而是在血與火的斗爭中逐漸懂得的,逐漸實踐的,字字帶血,毫不夸張!
獨立自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
毛主席曾寫下這樣的豪言壯語:“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他強調,“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今天,誰忘記了斗爭,或者故意抹殺斗爭,不是蠢就是壞。
今天,誰忘記了斗爭,或者詆毀斗爭,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今天,誰忘記了斗爭,或者以發展名義取消斗爭,就是別有用心,就是我們階級斗爭的對象!
正是毛主席面對任何困難,任何威脅,都毫不屈服,毫不妥協的膽略,給我們趟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路子。
正是毛主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魄力,給我們留下了獨立自主的寶貴精神財富。
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的獨立自主原則不能丟,中國人的脊梁不能彎。
丟了獨立自主,就是數典忘祖!
丟了獨立自主,就是背叛革命!
丟了獨立自主,就是背叛人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